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漢語職業稱謂詞中的文化特點

第三章 現代漢語稱謂詞的文化意涵

第二節 漢語職業稱謂詞中的文化特點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節「爸」稱謂體現的是較為隨性且不拘謹的相互關係;「老爸」稱謂中帶有前綴「老」,使「老 爸」比「爸」稱謂顯得更為輕鬆但又不失親近,表示兒女與父親亦親亦友的關係。其他稱謂 如:老哥、老姐、老妹、老弟等都與上述父親稱謂有著相同情況的稱謂用法。

漢語稱謂在看似講求簡單化的現況,卻仍隱含著層層不同的文化意涵,單單只是一個「父 親」稱謂中就包含了多種形式的稱謂方式與文化意義,而對外漢語教科書裡的稱謂詞通常只 有一種,因此才會導致外籍生在使用漢語稱謂時出現「怪怪」的現象,可見稱謂所蘊含的文 化意義是對外漢語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層面。

綜上所述,漢語親屬稱謂中的文化意涵可重新定義為兩大部分,首先是從古至今被保留 的舊文化元素,其次是由現代的社會現象所產生的新稱謂文化。現代漢語親屬稱謂中的新興 文化要點有:(1)由泛化現象表現的禮貌原則;(2)由從他的稱謂方式中所體現的稱謂教育;

(3)音節數與詞綴現象中「親疏遠近」的相互關係。在相同的指稱意義下,稱謂的詞形差異 代表著不同的內涵意義、情感意義與社會意義,而稱謂詞在與不同語境的搭配下,也會產生 不同的風格意義與修辭意義。

第二節 漢語職業稱謂詞中的文化特點

依前面對稱謂詞的分類方式探討(本文 1-2-2,頁 13),職業稱謂詞可分成「行業性」與

「職務性」兩種。大部分的「職務」都可直接當成面稱來使用,但很多的「行業/職業」並不 能直接當成面稱來使用,這些不能當成面稱使用的職業須由其他稱謂形式來取代做為面稱詞。

因此,本文將以面稱與背稱的角度來探討「職務性」與「行業性」稱謂詞的使用與其間所包 含的文化內容。另外,本文也將進一步探討漢語中「大/小+職銜稱謂詞」的使用與文化意涵。

一、職務性稱謂詞

職務性稱謂詞指由職業或團體機構中的職務或職銜而來的稱謂,常見的「職務類別」如:

縣長、隊長、村長、所長、店長、樓長、組長、課長、科長、船長、議長、部長、舍顧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董事長、祕書長、市長、評委、將軍、里長、連長、校長、院長、經理、顧問、舍顧(舍監)、 主任、排長、副班長、班長、副校長、副總統、副經理、副教授、總經理、總統、教務長、

主管、主編、主委、主播、主席、教主、教官、教練、助教、司儀、主持人、法官、講員、

組頭、委員、老闆。

在上列的職務稱謂詞中,除了有前置修飾詞「副」的稱謂詞以外,全部都可以當面稱或 背稱來使用,主要原因在於這類詞可直接表明並強調對方的職務、身分與地位。一般而言,

若要面稱「副校長、副總統」之類的人物,會直接省略前置詞「副」,表示並不想刻意強調其 職務為「副」職,但在背稱上則要使用完整的「副+職務」形式來指稱,以明確區隔「副」

與「正」所指涉的兩個人物。由此可見,在漢語的職場稱謂文化中,對身分地位的重視,為 了讓當面被指稱者感覺較「悅耳」,往往會選擇使用抬高對方身分的稱謂詞。

另外,上述的面/背稱方式主要是指下對上,又或身分平等的雙方的稱謂方式。若是上屬

對下屬的面稱方式,則有「姓+職務」、名字、「姓+先生/小姐」等多種不同的選擇來代替;

上屬對下屬的背稱方式,則以「姓+職務」為主。因此,在職場中使用稱謂詞時,說話者應 視與聽話者之間的關係(對等或上下屬關係),再進一步選擇適當的稱謂方式。

二、行業性稱謂詞

行業性稱謂詞可直接由職業類別來劃分,從行業性稱謂中可直接看出被稱者所從事的職 業。現代漢語中常見的職業類別有:教師、醫師、牧師、保全、郵差、記者、輔導員、運動 員、推銷員、空服員、飛行員、研究員、官員、律師、女警、新祕、醫師、法師、廚師、精 算師、會計師、工程師、風水師、理髮師、護理師、營養師、催眠師、燈光師、化妝師、設 計師、按摩師、諮商師、櫃姐、空姐、考官、司法官、海官、立法官、檢察官、樂手、鼓手、

