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劃旗定界:清初熱河的行政區劃

第三節 清代熱河地區盟旗之分布與沿革

82-110;趙雲田,《清代蒙古政教制度》,頁 211-233;莊吉發,〈清太祖太宗時期滿蒙聯姻 的過程及其意義〉,收於氏著,《清史論集(二)》(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頁 277-302;

杜家驥,《清朝滿蒙聯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87 周清澍,《內蒙古歷史地理》,頁 172。

88 《清朝前期理藩院滿蒙文題本》記載順治十二年(1655)七月十日署理理藩院尚書沙濟達喇上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該盟也是蒙古諸盟中,離京師最近的部落。以下分別對該盟5 旗之沿革加以介紹:

(一)、喀喇沁左旗

天聰九年(1635)設,康熙六年(1667)烏特巴拉襲爵,故該旗又被稱為「烏公 旗」或「吳公旗」。該旗位處卓索圖盟南部,西部及西南部群山連亙,屬陰山山 地;東北部稍低,河流多流向東北。敖木倫河(今大凌河)源於旗該西側,經該旗 北境向東北,流入土默特右翼旗。該旗的四至為:東接土默特右翼旗土默特右翼 旗,南抵柳條邊,西面和北面與喀喇沁中旗連接。89

該旗設札薩克 1 名,協理塔布囊 2 名,管旗章京 1 名,副章京 2 名,哈番 4 員,參領13 名,佐領 53 名,領催、昆都 53 名。另設旗務箭兵 177 名,設管帶 1 名,管糧台 1 名。民國初年,該旗人口約 40,153 人。90

(二)、喀喇沁右旗

天聰九年(1635)設,康熙七年(1668)朝廷晉封班達爾沙為郡王,子孫世襲,

故被稱為喀喇沁王旗。清末著名親王貢桑諾爾布即為該旗札薩克。該旗位於卓索 圖盟西北部,橫跨老哈河。康熙四十年(1701)之前,該旗的四至為:東接敖漢旗 西南部,西鄰正藍旗察哈爾界,北起翁牛特右旗,南到熱河東北。康熙二十年 (1681),喀喇沁右旗王將現今承德、圍場一帶土地獻給朝廷,後康熙皇帝將這裡 設立避暑山莊與木蘭圍場,故該旗西界遂向東牧收縮至今圍場、承德東界。康熙 四十四年(1705),該旗南部與東南部畫出,另置喀喇沁中旗。該旗地勢西南高東 北低,旗西側有陰山支脈七老圖嶺南北縱貫,其中以卯金插漢拖羅海山(今茅荊 垻)最危險峻,為獐河(蒙古名西爾哈河,今名舍路嘎河)與西白河(今錫伯河發源 地)。獐河自該旗西境北流,入翁牛特旗;西白河自東北流入,經該地入翁牛特 右翼旗。西白河兩岸山川秀麗,土質肥沃。91

該旗設札薩克 1 名,協理 3 名,管旗章京 2 名,梅倫章京 2 名,印務參領 1 名,堂官10 名,軍務梅倫 1 名,軍務參領 1 名,管箭參領 9 名,佐領 42 名,驍 騎校42 名。並設有旗務箭兵 176 名。民國初年,該旗人口約 21,881 人。92

的滿文題本記載「juwe karacin, juwe tumet be ineku bai dulimbade isabumbihe ijishūn i dasan i uyuci aniya」(譯文:順治九年喀喇沁二旗、土默特二旗亦於(各旗)適中地點會盟),可見該盟 最初並沒有固定的會盟地點,會盟於卓索圖可能在康熙朝以後才出現。原件見中國第一歷史 檔案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清朝前期理藩院滿蒙文題本》(呼和 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卷 1 第 78 本,〈理藩院尚書沙濟達喇等題請科爾沁等十一 旗於固倫額駙阿布鼐處會盟本〉,頁120-121。此處的譯文參考烏雲畢力格、宋瞳,〈關於清代 內扎薩克蒙古盟的雛形──以理藩院滿蒙文題本為中心〉,收於烏雲畢力格主編,《滿文檔案與 清代邊疆民族研究》,頁65-67。

89 周清澍,《內蒙古歷史地理》,頁 173。

90 《蒙藏院調查內蒙古及沿邊各旗統計報告》(收於《內蒙古史志》,第 7 冊,北京:全國圖書館 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2),頁 313-348。

91 周清澍,《內蒙古歷史地理》,頁 173-174。

92 《蒙藏院調查內蒙古及沿邊各旗統計報告》,頁 347-34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喀喇沁中旗

