• 沒有找到結果。

後冷戰時期波蘭「歐洲化」之進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後冷戰時期波蘭「歐洲化」之進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甘逸驊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後冷戰時期波蘭「歐洲化」之進程. ‧. Poland’s Europeanization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研究生:林祈佑 中華民國一○○年一月. v.

(2) 謝辭 首先要感謝俄羅斯所魏百谷老師給予的論文題目建議,讓我建立明確的研究 目標。當然,本論文能夠順利完成,要特別感謝指導教授—甘逸驊老師。雖然在 求學期間,因衝堂等因素,苦無機會修習甘老師開設的課程,但老師還是一口答 應擔任我的指導教授,並常在百忙之中抽空與我面談,討論寫作的方向及修改事 宜。另外,也要感謝兩位口試委員—姜家雄老師及蘇宏達老師,在口試時提點錯 誤,並給予建設性的修改建議,才催生論文的完成。 能夠開始對波蘭產生興趣,首先須感謝東吳大學英文系葉卓爾老師帶我進入. 政 治 大 國情概論課程,讓我在修習語言的同時,能夠對波蘭現勢、政經結構、旅遊景點、 立. 波蘭文學的世界。也要感謝政治大學斯文系陳音卉老師,陳老師的波蘭文及波蘭. ‧ 國. 學. 歷史背景有更通盤的了解。2009 年 9 月獲「波蘭政府獎學金」赴波蘭進行十個 月語言訓練,讓我有使用波蘭文的實戰經驗,也讓我得到能夠深入了解波蘭人生. ‧. 活的機會。波蘭文老師 Mirosława Magajewska 非常有系統的教學方法,讓我在波. sit. y. Nat. 蘭文的聽、說、讀、寫都有顯著的成長,培養我在論文中使用波蘭文獻的能力。. al. er. io. 能在政大順利完成學業,要感謝兩位系主任—姜家雄前主任及邱稔壤主任,. v. n. 讓我有機會在所辦值班,為系上服務。也感謝歷任外交系助教,大學部—易珊、. Ch. engchi. i n U. 英羚、怡萱;碩博士班—文逵、韓翔、伊君、湘縈;在職專班—文琪、佳蓉、又 甄、儀芳,讓我在求學的過程也能培養行政工作及活動支援的經驗。也很感謝一 起在系辦工讀的好伙伴—乃仁及禹伸,常為系辦帶來歡樂的氣氛。 另外,要特別感謝甘老師的助理均彥,常不辭辛苦替我轉交論文,並安排與 老師的面談。也要感謝詩雲出讓研究室座位,讓我回國後在研究室馬上就有一個 能夠專心寫作的地方。在本學期一起打拼論文的宗廷、鼎為,因為彼此的打氣, 我們都畢業了。當然,還要感謝父母親一直的支持及鼓勵,讓我能夠順利畢業, 終於在多年的求學過程後,正式邁向人生另一階段。.

(3) 摘要 中、東歐國家在 1989 年民主化之後進行「歐洲化」 ,強化國內民主結構,採 用市場經濟,並申請加入歐盟。在與歐盟互動的過程中,國家會因為利益及信仰 價值的考量,而與歐盟規範之注入產生拉扯,形成一種「接受 vs. 拒絕」動態 關係。其中,波蘭在民主化並獨立後,基於國家歷史發展因素,以及經濟發展等 考量,接受歐盟哥本哈根入盟標準,並於加入歐盟後,持續接受有利國家發展的 歐盟規範;另一方面,波蘭也因本身在倫理、道德等特定議題上依循天主教思想, 傾向保有傳統實踐,而出現拒絕接受歐盟規範的現象。為求了解波蘭在共黨政權. 政 治 大 文首先將匯整「歐洲化」研究在定義與進程等面向之多元意涵,找出適合論文研 立. 瓦解、民主化展開並獨立後,「歐洲化」如何與波蘭的政經等發展產生互動,本. ‧ 國. 學. 究範圍之波蘭「歐洲化」概念。接著,藉波蘭民主化及加入歐盟之過程,分析波 蘭加入歐盟之誘因。最後,以波蘭的主權角度切入,採用波蘭主觀的認知做議題. ‧. 分析的架構,將採用歐元、經濟發展等議題,以及墮胎、同性戀、安樂死等道德. n. al. er. io. sit. y. Nat. 人權議題,檢視波蘭「歐洲化」過程中與歐盟存在之「接受 vs. 拒絕」動態。. Ch. engchi. 關鍵字:波蘭、歐洲化、民主化、歐盟. i n U. v.

(4)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 1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 ............................................................................. 17. 第二章. 「歐洲化」之概念探析 ........................................................................... 21. 第一節. 「歐洲化」概念之貣源 ......................................................................... 22. 第二節. 「歐洲化」概念之爭議 ......................................................................... 26. 第三節. 「歐洲化」帶來之衝擊.......................................................................... 36. 第四節. 小結 ......................................................................................................... 41. ‧ 國. 學. 第三章. 立. 政 治 大. 波蘭「歐洲化」之過程 ........................................................................... 43. ‧. 波蘭民主化之過程 ................................................................................. 44. 第二節. 波蘭申請加入歐盟之過程 ..................................................................... 54. 第三節. 歐盟東擴後波蘭之角色探析 ................................................................. 61. 第四節. 小結 ......................................................................................................... 69.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一節. 第四章. Ch. engchi. i n U. v. 波蘭「歐洲化」問題之議題分析 ........................................................... 73. 第一節. 「歐洲化」過程中之「接受. 第二節. 波蘭受歐盟政策制度規範之議題—歐元之採用 ................................. 76. 第三節. 波蘭保有自主權力之議題—天主教教會與人權 ................................. 89. 第四節. 小結 ....................................................................................................... 102. 第五章. VS.. 拒絕」模式..................................... 74. 結論 ......................................................................................................... 105. 第一節. 研究成果 ............................................................................................... 105. 第二節. 未來發展與建議 ................................................................................... 111. 參考書目.................................................................................................................... 113 I.

(5) 圖表目錄 圖 2-1 歐洲化 vs. 歐洲整合………………………………………………………..33 圖 3-1 波蘭的經濟狀況……………………………………………………………..64 圖 3-2 波蘭的歐洲整合態度………………………………………………………..64 圖 4-1 波蘭人對於歐元取代茲羅提之接受度……………………………………..89 圖 4-2 波蘭人認為在所列舉的情況下是否應將墮胎視為合法…………………..94 圖 4-3 波蘭人對同性戀的態度對照表……………………………………………..97 圖 4-4 波蘭人認為同性戀伴侶應享有的權利………………………………...….. 98. 政 治 大 結束其生命之態度…………………………………………………………101 立. 圖 4-5 波蘭人對於墮胎、同性戀,以及接受絕症病患要求. ‧ 國. 學. 表 3-1 波蘭的歷史時期簡表………………………………………………………..46. ‧. 表 3-2 團結工聯的建立時程………………………………………………………..49. sit. y. Nat. 表 3-3 波蘭 1989 年國會大選各政黨獲得席次表……………………………..…..52. al. er. io. 表 3-4 波蘭加入歐盟時程…………………………………………………………..55. v. n. 表 3-5 加入歐盟後帶來的正面效果………………………………………………..62. Ch. engchi. i n U. 表 3-6 加入歐盟後帶來的負面效果………………………………………………..62. II.

(6)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章. 第一節. 導論.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壹、研究動機 九○年代中、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跟隨 1989 年波蘭民主化運動之腳步和帄演 變,引發中、東歐民主化浪潮,並從「蘇維埃化」邁向「歐洲化」 (Europeanization),. 政 治 大 作為國家政治民主化與經濟自由化的保障。成為獨立的國家後,更進一步加入歐 立. 擺脫蘇聯共產主義的影響,接受西歐價值,依循西歐制度,採取民主自由之思維,. ‧ 國. 學. 盟,以求國家的發展及進步。. 波蘭作為中、東歐民主化的火車頭,顯示波蘭於歷史過程中之代表他位。在. ‧. 共產時期,波蘭人在整個東、歐前共產國家中,對蘇聯共黨政權的支持度最低,. sit. y. Nat. 加入共黨的國人比例也比他國少,由此可知,波蘭的反動力量比其他國家來的. al. er. io. 高,波蘭的反動意識型態也因此比他國更加凝聚。八○年代波蘭民主意識高漲,. v. n. 促成 1980 年團結工聯 (Solidarność) 成立,為波蘭民主化帶來成功的第一步。團. Ch. engchi. i n U. 結工聯最後成功於 1989 年的大選中擊敗帶有濃厚共黨色彩的波蘭統一工人黨 (Polska Zjednoczona Partia Robotnicza, PZPR),促成共黨政權下臺,帶領國家走向 非共化,成為東歐民主化浪潮之先驅,進而影響其他中、東歐國家,促成他國民 主化的成功。 波蘭民主化之成功,除國內社會及結構變遷之因素外,國外因素方面,戈巴 契夫 (Mikhail Gorbachev) 的「新思維」運動促使蘇聯集團中,共產黨於意識型 態上做了改變,釋放更多權力予各國政府。同時,莫斯科也因經濟危機,開始採 取與西方和解的態度,間接促成波蘭民主化之成功,也因此帶動其他中、東歐前 共產國家之民主化。 1.

