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雅美/達悟語的語音變化

在文檔中 蘭嶼的語言接觸與語言變化 (頁 86-113)

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

5.2 雅美/達悟語的語言變化

5.2.2 雅美/達悟語的語音變化

Holmes (1992:142)指出,社會方言係指不同社會群體使用的語言形式。常用來 區別不同群體的依據有年齡、性別、社會階級、社會網絡、職業、教育程度等變 項。本論文以年齡、性別和社會網絡三個變項,考察不同社會群體/li/74顎化和脣齒 音/v/的語音變體使用,本論文考察的詞彙有:

表5-12 雅美/達悟語語音變化考察詞彙 /li/組 /v/組 詞彙 標音 詞彙 標音 野銀 /Ivalino/ 中間 /avak/

坐著 /omlis/ 野銀 /Ivalino/

後面 /likod/ 寫字 /vatvatekan/

椅子 /lilisnan/ 胖的 /matava/

手 /lima/ 新的 /vayo/

芋頭 /sosoli/ 白 /malavang/

耳朵 /talinga/ 黑 /mavaheng/

皮膚 /kolit/ 女人 /mavakes/

船屋 /kamalig/ 山藥 /ovi/

五 /lima/ 書 /vakong/

短的 /aligned/ 房子 /vahay/

挖 /kokaliin/ 哭 /amlavi/

飛魚 /alibangbang/ 檳榔 /avoa/

羊 /kagling/ 頭髮 /avok/

小的 /alikey/ 石頭 /vato/, /veysen/

肚子 /velek/

月亮 /vehan/

銀盔 /volangat/

74 雅美/達悟語傳統音韻規則為:邊音/l/ [l]後接高元音/i/ [i 時,邊音/l/ [l]會顎化成[],此音韻現 象統一簡寫為/li/。

整合上述年齡、性別、社會網絡三個變項以及/li/, /v/兩個語音,本論文共計考 察六種組合,詳見表5-13:

表5-13 雅美/達悟語語音變化考察組合 考察語音

變項 /li/ /v/

年齡 年齡× /li/ 年齡× /v/

性別 年齡× 性別 × /li/ 年齡× 性別 × /v/

社會網絡 社會網絡× /li/ 社會網絡× /v/

分析語料時,保留/li/顎化現象(/l/的實際音值為[])或選用傳統唇齒音/v/(實 際音值為[v])者視為語音維持;反之,/li/顎化現象流失(/l/的實際音值為[l])或 選用新脣齒音變體/v/(實際音值為[f])者則視為語音變化,語音分析的判斷標準 如表5-14 所示:

表5-14 雅美/達悟語語音分析判斷標準

詞彙 語音維持:實際音值為[]或[v] 語音變化:實際音值為[l]或[f]

芋頭/sosoli/ [uui] [uuli]

房子/vahay/ [vaa] [faa]

以下,依序就年齡、性別、社會網絡三變項探討不同群體/li/和/v/的語音表現。

1. 年齡

年齡變項是最常被用來解釋語音差異的社會因素之一,學者(Holmes 1992:183;

Chambers 1995:204 )一般同意,年輕世代使用新語音形式或產生語音變化的比例高 於老年世代。

在時間的考量下,本論文以顯象時間法呈現語言社群中,不同世代的語音共 時變異,首先進行年齡與/li/顎化現象的考察。表 5-15 縱軸以受測者年齡排序,年 長者在上,年幼者在下;橫軸以詞彙的語音變化比為序,音變比低者在左,高者 在右,受測者的語音表現詳見表5-15:

表5-15 語音表現-年齡× /li/顎化現象

統計結果顯示,不同世代受測者語音表現達顯著差異(X2=233.39, p< 0.05):

筆者另以McMahon 的語音變體圖檢視雅美/達悟語/li/顎化現象。依 McMahon (1994:241)之見,當語音變體圖縱軸以傳統語音為基準時,語音圖若呈現右上-左 下的斜線則表示該語音在語言社群中正處於進行中的變化。從表5-16 可知,雅美/

達悟族老年世代仍穩定維持/li/顎化的音韻現象,但隨著受測者年齡遞減,維持傳 統音韻現象的比例快速降低,據此繪製的語音變體圖近似McMahon 所謂的轉變中

的語音變體,這意味著雅美/達悟語/li/顎化現象在語言社群中正處於進行中的變 化,詳見圖5-11:

圖5-11 雅美/達悟語/li/語音變體圖

其次考察年齡與脣齒音/v/語音變體的使用情形。表 5-17 縱軸同樣以受測者年 齡為序,橫軸亦以詞彙的音變比為序,受測者的語音表現詳見下表:

17

74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青壯年 中年 老年

傳 統 語 音 []

(%)