天聰年間,蘇布地之弟萬丹偉徵隨兄一同歸依後金。崇德元年(1636)授一等 塔布囊,附牧於右旗。康熙四十四年(1705),因該部部屬生齒日繁,遂析喀喇沁 右旗南部與東南部另置一旗,即後來的喀喇沁中旗。道光九年(1829),加貝子銜,

故該旗又有「馬公旗」或「喀喇沁貝子旗」之稱。該旗位於喀喇沁左旗與右旗中 間,西部與北部嵌入喀喇沁右旗,東部與東南部與喀喇沁左旗銜接,正南方與熱 河相連。93

該旗設札薩克 1 名,旗務協理 2 名,管旗章京 2 名,監印梅倫 2 名,旗務堂 官2 名,旗務參領 12 名,旗務哈番 2 名,旗務副哈番 4 名,世襲雲騎尉 1 名,

世襲恩騎尉1 名,佐領 48 名,驍騎校 48 名,旗務書記 24 名。另設有管理徙居 箭丁參領2 名,佐領 8 名,驍騎校 8 名。民國初年,該旗人口約 33,246 人。94

(四)、土默特左翼旗

天聰三年(1629),土默特部因林丹汗的威脅加入後金,崇德二年(1657)設立,

俗稱「蒙古鎮王旗」。95該旗位於卓索圖盟北部,地勢較為平坦,是卓索圖盟 5 旗之中唯一的平原地帶。岳洋河(今繞陽河)自該旗東北境流入,庫昆河(今厚很河) 自喀爾喀左翼旗流入境,沿該旗北境東流。旗地東隔岳洋河與養息牧廠相望,北 越庫昆河與喀爾喀左翼旗相鄰,西至土默特右翼旗,南抵柳條邊。另外唐古忒喀 爾喀貝勒附牧於該旗北,東接錫埒圖庫倫喇嘛旗,西與北與喀爾喀左翼旗相接。

96

該旗設札薩克 1 名,管旗章京 3 名,管旗副章京 3 名,印務梅倫 1 名,札蘭 章京18 名,管箭章京 82 名,兵 365 名。民國初年,該旗人口約 83,018 人。97

(五)、土默特右翼旗

崇德二年(1657)設立,該旗位於九關台門和新台邊門外,牧地跨敖木倫河。

南部群山疊障,西北部陰山支脈縱橫奔馳,敖木倫河上游的山峰尤為險峻。敖木 倫河自喀喇沁左旗流入該旗西境,向東流一段後在折向東南,入錦州府義縣界。

卓索河在旗府北95 里處流入土爾根河,卓索圖盟 5 旗即會盟於此河沿岸。該旗 旗地東與土默特左翼旗接壤,南繞柳條邊,北接奈曼旗,西北與敖漢旗相接,西

93 周清澍,《內蒙古歷史地理》,頁 174。

94 《蒙藏院調查內蒙古及沿邊各旗統計報告》,頁 350-351。

95 周清澍認為土默特左右二旗在天聰九年(1635)設立,但齊木爾道吉根據臺北故宮博物院所出版 之《舊滿洲檔》認為該年清朝對喀喇沁與東土默特人的清查時,對鄂木布、兀良哈酋賡格爾、

善巴等首領封為固山額真(滿文 gūsa ejen,旗主),但此固山額真與盟旗之札薩克並不相同,

而且賡格爾、善巴同管同一固山。故齊木爾道吉認為崇德二年(1657)才是土默特左右二旗設 立之正確時間,本文採取齊木爾道吉之說。見周清澍,《內蒙古歷史地理》,頁175;郝維民、

齊木德道爾吉主編,《內蒙古通史(第五卷)》,冊 1,頁 99。

96 周清澍,《內蒙古歷史地理》,頁 175。

97 《蒙藏院調查內蒙古及沿邊各旗統計報告》,頁 35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南與喀喇沁右旗交界。98

該旗設札薩克 1 名,協理 3 名,管旗章京 3 名,副管旗章京 3 名,十八支箭 管旗章京1 名,副管旗章京 1 名。外有管箭扎蘭屬下章京 4 員,昆都 4 名。民國 初年,該旗人口約13,200 人。99