(7) 後冷戰時期波蘭「歐洲化」之進程. 波蘭與其他中、東歐國家民主化後,紛紛申請加入歐盟,使得東西歐原本由 不同意識型態所組成之體制,逐漸朝向匯合。波蘭在蘇聯解體後,於 1994 年 4 月 5 日申請加入歐盟,並於歐盟第五次擴充時,正式成為歐盟成員國。歐盟第五 次擴充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於 2004 年 5 月 1 日,歐盟接納波蘭、捷克、斯 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匈牙利、賽普勒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與馬 爾他等十國。2007 年 1 月為第二階段,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加入歐盟。 加入歐盟的進程,初期必需達成歐盟的入會要求,1993 年 6 月 21 日的「哥 本哈根高峰會」列出之入會規則,要求申請國國內需進行民主制度改革、採取國. 政 治 大 由是觀之,特定議題如國內制度、經濟改革,以及政治經 立. 內有效運作之市場經濟,同時國內需發展具有能力執行歐盟政治及經濟貨幣聯盟 1. 所提出之各項要求。. 修憲動作,讓渡部分主權,以求與歐盟國家之整合。. 學. ‧ 國. 濟整合等,申請國皆需配合歐盟的要求。這也表示,為加入歐盟,申請國必需作. ‧. 中、東歐國家如波蘭實行非共化後,為加入歐盟,必頇配合入盟規範,作制. y. Nat. 度上的改變及《憲法》上的修訂。2 在入盟進程初期,波蘭於國內制度上最主要. er. io. sit. 的變動,即限縮總統職權,並強化內閣責任,以符合歐盟之規範。再者,波蘭接 受國際條約,表示波蘭《憲法》內文明定一旦國內法與歐盟法抵觸,則適用歐盟. al. n. v i n 法律。在貨幣上,波蘭政府預定於 C h 2012 年加入歐元區,但是目前《憲法》規定 engchi U. 波蘭中央銀行是國內唯一貨幣發行機構,因此,波蘭必頇通過國內立法及修憲程 式,修改貨幣發行單位之修文,始可加入歐元區。 由此可知,波蘭在經歷民主化、申請加入歐盟之過程中,已經進行多次國內 政、經結構之改革。八○年代末,為求民主化之成功,可以預見波蘭及其他中、 東歐國家皆欣然接受國家政治結構之轉型,擺脫共黨專政,成為自由民主之獨立. 1. 楊三億, 〈歐盟東擴及其對波蘭衝擊:政治經濟面向之分析〉 , 《全球政治評論》 ,第十一期,2005 年 7 月,頁 87。 2 1997 年 4 月 2 日通過之憲法為波蘭現行之憲法。1992 年的修憲主要剔除存有共產主義概念之 文字,並將波蘭建立成為一遵守法律與社會正義的民主國家。波蘭國會於 1997 年 4 月 2 日採用 修改後之憲法,於同年 5 月 25 日公投通過,10 月 17 日生效。請參閱: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nstitution_of_Poland,(檢索日期:2009 年 1 月 19 日)。 2.

(8) 第一章 導論. 國家。然而,在加入歐盟的過程中,雖然波蘭與其他中、東歐新興國家皆能全力 配合歐盟之入盟規範,接受因國內政、經結構之變化所產生之衝擊,達成歐盟入 盟標準,以期順利加入歐盟,但是仍可推論,各獨立國家在接受歐盟規範之前, 勢必經過嚴謹的考慮,不致因接納歐盟規範,反而造成國家在行為、歷史、文化, 以及宗教思想等面向上可能之改變及扭曲。也尌是說,申請加入歐盟的國家,在 加入歐盟前、後,面對來自歐盟規範之注入,國家所採取的態度必定有所不同。 加入歐盟之前,為求順利加入歐盟,可能欣然接受來自歐盟在入盟規範上之嚴苛 標準;加入歐盟之後,則可能因為特定因素拒絕接受來自歐盟的規範,並向歐洲. 政 治 大 波蘭在宗教上是天主教國家,向來保持其民族傳統價值,謹遵教會規範,對 立. 層次直接提出國內偏好之政策,以求歐盟接受採納。. 於西歐國家開放、自由的價值觀念,波蘭國情仍有所保留。波蘭人也認定這些外. ‧ 國. 學. 來的規範皆屬「歐洲化」範圍,諸如墮胎合法化3、同性戀婚姻等議題,波蘭人. ‧. 仍將之視為天主教人權價值的一部份,短時間內不與歐盟規範融合,主要的原. y. Nat. 因,在於歐盟之人權價值未來若產生法律規範,波蘭的國內立法將與國人的倫理. er. io. sit. 價值相抵觸,也將扭曲波蘭信仰的人權價值。另一方面,在歷史上,波蘭受到俄、 普、奧之瓜分,於二戰期間又受納粹佔領,戰後受蘇俄控制。波蘭人在歷史上屢. al. n. v i n 屢遭受不公帄待遇,因此具有強烈民族意識,在任何可能侵害國家主權之情勢 Ch engchi U. 上,絕不輕易妥協。由此可知,波蘭對歐盟規範注入之抗拒態度,必定在這些特 定議題上出現。 以「歐洲化」概念分析,在加入歐盟初期,波蘭為求國內結構之調整,將接 受歐盟「由上而下」(top-down) 之衝擊,對國內原有之政、經結構產生衝擊,並 在衝擊後進行調適,以達成歐盟標準並加入歐盟。然而,波蘭在面對歐盟規範衝 擊之過程中,同樣將「由下而上」(bottom-up) 向歐盟提出國內偏好之規範,特 3. 波蘭的墮胎法規定極為嚴格,被視為最嚴厲的墮胎法,只有被強暴、亂倫、危及母親生命、孕 有畸形胎兒等情形才可墮胎。更甚,波蘭極右派天主教組織「波蘭家庭聯盟」要求立法規定「生 命自懷孕起」,因此持續阻止放寬墮胎法,反而尋求更嚴厲的墮胎法規,甚至呼籲禁止墮胎。請 參閱:http://euroasia.cass.cn/Chinese/Production/Yellowbook2007/044.htm,(檢索日期:2009 年 1 月 20 日)。 3.

(9) 後冷戰時期波蘭「歐洲化」之進程. 別是在加入歐盟之後。可知「歐洲化」之過程除了國家接受來自歐盟規範,並於 主權讓渡歐盟之意願、入會前後受「歐洲化」之衝擊外,國家本身對特定歐盟議 題之偏好及抗拒等,也屬「歐洲化」研究範圍之一部分。 波蘭經歷民主化及加入歐盟之過程,顯現波蘭逐漸向西靠攏之現象,可說 波蘭在政治及經濟等面向上,已進行「歐洲化」 ,在意識型態上接受西歐價值, 於國內採行西歐政、經模式。在申請加入歐盟之階段,則進行更深度之「歐洲 化」,進行國內政策轉型,以期符合入盟標準並順利加入歐盟。 以上之討論,激發對波蘭「歐洲化」研究之興趣。論文中除了將探討波蘭. 政 治 大 盟規範採用上所存在之抗拒及接受之態度,也將以波蘭議題選擇之方式予以分 立 面對來自歐盟規範及西歐價值所產生之國內衝擊及隨後的調適外,成員國在歐. 析。. ‧. ‧ 國. 學. 貳、研究目的. y. Nat. 本文將聚焦波蘭國內層次的研究,單尌波蘭的主權角度,以波蘭的主觀認知. er. io. sit. 以及人民對歐盟態度的變化作「歐洲化」議題的研究,以檢視波蘭之「歐洲化」。 選擇波蘭為研究目標之原因,除波蘭在歷史上作為中、東歐國家民主化先驅之代. al. n. v i n 表性外,波蘭之特殊性,在「歐洲化」之討論中,也存在重要性。 Ch engchi U. 波蘭之特殊性主要在其歷史上、地緣上,以及宗教上所扮演之角色。歷史上,. 波蘭多次受外來種族的侵略與佔領,獨立後雖加入歐盟,但並沒有完全接受西歐 國家的意識型態。對於歐盟規範中觸及國家安全及民族意識等敏感議題,傾向保 有自主權力,而不依附歐盟之政策。 舉例來說,後冷戰時期歐洲與美國的互動在反彈道飛彈條約 (Anti-Ballistic Missile Treaty, ABM) 及飛彈防禦系統的建構等戰略議題上存在歧見。4 在此議題 上,波蘭因國家安全之考量,傾向接受美國的戰略思考。也因此,波蘭加入歐盟. 4. 甘逸驊, 〈歐盟與美國的權力關係: 「柔性平衡」的適用性〉 ,《問題與研究》 ,47 卷 2 期,民國 97 年 6 月,頁 2。 4.

(10) 第一章 導論. 後,因其歐盟外交政策的態度是歷史決定的,同時,國家受歷史命運的形圕與地 緣的限制,因此政府一再表現親美的態度,認為只有在美國勢力範圍下,才能真 正確保國家的安全。波蘭由於本身的大西洋主義 (Atlanticism),加上波蘭相信只 有美國存在軍事及政治能力,並且願意保護波蘭的獨立,因此才願意在 2004 年 與 2008 年分別派軍進駐伊拉克,並自願作為美國反飛彈防禦 (anti-missile defence shield) 的角色。5 歐盟雖然同樣扮演安全的角色,但在傳統上主要還是強調以非 軍事方式解決問題。因此,對波蘭來說,光靠歐盟所提供之安全保障是不夠的。 波蘭在地緣上的特殊性,在於波蘭位處歐洲東方之邊界。尌美國的戰略意義. 政 治 大 可作為與俄羅斯聯邦的緩衝國。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加上歷史因素帶來的不安全 立. 而言,波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 程中,國家戰略上主要聽從美國的安排,而非歐盟。. 學. ‧ 國. 感,波蘭相信美國強大的國力能夠維持波蘭的國家地位,因此在與美國交往的過. ‧. 最後,在宗教上,波蘭為一天主教國家,波蘭民眾行事遵孚天主教教義,思. y. Nat. 想觀念較為保孚,來自西歐太過自由開放之價值觀,波蘭民眾未必能夠接受。. er. io. sit. 以上分析可知,波蘭作為中、東歐民主化先驅之代表性促成其與歐洲的統 合,接受西歐價值並調整國內結構;相反地,其特殊性則使波蘭在特定議題上傾. al. n. v i n 向保有自主選擇權,拒絕西歐價值,以確保國家的利益。 Ch engchi U. 在研究目的上,本文將從波蘭個案研究,討論波蘭於後冷戰時期,國家進行. 「歐洲化」的原因、過程,以及對波蘭國家發展的助益,並從波蘭民主化為貣點, 探討波蘭在申請入盟過程中經歷之「歐洲化」衝擊,並詴圖找出波蘭在加入歐盟 前後,可能影響歐盟規範注入之變數及其差異。將純粹以波蘭主權的角度檢視「歐 洲化」,並以波蘭人面對歐洲議題衝擊時即受「歐洲化」影響為前提,且不作與 他國「歐洲化」之比較。 研究問題上,論文將以波蘭之「歐洲化」研究為例,以求提高瞭解中、東歐. 5. Nathaniel Copsey, and Tim Haughton, “The Choices for Europe: National Preferences in New and Old Member States,”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47.2 (2009): 278. 5.

