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視覺搜尋與注意力

2.1.1 注意力

另外,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透過狀態轉換圖之圖像表徵,來簡化文字並強化訊息間 彼此的交互關係,並驅使學生必須在學習過程中不停重複在腦中分析各個關係,提升學 生理解的程度,此教學設計所產生的認知負荷與認知負荷理論中的概念相關,而對於增 加將文字轉圖的人為步驟,是否會對原來成就較高的學生造成反效果,產生專業知識反 轉效應,亦為研究的重點。因此第三節將討論認知負荷理論,第四節則特將專業知識反 轉效應抽離出來討論,欲了解產生之原因及測量方式。

2.1 視覺搜尋與注意力 視覺搜尋與注意力 視覺搜尋與注意力 視覺搜尋與注意力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力會作用在人類的各種感官中,例如視覺、聽覺、嗅覺…等,

好讓人們更清楚地瞭解這個包羅萬象的世界,其中又以視覺注意力與人類關係最為密 切。以下就視覺搜尋與注意力分別討論:

2.1.1 注意力

日常生活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視覺刺激,但經驗一定告訴我們,並不需要對所有刺 激都產生反應,例如當你專心於電視前欣賞一場精彩的球賽時,旁人的其他動作對你來

說就是不重要的刺激,無須多加注意。注意力是可使視覺系統適應各種不同認知任務的 一種控制工具,可以協助當下的你該選擇處理什麼。注意力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分配到環 境中不同的層面,從專注在特徵局部結合的分析到全面性景象特質的登錄(Treisman, 2006),所以有時可以專注在單一物件上,有時可以分配到幾個物件,甚至有時分佈在 全面的景象上將其當作整體。被視覺注意力注意到的刺激,才會被傳送到大腦皮層中,

做進一步的分析與處理。

外界大量的訊息是否可以經由感官進入工作記憶中處理及儲存,注意力就是一個重 要的選擇機制。人的認知資源有限,不可能同時處理過多的事項,否則認知資源會因此 而超載,因此同時湧進的多數刺激中,只有少部分能在某些階段被挑選出來做較精細的 處理,其他未被挑選到的刺激可能僅作極粗略的處理,或是根本不處理 (葉素玲, 1999) 。所以注意力所具有的選擇性一直是諸多學者的研究主題,主要有早期選擇、晚 期選擇、以及折衷的濾器減弱理論。

1.早期理論:Broadbent 過濾理論

Broadbent (1958) 提出過濾理論 (Filter Theory) ,認為人類用來處理辨識物體 的內在資源有限,所以必須過濾掉不必要的訊息,才能節省資源的分配,因此進入感 官的所有刺激必須先經過一個過濾器,能夠通過過濾器的刺激才能進入知覺系統作進 一步的分析,無法通過的刺激則會完全被捨棄不處理,如圖 3。這是屬於注意力在早 期介入選擇的觀點。

圖 圖 圖

圖 3 Broadbent 的早期過濾器模式 (改編自李玉琇,蔣文祁,2005)

2.晚期理論:Deutsch 與 Deutsch 過濾理論

Deutsch, J. A. 與 Deutsch, D. (1963) 認為所有刺激皆會進入物體辨識的知覺分 析歷程,再由知覺系統評估刺激的重要性,進而決定哪些刺激可通過過濾器,進入短 期記憶進而反應。

圖 圖 圖

圖 4 Deutsch 與 Deutsch 的晚期過濾器模式 (改編自李玉琇,蔣文祁, 2005)

3.折衷理論:Treisman 濾器減弱理論

Treisman (1964) 提出濾器減弱理論 (Filter-attention Theory) ,認為過濾器會將非 目標刺激減弱,但並非完全將其摒棄在知覺分析系統外。同時呈現的每一刺激都有強度 的分配,其對應的內在處理管道具有不同的敏感度。各管道的敏感度決定了閾限值 (Threshold) ,刺激強度必需高於閾限值才能被偵測出來加以處理。而注意力所在的管 道會具有較高的敏感度 (葉素玲,1999)。除了管道的敏感度外,標準值 (Criterion) 亦 會影響偵測,例如與個人本身相關資訊的標準值會較低,較易被偵測。

另外 Lavie (1995) 認為造成訊息處理有限容量的瓶頸 (Bottleneck) 並非固定不 變,是依據作業任務本身的困難度造成不同的知覺負荷量 (Perceptual Load) 來決定。在 知覺負荷量較低的情形下,學習者就會有多餘的注意力資源,但反而比較容易受到不相 干刺激的干擾;而在知覺負荷量較高的情形下,學習者已經將所有的注意力資源用來處 理困難的作業任務,因此不相干的刺激反而較不會造成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