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深度訪談法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1 深度訪談法

對蘭嶼語言社群而言,兩次語言接觸,執政當局皆以學校教育作為傳播語言 的主要途徑。因此,筆者分別訪問(一)日治時期(二)國民政府領台至解嚴前 兩個時期於當地接受初等教育者,依其就學經驗回顧不同時期蘭嶼學校教育的運 作情形,並探討語言接觸後,社群成員的語言使用情形。

深度訪談法執行流程如下:

1. 調查日期

2009 年 7 月 2 日至 2009 年 7 月 20 日 2. 受訪者條件與挑選方法

訪問期間,筆者採用Milroy (1987:71)在 Belfast 進行語言調查時使用的“friend of a friend”方式尋找受訪者,也就是請當地友人推薦曾於日治時期或國民政府領台 至解嚴前,在蘭嶼接受初等教育的親戚或朋友。筆者先委請友人代為說明本論文 之主題、訪問內容與流程,進而詢問其親戚或朋友的受訪意願,願意受訪者,則 請當地友人帶領筆者至受訪者的住處進行訪問。遇到不會說華語的長者時,請同 行友人擔任翻譯。訪問完畢後,詢問該名受訪者是否能推薦其他的受訪者名單。

雅美/達悟語語言接觸受訪者詳見表4-1:

表4-1 雅美/達悟語語言接觸受訪者 入學

時間 日治時期(1923-1945) 國民政府領台至解嚴前(1945-1987) 條件 曾就讀紅頭嶼教育所或

東清教育所 曾就讀蘭嶼、東清、椰油或朗島國小

男性 3 國民政府領台~民國五○年代末30 男性 3

人數 女性 3 民國六○年代~解嚴 女性 3

3. 訪談內容

筆者首先參考日治時期以來,官方出版的原住民統計資料,例如:歷年出版 的《高砂族の教育》、31《臺東廳統計書》、32《臺東縣統計要覽》、33《蘭嶼鄉統計 要覽》34等文獻,輔以不同時期學者至考察蘭嶼的出版品,如:鳥居龍藏《探險臺 灣 : 鳥居龍藏的臺灣人類學之旅》、35宮本延人等《我的台灣紀行》、36謝震隆

《映像蘭嶼》、37關曉榮《蘭嶼報告1987-2007》38等著作,分別對不同時期入學的 受訪者擬定訪問題目。

4. 訪談步驟

(1) 填寫問卷:問卷內容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受訪者的個人基本資料,包括 受訪者的姓名、年齡、性別、居住地、就讀學校和入學時間等項目。第二部 分為訪問題目,題目包括學校運作情形,師資與課程、校園裡語言使用規範 和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使用四大主題,詳見表4-2、4-3:

30 日治時期入學者跨越的時間較短(1923-1945),每位學童就學經歷相似,因此不再細分組別。國 民政府領台以來入學者跨越的時間範圍較大(1945-1987),特別是民國六○年代後,語言社群內華語 日漸普及,社群成員語的言使用模式也產生明顯的轉變,因此,筆者以民國六○年代為界,進一步 將受訪者細分為兩組。

31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高砂族の教育》,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35, 1943, 1944 年。

32 臺東廳,《臺東廳統計書》,臺東:臺東廳,1926-1928, 1933-1938 年。

33 臺東縣政府主計處,《臺東縣統計要覽》,臺東:臺東縣政府,1961, 1970, 1980, 1990, 2000 年。

34 蘭嶼鄉公所主計室,2009,《蘭嶼鄉統計要覽 第六期》,臺東:蘭嶼鄉公所。

35 鳥居龍藏著,楊南郡譯註,1996,《探險臺灣:鳥居龍藏的臺灣人類學之旅》,臺北:遠流出 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6 宮本延人口述,宋文薰、連照美編譯,1998,《我的台灣紀行》,台北:南天書局。

37 謝震隆,2008,映像蘭嶼,臺北:主流出版有限公司。

38 關曉榮,2007,《蘭嶼報告 1987-2007》,臺北: 人間出版社。

表4-2 深度訪談問卷──日治時期入學者

一、基本資料

姓名

年齡 歲

性別 男 女 居住地 部落

就讀學校 教育所 入學年齡 歲

畢業與否 是 否

訪談日期 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二、訪談題目

1. 日治時期是強制入學嗎?如何得知自己是否符合入學資格?