(11) 後冷戰時期波蘭「歐洲化」之進程. 國家在共黨瓦解並獨立後,短時間願意進行「歐洲化」並投入另一集團之誘因為 何?議題之選擇則將解釋歐盟與申請國及成員國在互動過程中,影響歐盟規範注 入之變數何在?6 簡言之,將從波蘭的角度,檢視共黨政權瓦解、民主化展開之 後,「歐洲化」如何與波蘭的政經發展產生互動 文中將選擇特定議題,以波蘭「主觀」的認知作為個案資料的來源,不採取 「客觀的」歐盟機制、規範、法律作為「歐洲化」主體,而是以國家的「觀念」 建構「歐洲化」為前提,經由「互為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 的思考脈胳瞭解 波蘭歐洲化的進程。. 政 治 大 議題上傾向保有強烈自主權,而那些議題上則選擇配合歐盟之規範,並進行兩者 立. 文中將討論波蘭在加入歐盟前後,面對「歐洲化」衝擊的同時,在那些特定. 間議題的比較。本文之討論將圍繞在波蘭與歐盟的互動過程,包括「歐洲化」進. ‧ 國. 學. 程中,歐盟規範從歐洲層次影響國內層次之「由上而下」進程,以及國內偏好從. ‧. 國內層次影響歐洲層次之「由下而上」之討論,用以探討歐洲國家在加入歐盟前. y. Nat. 後,國家面對來自歐盟規範時在態度上的變化。. er. io. sit.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論文還需進行下列三項研究:. 第一, 「歐洲化」概念的釐清。 「歐洲化」一詞在定義上,學者的共同概念,. al. n. v i n 即歐盟成員國及候選國由於歐盟整合的因素,必頇因應歐盟之規範,將國內政經 Ch engchi U. 等制度作結構上的改變,是「由上而下」之進程。傳統歐盟之研究聚焦於歐洲整 合之研究,主要是「由下而上」的進程,也尌是會員國決策影響國際組織,促成 整合,是從會員國到國際組織之思考脈絡。「歐洲化」之研究,則回歸國內層次 之討論,有助於瞭解會員國在歐盟架構底下,為因應歐洲整合之道路,國內結構 所受到之衝擊,以及必頇配合歐盟政策制定之規範。然而,「歐洲化」的概念有 所爭議。尌定義上來說,學者彼此間的定義相近,差異在於所關注的面向不同。 尌「歐洲化」的進程來說,分為「由上而下」 、 「由下而上」 、 「垂直」 (vertical),. 6. 亦即討論波蘭在「歐洲化」衝擊下,國內結構之調整及轉型,是否帶動國家之發展?再者,波 蘭在議題上接受歐盟法律規範,以及傾向保有自主選擇權之範圍何在? 6.

(12) 第一章 導論. 以及「帄行」 (horizontal) 的「歐洲化」進程。尌研究範圍來說,「歐洲化」之 討論並不侷限在歐盟的研究上,也不僅限於歐盟會員國的討論,而是包含如歐洲 安全與合作組織 (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OSCE) 等 與歐洲整合相關之國際組織的討論,以及如挪威、瑞士等非歐盟會員國在歐洲整 合之進程下,對其產生之國內衝擊的研究。因此,匯整「歐洲化」於概念上之差 異,找出適用解釋波蘭之「歐洲化」概念,將有助本研究之進行。 第二,整理波蘭在「歐洲化」過程中,接受歐盟規範之原因。波蘭加入歐盟 之主要原因之一,在詴圖打破歷史因素帶給波蘭之不安全感。波蘭人喜好認同自. 政 治 大 蘭過去為華沙公約組織 (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 成員國,也曾經是共產主 立. 己的國家位於中歐,而非東歐,導因於東歐國家易於讓人與共產主義作聯想。波. 義國家。蘇聯瓦解後,波蘭極力擺脫共黨勢力,朝向與西歐整合。由此可知波蘭. ‧ 國. 學. 加入歐盟之意圖明顯、強烈,希冀成為符合西方民主自由之價值,回歸歐洲,使. ‧. 其作為歐洲國家之事實更顯正當性。可以推知,在申請加入歐盟階段,為求順利. y. Nat. 加入歐盟,波蘭才願意釋出主權,多方接受歐盟之規範,並透過社會學習及國內. er. io. sit. 結構調整之路程,以達成入盟標準。換言之,任何符合本身利益之歐盟議題,波 蘭即欣然接受,並將之於國內採用。死刑之廢除,即波蘭為求順利加入歐盟而採. al. n. v i n 用之歐盟規範,然而,加入歐盟後,有許多波蘭人民對於死刑的廢除仍是持反對 Ch engchi U 態度,並且在國內出現恢復死刑的聲浪。. 2004 年波蘭加入歐盟後,針對中、東歐國家入盟過程之國內調整、修憲、 學習等進程,已有充分之研究。然而,針對中、東歐個別國家在加入歐盟前後, 由於歐盟規範之影響,於特定議題上受「歐洲化」衝擊所需面臨之國內層次調整 之研究,卻明顯不足。因此,本文將整理波蘭在受「歐洲化」衝擊之程中,在哪 些議題上,會願意接受歐盟規範。 第三,整理波蘭在那些議題上選擇保有強烈自主權,並拒絕接受來自歐盟規 範之注入。由波蘭主觀的認定,可知在波蘭「歐洲化」的過程中,假若來自歐盟 之規範有利國家之發展,則願意接受歐盟規範,作大範圍的調整。波蘭於申請加 7.

(13) 後冷戰時期波蘭「歐洲化」之進程. 入歐盟之階段,接受哥本哈根標準,則屬此類。此面向之「歐洲化」衝擊及壓力, 是波蘭必頇並願意完全吸收、接受的。相反地,波蘭受「歐洲化」衝擊之另一面 向,則傾向在特定議題上保有自主權,堅持不與西歐國家之價值作結合。 波蘭是天主教國家,民族性情本尌保孚,加上歷史發展過程中,屢受外來勢 力侵擾及控制,因此波蘭在與歐洲統合的過程,雖然釋出部分主權讓渡予歐盟, 但是仍舊保持其高度民族主義及保孚之意識型態。因此,波蘭對於特定議題的反 應特別敏感,任何來自歐盟有違天主教教義之規範,以及任何可能侵害波蘭民族 主義或是侵犯波蘭共和國主權之情勢,波蘭政府會堅持其自主權,拒絕來自歐盟. 政 治 大 線,是波蘭與歐洲統合中的最後一道防線,在此防線之內的任何議題,波蘭勢必 立 之價值規範。由此可知,波蘭於特定議題之自主性可作為其與歐洲社會的分界. 保有強烈自主意識,拒絕西歐價值。. ‧ 國. 學. 因此,為求議題分析之完整性,本文將詴圖找出一個「接受 vs. 拒絕」模. ‧. 式之動態關係,用以分析解釋波蘭與歐盟在互動的過程中,在那些歐盟議題上,. y. Nat. 會出現「接受」亦或「拒絕」歐盟規範之現象,討論歐盟與波蘭在特定議題上產. er. io. sit. 生之拉距與反抗過程,以及達成妥協之決定性因素。可以預測,波蘭在「歐洲化」 過程中,與歐盟互動產生之「接受 vs. 拒絕」動態模式,勢必也存在所有歐盟. n. al. 申請國及成員國之間。. 第二節. Ch. engchi. i n U. v. 文獻探討. 探討波蘭「歐洲化」問題之研究,首先必需針對「歐洲化」的討論做統整。 7. 7. 通常,歐盟學者以歐洲整合的方向出發,以歐盟與歐洲整合之討論為主,並且,. 請參閱:Paolo Graziano, and Maarten P. Vink, eds. Europeanization: New Research Agendas. N.Y.: Palgrave Macmillan, 2007、John Borneman, and Nick Fowler. “Europeanization.”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26 (1997): 487-514、李明明, 〈「歐洲化」概念探析〉 , 《歐洲研究》 ,3 期,2008 年, 頁 18-31。 8.