世代

99

表5-17 語音表現-年齡×脣齒音/v/語音變體使用

統計結果顯示,不同世代在脣齒音/v/語音變體的使用上存在顯著差異(X2= 78.26, p< 0.05):老年世代受測者全數選用傳統的脣齒音變體(實際音值[v]);青 壯年世代選擇傳統語音變體者佔63%,語音轉變中或選用新語音變體(實際音值 [f])者合計為 37%。中年世代選用傳統語音變體者佔 80%,語音轉變中或選用新 語音變體[f]者共佔 20%。由此可知,雅美/達悟語脣齒音/v/語音變體的使用同樣呈 現隨受測者年齡遞減,使用新語音形式比例逐漸增高的趨勢,詳見表5-18:

表5-18 年齡×脣齒音/v/語音變體使用統計結果 語音表現

世代

/v/語音維持,

實際音值[v]

/v/語音轉變中,實 際音值[v] ~ [f]

/v/語音變化,

實際音值[f] 總和

次數 176 0 0 176

組間比 1.00 0 0 1.00

老年-

65 歲以上 全體受測者

語音表現比 0.33 0 0 0.33

次數 144 2 34 180

組間比 0.80 0.01 0.19 1.00 中年-

41-64 歲 全體受測者

語音表現比 0.27 0.01 0.06 0.34

次數 111 4 61 176

組間比 0.63 0.02 0.35 1.00 青壯年-

40 歲以下 全體受測者

語音表現比 0.21 0.01 0.11 0.33 X2=78.26, p< 0.05

依據表5-18 繪製的語音變體圖同樣較接近 McMahon 所謂轉變中的變體圖,

顯示雅美/達悟語的脣齒音/v/在語言社群內同樣處於進行中的變化,惟脣齒音/v/語 音變體使用的世代差異不若/li/顎化現象明顯,詳見圖 5-12:

圖5-12 雅美/達悟語脣齒音/v/語音變體圖

2. 性別

西方學者(Trudgill 1974:91-95; Fasold 1984:92; Holmes 1992:170)指出,西方社 會中普遍存在,女性使用優勢語言/音變體比例高於男性的語言性別模式。然而如 p> 0.05)。青壯年世代中,男性/li/語音轉變中或/li/顎化現象流失的比例佔 74%;女 性/li/語音轉變中或/li/顎化現象流失者合計 92%,兩性/li/語音表現達顯著差異(X2

=8.16, p< 0.05),這個結果也呼應了 Rau et al. (2009)年輕世代女性是雅美/達悟語

表5-19 不同世代兩性× /li/顎化現象統計結果

其次考察不同世代兩性的脣齒音/v/語音變體使用情形。統計結果顯示,老年

3. 社會網絡

Milroy (1987:141-142)是最早從事語言與社會網絡研究的學者,Milroy 以親 屬、地緣、職業和朋友四個面向估算說話者的社會網絡指數。研究指出,個人社 會網絡強弱是習得語音變體的關鍵因素:社會網絡強者因鮮少與其他語言社群的 說話者互動,較容易維持原有語音形式;反之,社會網絡較弱者因經常與其他語 言社群接觸,很可能在互動過程中習得新的語音變體。

本論文從親屬、地緣、工作、朋友、其他五個面項統計受測者的社會網絡指 數(數據統計詳見附錄三),並依受測者的社會網絡指數高低區分為強、中、弱三 組進行語音變化統計。表5-21 縱軸依受測者的社會網絡指數排序,指數高者在上,

低者在下;橫軸依照詞彙的語音變化比排序,音變比低者在左,高者在右,受測 者語音表現如下表所示:

表5-21 語音表現-社會網絡× /li/顎化現象

統計結果顯示,分屬不同社會網絡強度的群組,/li/語音表現達顯著差異(X2= 193.05, p< 0.05):社會網絡程度較強的受測者/li/語音轉變中或/li/顎化現象流失者 僅1%;中度社會網絡的群組,/li/語音轉變中或/li/顎化現象流失者共計 28%;社會

表5-23 語音表現-社會網絡×脣齒音/v/語音變體使用

統計結果顯示,分屬不同社會網絡強度的群組在脣齒音/v/語音變體的使用上

好與Rau et al. (2009)年輕女性為雅美/達悟語音變先驅的說法相呼應。

值得注意的是,Labov (1994:83)指出,當語言社群成員使用的語言形式存在明 顯的世代差異時,表示某些語言形式正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因此,當老年世代逐 漸凋零後,舊有的語言形式很可能被年輕世代慣用的新語言形式取而代之。同樣 地,本論文考察發現,不同世代的受測者在/li/顎化以及脣齒音/v/語音變體使用上 都存在顯著差異,可見/li/顎化以及脣齒音/v/兩個語音形式正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其中,/li/組詞彙的音變速率較/v/組詞彙快的多,詳見表 5-25, 5-26:

