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涯發展理論與青年期中途腹膜透析患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涯發展理論與青年期中途腹膜透析患者

壹、生涯發展理論

生涯是累積生活裡各種事件的演進,包含職業、社會與人際關係,

是個人終身發展的歷程(林宏熾,2003;林幸台,2004;Super, 1976)。

基本上,人類生涯發展有其階段性,其中,青年期是從依賴成人教導 和保護到自我依賴、照顧、決定與引導的關鍵(Sigafoos, Feinstein, Bamond & Reiss, 1988),亦是發展自我角色統合、尋找身份認定

(identity)、建立自我價值判斷標準的重要時期(吳芝儀,1996;張 春興,1998)。

一般而言,青年期主要角色為學生與求職者。為了有效扮演未來 工作角色,青年透過對自我的瞭解,逐步發展興趣,並從學校學習與 工作經驗中,累積與生涯發展有關的知識與技能,以進行職業自我觀 念的修正與職業試探(杜博生,2004)。

以生涯發展為取向的生涯發展理論,是以人生各個不同發展階段

12

的特徵與發展任務來描述生涯發展的情形(林幸台,2007),這些理 論基本上包含三個階段:職業覺知(awareness)、職業探索(exploration)

以及職業經驗(experiences)(Morningstar,1997)。以下茲主要的生 涯發展理論及青年期階段之任務加以說明:

一、Ginzberg 生涯發展理論

Ginzberg 是首先就發展性立足點,來探討職業選擇的心理學首倡 者(杜博生,2004),其與 Ginsburg、Axelrad 與 Herma(1951)是最 早發表發展學理論的學者,他們主張職業選擇是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 衍生出來的,亦即職業選擇是一個發展性的進程,約持續六年到十年。

這個理論指出,職業選擇是由幻想(fantasy,從出生到 10 歲)、試驗

(tentative,11 到 17 歲)與實際(realistic,18 歲至成人初期)三個 階段組合而成的。

本研究所定義的青年期約略包含試驗階段的最後幾年與實際階 段,在試驗階段中,他們會整體考量興趣、能力與價值觀,作為生涯 抉擇的依據,但這時候的決定並未考量現實因素;而在實際階段,人 們逐漸成熟到能承擔更大的責任,便開始執行自己的生涯計劃:首先,

人們開始探索,並為自己作了某些選擇,可能因此得到某些好處,或 是需要面對決定後所引發的問題。當夢想與現實接觸之後,人們即進 行妥協,成功的妥協將使生涯道路明朗化。當生涯已定位清楚並有了 最後的承諾時,特定的生涯方向便產生。

Ginzberg 與其同事原本宣稱生涯抉擇的過程是不可逆的,且能做 的改變是有限的,但後來他們重新思考這個觀點,爾後,Ginzberg

13

(1972)把生涯抉擇視為終生的發展過程,大部分取決於早期的生活 經驗,但未必不能改變,顯示青年期中途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涯可能因 透析而有所轉變,但其透析前的生涯發展仍不可忽視。

二、Super 生涯發展理論

Super 的生涯發展論提出生活廣度(Life span)的觀點。所謂生涯 廣度是指橫跨一生的發展歷程,即他所形容的從搖籃到墳墓的演進。

Super(1953)將之分為成長(growth,從出生到 14 歲)、探索

(exploration,15 至 24 歲)、建立(establishment,25 至 44 歲)、維 持(maintenance,45 至 64 歲)與衰退(decline,65 歲以後)等五個 階段。雖然各階段大致上是以年齡區分,但事實上年齡並非絕對的判 斷標準,只是強調這五個階段是循序漸進、逐步發展的。

對照 Super 的理論,本研究所定義的青年期大約落在探索階段與 建立階段初期,此時人們主動參與各項班級或社團的活動,從活動的 經驗中檢討自己的興趣、能力,並且尋找自己比較喜歡、覺得能勝任 的職業範圈,並探索自己可能的就業方向。在此階段其生涯的選擇較 為聚焦,但不一定是最後的決定。因此 Super 建議,青年應將重點放 在廣泛、極大化的職業探索,而非為特定職業做準備。