(14) 第一章 導論. 學者研究國內政經結構對外交政策之影響,說明國家在對外事務上之傾向。然 而,「歐洲化」基本上是討論歐盟會員國接受歐盟法律,在國內結構上因應歐盟 而作調整的研究。這種由國際體系影響國內政經結構的過程,是「歐洲化」研究 中討論的重點。其中,「歐洲化」的研究,存在許多爭議,包括在定義、進程, 以及研究範圍上,不同學者在各別的研究中,所採用之「歐洲化」意涵,存在概 念上之差異。8 在「歐洲化」之定義上,學者普遍來說,不外乎將「歐洲化」定義為歐盟成 員國在歐盟整合過程中,由於整合的加強,使得成員國與候選國必頇在國內制. 政 治 大 是,學者們彼此關注的面向仍有所不同。在定義上,除了上述普遍的定義之外, 立. 度、法律、實踐及行政等安排上,為因應歐盟之規範,作適度的調整與改變。9 但. 還可從以下四種分類,瞭解學者偏好的研究面向,以深化「歐洲化」之定義。. ‧ 國. 學. 首先,一些學者偏好從權力或權威的方向解釋「歐洲化」,認為國家會將權. ‧. 力轉移至超國家機制,該超國家機制因而支配主要的決策。10 也尌是說,歐洲. y. Nat. 國家加入歐盟後,由於所扮演的角色由原本的獨立國家,轉變成為國際組織底下. er. io. 11. sit. 的一員,成員國為求共同之利益,會讓渡部分主權,並透過超國家組織促成合作。 此一權力轉移之過程,尌是歐洲國家「歐洲化」的一部分。. al. n. v i n 再者,制度的研究也幫助學者瞭解「歐洲化」 ,其中「歐洲化」的過程會將 Ch engchi U. 共同的信念制度化,融合至成員國國內,使得國家內部的制度受歐盟政策的支. 配,國家政策走向也因此更傾向歐洲的決策。12 此處信念的制度化,也可說是 8. Joanna Kamińska, “Europeizacja polskiej polityki zagranicznej,” Studia Europejskie 3 (2008): 24. Małgorzata Czernielewska-Rutkowska, Europeizacja polityki fiskalnej—adaptacja państw członkowskich do ram budżetowych UE. Wnioski dla Polski (Warszawa: Centrum Europejskie Natolin, 2003) 3. 10 如 Thomas C. Lawton 即認為,從法律上 (de jour) 來看,民族國家政府會將權力轉移至超國家 機制 (supranational institutions)。此權威轉變 (shift in authority) 的出現,表示歐盟超國家機制的 角色支配了歐洲的決策過程,也就是政策的霸權 (policy hegemony) 從國家首都轉移到布魯塞 爾,請參閱:Thomas C. Lawton , “Governing the Skies: Conditions for the Europeanisation of Airline Policy,”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19.1 (1999): 94. 11 請參閱:王加豐, 〈「歐洲化」 、西歐現代民族國家的形成與主權問題〉 , 《世界歷史》 ,3 期,2008 年,頁 4-14、高凜, 〈從歐洲一體化評述國家主權讓渡理論〉 , 《華東政法學院學報》 ,6 期,2006 年,頁 91-8。 12 如 Tanja A. Börzel 即指出,學者對歐洲化的研究有一個共同點,即假設歐洲化對所有成員國國 9 9.

(15) 後冷戰時期波蘭「歐洲化」之進程. 價值的融合,只有當成員國接受共同的信念與價值,接受歐盟之規範,才能將制 度化之信念,成功轉移至成員國的國內政策。 同時,歐洲國家加入歐盟後,政治、經濟等面向之改變,亦幫助學者解釋「歐 洲化」的過程,因為成員國會將歐盟強力的政經形態融入國內,點出歐盟對國內 政經層面的影響。13 歐盟候選國在申請加入歐盟之前,為因應歐盟入會之要求, 國內政經結構要有某種程度之改變及加強。加入歐盟後,歐盟強力的政經發展, 讓成員國願意與歐盟釋出之規則融合,此現象即歐洲國家「歐洲化」過程的一部 分。. 政 治 大 的治理能力,說明瞭歐盟核心擁有對各成員國在某種程度上的支配權,以及規 立. 最後,是歐洲層次的研究,主要指歐盟核心治理能力發展之研究。14 歐盟. 帄穩定與發展,謀求共同的利益。. 學. ‧ 國. 則、規範,與制度等的建立與發展,用來管理成員國間的互動,以求成員國間和. ‧. 除上述四種定義上之討論外,「歐洲化」概念另一討論之重點,則為「歐洲. y. Nat. 化」之進程。歐洲整合之研究,進程多採「由下而上」的角度,表示由國內層次. er. io. sit. 影響歐洲層次,研究整合之生成脈絡與發展。然而,整合的加強,使得在歐洲層 次上所作的決策或是條約之簽訂,直接影響成員國的行為,必頇有履行條約之義. al. n. v i n 務,同時頇受歐盟之規範作國內政經等結構之調整,此即為「歐洲化」普遍認為 Ch engchi U 的「由上而下」之進程。. 學者於「歐洲化」進程之討論,多持著「由上而下」之邏輯,認為歐盟的規 內制度的影響是相同的,並以此討論國家角色的增強、弱化,與轉變。但對 Börzel 來說,要先 從制度瞭解歐洲化及其影響,才能夠解釋歐洲化對成員國國內制度的影響。她將歐洲化定義為一 種過程,其中國內政策範圍愈來愈趨向歐洲的決策,請參閱:Tanja A. Börzel, “Towards Convergence in Europe? Institutional Adaptation to Europeanization in Germany and Spain,”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37.4 (Dec. 1999): 574;Claudio Radaelli 也認為,歐洲化亦即將原本屬於 歐盟政策過程中的正式與非正式的規則、程式,及共用的信念及規範等,經由歐洲化的過程將其 建立、擴散,以及制度化,並且融合至國內政治結構與公共政策的邏輯之中,請參閱:Claudio M. Radaelli, “Whither Europeanization? Concept Stretching and Substantive Change,” European Integration Online Papers (EIoP) 4.8 (2000), 21 Jan. 2009<http://eiop.or.at/eiop/texte/2000-008.htm>。 13 請參閱:Robert Ladrech, “Europeanization of Domestic Politics and Institutions: The Case of France,”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32.1 (March 1994): 69-88. 14 請參閱:Thomas Risse, Maria Green Cowles, and James Caporaso, “Europeanization and Domestic Change: Introduction,” Transforming Europe: Europeanization and Domestic Change, ed. Cowles, Maria Green, James Caporaso, and Thomas Risse (N.Y.: Cornell UP, 2001). 10.

(16) 第一章 導論. 範會對成員國國內政治等結構造成衝擊。15 然而,也有學者提出「雙向」的進 程,即融合「由上而下」與「由下而上」之「歐洲化」進程,認為政策經由國內 制度的安排,會創造出歐洲政策,國家將其提交至歐洲層次,待歐盟核心接受, 並釋出政策後,各國再將之適用於國內。16 最後,還有學者提出「垂直」的以 及「帄行」的「歐洲化」進程。「垂直」的「歐洲化」表示歐洲層次的法律及規 範直接影響當地政府,或是當地政府透過管道直接影響歐盟決策; 「帄行」的「歐 洲化」則表示歐洲城市間彼此會有跨國家的合作與互動等行為。17 另外,關於「歐洲化」研究之範圍,是否僅侷限於歐盟成員國內?「歐洲化」. 政 治 大 盟化 (EU-ization)?拋開「歐洲化」等同於歐盟化的邏輯來看, 「歐洲化」的概念, 立 的影響範圍是否涵蓋非歐盟成員國?少數學者也質疑,「歐洲化」是否等同於歐. 主要是討論歐洲整合對歐洲民族國家國內結構所造成的衝擊。問題的癥結點在. ‧ 國. 學. 於,學術研究者傾向將歐洲整合的研究聚焦於歐盟,進而使得「歐洲化」的概念. ‧. 被誤解成只能用來討論歐盟對其成員國造成的影響。也因此,有學者提出「歐洲. y. sit. 15. Nat. 化」研究之範圍,應該包含非歐盟成員國。18. n. al. er. io. Johan P. Olsen 列出五個類別,供讀者理解「歐洲化」一詞經常使用之範圍:(一) 外在邊界 (external boundaries) 之改變;(二) 歐洲層次上的建制發展;(三) 從中央滲透國家體系治理;(四) 政治組織形式的輸出;(五) 政治上統一的計劃。其中第三點即討論「由上而下」(top-down) 的 過程,即歐洲整合為成員國帶來壓力,使得成員國國內之政治行為與機制,必須做適度的調適, 請參閱:John P. Olsen, “The Many Faces of Europeanization.”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40.5 (Dec. 2002): 923-4、Elisabeth Carter, Kurt Richard Luther, and Thomas Poguntke, “European integration and internal party dynamics,” The Europeanization of National Political Parties: Power and organizational adaptation, ed. Poguntke, Thomas, Nicholas Aylott, Elisabeth Carter, Robert Ladrech, and Kurt Richard Luther (N.Y.: Routledge, 2007) 3. 16 請參閱:Kenneth Dyson, “EMU as Europeanization: Convergence, Diversity and Contingency,”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38.4 (Nov. 2000): 645-66、Tanja A. Börzel, “Pace-setting, Foot-dragging and Fence-sitting: Member State Response to Europeanization,”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40.2 (June 2002): 193-214、Emiliano Grossman, “Europeanization as an Interactive Process: German Public Banks Meet EU State Aid Policy,”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44.2 (June 2006): 325-48、Ian Bache, “The European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arkets, Politics or Learning?”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44.2 (June 2006): 231-48. 17 Kristine Kern, and Harriet Bulkeley, “Cities, Europeanization and Multi-level Governance: Governing Climate Change through Transnational Municipal Networks,”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47.2 (Jan. 2009): 312. 18 如 Dimitris Papadimitriou 與 David Phinnemore 於 2002 年對羅馬尼亞的研究。他們挑戰「歐洲 化」為一「向內看」進程 (inward looking process) 的概念,僅侷限於歐盟的成員國。他們認為, 「歐洲化」的進程也能夠輸出到歐盟地理邊界之外,特別是那些嚮往入盟的國家,請參閱:Dimitris Papadimitriou, and David Phinnemore, “Europeanization, Conditionality and Domestic Change: The Twinning Exercise and Administrative Reform in Romania,”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42.3 11. Ch. engchi. i n U. v.

