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配合本研究目的與需要,並考量研究倫理,本研究採用之工具有「研究同意 書」、「基本資料表」、韓繼成(2002)編修之「人格特質量表」、田秀蘭與郭乃文

(2005)編製成人生涯認知量表中的「自我效能分量表」、與田秀蘭(2010)編製 之華人生涯調適量表中的「生涯調適力分量表」。茲將各研究工具之內涵分述如下:

一、研究同意書

一項研究的進行,研究者有責任確保研究參與者之尊嚴與福祉,以及保護參 與者免於可能的風險與傷害(Heppner, Wampold, &Kivlighan, 2008)。為了使本研究 參與者在自願、訊息充分且明智的狀況下做出參與本研究之決定,研究者設計一 份「研究同意書」,供本研究參與者在投入問卷填寫前能充分得知本研究相關資 訊,以及參與者所擁有之權益。同意書內涵研究者的姓名與聯絡方式、本研究目 的與程序、保密的範圍、對參與者的保護措施、對參與者預期的益處與風險、以 及研究資料與結果之呈現方式等。使研究對象在獲得充分資訊的情況下,憑著個 人的自主意願,決定是否參與本研究其他問卷工具之填寫。

二、基本資料表

依據本研究所欲探討之背景變項,研究者設計的「基本資料表」內含包括性 別、年級、年齡、主修科系、家庭社經背景、工作經驗及婚姻狀況。其中年齡的 項目在問卷編製時採開放式填答,並於資料輸入與處理階段參考 Super 發展理論,

將參與本研究之碩士生區分為 24 歲以下、25 歲至 44 歲、45 歲以上等三類,分別 隸屬於 Super 發展理論中之「探索期」、「建立期」與「維持期」三個發展階段。主 修科系方面以 Holland 類型論的分類為基礎,將科系類別分為「工程技術/農林漁 牧領域」、「科學/醫藥領域」、「藝術/設計領域」、「教育/人文領域」、「法律/商業領 域」、「文書/管理領域」六類,並在各科系類別旁附上科系範例,研究對象需在參 考各科系類別名稱與參考範例後,選出與自己就讀科系最接近之類別。然而因系 所種類繁多,無法將所有系所名稱皆列上,因此若研究對象無法主觀判斷自己就 讀科系所在的類別,可藉由填寫系所名稱,再由研究者主觀判斷分類之。

家庭社經背景方面,本研究參考林生傳(2000)之設計,先將父母教育程度 與職業類別分為五個等級,各等級內容如表 3-3 和表 3-4 所示。

其中在職業類別方面,由於無法全數列出所有職業名稱,故在資料表設計時 僅能在各職業等級旁附上些許參考的職業範例,供研究對象選擇最接近自身狀況

的項目。若無法從中選擇父母所在的職業等級,則藉由直接填寫職業名稱,再由 研究者判斷分類。

表3-3 教育程度分類表

教育指數 教育程度 教育等級

1 未受教育或國小畢業 第五級

2 國中畢業 第四級

3 高中職畢業 第三級

4 大學(專)畢業 第二級

5 博(碩)士畢業 第一級

表3-4 職業類別分類表

職業指數 職業類別 職業等級

1 無技術或非技術工人 第五級

2 技術性工人 第四級

3 半專業人員或一般公務員 第三級

4 專業人員或中級行政人員 第二級

5 高級專業人員或高級行政人員 第一級

家庭社經背景的計分方式,則參考林生傳(2000)依據 Hollingshead 的雙因子 社會地位指數區分法(Two 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採父母教育等級和職業 等級較高之一方,將教育等級加權乘以 4,職業等級加權乘以 7,將加權後所得的 教育指數與職業指數相加,所得之結果即為研究對象的家庭社經地位指數。再以 社經地位的區分界線為依據,將家庭社經地位等級分類為高社經地位、中社經地 位與低社經地位三類。家庭社經地位指數換算方式與等級區分標準如表 3-5 所示。

表3-5 家庭社經地位等級換算表

研究計分的一致性,研究者將此量表改以六點量尺計分。依據研究對象勾選「非 常同意」、「同意」、「部分同意」、「稍微同意」、「不太同意」、「完全不 同意」六個等級給分,正向計分題依序給予 1 分至 6 分,反向題的給分標準則反 之。研究對象在各分構念全部題目的得分總和即代表該分構念之總分。各分構念 得分之高低,反映出研究對象在該特質量尺之傾向。

