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生涯自我效能理論與相關研究

一、自我效能的意義與內涵

(一)自我效能的意義

自我效能的概念最早出現於 Bandura(1977a)社會學習論一書,主張環境因素並 非決定個人行為的單一因素,強調個人認知對行為之影響性。Badura 並提出交互

決定論(reciprocal determinism),認為個體行為的產生,是受到環境因素、個人對環 境的認知以及個人行為三者,彼此交互影響所促成。他認為人們在形成與維持一 新的行為模式時,認知歷程往往在其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Bandura, 1977b)。其 中自我效能即在認知歷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Bandura(1977a)假設,各種心理學方法,不論其形式如何,都改變著個人的效 能預期。並依據此假設發展出自我效能之理論架構。所謂的自我效能,是指在不 同情境下的遭遇,個人對自己能做何處理的信念。亦即對於情境中欲達成的結果,

個人對其需成功地執行特定行為的信念。由此可知,自我效能為個體內在多組不 同自我信念,而這些信念不只和個人行動的控制與執行有關,亦和思考歷程、動 機、情感與心理狀態的調節有關(Bandura, 1997)。Bandura(1977a)指出,人的信念 強度,決定他們在面對困難情境時是否會付出努力設法因應。當人們判定自己能 夠成功的處理對他們威脅不大的情境時,他們的行為就會十分果斷。簡言之,當 一個人的自我效能越高,其行為就會越主動積極。由此可見,自我效能對個體行 為之產生與改變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二)自我效能的內涵

Bandura(1977b)指出,個體自我效能的差異反映在難度(magnitude)、強度 (strength)、推論性(generality)三個向度上。難度係指個體在面對一工作任務時,其 主觀感受的困難程度。依著不同人在自我效能上的高低差異,有些人會選擇做較 容易的任務,而有些人則傾向選擇較艱難的任務來執行。而所謂的強度,意指個 體在面對威脅情境時,對自己因應挑戰的信心程度。有些人在面臨威脅情境時較 容易放棄,有些人儘管面臨挫折,仍相當堅持努力且主動因應。所謂的推論性,

則是指個體將某一情境中的成功信念,推論至其他類似情境之程度。有些經驗中 衍生的成功信念僅限於特定情境,有些經驗所產生的信念則能較廣泛的應用至其 他情境之中。

因此,當個體面臨一任務時,若其主觀評估該任務的困難程度越低,對自己

能成功完成任務的信心程度越高,並且能將過去成功經驗中獲得之自我信念推論 至該任務中,個體的自我效能就越高,投入於該任務的行為也就越積極、努力、

堅持。由此可見,自我效能影響個體之行為選擇與改變甚深。自我效能的主要特 性有(Lent, Brown, & Hackett, 1994):

1. 自我效能是認知機制,是影響行為改變的要素。

2. 自我效能具有特殊性,不同情境有不同的效能。

3. 自我效能具有個別性,不同人有不同的效能,而同一個人在不同情境裡,也可 能有不同的效能。

4. 自我效能具有發展性,不同階段具有不同效能,其作用亦有差異。

5. 自我效能是多向度的,而非單一整體的概念。

6. 自我效能是動態的自我信念,並非靜態或被動消極的。

7. 自我效能是一種衍生性的能力,具有統整行為的力量。

8. 自我效能可透過訓練或訊息提供,而增加個人的自我效能。

綜上所述,自我效能包含多組自我信念,對個體之行為改變具有重要影響力。

此為一動態、多向度的概念,具有個別性和發展階段之差異,在不同情境下亦有 其特殊性。並可透過外在訓練或訊息提供等方式增進。

二、生涯自我效能的意義與形成

(一)生涯自我效能的意義

Hackett 與 Betz(1981)最早將自我效能的概念應用至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上。

他們認同 Krumboltz 等人的看法,認為認知媒介因素在個體的職業相關行為上扮演 重要的角色。自我效能應為生涯發展理論模式中之一重要變項,而此變項影響著 人們的成就表現、學業與生涯選擇、以及生涯適應行為。自我效能感低者在面臨 生涯選擇、規劃或表現時,較難展現出有效或令人滿意的行為,且在面臨困境時 堅持下去,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將事情做好。

其後,在生涯領域的研究上,Betz 和 Hackett(1986)以及 Lent 與 Hackett(1987)

皆開始使用「生涯自我效能」一詞,並將生涯自我效能定義為「個體對於自身從 事生涯選擇和生涯適應相關行為的效能評估與判斷。」亦即當人們面臨一生涯任 務時,需透過特定行為與能力的展現方能達成預期的目標,而個人主觀如何覺知 自己的生涯能力,對自己生涯能力的評估為何,將影響其後續的生涯行為選擇與 態度。

國內研究方面,陳金定(1987)指出,生涯自我效能係指學生對自己在面對 生涯議題時需應對的能力的信心程度。李詠秋(2001)的研究則以謝宏惠(1990)、

Bandura(1986)的研究為基礎,認為生涯自我效能為個體在面對生涯決策問題時,

對於自己能否成功表現該解決行為的預期作用與信心程度。張佳晏(2004)的研 究中,提出生涯自我效能意指大學女生在面對生涯決策問題時,對自己本身表現 解決該問題行為的預期狀況和信心程度。