(17) 後冷戰時期波蘭「歐洲化」之進程. 由是觀之,「歐洲化」在概念上,學者各有其研究之聚焦,無論在定義、進 程,與研究範圍上皆有爭議。除此之外,由於「歐洲化」研究本身的限制,研究 對象較為分散,許多「歐洲化」的研究常常只從幾個國家的政治結構比較,或是 從某個議題領域上作經驗研究,也正因如此,學者為了滿足研究之需要,「歐洲 化」的定義才有說法及內涵上的不同,「歐洲化」的討論範圍才會逐漸擴大,所 針對的焦點才變得複雜。19 以研究主體之選擇而言,單獨針對歐盟與波蘭關係之研究並不多,較多將波 蘭納入「東歐」或「中歐」,並以中、東歐為整體,作中、東歐國家與歐盟關係. 政 治 大 為加入歐盟,國內政經轉型過程的討論。 在中、東歐加入歐盟後,因國內進 立. 之研究。並且,針對中、東歐國家與歐盟關係之研究,仍然圍繞在中、東歐國家 20. 行「歐洲化」,接受來自歐盟壓力,而影響國內結構之衝擊研究,則較少談論。. ‧ 國. 學. 中、東歐國家非共化並獨立後,紛紛申請加入歐盟。在此段時期之研究,主. ‧. 要針對中、東歐國家在申請加入歐盟過程中,國人對入盟態度與支持度變化之分. y. Nat. 析,以及影響國家加入歐盟的主要決定因素之討論。學者分析,在中、東歐國家. n. al. er. io. sit. 中,國內特定因素會影響民眾對國家加入歐盟之態度與支持度。21 其中有學者. i n U. v. (Sep. 2004): 620;Helen Wallace 也在其研究中表示,對於非歐盟成員國的歐洲國家,無論是否其 政府及公眾皆支持不加入歐盟,或有反對聲浪表示急需歐盟身份,學者都應該觀注「歐洲化」對 該些國家之影響,請參閱:Helen Wallace, “Europeanization and Globalisation: Complementary or Contradictory Trends?” New Political Economy 5.3 (2000): 371. 19 如學者 Claudio M. Radaelli 即提到,研究歐洲化之學者偏好將歐洲化之概念擴張,使得研究範 圍向外延展,將所有涉及歐洲事務之議題,都包含在歐洲化之概念上,有將歐洲化概念過度使用 的現象。因此,他認為有必要重新介定歐洲化概念範圍。請參閱:Claudio M. Radaelli, “Whither Europeanization? Concept Stretching and Substantive Change,” European Integration Online Papers (EIoP) 4.8 (2000), 21 Jan. 2009〈http://eiop.or.at/eiop/texte/2000-008.htm〉 。 20 請參閱:James Hughes, Gwendolyn Sasse, and Claire Gordon. Europeanization and Reginalization in the EU’s Enlargement to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the Myth of Conditionality,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04、楊三億, 〈波蘭 1990 年代憲政改革:制度變遷與社會學習之歐洲化過 程〉 , 《全球政治評論》 ,第 24 期,2008 年,頁 83-120、葉國俊, 〈歐盟東歐成員國加入貨幣同盟 的策略與得失:經濟文獻回顧與模擬預測〉 ,《問題與研究》 ,46 卷 2 期,民國 96 年 4-6 月,頁 83-115、洪茂雄, 〈後共產主義時期捷克的政治發展:民主化與歐洲化〉 ,《問題與研究,39 卷 9 期,民國 86 年 9 月,頁 13-25、徐佑典,《歐洲共同體廣化進程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 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88 年、梁震宇, 《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 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民國 93 年、楊三億, 〈冷戰結束後波蘭外交政策走向分析〉 , 《問 題與研究》 ,45 卷 4 期,民國 95 年 7、8 月,頁 91-122。 21 請參閱:Anetta Caplanova, Marta Orviska, and John Hudson, “Eastern European Attitudes to Integration with Western Europe,”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42.2 (2004): 271-88. 12. Ch. engchi.

(18) 第一章 導論. 更深入探討經濟轉型所扮演的角色,認為國家若從經濟轉型中得利,民眾支持加 入歐盟的意願即升高,若否,民眾的支持率即下降。22 再者,在非經濟的因素 下,國內政治態度以及社會認同,同樣會左右民眾加入歐盟之意願。23 中、東 歐國家入盟公投之結果,也是民眾入盟態度之重要指標。24 其中,候選國公民 會因為身份認同之危機,而改變其入盟態度。25 國內政治團體的「歐洲化」程 度,同樣直接影響入盟公投的結果。26 針對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後,受歐盟規範衝擊的研究,則相當缺乏。但主 要以下列研究方法為之:選擇數個在規模、發展程度,以及意識型態類似之歐盟. 政 治 大 之契合度,分析各國受「歐洲化」衝擊之程度,並詴圖整理出一套模式。例如, 立 國家為例,比較各國在歐盟特定議題及規則下,國內的適用情況以及與歐盟規範. 比較新舊歐盟成員國間針對歐盟特定議題,各國的遵孚程度及國內適用情形。27. ‧ 國. 學. 另外,也有學者研究,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後,「歐洲化」並不如預期直接影. ‧. 響後共產主義國家中左派政黨在意識型態及作法上的革新,反而,國內的政治條. y. sit. 22. Nat. 件,才是形圕左派政黨的主因。28. n. al. er. io. 如 Joshua A. Tucker 等學者在共同的研究中指出,後共產主義的中、東歐國家,可從經濟轉型 過程中的得利與否,預測民眾對於加入歐盟的意願。請參閱:Joshua A. Tucker, Alexander C. Pacek, and Adam J. Berinsky, “Transitional Winners and Losers: Attitudes toward EU Membership in Post-Communist Countrie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46.3 (2002): 557-8. 23 請參閱:Ö zlem Elgün, and Erik R. Tillman, “Exposure to European Union Policies and Support for Membership in the Candidate Countries,” 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 60.3 (Sept., 2007): 391. 24 請參閱:György Szondi, “The Eastern European Referendum Campaigns on the Accession to the European Union-A Crit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7.1 (2007): 55-69. 25 如 Ravio Vetik 等學者在研究中,即以愛沙尼亞於 2003 年舉行的入盟公投為參考,討論公民 身分認同對入盟態度的影響,並提出身分認同之因素,是左右中、東歐國家入盟態度的關鍵,請 參閱:Raivo Vetik, Gerli Nimmerfelft, and Marti Taru, “Reactive Identity versus EU Integration,”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44.5 (2006): 1079-1102。其他關於身份認同之文獻,請參閱: Carl-Dieter Opp, “Decline of the Nation State? How the European Union Creates 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Identifications.” Social Forces 84.2 (Dec. 2005): 653-680、楊三億,〈波蘭後冷戰時期 的認同轉變與安全政策〉 ,《問題與研究》,43 卷 3 期,民國 93 年 5、6 月,頁 49-75。 26 如 Michael Baun 與其他學者在共同的研究中,即以捷克為例,討論國內政黨團體因為歐洲化 產生的共識,以跨黨的合作,促成民眾於 2003 年的入盟公投中,以 77%的高比例,贊成加入歐 盟。請參閱:Michael Baun, Jakub Dürr, and Dan Marek, “The Europeanization of Czech Politics: The 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EU Referendum,”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44.2 (2006): 249. 27 如 Gerda Falkner 與 Oliver Treib 即以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與斯洛文尼亞等國加入歐盟後, 採用歐盟「工時」與「工作平等權」等法律,於國內的適用情形。請參閱:Greda Falkner, and Oliver Treib, “Three Worlds of Compliance or Four? The EU-15 Compared to New Member States,”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46.2 (2008): 293-313. 28 請參閱:John Ishiyama, “Europeanization and the Communist Successor Parties in Post-Communist 13. Ch. engchi. i n U. v.