二、錫埒圖庫倫喇嘛旗

錫埒圖庫倫喇嘛旗與卓索圖盟5 旗不同,但在歷史上曾一度隸屬卓索圖盟。

16 世紀 50 年代,阿升希日巴喇嘛出生於青海阿木多地區,後於拉薩哲蚌寺修行。

因為他是達賴三世母親的同族近支,故被尊稱為阿興(意為舅父)喇嘛。70 年代 初,他離開西藏來到西部蒙古,在呼和浩特北察哈達地方修行。在修行期間受到 阿拉坦汗召見,建議阿拉坦汗迎奉黃教,後阿拉坦汗為誇讚其功績,稱他為「額 其格喇嘛」(意為父親喇嘛)。17 世紀初,阿升希日巴喇嘛從蒙古西部進入蒙古東 部地區的巴林、喀喇沁一帶弘法。17 世紀初 20 年代,阿升希日巴喇嘛被清太宗 皇太極迎至盛京,後移住法庫山,號「法庫山曼殊希禮呼圖克圖」。後於天聰六 年(1632)年左右,奏請皇太極移居錫埒圖庫倫獲准,並劃定領地,稱為「曼珠師 利庫倫」。天聰九年(1635),皇太極命漠南蒙古諸部各派若干喇嘛至曼珠師利庫 倫,並每年從國庫撥款 1,000 兩。崇德元年(1636),阿升希日巴喇嘛圓寂,皇太 極封其弟嚷素喇嘛為錫埒圖達爾罕綽爾濟,繼承阿升希日巴喇嘛的法席,錫埒圖 庫倫因此得名。嚷素喇嘛下設立 4 位札薩克、4 位德木齊(監督官),協助管理錫 埒圖庫倫宗教事務。又從漠南蒙古各部徵召若干戶移居當地作為屬民,並規定喀 喇沁4 個札薩克旗(含土默特左翼旗)每年送米千斛,以為供養,為錫埒圖庫倫實 行政較合一制度奠定了基礎。100不過,當時清廷設立該旗有其政治目的,烏雲畢 力格就指出當時的清廷是為了打擊內齊托音喇嘛的勢力,因此扶植錫埒圖庫倫喇 嘛旗以此保證他們在漠南蒙古人中的獨尊地位。101

順治三年(1646)嚷素卒,清廷派遣盛京實勝寺喇嘛西布扎至當地,被授與盛 京錫埒圖庫倫札薩克達喇嘛印,統領政教。西布扎喇嘛在世時,建造了該旗主廟 興源寺。他也曾經被順治皇帝請至京師,為順治皇帝與孝莊皇太后講解佛法,還 參與了迎接達賴五世訪問北京的活動。自此錫埒圖庫倫喇嘛旗開始行使政教合一 制度,並與漠南四十九旗屬於平等的行政單位出現在漠南蒙古,至民國二十年 (1931)三月改行政教分治為止,共歷時 300 年之久。統領政教札薩克喇嘛自阿升 希日巴喇嘛開始,至最後一任喇嘛羅布桑林沁為止,共23 任。102該旗位於養息 牧廠西北,養息牧河上游。東北境與科爾沁左翼前旗及後旗接壤,南與土默特左

98 周清澍,《內蒙古歷史地理》,頁 175-176。

99 《蒙藏院調查內蒙古及沿邊各旗統計報告》,頁 358。

100 齊克奇,〈錫埒圖庫倫旗的政教合一制〉,收於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文 史和學習委員會編,《內蒙古喇嘛教紀例》(呼和浩特:內蒙古文史書店,1997),頁 389-390。

101 烏雲畢力格,〈內齊托音喇嘛與錫埒圖庫倫旗〉,收於沈衛榮主編,《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

第四輯》(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頁 367。

102 齊克奇,〈錫埒圖庫倫旗的政教合一制〉,頁 390。

※另有達筆帖式、筆帖式、副筆帖式與格伊格(蒙文 quyaγ,滿文 uksin,披甲),他們分別享 4 戶至 1 戶的匠戶,徵收的內容逐級遞減。

qariyatu),其中旗的屬民佔 80%,其餘佔 20%,他們平常即按照這種關係納貢 服役。104該旗不設官兵,其境內庫倫街每年徵收雜稅752 兩。民國初年,該旗人 奏的滿文題本記載「cahar, juwe jalut, juljaga efu jiyūn wang, juwe barin, juwe ongniot, aohan, naiman, kesikten, erejuwan emu gūsa be bai dulimbade」(譯文:察哈爾、扎魯特二旗、額駙珠 爾扎噶郡王、巴林二旗、翁牛特二旗、敖漢、奈曼、克什克騰,此十一旗於(各旗)適中地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時期蒙古大汗直轄察哈爾萬戶之一(如敖漢、奈曼),有的則是成吉思汗之弟後裔 所轄萬戶之一(如阿魯科爾沁原為成吉思汗長弟所轄科爾沁萬戶之一,翁牛特原

時期蒙古大汗直轄察哈爾萬戶之一(如敖漢、奈曼),有的則是成吉思汗之弟後裔 所轄萬戶之一(如阿魯科爾沁原為成吉思汗長弟所轄科爾沁萬戶之一,翁牛特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