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設宮衛、置駐防:清朝在熱河設立之八旗職官

第一節 熱河總管衙門的設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立之八旗職官

前言

在緒論時已經指出過去學界對於清朝諸帝在熱河的政治活動,特別是熱河行 宮(避暑山莊)、外八廟、木蘭圍場的巡幸活動等議題學界已有眾多且深入的討 論。但是清朝如何管理這些為數眾多的口外行宮、藏傳佛寺與木蘭圍場是很重要 的問題。因為這些行宮、藏傳佛寺與木蘭圍場若沒有穩定的管理體系,清帝的北 巡活動就無法長期的維持。因此,清廷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設立熱河總管,轄 內務府三旗漢軍官兵;又於雍正二年(1724)設立熱河駐防,並於乾隆三年(1738) 改置副都統管理,分駐承德、喀喇和屯與樺榆溝(化育溝)三地。但是分屬於內務 府體系的熱河總管與八旗駐防體系的熱河副都統在熱河當地分別負責什麼樣的 職務?兩者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他們對於清帝國在熱河的治理產生什麼樣 的影響?此為本章所要探討的問題。

第一節 熱河總管衙門的設立

關於清代的熱河總管,學界並沒有太多深入的研究。祁美琴在《清代內務府》

曾提到熱河總管及其轄下官員主要負責稽查、守衛、灑掃等事。1彭嘉楨則進一 步指出熱河總管除了管理口外行宮的營建維修、皇帝在行宮居住期間的警衛與供 應外,還負責經辦內務府在口外設立之官莊,稽查人丁地畝催租催糧。康熙、雍 正時期大量關內人口移民至熱河當地謀生,熱河從人煙稀少之地變成農業區,在 地方行政組織未健全和強化之前,熱河總管還代替戶部徵稅,其權力不可謂不 大。2而周曉梅針對熱河總管所管理的官倉的規模以及管理制度進行介紹,特克 寒與伊利民分別對熱河地區的莊頭進行探討。3

不過,關於熱河總管衙門的沿革及其職務內容,學界似乎沒有深入的研究。

但清朝在經營熱河的過程中,該職官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故本節將以熱河總管 衙門為中心,論述其發展沿革及其職務內容。

一、熱河總管衙門設立的背景及其沿革

1644 年清軍入關定鼎中原,但來自東北的滿人仍繼承北方民族的遊獵性格,

早在順治四年(1647)順治皇帝即巡幸邊外行獵。4後繼者如康熙、乾隆、嘉慶諸帝

1 祁美琴,《清代內務府》(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9),頁 80。

2 彭嘉楨,〈清代熱河地區之巡幸活動與區域發展關係之研究〉,頁 145-146。

3 周曉梅,〈熱河的官倉〉,收於《承德文史文庫》,第 4 冊,頁 592-600;特克寒,〈清代熱河莊 頭概述〉《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承德,2000),頁 86-88;伊利民,〈清代承德的莊頭〉,

《滿族研究》1999:2(瀋陽,1999),頁 69-71。

4 《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第 3 冊,卷 33,頁 274 下,順治四年七月丁卯條。

下之人撥來當差,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五十一年(1712)分批撥來 50 戶、

8 其滿文名為 jasei dorgi tulergi hing gung. že ho i baita be uheri kadalara amban,見《內務府奏銷 檔》(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總管內務府事務莊親王允祿等奏,雍正元年五月初二

1 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據清鈔本影印),卷上,〈守衛〉,頁 107-112;承德 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承德府志校點組點校,《光緖朝重訂承德府志校點本》(瀋陽:

遼寧民族出版社,2006),卷 25,〈兵防‧驛遞附〉,頁 756-75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2-1-1 清帝北巡路線與行宮分佈圖

圖片來源:據侯仁之主編,《北京歷史地圖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頁 50,「避暑山莊、

木蘭圍場位置圖」加以改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由表2-1-1 可以發現,乾隆至嘉慶年間,除了新設王家營、長山峪兩處行宮 外,熱河總管轄下官缺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道光四年(1824)後雖暫停行圍活動,

並廢除釣魚臺、黃土坎兩處行宮,但是苑丞署的苑副由3 人增加至 11 人,熱河 行宮的守衛副千總由22 人增加至 54 人,導致官員數量增加。值得一提的是,清 代乾隆、嘉慶、道光時期所纂修的熱河地區的方志所記載關於熱河總管轄下的官 員均只記載至副千總,副千總以下以及部分官員派駐之地點也不記載。所幸在《熱 河園庭現行則例》中記載了嘉慶年間熱河總管轄下官員與兵丁較方志的記載多了 近千人,他們駐守熱河行宮外還分散在各處口外行宮與藏傳佛寺。14