Super 也注意到身心障礙狀況對生涯發展的影響,故除了上述的 五個大階段外,各階段內亦可劃分出五個小階段,亦即所謂的小循環,

對於個人生活發生變化(例如疾病、受傷),造成中途致障(例如中途 腹膜透析),便會產生一個小循環,形成新的成長、探索及建立階段,

顯示腹膜透析本身可能會對患者的生涯發展造成影響。

14

貳、生涯發展理論與身心障礙者

上述生涯發展理論雖未完全包含身心障礙者,並不表示對身心障 礙者不適用,尤其對中途腹膜透析患者來說,在障礙發生前的人生與 一般人無異;而且身心障礙者並非完全異於常人,Ettinger(1995)即 認為在生涯發展課題中,90%是所有人都可能遇到的問題(林幸台,

2007),但因為身心障礙者生活接觸層面較狹窄、缺乏生涯探索經驗,

其生涯發展歷程較常人受到更多限制(林幸台,2004),若要全面觀 照身心障礙者的生涯發展需求,規劃適切的生涯發展策略,運用一整 合的模式是必要的(林宏熾、張瑋珊,2005)。因此,以下將探討主 要與身心障礙者相關的生涯發展理論:

一、Hershenson復健諮商「系統生態模式」

「復健諮商」是一個有系統的過程,協助身心障礙者在融合的環 境中達到個人生涯、獨立生活的目標,Hershenson(1996)以此角度,

提出「工作適應理論(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Model)」的兩大主軸:

個人與環境。爾後,他參考Bronfenbrenner的生態模式觀點,進一步將 之修正為一個系統架構,以擴大其解釋性,並融合於復健諮商的理論 模式中。

此生態模式包含四個系統,形成一個同心圓,由內向外依次為:

(一)「消費者」系統,包含四個次系統,即個案、個案家庭、個案學 校與同儕團體,而個案次系統由人格特質、能力、目標三項因素循環 建構而成;(二)「功能性」系統,包含獨立生活環境與工作環境;(三)

15

「提供者」系統,指復健服務相關人員、復健服務輸送過程;(四)「情 境脈絡」系統,指廣義的社經環境。各系統間互為關聯,且向內的影 響力大於向外的影響力。至於復健諮商師則以批判、客觀的態度,在 不同系統中扮演五種角色(5Cs):諮商(counseling)、協調

(coordinating)、諮詢(consulting)、個案管理(case-managing)、評論

(critiquing),以全面協助身心障礙者。

將Hershenson的理論套用在中途腹膜透析患者身上時,工作適應與 工作能力、工作任務及職務再設計是考量的重點,患者可能須加強工 作能力,或培養新工作能力、重建工作人格、重塑工作目標,而工作 情境亦可能需要重組或再設計(Hershenson & Szymanski, 1992),此代 表腹膜透析患者進入或重返職場時面臨的現實狀況,對生涯發展有何 影響?他們是如何因應?有賴本研究予以了解。

二、明尼蘇達工作適應論

Lofquist與Davis(1969)等人強調就業後的行為與適應,他們認為,

每個人都會努力尋求個人與環境之間的符合性,當工作環境的增強系 統符合個人需要,即能達到個人內在滿意;另一方面,其工作能力可 完成工作上的要求,即達成雇主的要求(外在滿意),則獲得留任、升 遷的機會增加,否則可能導致調職或解僱(見圖1)。

與Hershenson的理論類似,工作適應論強調人與環境間的互動,但 其缺點在於忽略就業之前的生涯發展問題,似乎顯示腹膜透析發生於 青年期的影響與其他時間無異,則有待本研究加以探討。

16

圖1 明尼蘇達工作適應預測模式

資料來源:林幸台(2007)

參、小結

就上述的生涯理論加以思考,對中途腹膜透析患者而言,Ginzberg 與Super的生涯發展理論主要適用於障礙發生之前,並著重於職業想 法、探索與選擇;而Hershenson的系統生態模式與明尼蘇達工作適應論 障礙前、後皆適用,且涵蓋範圍較廣,包含職業興趣、想法、選擇、

工作行為與工作適應。對本研究來說,透析前的生涯發展狀況與其影 響,以及障礙發生後的生涯發展同等重要,故上述理論皆不可偏廢,

以提供本研究多面向的思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