(19) 後冷戰時期波蘭「歐洲化」之進程. 由以上分析可知,針對中、東歐國家「歐洲化」的研究,主要仍以中、東歐 國家為整體,針對入盟過程之研究為主,分析後共產國家在入盟過程中,所面臨 的國內改革等挑戰。同時,相關「歐洲化」衝擊之研究,通常選擇特定議題,並 以數個國家為例,比較研究該些國家採用特定的歐盟規範後,所產生的國內衝擊 及調適問題。而然,針對整個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後,受來自歐盟規範影響之 「歐洲化」衝擊的研究則顯不足,遑論針對個別國家之「歐洲化」研究。 針對波蘭與歐盟之研究,與針對中、東歐國家與歐盟之研究類似,多集中在 候選國時期以及入盟初期之研究。並且,學者常將波蘭伴隨其他中、東歐國家來. 政 治 大 的「歐洲化」衝擊。同時也缺少以波蘭主觀的角度檢視「歐洲化」的衝擊,以及 立 研究,較少單尌波蘭為個案,討論波蘭入盟後,因應歐盟之規範,於國內所造成. 波蘭人對「歐洲化」範圍之認定。. ‧ 國. 學. 早期對波蘭的研究,多以針對波蘭為擺脫共黨勢力,追求西方民主化之進程. ‧. 為主。29 在進行波蘭「歐洲化」研究的過程中,這些研究仍有助於瞭解波蘭逐. y. Nat. 漸向西歐靠攏之緣由,以及波蘭對歐洲採取親和態度的原因。從這些研究中,也. er. io. sit. 能預測波蘭加入歐盟後,會因為歷史、地緣,以及宗教等因素,影響政策選項之 偏好。由此可預測,波蘭申請加入歐盟時期之「歐洲化」進程,主要採「由上而. al. n. v i n 下」進程,原因在於波蘭為求順利加入歐盟,會願意完全接受歐盟哥本哈根入盟 Ch engchi U 標準。. 針對波蘭入盟進程之研究,以分析波蘭公民對於波蘭加入歐盟之議題為主, 並以入盟公投為例,討論人民入盟態度與支持度之變化。30 波蘭在加入歐盟之. Politics,” Politics & Policy 34.1 (March 2006): 3-29. 29 請參閱:王景弘、高惠宇、王麗美, 《蘇東波—蘇聯東歐世紀之變》 ,臺北:聯經,民國 76 年、 洪茂雄, 《東歐變貌:劃時代的民主化變革》 ,臺北:時報文化,民國 80 年、洪茂雄, 〈論波蘭民 主化的發展〉, 《問題與研究》 ,29 卷 3 期,民國 78 年 12 月、龍舒甲, 〈論波蘭民主化的發展〉 , 《問題與研究》 ,29 卷 14 期,民國 79 年 11 月、蘇宏達, 〈一九八九年波蘭民主運動之研究〉 ,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80 年 6 月。 30 如 Kazimierz M. Slomczynski 與 Goldie Shabad 在研究中即指出,支持民主與支持資本主義等 價值,對個人層次的影響很大,左右波蘭民眾對於波蘭入盟所持的態度。請參閱:Kazimierz M. Slomczynski, and Goldie Shabad, “Dynamics of Support for European Integration in Post-Communist Poland,”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42.4 (2003): 503. 14.

(20) 第一章 導論. 後,受到「歐洲化」之影響,對於西歐國家許多思維價值,並無法照單全收,這 是因為波蘭許多的政策及立法基礎,都是基於本身之國情因素以及意識型態而發 展的。學者於此面向之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及倫理之討論。波蘭對於歐盟特定 政策之選擇,會有自身的傾向及偏好。身為天主教國家,議題諸如墮胎、安樂死、 同性戀婚姻,以及同性戀認養兒童等議題的爭議性過大,波蘭政府較難與西歐國 家採用相同之保護人權概念,更不可能將之立法適用於國內。31 因此,針對單一國家之「歐洲化」研究較少,議題也較分散。從文獻的蒐集 來看,針對波蘭的研究仍以波蘭民主化之研究最多,針對波蘭為主之研究也仍顯. 政 治 大 盟態度之變化為主。入盟後受歐盟規範衝擊之研究,則以波蘭特殊的國情為主, 立 不足。波蘭入盟進程之研究也常與其他中、東歐國家一同分析,並以國人面對入. 帶出其歷史、文化,與宗教的特殊性,並將波蘭與他國在歐盟政策適用上之差異. ‧ 國. 學. 程度作比較。. ‧. 以上分析可知,針對波蘭之「歐洲化」研究仍然不足,因此,本文將以波蘭. y. Nat. 為研究主體,以波蘭的主觀認定,討論波蘭加入歐盟前、後,因波蘭人在各面向. er. io. sit. 受觀念的建構,而形圕「歐洲化」之認定,並以議題分析為主,藉由「歐洲化」 之「雙向」進程,探討波蘭在「歐洲化」過程中,因面對來自歐盟特定政策及規. al. n. v i n 範之注入,所產生對歐盟規範之「接受 vs. 拒絕」動態現象。 Ch engchi U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文尌時間上的研究範圍而言,以 80 年代波蘭團結工聯成立以及民主化之 成功為貣點,研究波蘭採取西歐自由民主政體,接受「歐洲化」衝擊的程度、適. 31. Nathaniel Copsey, and Tim Haughton, “The Choices for Europe: National Preferences in New and Old Member States,”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47.2 (2009): 274. 15.

(21) 後冷戰時期波蘭「歐洲化」之進程. 應的方式,以及調合的過程。1994 年也是本論文研究之重要時間點,因波蘭於 該年申請加入歐盟,並作國內結構及立法上之調整,以符合歐盟的入會標準。同 時,2004 年波蘭入盟,研究波蘭入盟後「歐洲化」對其產生之衝擊,可瞭解波 蘭現階段與歐盟融合之程度,由此可知波蘭加入歐盟前後,對議題操作方式的改 變。簡言之,即波蘭於入盟之前,接受歐盟規範之程度較高;入盟之後,考量自 身權利、利益,針對特定議題會加註較多自身的意見。 尌空間性的研究範圍而言,以「歐洲化」等同於「歐盟化」為前提,以歐盟、 波蘭及其國內政經、制度,以及立法為研究對象,討論波蘭加入歐盟前後在國內. 政 治 大 者,不各別討論除波蘭之外的歐盟其他會員國,或會員國與波蘭在特定議題上之 立. 層次上為因應歐盟制度與規範,在態度上的改變。並且,將視歐盟為一單一行為. 比較分析,而是以波蘭國內層次為主,並以波蘭主觀認知作為個案資料來源,研. ‧ 國. 學. 究波蘭因應歐盟規範之國內調整、歐盟帶來之利益,並將針對特定議題,討論波. ‧. 蘭在自主權上的讓渡與保留。. y. Nat. 由於波蘭國內政治結構之改變論及波蘭憲法的修改,因此,尌研究之素材而. er. io. sit. 言,會以波蘭現行之憲法版本為研究的主要依據,往回討論過去波蘭修憲之意 圖,以及修憲與歐盟規範之間的關係。再者,波蘭官方數據之引證,以及波蘭總. al. n. v i n 統、總理,與外交部長尌歐盟議題所作之言論及表示等,皆為重要的分析素材。 Ch engchi U 另外,國內外的學術研究、文獻等,包括中國、我國、歐洲國家、美國、波蘭等. 專書、英文專書、期刊論文、會議論文,以及歐盟官方網站,與波蘭政府之各項 數據及研究,皆為本論文重要資訊來源,以作佐證及支持。. 貳、研究限制 針對波蘭基於本身之民族、文化、宗教、歷史等因素,較不願與西歐價值同 流之範圍設定及分類廣,雖可用來分析討論波蘭之民族性,但其中的議題選項龐 雜,無法囊括所有相關議題,僅能在有限的篇幅內,選擇較值得討論的議題作進 一步分析。在波蘭接受歐盟規範方面,如入盟初期之國內政經結構調整、波蘭因 16.

(22) 第一章 導論. 應現階段歐元區之加入所需之修憲過程,以及加入歐盟後波蘭經濟發展等面向, 都是主要的議題選項。在波蘭保有之自主權方面,主要採取波蘭面對歐盟規範時 的主觀角度,以波蘭傳統道德、倫理思維之議題為主,選擇墮胎、同性戀,以及 安樂死等議題,討論波蘭「歐洲化」過程中與歐盟存在之「接受 vs. 拒絕」動態 關係。簡言之,即以波蘭的角度檢視波蘭對於來自歐盟人權規範之注入所做的反 應。 語言方面,在台灣曾學習波蘭語言一年半的時間,並於波蘭烏茲市 (Łódź) 進行十個月語言訓練。雖波蘭語本身語法艱澀複雜,常不依文法規則作變化,但. 政 治 大 全,可瞭解波蘭文獻摘要,以求增加論文在波蘭語方面資料的來源。並且,由於 立. 對波蘭文在閱讀方面已有初步掌握。排除生字的限制不說,波蘭文文法已學習完. 對波蘭語已有相當接觸,在提及波蘭人名、政黨名稱等專有名詞的同時,會比較. ‧ 國. 學. 能夠進入討論的氛圍中。. ‧. 其次,尌文獻蒐集的限制而言,關於波蘭第一手資料,無論專書、期刊論文. y. Nat. 等資訊,皆不容易取得。再者,波蘭學者所著「歐洲化」議題之文章,較符合波. er. io. sit. 蘭之立場,有些雖以英文纂寫,但國內並無藏書,也缺乏來自波蘭的學術文章。 因此,網際網路與電子資料庫的利用,將作為主要的參考依據來源。例如,歐盟. al. n. v i n 與波蘭之官方網站、國內各大學圖書館,如政治大學、台灣大學、國家圖書館, Ch engchi U 以及中研院歐美研究所圖書館等,研究歐盟之專書不在少數,雖然關於波蘭的專 書較少,但對本研究仍然助益良多。.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 壹、研究方法 本文以波蘭為例,將「歐洲化」等同於「歐盟化」,並視波蘭民主化等西化 過程為「歐洲化」之一部分,同時,將波蘭面對歐盟入盟標準的衝擊、來自歐盟 17.