表5-25 /li/組詞彙音變比(依音變比例排序)

詞彙 標音 音變詞彙數75 詞彙總數 個別詞彙音變比(%) 坐下 /omlis/ 14 30 46.7

野銀 /Ivalino/ 14 30 46.7 後面 /likod/ 13 30 43.3 耳朵 /talinga/ 13 30 43.3 船屋 /kamalig/ 12 28 42.9

手 /lima/ 12 30 40

椅子 /lilisnan/ 12 30 40

芋頭 /sosoli/ 12 30 40

五 /lima/ 11 30 36.7

皮膚 /kolit/ 11 30 36.7 飛魚 /alibangbang/ 10 30 33.3

羊 /kagling/ 8 30 26.7 短的 /aligned/ 8 30 26.7 挖 /kokaliin/ 6 28 21.4 小的 /alikey/ 5 30 16.7 總計 161 446 平均:36.1

75 音變詞彙兼指語音轉變中和已產生音變兩類詞彙。

表5-26 /v/組詞彙音變比(依音變比例排序)

詞彙 標音 音變詞彙數 詞彙總數 個別詞彙音變比(%) 新的 /vayo/ 7 28 25

書 /vakong/ 7 30 23.3

野銀 /Ivalino/ 7 30 23.3 寫字 /vatvatekan/ 7 30 23.3

中間 /avak/ 6 28 23.1

肚子 /velek/ 6 30 20 黑 /mavaheng/ 6 30 20 白 /malavang/ 6 30 20 檳榔 /avoa/ 6 30 20

房子 /vahay/ 6 30 20

石頭 /vato/, /veysen/ 6 30 20 銀盔 /volangat/ 5 28 17.9 頭髮 /avok/ 5 30 16.7 胖的 /matava/ 5 30 16.7

山藥 /ovi/ 5 30 16.7

女人 /mavakes/ 4 30 13.3 月亮 /vehan/ 4 30 13.3 哭 /amlavi/ 3 30 10

總計 101 534 平均:18.9

那麼,究竟較年輕的受測者/li/顎化現象明顯流失和使用脣齒音/v/新變體比例 較高是出於語音自然演變,76抑或因為受測者頻繁使用華語後,受到華語/ㄌㄧ/無 顎化以及/ㄈ/為清音影響,從而使華語語音特色反轉(negative transfer)至雅美/達悟 語,仍待進一步考察。

76 從表 5-25、5-26 視之,/li/, /v/兩組詞彙的語音變化與語音環境的關係不甚明確,因此,兩組詞彙 的音變是否因位於特定的語音環境所致,仍須更多語料證明。

5.2.3 語言轉移

Weinreich (1953:68)指出,當語社群成員原本慣用的語言逐漸被另一個語言所 取代時,表示該語言社群正在經歷語言轉移。民國七○年代末期以來,李壬癸、

何月玲(1988), 何德華(1995), Chen (1998), Lin (2007)曾先後考察蘭嶼語言社群成員 的語言使用模式。筆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再次考察本論文三十位受測者的語 言使用模式,進而探討該語言社群的發展趨勢。

以下,本論文分別就年齡、性別、社會網絡、對話者四個面向探討不同社會 群體的語言使用模式。首先探討年齡與語言使用模式的關係。

1. 年齡

李壬癸、何月玲(1988), Chen (1998)指出,老年世代使用雅美/達悟語的頻率最 高,語言能力也最佳;中年世代以雅美/達悟-華語混用的情形居多;青年世代則 以雅美/達悟-華語混用或僅用華語的情況居多,只有面對祖父母及其同輩時使用 雅美/達悟語。顯然,青少年世代已產生高度的語言轉移。

表5-27 縱軸以受測者年齡為序,年長者在上,年幼者在下;橫軸依受測者面 對不同對話者時,使用雅美/達悟語的比例高低排序,比例高者在左,低者在右,

受測者的語言使用模式詳見下表:

表 5-27 年齡×語言使用模式

統計結果指出,不同世代的受測者語言使用模式存在顯著差異(X2=114.69, p<

0.05):老年世代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雅美/達悟語的比例為 100%;中年世代僅用 雅美/達悟語者佔 50%,雅美/達悟-華語混用或僅用華語者比例相近,兩者合計佔 50%;青壯年世代則僅有 8%的受測者使用雅美/達悟語,雅美/達悟-華語混用或 僅用華語者高達92%,其中,雅美/達悟-華語混用者約佔六成。77李壬癸、何月 玲(1988), Chen (1998)年輕世代語言轉移速度最快的說法相符,詳見表 5-28:

表5-28 年齡×語言使用模式統計結果 語音使用

世代

僅用雅美/

僅用雅美/

在文檔中 蘭嶼的語言接觸與語言變化 (頁 8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