歌手、貝斯手、吉他手、護士、妓女、舞女、商人、傭人、藝人、經紀人、生意人、公關小 姐、酒店小姐、司機、學生、馬夫、車夫、奶爸、奶媽、駕駛、駕駛員、導遊、導演、導播、

講師、研究員、教授、工程師、保鏢、保姆、保安、編輯、演員、公務員、軍人、媒婆、車

96楊同用、劉惠瑤,2005,〈“大/小”+職銜性稱謂〉組合情況分析〉。《語言文字應用(Applied Linguistics)》,

2005 年 8 月第 3 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使用上,具有漢文化特色的「大/小 +職銜稱謂」稱謂詞,其搭配用法充斥著主觀感 情色彩,主要用於非正式場合,例如:大導演、大老闆、大廚師、大法官、大明星、大碩士、

大企業家、小演員、小員工、小嘍囉、小警衛、小研究生。除了「大」與「小」在用字上的 選擇原理,還需要留意一點-並非所有的職銜稱謂都能使用這樣的搭配方式,例如:大學生、

小學生為專門的指稱名詞,其中的「大/小」與稱謂文化並不相干。

由於稱謂詞在漢語構詞上的特性,以及其他相關的背景因素,「大/小 + 職銜稱謂詞」

的使用有它必然的限制。在判斷如何選擇詞素「大」或「小」時,要考量到說話者當下所想 要表達的情感意義,以及說話者與聽話者的相互關係。因此,本文將依循此方向來討論及判 別「大/小 +職銜稱謂詞」的用法,並針對稱謂詞與詞素限制的問題加以探討。

(一)「大/小+職銜/身分」的使用限制

「大/小+職銜/身分」不適用於稱謂詞前詞素「大/小」的重複狀況,如:「大大、小小、

小大、大小」。也就是說,若稱謂詞本身的前詞素為「大」或「小」時,則不能再前置與原稱 謂詞相同的前詞素。如:原稱謂詞「大學生」、「小學生」本身的前詞素為「大/小」,因此這 類稱謂詞已不能再前置「大/小」來使用。換言之,只要是前詞素不含有「大/小」的職銜稱謂 詞,即可以「大/小 +職銜/身分」的模式來使用。

若是職銜稱謂詞以外的其他稱謂詞,則前詞素的位置可同時出現「大」與「小」兩個詞 素,如:小大人、大小姐。

(二)「大/小+職銜/身分」的使用原則

「大/小+職銜/身分」的使用,主要遵循著「貶低身分」與「抬高身分」兩大原則。當要 強調某人職位的崇高時,會以「大+職銜/身分」來指稱該人物,也就是抬高被指稱者的身分 與價值;反之,若要刻意表述某人職位或地位的渺小時,會使用「小+職銜/身分」來稱謂,

有時這種對被指稱者職位價值的貶低是相對性的。不過,在「大/小+職銜/身分」的使用上,

無論是「貶低身分」還是「抬高身分」,在強調被稱者或高或低職位的同時,往往還會帶有稱 讚、表揚、調侃、嘲諷或無奈的語義內容。「大/小+職銜/身分」在語句中的使用可能是「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小」都出現,也可能是「大」或「小」擇一使用,說話者會依個人想表達的心理情緒,選 擇相對應的語句及語氣來搭配使用。

「大/小+職銜稱謂詞」的稱謂形式包含了面稱、背稱與自稱。也就是說,「大/小+職銜稱 謂詞」的指涉對象可以是說話者本人、聽話者或不在場的第三者。請參考以下例句:

(1) 他堂堂一個大老闆,怎麽會聽我這個小員工的呢? (表無奈)

(2) 我只是個小工讀生,怎敢得罪他這個大老闆呢! (表無奈)

(3) 別看他當年只是個窮書生,人家現在可是個人人尊敬的大教授了呢! (稱讚、表揚)

(4) 沒想到您這個大經理,還會有求於我的時候。 (語帶調侃)

(5) 我勸你還是轉行好了!你總不願一輩子當個小助理吧! (強調低職位)

(6) 看來我們這些小老百姓,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表無奈)

(7) 可別太高估我了!畢竟我還只是個小研究生,在學術界還只是個菜鳥啊! (自嘲)

漢語會透過「大/小+職銜/身分」的使用來強調一個人在職場上地位的高低,藉由稱謂 習慣來表達對職業身分的看法。由於漢民族的「民主」思維意識較西方國家來得晚,漢語為 主的兩岸在民主制度上也尚待增進,因此漢民族對職場身分的高低區隔得很明顯。漢語會透 過「大/小+職/身分」來表達個人對職場的一些想法,無論是調侃、諷刺或無奈,都表現了漢 語稱謂文化中的情感、風格與修辭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