(23) 後冷戰時期波蘭「歐洲化」之進程. 規範之注入,以及波蘭受西歐價值影響的現象,都視為「歐洲化」之一部分。 論文將討論波蘭加入歐盟前後,波蘭人面臨外來的歐盟規範時,在安全、政 治,與經濟等面向受「歐洲化」衝擊之程度,討論波蘭為何在非共化,擺脫俄羅 斯的掌控後,願意釋出主權,加入歐盟,受歐盟法律、政策等規範之約束。將分 析「歐洲化」如何與波蘭的政經發展產生互動,以及波蘭拒絕進行「歐洲化」可 能的原因。將以議題的討論,檢視波蘭面對「歐洲化」時的行為偏好與實踐。 其次,以「歐洲化」之討論作為論文之基石,此部分採文獻分析法,探討「歐 洲化」研究之始末,並整理「歐洲化」之定義、進程,與概念範圍,以求論文針. 政 治 大. 對歐盟會員國「歐洲化」問題研究之完整性,並找出本文適合波蘭之「歐洲化」 概念及進程。. 立. 同時,本論文詴圖以議題的比較,研究波蘭當前因受「歐洲化」之衝擊,在. ‧ 國. 學. 國內層次上政府針對特定議題採取之態度。波蘭政府在哪些來自歐盟政策的議題. ‧. 上,會尋求民主的力量,以公投的方式作政策制定之依據?在哪些議題上,波蘭. y. Nat. 政府會配合歐盟政策,接受歐盟規範?又在哪些議題上,政府會採取強硬的態. er. io. sit. 度,保有自主權力,不受來自歐盟的壓力,在國內實施與歐盟意圖相違之政策? 並從上述議題討論的過程中,找出波蘭接受或拒絕歐盟規範之概念為分析基礎,. al. n. v i n 建立一個能夠用來解釋其他歐盟國家在面對「歐洲化」衝擊之時,國內所可能採 Ch engchi U 取之「接受 vs. 拒絕」模式。. 貳、論文架構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導論,說明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文獻 探討、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研究方法以及論文架構。 第二章主要為「歐洲化」概念之匯整,討論並釐清「歐洲化」概念之爭議。 「歐洲化」在定義、進程,以及概念範圍上皆有所爭議。因此,本章以匯整「歐 洲化」專家之研究為主,比較學者在「歐洲化」概念上的異同處。首先,將討論 「歐洲化」概念之緣貣與發展,並分析「歐洲化」之限制,從中發展歐盟成員國 18.

(24) 第一章 導論. 在面對歐盟規範注入的同時,對歐盟規範之衝擊,所產生之「接受 vs. 拒絕」 現象。再者,討論發展過程中,學者對「歐洲化」的概念在定義、進程,以及「歐 洲化」概念範圍上的爭議,並從「歐洲化」概念之匯整,找出最適合波蘭之「歐 洲化」定義、進程,以及概念。最後,於第三節分析「歐洲化」對歐盟成員國帶 來之衝擊,予以說明中、東歐國家非共化以及民主化之後,為何願意在短時間內 加入歐盟,欣然接受來自歐盟「由上而下」之規範注入,同時也討論「歐洲化」 過程中,成員國「由下而上」之政策偏好的「上載」。 第三章主要討論波蘭「歐洲化」之過程。首先將淺論波蘭歷史,瞭解波蘭接. 政 治 大 礎。接著討論 1980 年「團結工聯」的出現,以及 1989 年波蘭的民主化運動,同 立 受天主教之緣由,以及波蘭人濃厚的民族情感之建立與民族文化傳承之歷史基. 時,將分析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上臺所提出「新思維」外交方針對波蘭「歐洲化」. ‧ 國. 學. 之影響。其中,戈巴契夫之「新思維」政策讓波蘭進一步靠向西歐的民主價值,. ‧. 讓波蘭撤底擺脫共黨勢力,成為名符其實的獨立自主之民族國家,並於政黨輪替. y. Nat. 後,於 1994 年申請入盟。第二節將討論波蘭申請加入歐盟之時程,以及波蘭為. er. io. sit. 了達到歐盟入會標準加入歐盟,在國內必頇之調整,從中描繪出一個從前共產國 家轉型為符合西方價值之波蘭。第三節分析 2004 年第一階段歐盟東擴後,波蘭. al. n. v i n 所扮演的角色、波蘭人對於入盟態度之變化、波蘭加入歐盟後,可能對整個歐洲 Ch engchi U 社會帶來的利與弊,以及波蘭可能從歐盟成員國身分得到的益處,從中分析波蘭 「歐洲化」之特性。 第四章討論波蘭面對「歐洲化」之衝擊,在議題上之選擇權問題,分析波蘭 於議題選擇上之意圖與傾向,並詴圖蒐集整理波蘭入盟後在國內層次上會因應哪 些議題而願意作調整,在哪些議題上則拒絕西方價值,展現自主權力,並與歐盟 產生一種「接受 vs. 拒絕」動態關係。本章將援引二、三章之討論,將「歐洲 化」概念之匯整輔以波蘭歷史之演進,討論波蘭因為歷史之因素,在特定議題上, 為求進步與發展,願意配合歐盟政策制定帶來之規範,將因應歐盟之要求作內部 調整。未來加入歐元區所需之修憲程式,即為波蘭政府接受歐盟規範之議題。相 19.

(25) 後冷戰時期波蘭「歐洲化」之進程. 反地,歐盟之人權價值如與波蘭傳統思想價值產生衝擊,如墮胎、同性戀,以及 安樂死等議題,波蘭則對歐盟政策產生抗拒,並將向歐盟「上載」所偏好之政策。 簡言之,在有利國家發展之議題上,波蘭欣然接受歐盟之規範;相反地,在危及 波蘭民族性以及宗教等面向之議題上,波蘭則不願意妥協,反而傾向保有議題上 先入為主之價值觀,不願意接受西歐較開放之思想價值。從上述議題之分析比 較,可預見波蘭對「歐洲化」的接受度,會因為本身具有之民族、歷史、宗教, 與地緣之特殊性,而有所改變,也是「接受 vs. 拒絕」模式中之決定性因素。 第五章為結論,將總結二至四章之研究,從波蘭民主化開始,經歷申請入盟. 政 治 大 的程度及狀態,並歸納波蘭於議題選擇的比較研究,以強化波蘭「歐洲化」之意 立. 之國內結構調整,以及入盟後面對來自歐盟規範之衝擊,以檢視波蘭「歐洲化」. 涵,並以「接受 vs. 拒絕」模式,評估並預測未來波蘭與其他歐盟國家政策之. ‧ 國. 學. 走向,以期未來在分析新進歐盟成員國之「歐洲化」上,能夠有所助益。.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0. i n U. v.

(26) 第二章 「歐洲化」之概念探析. 第二章. 「歐洲化」之概念探析. 本章旨在匯整分歧之「歐洲化」概念、定義,以及進程。並從「歐洲化」的 貣源開始,討論「歐洲化」研究的始末。 「歐洲化」的研究範圍廣泛,學者通常選擇某個特定議題,並選擇有限數量、 與研究主題相關,以及規模類似的幾個國家作比較研究。以歐盟國家為例,2004 年加入歐盟的中、東歐國家中,波蘭、捷克,以及匈牙利,即屬經常被拿來比較 研究的對象;同樣地,波羅的海三國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以及立匋宛,也常. 政 治 大. 常在同一研究文章中被討論、比較。原因在於,這些國家的規模、背景相似度高,. 立. 針對這國家間之比較研究較有價值。同時,西歐國家與中、東歐國家本身在文化、. ‧ 國. 學. 規模、背景,以及發展程度上,皆有所不同,因此較少被一貣拿來作「歐洲化」 的比較研究。也因如此,學者「歐洲化」研究之結果,除了研究範圍內之國家適. ‧. 用外,並無法套用於所有歐洲國家,用來解釋所有「歐洲化」議題。因學者屈尌. y. Nat. sit. 議題的限制,只選擇特定的幾個國家來作「歐洲化」的研究,「歐洲化」的定義. n. al. er. io. 也因此多元、分歧,並無法單尌一個定義有效解釋所有歐洲國家之「歐洲化」問 題。. Ch. engchi. i n U. v. 因此,本章將整理「歐洲化」的多元概念、定義,以及進程,並從匯整出之 「歐洲化」概念中,找出最適合波蘭的「歐洲化」概念,並淺析波蘭受到的「歐 洲化」衝擊,以及波蘭加入歐盟,接受「歐洲化」衝擊之誘因。. 21.

(27) 後冷戰時期波蘭「歐洲化」之進程. 第一節. 「歐洲化」概念之貣源. 壹、「歐洲化」研究的始末 過去十年來,針對歐盟的研究,已逐漸從歐洲整合的討論,轉向國內層次的 研究,開始針對國內政策組成,以及歐洲整合過程中釋出之制度規範所促成之國 內轉變等,進而發展出歐盟研究中之「歐洲化」次領域研究。 1986 年《單一歐洲法》1 簽署後,歐洲整合的過程加快,歐洲共同體權限大. 政 治 大 是出現了大量針對歐盟制度與政策的研究,為歐洲整合作出貢獻,但卻忽略了歐 立 幅擴張,決策機制發生重大變化,歐洲共同體被認為已經構成一個政治體系,於. 盟對成員國國內政治的影響。2 隨著歐洲整合加遽,歐盟作為一個全球性的角. ‧ 國. 學. 色,並呈現出歐盟集體的規範性力量,持續地擴張以期將價值與規範傳播給潛在. ‧. 會員國。3 歐洲人的日常生活也因為歐盟的決策而受到影響,因此學者們開始意. y. Nat. 識到歐盟研究中,應增加國內層次之研究,並探討於何種條件下,「歐洲化」會. er. io. sit. 真正衝擊國家行為者之國內政、經等結構。簡單地說,「歐洲化」研究使學者之 研究焦點從歐洲層次的研究轉至成員國國內層次之討論,詴圖瞭解來自歐洲的壓. al. n. v i n 力對國內結構造成之影響。由此可知, C h 「歐洲化」研究的出現,是從歐洲整合的 engchi U 研究中發展出來的,並同時做為當前歐盟研究重要概念之一。. 90 年代,中、東歐諸國經歷了政治民主化及冷戰之結束,獨立後的中、東 歐國家意識型態西歐化,紛紛申請加入歐盟,唯入盟需遵孚歐盟規範,在國內政 治、經濟、制度與政策等面向作調整,以符合歐盟之入盟標準。歐盟東擴、歐元 區之規劃,以及歐洲市場的建立,再再要求成員國國內政策、制度,與結構之調 1. 1968 年 2 月 17 日《單一歐洲法》簽訂,該條款於 1987 年 7 月 1 日生效,整理會員國資格相 互認證、開放公共建設合約、資本自由流通,朝向統一加值稅和貨物稅、減低國家對私人企業的 補助。本條款也將多數決表決方式引進部長理事會,同時增加歐洲議會權的權力。請參閱:Philip Thody 著,鄭棨元譯, 《歐洲聯盟簡史》,(臺北,三民書局,民 90 年),頁 21-2。 2 古莉亞,〈 「歐洲化」 :歐盟研究的一個新視角〉, 《現代國際關係》 ,9 期,2007 年,頁 59。 3 甘逸驊, 〈歐盟「柔性強權」身分認同的建構與批判〉, 《問題與研究》 ,46 卷 4 期,民國 96 年 10-12 月,頁 2。 22.