2. 日治時期教育所每年招生嗎?男女就學機會是否均等?

3. 日治時期上學要繳交學費嗎?校方是否提供上學所需用品?

4. 每週上課天數以及上學/放學時間為何?

5. 教育所設備是否充足?每個年級有獨立的教室嗎?

6. 日治時期教師的國籍或族別為何?是否兼任其他職務?

7. 日治時期老師使用何種語言教學?是否有人擔任翻譯?剛入學時是否 曾面臨學習上的困難?

8. 日語課的教學內容為何?

9. 除了日語學習外,學校還教授哪些科目?

10. 學校是否定期舉行學業評量?老師是否施以獎懲?

11. 是否有學生逃避去學校上課?逃學的原因為何?是否會被處罰?

12. 學校老師是否曾宣布語言使用規範?在學校沒說日語是否會被處罰?

13. 除了學校場域以外,是否會在其他場合使用日語?會教家人講日語嗎?

14. 日治時期警察宣導政令時,如何與當地居民溝通?

15. 是否因為日語是官方語言而覺得日語的地位較高,雅美/達悟語的地位 較低

16. 日治時期結束迄今曾在哪些場合下使用日語?

表4-3 深度訪談問卷──國民政府領台後入學者

一、基本資料

姓名

年齡 歲

性別 男 女 居住地 部落

就讀學校 國小 入學時間 年

訪談日期 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二、訪談題目

1. 小學教師的籍貫及年齡層?

2. 課堂上老師以華語教學,剛入學時是否曾面臨學習上的困難?

3. 每週上課天數?上學及放學時間?

4. 學校是否按照課表授課?

5. 學校的教學設備是否充足?每個年級有獨立的教室嗎?

6. 是否有同學逃避去學校上課?逃學的原因為何?是否會被處罰?

7. 老師是否曾宣布校園內的語言使用規範?在學校沒說華語是否會被處 罰?

8. 老師曾採取哪些方式輔佐語言政策的執行?

9. 小學時期因為說雅美/達悟語而被處罰時心裡是否感到疑惑?

10. 除了學校,是否會在其他場合使用華語?會主動教家人講華語嗎?家人 的意願如何?

11. 對當雅美/達悟語與華語語言地位的看法為何?

12. 國民政府領台至今,當地居民的語言使用情形是否產生變化?

13. 外來人口對雅美/達悟語是否造成影響?

(2) 正式訪談:筆者依序提問問卷上的問題,請受訪者敘述個人求學經歷,以及 語言接觸後,社群成員的語言使用情形。訪問過程中,請同行友人代為提問 並翻譯受訪者的談話內容。

(3) 設備:問卷、錄音筆、筆記本。

(4) 語料整理:雅美/達悟語言接觸的語料係根據受訪者之口述語料統整而成,當 不同受訪者的說法產生分歧時,筆者另外標注受訪者的編號與說法,以保留語 料的完整性。(詳見附錄一)

4.2 引出(elicitation)法

雅美/達悟語的語言變化部分,筆者以引出法和問卷調查法蒐集雅美/達悟語的 日語借詞和雅美/達悟語語音變化所需語料,執行步驟如下:

1. 調查日期

2010 年 1 月 1 日至 2010 年 1 月 31 日 2. 受測者條件與挑選方法

本論文雅美/達悟語語言變化的受測者涵蓋老年、中年和青壯年三個世代,每 個世代皆包含男性與女性。挑選受測者時,筆者親自拜訪在當地從事生態解說或 文史考察者,說明本論文的研究主題,並詢問其受試意願,願意受測者擇期施測。

施測完畢後,詢問該名受測者能否提供其他的受測者名單。同時,筆者同樣透過 當地友人代為尋找受測者,此處不重複敘述。雅美/達悟語語言變化的受測者詳見 表4-4:

表4-4 雅美/達悟語語言變化受測者

世代 老年 中年 青壯年

歲數 65 歲以上 41-64 歲 40 歲以下 男性 4 男性 6 男性 5 性別與人數

女性 6 女性 4 女性 5

3. 語料內容、調查步驟與語料分析

雅美/達悟語的語言變化可分成雅美/達悟語的日語借詞、雅美/達悟語的語音變 化以及語言轉移三個子題,首先敘述每個子題的語料內容:

(1) 雅美/達悟語的日語借詞

為有效掌握雅美/達悟語中的日語借詞,筆者參考何德華等主編的《達悟語線 上詞典》,39編者明確指出該詞彙為雅美/達悟語的日語借詞者,即採納為本論文 語料。但由於明確可知的日語借詞數量有限,因此,筆者另參許文文《阿美語的 日語借詞》40附錄的阿美語日語借詞表,並與訪問過程中擔任筆者翻譯的ZMX先生

(六十歲)、ZLZ先生(六十四歲)討論,從中擷取在雅美/達悟語的日語借詞。

本論文考察的雅美/達悟語日語借詞包括動物、食物和飲品、服裝和飾物、家 庭用品、農業和植物、日常活動和科技、時間、社會與政治、戰爭與狩獵、宗教 與信仰、現代社會等十一個領域,七十六筆日語借詞,詳見表4-5:

39 《達悟語線上詞典》: http://yamibow.cs.pu.edu.tw/index.htm

40 許文文,2003,《阿美語的日語借詞》,新竹: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表4-5 雅美/達悟語日語借詞調查表

41 表4-5 雅美/達悟語日語借詞的語義領域及排序係參考 Haspelmath & Tadmor (2009:22-34)調整而 成。其中,原屬自然物質的「瓦斯」併入家庭用品;原屬認知領域的「學校」、「老師」、「學生」、「成 績」以及原為言談和語言(speech and language)領語的「鉛筆」併入現代社會領域。

42 鳥居龍藏(1996:255)提到,蘭嶼雖然有芋頭和小米,但從不釀酒;李壬癸(1999:132-133)另外提到,

狗、猴子是多數南島語族的同源詞,顯示這兩種動物在早期就與南島民族的生活有密切關係。但目

人體構造、部落名稱、數字、親屬稱謂、時間、空間、靜態動詞與動態動詞等十

4.3 問卷調查法

筆者在Milroy (1987:141-142)提出的親屬、地緣、職業和朋友四大類別外,另 加其他一類,希望能更周全地統計受測者的社會網絡指數。社會網絡指數的計算

44 語言社群中,除了雅美/達悟語、華語外,還有閩南語、英語、客語以及其他原住民語言,但目 前仍以雅美/達悟語和華語的使用情形最普遍,因此,其他語言暫不列入討論。

方式是:五大類別底下細分成若干項目,不同項目中分別有三至五個選項可圈選,

舉例來說,本論文1 號受測者在親屬方面,雙親和配偶皆為雅美/達悟族(5 分×2)且與青少年子女同住(1 分);地緣方面,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的十個鄰居 多為雅美/達悟族(5 分)、在當地定居時間約 25 年(4 分)、來台工作和讀書時間 總合超過15 年(2 分);職業方面,在當地從事最久的職業為漁業(5 分)、現在 職業為服務業中的餐飲業(1 分)、從事現在職業的時間約 8 年(2 分)、工作夥伴 多為雅美/達悟族(5 分);工作場合以外的交際對象仍以雅美/達悟族居多(5 分);

舉例來說,本論文1 號受測者在親屬方面,雙親和配偶皆為雅美/達悟族(5 分×2)且與青少年子女同住(1 分);地緣方面,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的十個鄰居 多為雅美/達悟族(5 分)、在當地定居時間約 25 年(4 分)、來台工作和讀書時間 總合超過15 年(2 分);職業方面,在當地從事最久的職業為漁業(5 分)、現在 職業為服務業中的餐飲業(1 分)、從事現在職業的時間約 8 年(2 分)、工作夥伴 多為雅美/達悟族(5 分);工作場合以外的交際對象仍以雅美/達悟族居多(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