二、熱河總管的職務

熱河總管最初的名稱為「邊內外行宮、熱河事務總管」,其實已經反映出其 職務是管理行宮與熱河一切事務。但是根據光緒初年成書的《熱河園庭現行則例》

及相關檔案資料,熱河總管負責的工作內容相當多元,茲將其職務內容分別介紹 如下:

(一)、管理口外內務府官莊

順治至康熙初年,由於清軍入關後在京畿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圈地運動,不僅 圈佔了「無主田地」,還圈佔大量的有主土地。康熙八年(1669),為了舒緩直隸 地區因圈地所造成的官民衝突, 康熙皇帝下令禁止圈地,並諭「其今年所圈房 地,悉令給還民間」,「至於旗人無地,亦難資生」,「今張家口、喜峰口、殺虎口、

獨石口、山海關外各有曠土,如宗室官員及甲兵有願將壯丁地畝退出,取口外閒 地耕種者,該都統、副都統給印文咨送,按丁撥給」。15康熙皇帝為何將部分官 莊遷往熱河?這是由於明末察哈爾林丹汗擊潰了在熱河當地游牧的喀喇沁部,吞 併了在大凌河上游游牧的土默特部,因此口外地區在康熙初年時人煙稀少,有大 量的荒地可供開發,同時也解決京畿因圈地產生的旗、民衝突。16康熙九年 (1670),決定將古北口等口外空閒之地分撥八旗。以古北口外地撥與鑲黃旗、正 黃旗;羅文峪外地,撥與正白旗;冷口外地,撥與鑲白旗、正藍旗;張家口外地,

撥與鑲紅旗、鑲藍旗。17因此一部份的八旗宗室、官兵進入熱河圈地開發,而內 務府也在古北口、喜峰口外設立官莊138 處,莊頭 136 名。18康熙四十二年(7103) 七月十七日,與康熙皇帝一同巡幸的大臣汪灝記載:「古北口以外皆為蒙古牧馬

14 宋建昃主編,《熱河園庭現行則例》,卷 2,〈官弁升調撥補〉,頁 69-73。

15 [清]崑岡等奉敕著,《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第12 冊,卷 1117,〈八旗都統七‧田宅‧

官兵莊田一〉,頁105-106。

16 鐵男,〈清代承德的旗地〉,收於周金生、張愛萍編,《承德文史文庫》(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8),第 2 冊,頁 300。

17 [清]鐵保等纂,李洵等標點,《欽定八旗通志》(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第 2 冊,

62,〈土田志一〉,頁 1119-1120。

18 [清]昭槤,《嘯亭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卷 8,〈內務府定制〉,頁 225;[清]內 務府編,《總管內務府會計司現行則例》(收於《故宮珍本叢刊》,第 311 冊,海口:海南出版 社,2000,影印清同治元年內府抄本),〈會計司‧糧莊納糧定額〉,頁 9。

之莊頭。22根據《內務府題本》現存從道光四年(1824)至光緒二十三年(1897)的檔 案,熱河官莊至清末尚存134 個,大體完整。

《清代的旗地》(北京:中華書局,1989),上冊,頁 477-479。其餘部分參考《內務府題本》。

23 [清]文璧等纂,《欽定總管內務府現行則例》,卷 1,〈會計司‧收糧事宜〉,頁 216。

24 [清]文璧等纂,《欽定總管內務府現行則例》,卷1,〈會計司‧關內糧莊納糧受罰〉,頁24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咸豐十一年 5,425.23 2,051.62 登錄號B32 05-138-11 同治元年 2,448.99 1,246.66 登錄號B32 05-139-11 同治二年 6,176.79 2,237.38 登錄號B32 05-140-11 同治四年 1,646.65 747.17 登錄號B32 05-142-11 同治五年 2,691.69 792.58 登錄號B32 05-143-11 同治六年 6,320.13 1,841.88 登錄號B32 05-144-11 同治七年 5,291.89 1,989.69 登錄號B32 05-145-11 同治八年 4,292.21 1,655.33 登錄號B32 05-146-10 同治九年 1,249.26 1,032.00 登錄號B32 05-147-13 同治十年 2,929.24 1,073.28 登錄號B32 05-148-10 同治十一年 5,878.36 1,915.39 登錄號B32 05-150-05 同治十二年 3,938.49 1,560.38 登錄號B32 05-151-11 同治十三年 7,962.35 2,357.08 登錄號B32 05-152-11 光緒元年 3,615.88 1,481.95 登錄號B32 05-153-11 光緒二年 530.26 1,073.28 登錄號B32 05-154-11 光緒三年 3,893.59 2,324.64 登錄號:B32 05-155-11 光緒四年 1,367.44 1,387.08 登錄號:B32 05-156-10 光緒五年 1,718.44 1,882.37 登錄號:B32 05-157-11 光緒六年 1,178.34 1,242.53 登錄號:B32 05-158-11 光緒七年 250.59 383.94 登錄號:B32 05-159-11 光緒八年 1,391.77 1,102.18 登錄號:B32 05-160-11 光緒九年 865.86 1,085.66 登錄號:B32 05-161-10 光緒十年 210.57 759.55 登錄號:B32 05-162-10 光緒十一年 3,578.73 1,415.94 登錄號:B32 05-163-10 光緒十二年 3,425.62 1,461.31 登錄號:B32 05-164-10 光緒十三年 1,183.51 738.91 登錄號:B32 05-165-03 光緒十四年 1,308.35 982.46 登錄號:B32 05-166-09 光緒十五年 1,806.73 759.55 登錄號:B32 05-167-09 光緒十六年 528.34 610.94 登錄號:B32 05-168-09

