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災害的定義與種類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要推動防災,首先必須要先認識災害以及其應變方式。本章即針對災害的種類與 特性、相關的防災素養與防災教育,以及災害管理與防災師資培育等研究加以探討。

全章分為四節,第一節探討災害的定義與台灣面臨之主要災害種類;第二節為防災教 育與相關研究;第三節為災害管理與防災師資培育之相關文獻探討;第四節則為德懷 術(大慧)調查方法的探討。

第一節 災害的定義與種類 一、災害的定義及特性

災害泛指任何會造成生命或財產的損失的事件,按其發生原因和表現形式可大致 分為天然災害和人為災害兩大類。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在1989年將災害分成三類:1、地理上的事件,如地震及火山爆發,

2、氣候相關的問題,包括了颶風、龍捲風、熱浪、冷的環境與洪水,3、人類製造的 問題,包括了糧食缺乏、空氣污染、工業災害、火災及原子爐意外(CDC,1989)。前兩 者屬於自然災害,而後者為人為災害。

我國國內依據「災害防救法」第二條之名詞定義,所謂災害就是指風災、水災、

震災、旱災、寒害、土石流等天然災害所造成之禍害。而重大火災、爆炸、公用氣體 與油料管線、輸電線路災害、空難、海難與陸上交通事故、毒性化學物質等災害,則 歸類為人為災害(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

此外,災害具有下列特性(陳弘毅,2008):

1. 空間性:災害的發生頻率與災情嚴重之程度,常因空間條件不同而有差異。

8

2. 時間性:相同條件之災害若發生於不同時間,造成之災情程度亦有所不同。

3. 連鎖性:不同地點發生之災害會互相影響,甚至形成連鎖災害。

4. 累積性:災害的發生並非為突發性,多是長年累積所造成的。

5. 複雜性:相同規模之災害可能由於種種人為因素之差異,導致不同損害程度。

6. 複合性:災害具備上述五個特性,即災害經常不是單一出現的,以致災情可能 為複合性的。

由災害的定義及特性可看出,災害發生的原因是相當複雜的。而台灣所處的特殊 環境及地理位置,使得對災害有概要的了解並具備基礎的防災、減災的技能,成為每 一位國人都應該具有的基本生存應變能力。而教師更必須對災害的特性與應變方法有 所了解,才能在災害發生時,正確地做出反應,而能有效地自救與救人,降低災害可 能造成的傷害(包含人員傷亡與損失)。

二、台灣常見之主要災害種類

(一)天然災害:

影響天然災害的因素甚多,包含颱風、地震等自然因素與人口過度集中及山坡地 不當開發等人為因素,均可能增加災害發生的可能性,而災害類型更有坡地型、都市 型及海岸型三種。(陳弘毅,2008)。

台灣地區面臨的最主要天然災害為颱風及豪雨。颱風帶來強風豪雨,使大量雨水 在短時期內傾盆而下,而台灣地質脆弱,平原較少,山脈高峻,河流短小,坡度甚大,

不能容納大量雨水,故一遇颱風常引發土石崩塌,山洪爆發,而於平原地帶、較低地 區氾濫成災,故颱風、豪雨加上特殊的地形與地質實為台灣水患的主要原因(中央氣 象局,2012a)。

依統計數據顯示,1911年至2010年,侵襲台灣的颱風共有347個,平均每年有3.47 個颱風襲台。從表2-1可看出,颱風發生主要集中在7~9月,可以說是台灣的颱風季節。

9

近年來由於受到暖化影響,颱風、洪水所造成的災害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例如:2009 年8月的莫拉克(MORAKOT)颱風,在中南部、東部多處地區降下刷新歷史紀錄的雨 量,引發嚴重水患,造成臺南、高雄、屏東及臺東等縣重大災情,鐵、公路多處路 基流失造成交通中斷,多處地區發生嚴重土石流災害。計有673人死亡,26人失蹤,

農損逾195億元(中央氣象局,2012b)。

表 2-1 1911 年至 2010 年各月侵襲台灣之颱風次數表

月份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全年 次數 1 9 25 90 101 81 29 10 1 347 平均 0.01 0.09 0.25 0.9 1.01 0.81 0.29 0.1 0.01 3.47 資料來源:摘自中央氣象局TDB防災颱風資料庫(2012b)

陳永明、林李耀(2012)在「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1」簡介中也指出,依據 1970~2009年排名前20名之綜合降雨指標所定義之極端強降雨颱風發生頻率統計,2000 年以前台灣發生極端強降雨颱風的頻率約3~4年一次;2000年以後發生極端強降雨颱風 的頻率,則增加為1年至少發生一次(圖2-1)。由此可知,未來國人面臨到颱風、豪雨 所帶來的威脅將更為嚴重及頻繁。