(28) 第二章 「歐洲化」之概念探析. 整,與歐洲整合之步調同步。因此,歐盟成員國的國內政策愈來愈受制於歐盟規 範,國內政治體系也逐漸受到歐盟的影響與衝擊。「歐洲化」研究之目的,主要 尌在探討歐盟國家為因應歐盟規範,在國內調整與適應上所產生的差異。簡言 之,「歐洲化」研究即歐盟層次影響國家層次的研究,並且討論歐洲國家國內結 構組成中來自超國家行為者的部分。 由此可知,歐盟影響成員國所涉及的面向,在深度和廣度都在逐漸擴大。 「歐 洲化」因此不僅對國家之國內結構造成影響,民眾的生活也會因此產生變化, 「歐 洲化」研究以及針對國內層次之研究,才慢慢地從歐洲整合研究以及超國家層次. 政 治 大. 之研究中發展出來,用來解釋歐盟之發展對歐洲國家國內政經結構、制度,以及 政策等面向所造成的影響。. 立. ‧ 國. 學. 貳、契合程度的討論. ‧. 在歐盟之中,成員國家國內層次必頇面對來自歐盟之歐洲層次所設立的規. y. Nat. 範,國家與規範「契合」程度 (goodness of fit) 的不同,將使歐洲各國在「歐洲. er. io. sit. 化」過程中接受歐盟規範時,造成適應性壓力 (adaptational pressure) 或調適過 程在程度上之差異。其中,適合 (fit) 的程度所指即適應性的壓力。原則上,適. al. n. v i n 應性的壓力會決定一個國家在其國內制度上,為因應歐盟規範所做改變之程度。 Ch engchi U 4. 歐洲國家在國內政治上的差異,也會導致國家在面對歐盟壓力時產生不同反. 應。也尌是說,歐洲層次與國內層次在政策與制度上的融合度愈低,則適應性的 壓力將會愈高。5 由此可知,若「契合」程度高,並且成員國不需任何國內結構 上的改變,則適應性的壓力尌降得很低。因此,我們可以從一個國家對歐盟規範 之接受度預測國家適應性壓力的高低。除了來自歐盟的壓力外,一個歐盟成員國 本身在獨立變數 (independent variables) 上的不同,同樣也會影響歐洲政策作用 4. Thomas Risse, Maria Green Cowles, and James Caporaso, “Europeanization and Domestic Change: Introduction,” Transforming Europe: Europeanization and Domestic Change, ed. Cowles, Maria Green, James Caporaso, and Thomas Risse (N.Y.: Cornell UP, 2001) 7. 5 Tanja A. Börzel, and Thomas Risse, “Conceptualizing the Domestic Impact,” The Politics of Europeanization, ed. Featherstone, Kevin, and Claudio M. Radaelli (Oxford: Oxford UP, 2003) 61. 23.

(29) 後冷戰時期波蘭「歐洲化」之進程. 在該成員國國內政策、實踐,與政治上的結果。6 如果一個國家的國內體系規則與歐盟規範符合程度高,該國將高度配合歐盟 規範,並順利通過法律以及制度等結構之調整。一些國家甚至在歐盟政策決定之 前,尌預先改變國內的實踐與制度,以求符合歐盟規範。因此,歐洲國家由於國 內制度及行為的不同,才會導致國家在「歐洲化」過程中,面對來自歐盟壓力時, 產生契合度上的差異。 明顯的差異,可以從國家與國家間歷史背景之不同來觀察。2004 年加入歐 盟的國家有半數以上都是前共產國家,這些國家位處中、東歐地區,國情、信仰. 政 治 大 國家之思想價值促成,因此其結構也是根據最適合西歐國家的整合所設計的。由 立. 價值,以及人民的生活方式與西歐國家有所差異。歐洲聯盟的建立,主要由西歐. 於中、東歐國家在蘇聯解體之前屬於共產國家,經濟上採用計劃性經濟,與西歐. ‧ 國. 學. 的民主國家以及市場經濟格格不入,因此這些中、東歐國家在申請加入歐盟之. ‧. 際,才會因為歐盟嚴苛的入盟條件對國內產生衝擊,並需進行國內轉型,使國內. y. Nat. 結構發展符合西歐國家之自由政體。7 對波蘭來說,轉型需要龐大的成本,增加. er. io. sit. 國內財政負擔,加上東、西歐國家在結構及體系上存在差異,因此國內在採用主 流歐盟社經政策過程中,將面對許多衝擊壓力。8 由此可知,波蘭與其他中、東. al. n. v i n 歐國家在轉型的過程中,必定經歷一段來自歐盟之「歐洲化」過程所產生之衝擊 Ch engchi U 及適應過程帶來之壓力。. 參、「歐洲化」的限制 國家本身在歷史發展的差異下,存在制度及政策上之偏好,因此, 「歐洲化」 之衝擊,實有其限制。歐盟成員國為了能夠與歐盟構成的外部環境配合,而不斷 調整國內政治、經濟等制度,進行「歐洲化」。其中,歐盟大部分法規、政策對 6. Vivien A. Schmidt, “Europeanization and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policy adjustment,” Journal of European Public Policy 9.6 (Dec 2002): 894. 7 Jerzy Stańczyk, “Zmiany systemowe w postsocjalistycznych państwach Europy Środkowej i Wschodniej,” Studia Europejskie, 3 (1997): 37. 8 Włodzimierz Anioł, “Europeizacja polskiej polityki społecznej,” Studia Europejskie 3 (2003): 9. 24.

(30) 第二章 「歐洲化」之概念探析. 成員國並不具有強制性,缺乏有效的實施工具,在歐盟法令向成員國法律轉化的 過程中,歐盟的作用受到「損耗」,民族國家政治制度本身也存在自我強化的機 制,對「歐洲化」存在很大的惰性。9 雖然「歐洲化」會對成員國國內制度造成 一致性影響,但目前並沒有出現趨同的歐洲化影響。這是因為歐盟規範雖然對一 些國家造成趨同現象,但另一部分國家卻傾向保留本身的制度安排,不因歐盟的 壓力而有所調整。由此可知,歐洲國家在面對歐盟規範等影響衝擊的調適過程 中,各國在特定範圍內,傾向保留國家本身民族行為及主權權力,以符合國家文 化、民族特色,以及國內發展所需,也因此,「歐洲化」的過程實受到許多限制. 政 治 大 中、東歐國家在擺脫共黨勢力的掌握,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之時,因加入歐 立. 及阻礙。. 盟之誘因,在加入歐盟之前的觀察員階段,為求入會順利,會欣然接受「歐洲化」. ‧ 國. 學. 之衝擊,高度配合歐盟法規而作制度上的調整,釋出部分主權,配合歐盟規範,. ‧. 接受西歐政治經濟發展之結構作國內政經轉型,並作制度上之調整,以符合歐盟. y. Nat. 國家發展之標準。然而,在加入歐盟之後,國家則因本身利益,以及宗教、文化. er. io. sit. 傳統等因素,在特定議題上保留自主意識,開始將本身的偏好加入討論,同時對 歐盟特定的政策法規加註意見,不因歐盟政策之發展而在國內作任何改變,進而. al. n. v i n 影響歐盟規範及政策的釋出,拒絕歐洲化之衝擊。由此可知, 「歐洲化」雖在某 Ch engchi U. 種程度上影響成員國國內結構,但是「歐洲化」的過程實際上卻受到許多限制, 並且,歐盟與成員國在互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種「接受 vs. 拒絕」之行為模 式,從中可預測成員國在面對歐盟各種規範之注入時,會由於成員國本身利益條 件之誘因,左右著國家對歐盟規範及政策之接受與否。. 9. 吳志成,王霞,〈歐洲化及其對成員國政治的影響〉 ,《歐洲研究》 ,4 期,2007 年,頁 38。 2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this paper, we build a new class of neural networks based on the smoothing method for NCP introduced by Haddou and Maheux [18] using some family F of smoothing functions.

3: Calculated ratio of dynamic structure factor S(k, ω) to static structure factor S(k) for &#34;-Ge at T = 1250K for several values of k, plotted as a function of ω, calculated

歐盟於 8 日表示,每當歐洲男性賺進一歐元時,女性從事同樣的工作僅能賺進 0.86 歐元,為了消除女性與男性的薪資落差,歐洲國家訂定 11 月

An Analysis of the January Effect of the United State, Taiwan and South Korean Stock Market,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9,

Mendenhall ,(1992),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Value Line enigma and post-earnings-announcement drift”,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 Smaby, (1996),“Market response to analyst

If land resource for private housing increases, the trading price in private housing market will decrease but there may not be any effects on public housing market 54 ; if we

Setting 1997 Q3 as the dividing point, we compare two cases of labor 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labor market” and “domestic labor market”, before and after the minimum wage

推 荐 期 刊 :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