從上述整理可知,凡是將自我效能的概念應用於生涯領域者,皆統稱為生涯 自我效能。此概念代表著個人在生涯發展過程中,對自己能成功完成一件任務的 看法與信念(Betz & Hackett, 1981)。

(二)生涯自我效能對生涯發展的重要性

生涯自我效能為個人在生涯問題解決過程中的一重要信念,高自我效能者,

有較低的生涯猶豫(金樹人,2007)。Betz 與 Hackett(1981)的研究發現,生涯自我 效能對個人生涯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力。高生涯自我效能者,當面對生涯困境或 阻礙時,會以正向積極的態度來解決所面臨之困境,克服困難的容忍度較高。反 之,生涯自我效能較低者,會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勝任,容易窄化了生涯選擇的 範圍,甚至出現逃避行為。故生涯自我效能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涯選擇範圍以及面 對問題的態度。Hackett 和 Betz(1981)更指出,個人在面臨生涯抉擇時,生涯自我 效能所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大過於興趣、價值觀、和能力。此外,Borgen(1984) 亦認為,生涯自我效能是探討個人生涯決策與生涯選擇的重要變項,也是了解個 人生涯發展的重要指標。透過對生涯自我效能的研究,將有助於了解個人對自我

生涯能力的主觀評估,面對生涯困境或阻礙時的態度,以及其他生涯相關行為的 選擇與持續力。由此可見,生涯自我效能為預測個人生涯相關行為的重要變項,

透過對此變項的研究,將會為個人生涯發展提供更豐富的訊息。

(三)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

由於自我效能對於個體行為的選擇與改變有重要的影響力,在實務工作上更 進一步關切,設計何種心理治療的介入方式以增進個人的自我效能,進而促成行 為改變。事實上,Bandura(1977a)主張任何形式的心理學策略,皆是在藉由改變個 人自我效能的難度知覺與信心強度,以影響行為的改變。他指出影響自我效能預 期的形成與改變,有成就表現、替代經驗、言語說服、情緒喚起等四種訊息來源。

同樣的,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與改變亦受到此四類訊息影響。而生涯自我效能的 高低,對個人生涯選擇、表現、持續等行為方面產生影響。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 與影響,呈現如圖 2-1 所示。以下針對四種效能訊息來源的內涵分述之(Bandura, 1977a, 1977b;郭蓓蓉,2008):

圖 2-1 生涯自我效能模式圖

1. 成就表現(performance accomplishme nt)

成就表現此一訊息即是以個人自身的成功經驗為基礎,個人過去的成功經驗 或表現有助於提高自我效能與成功能力的預期。成就表現是人們最直接的經驗,

為個人提供最有影響力的效能訊息來源(Bandura, 1977a)。個人在生涯發展歷程 成就表現

替代經驗

言語說服

情緒喚起

生涯自我效能

生涯選擇

生涯表現

生涯持續

中,經多次成功經驗影響下形成強烈的自我效能後,往後失敗經驗所帶來的負面 影響力將會被減弱。反之,個人在生涯發展過程中若反覆經歷失敗經驗,尤其事 件的發展來自於早期,那麼將會降低個人的自我效能預期。然而,在偶爾經歷失 敗經驗後,若透過堅定的努力克服生涯困境或阻礙,人們在困境中繼續堅持的動 機反而會獲得增強。因此,藉由增加個人生涯成就表現的成功經驗,以促進個人 對自我生涯能力的正向評估,此為提升個人生涯自我效能最直接也最有效用的方 法。

2. 替代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

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並非全然仰賴自身經驗影響,透過觀察或聽取他人的經 驗,亦是修正和調整個人生涯自我效能的重要訊息來源。若實際目睹或聽聞他人 從事困難或威脅性的任務而沒有獲得負向結果,將有助於增加個人的生涯自我效 能預期,相信若自己繼續堅持努力,最終將會成功。或是藉以自我激勵,若他人 能做到,自己至少也會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一些進步和成長。故成功楷模的提供,

可做為個人解決生涯困境的參考,亦可用以激勵自己完成生涯發展階段的任務與 挑戰。

3. 言語說服(verbal persuasion)

透過重要他人或有影響力的同儕給予口頭鼓勵,或是用言語說服個人相信自 己能成功克服生涯困境或阻礙。此為增進個人生涯自我效能的訊息來源之一。然 而,Bandura(1977a)亦指出,透過言語說服所形成的自我效能預期,其影響力往往 是微弱且短期的。尤其若一個人長期因應生涯困境的結果皆是失敗的,當再次面

透過重要他人或有影響力的同儕給予口頭鼓勵,或是用言語說服個人相信自 己能成功克服生涯困境或阻礙。此為增進個人生涯自我效能的訊息來源之一。然 而,Bandura(1977a)亦指出,透過言語說服所形成的自我效能預期,其影響力往往 是微弱且短期的。尤其若一個人長期因應生涯困境的結果皆是失敗的,當再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