10

圖2-1 極端強降雨颱風發生頻率統計

資料來源: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 2011

此外,加上地質脆弱、土石鬆軟,颱風豪雨集中時,往往伴隨著土石流的發生。

依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2012)統計,截至民國一百零一年底,全台合計有1660 條之土石流潛勢溪流(土石流防災資訊網,2012a)。土石流亦在台灣造成許多嚴重的 災害,如民國90年(2001年)的桃芝颱風,在苗栗、南投、嘉義及花蓮地區,均爆發 嚴重的土石流災情,造成100餘人死亡、103人失蹤與多人受傷的慘重災情(土石流防 災資訊網,2012b)。所幸,近幾年對土石流災害之重視,積極強化土石流的防災整備 及應變,已多次在土石流發生前發出預警並成功進行疏散避難,降低了土石流的災情。

除了颱風、豪雨所造成的災害之外,國人較為害怕的是強震的威脅,地震所帶來 的災害亦不容小覷。歷年統計中因震災而死亡之人數超過8,000人。其中,有六次震災 均造成百人以上的人員死亡,依其發生年份排序分別為:1904年斗六地震,死亡145 人;1906年梅山地震,死亡1,258人;1935年苗栗地震,死亡3,000餘人;1941年嘉義地 震,死亡358人;1964年白河地震,106人喪生;1999年921集集大地震,2,400人以上

11

死亡。由此統計亦可發現,造成重大災害之地震均發生在台灣西部,主因是其震源較 淺,且多發生在陸地,加上人口密集,因而較可能造成嚴重災害。因應地震所需之防 災技能也亦形重要。

表 2-2 1901~2010 年台灣重大地震災害表

日期 發生地區 規模 災情統計

年 月 日 死亡人數 房屋全毀

1904 11 6 斗六地震 6.1 145 661 1906 3 17 梅山地震 7.1 1258 6769 1935 4 21 苗栗地震 7.1 3276 17907 1941 12 17 嘉義(中埔)烈震 7.1 358 4520 1964 1 18 白河地震 6.3 106* 10924* 1999 9 21 集集大地震 7.3 2415* 51711*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中央氣象局(2012)

(二)人為災害

人為災害的部分,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中,事故傷害排名第六(行政院衛生署,2011), 最常見的是火災災害。依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過去8年間所發生的火災次數及傷亡人 數如下(表2-3):

表 2-3 全國火災次數及火災損失統計表

年度 火災次數總計 死亡人數 受傷人數 94 年 5139 139 532 95 年 4332 125 471 96 年 3392 120 398 97 年 2886 101 304 98 年 2621 117 296 99 年 2186 83 308 100 年 1772 97 288 101 年 1331 121 256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內政部消防署統計資料,101 年為 1~10 月之統計數字

12

雖然由表中可以看出,火災發生的次數已逐年降低,顯示出在火災預防的宣導,

已有一定的成果,但是每年仍有高達上千件的火災發生,平均每天至少發生 4 起以上 之火災,且造成多達 300 位以上的人員傷亡。因此,對於此項災害仍不可等閒視之。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其它人為災害有:交通事故、溺水、一氧化碳中毒…等等。

在溺水的部分,每年夏季溺水事件層出不窮,發生溺水人數以 6、7、8 月份比例 較高,可能的原因應是夏季天氣炎熱,民眾紛紛到溪河、海邊遊憩,因疏忽戲水危險 性所導致。依消防署分析近年執行救溺勤務之年齡層分布,最多溺水人數以高中以上 未滿 65 歲之社會人士比例最高(100 年度占 66%)。此外,須特別留意高中以下之學 生、孩童部分,則由 99 年度占整體溺水事件比例約 8.6%竄升到 100 年度之 12.7%,

溺水人數由 99 年度之 55 人增加至 100 年度之 75 人,有增加之趨勢,值得學校等相關 單位警惕,並制定未來之溺水防範對策(內政部消防署,2012)。

近幾年,由於中央相關機關致力維護水域安全,如消防署推動各消防機關加強水 域救援計畫;交通部觀光局辦理水域安全救援演練、宣導;教育部積極推動防範學生 發生溺水事件,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建立救生員制度及推動「泳起來」專案,近年來溺 水總人數及死亡人數已有逐年減少的趨勢(表 2-4),顯示出這些行動已發揮相當成效。

表 2-4 近 5 年消防機關救援溺水人數統計表

年 96 97 98 99 100 人數

溺水(人) 770 755 833 640 591 死亡(人) 362 422 452 368 318 資料來源:摘自內政部消防署全球資訊網(2012)

13

14

水上安全,以及其它可能發生的災害如毒化核災害、校園安全或一些複合型及其它新 興的災害等),故整理歸納本研究所要探討之災害範圍及類別如下(表 2-6):

表 2-6 本研究之災害類別

類別 天然災害 人為災害

項目 地震 颱洪 坡地 火災 水上安全 其他災害(生物、毒化核災等)

因此,在防災技能方面,本研究依據上表所列之災害類別,整理相關防災技能項 目,以做作為大慧問卷設計之基礎。

第二節 防災教育的發展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