光緒十七年 483.17 664.68 登錄號:B32 05-169-04 1 位莊頭被革

光緒十八年 253.44 730.66 登錄號:B32 05-170-09 1 位莊頭被革,5 位莊頭減免,2 位莊頭開除 光緒十九年 667.25 1,312.74 登錄號:B32 05-171-07 1 位莊頭被革,5 位莊頭減免,2 位莊頭開除 光緒二十年 1,998.55 1,250.78 登錄號:B32 05-172-08 1 位莊頭被革,5 位莊頭減免,2 位莊頭開除 光緒二十二年 1,539.13 1,131.72 登錄號:B32 05-174-09 3 位莊頭被革,5 位莊頭減免

光緒二十三年 592.53 1,312.74 登錄號:B32 05-174-09 3 位莊頭被革,5 位莊頭減免

昆塔坦(滿文 mukūn tatan)制」。參[日]三田村泰助,《清朝前史の研究》(京都:京大東洋史 研究會,1972),107-282。至於「穆昆塔坦制」相關的研究,劉小萌已有詳細介紹,本文不 再贅述。參劉小萌,《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頁111-114。而此處的「達他」應是指皇帝 北巡沿途住宿的行宮(滿文 tatan gurung)。安雙成主編,《滿漢大辭典》(瀋陽:遼寧民族出版 社,1993),頁 583-585。

34 《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第 4 冊,卷 35,頁 471,康熙十年正月丁卯條。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關等倉由熱河總管派千總、兵丁看守。康熙、雍正、乾隆初年,歷久遵行。後於 乾隆九年(1744),在八溝等處修建倉廠,迨後陸續裁撤。後來僅有熱河、喀拉河 屯兩處倉廒,每年貯米 66,000 石,以備支放兩處八旗駐防官兵以及額魯特官兵 俸餉,並各寺廟喇嘛月糧之用。倉廒之米石除了上述口外莊頭繳納之外,還有承 種官地蒙古旗人赴倉交納,不敷支放之米由地方官照數採買交倉。

熱河倉有廒5 座。內三連,每連計 9 間,廒口 3 座,共可貯米 36,000 石;

又廒二連,每連計5 間,廒口 1 座,共可貯米 24,000 石。喀拉河屯倉有廒二連,

每連計5 間,廒口 1 座,每座可貯米 3,000 石,共可貯米 6,000 石。倉廒的管理,

平常由熱河同知、內務府值年官員查明,監放監收米石,令其專管料理。歲底令 熱河總管查造清冊,呈報戶部、內務府。其補放看倉千總、兵丁,俱交總管挑補 管理。35另外,總管必須每十年一次盤查各倉廒米石。36

熱河倉坐落在熱河行宮內西南高阜之上,西與綺望樓為伍,東和宮殿區相 鄰,南隔宮牆與市區相望。其中坐北朝南的一座留存至今,坐西朝東、坐南朝北 的各9 間巳不復存在。康熙帝為三座官倉御筆題名「恒裕」、「洪荒」、「辰宿」。

每座倉為面闊 9 間,進深 3 間的地上小式硬山布瓦頂建築,總面積達 500 餘平 方公尺。熱河行宮麗正門西側隨形虎皮石宮牆壁上開倉門1 間,二道門為硬山門 3 間,與周圍倉廒牆連接,使宮倉形成三面封閉的獨立院落,在光緒年間繪製的

「熱河行宮全圖」上可以清晰地見到。根據周曉梅的考證,每9 間倉設 3 個廒口,

每廒口設抱廈1 間,頂開氣窗 1 間,有軸可開關。倉內隔斷以實牆構築,木板圍 護。地面以木質地板承做,無吊頂。木質地板、護牆均保持原木本質,不刷油漆,

每廒口設抱廈1 間,頂開氣窗 1 間,有軸可開關。倉內隔斷以實牆構築,木板圍 護。地面以木質地板承做,無吊頂。木質地板、護牆均保持原木本質,不刷油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