表3-6 人格特質量表各構念之題項與反向計分題分佈表

分構念 題項 反向計分題

情緒穩定 1、6、11、16、21、26、

31、36、41、46、51、56

6、11、21、26、31、41、51、56

外向性 2、7、12、17、22、27、

32、37、42、47、52、57

12、42、57

開放經驗性 3、8、13、18、23、28、

33、38、43、48、53、58

3、8、18、23、33、38、48

信任合作性 4、9、14、19、24、29、

34、39、44、49、54、59

9、14、24、29、39、44、54、59

謹慎負責性 5、10、15、20、25、30、

35、40、45、50、55、60

15、30、45、55

(二)量表信、效度

韓繼成(2002)所編修之人格特質量表原為周惠英(1999)編譯 Costa 與 McCrae(1992)修正 NEO-FFI(NEO-Five Factor Inventory),並參考陳美琴於 1992 年 翻譯的中文問卷編製出人格特質量表之題庫。韓繼成(2002)在以 237 位台灣南 區國民中學訓導人員為對象的研究中,修改「情緒穩定」分量表的部分反向題後 形成本量表。

信度分析方面,國外研究中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係數 Cronbach α 介於.76 至.93 之間(Costa & McCrae, 1992)。國內研究方面,韓繼成(2002)的研究裡,分 量表內部一致性係數介於.59 至.88。顯示此份經翻譯和編修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內 部一致性,為一穩定的測量工具。

效度考驗方面,量表工具的建構效度亦在美國(Costa & McCrae, 1992)、香港 (Wan, Luk, & Lai, 2000)、中國大陸(Zhang, 2005)等研究中獲得支持,足見本量表工 具之建構效度獲得跨文化的支持。

四、自我效能分量表

(一)量表內容與計分

田秀蘭與郭乃文(2005)所編製之「成人生涯認知量表」包含自我效能、工 作投入、生涯阻礙、以及認知複雜度等四個分量表,本研究採用其中之「自我效 能」分量表來測量研究對象之生涯自我效能。自我效能分量表係以 Bandura(1977b) 社會學習理論中自我效能預期的三個向度為編製依據,分量表內含「信心強度」、

「難度知覺」及「推論性」三個分構念。各分構念所測量之內涵與題項分佈敘述 如下:

1. 信心強度:個人對自己能成功完成一件工作任務的信心程度。題目為 1-5 題。

2. 難度知覺:個人對工作任務覺得難以完成之主觀知覺。題目為 6-10 題,採用反

向計分設計。

3. 推論性:個人認為在某方面能力能推論到其他方面任務的主觀看法。題目為

11-15 題。

量表共計 15 題,每個分構念包含 5 個題項,其中「難度知覺」分構念之題項 皆採用反向計分。本量表採用 Likert 六點量尺計分,依據研究對象勾選「非常同 意」、「同意」、「部分同意」、「稍微同意」、「不太同意」、「完全不同意」

六個等級給分,正向計分題依序給予 1 分至 6 分,反向題的給分標準則反之。研 究對象在各題項的得分加總後所得之分數即代表其生涯自我效能總分,總分範圍

介於 15 至 90 分之間,總分越高代表研究對象的生涯自我效能越高,對於需完成 之生涯或工作任務有較高的信心,反之則代表研究對象的生涯自我效能越低。

(二)量表信、效度

信度考驗方面,田秀蘭與郭乃文(2005)以 606 位成人為對象實施正式問卷 施測,所得各因素之內部一致性 Cronbach α 係數介於.74 至.83 間,全量表之內部 一致性係數為.81。效度考驗方面,除了有專家評定方式說明分量表之內容效度,

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各觀察變項與潛在變項之間的係數介於.74 至.91 之間,

皆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故自我效能分量表的建構效度獲得支持。此外,從不同背 景變項分析 606 位成人在自我效能上的差異情形,結果顯示本量表之區辨效度亦 獲得支持。

五、生涯調適力分量表

(一)量表內容與計分

田秀蘭(2010)所編製的「華人生涯調適量表」係以 Savickas(2005)生涯調適 理論架構為基礎,並根據質性焦點團體訪談所得資料之分析結果編製而成。由於 量表題庫來源建基於紮根研究結果,且以台灣一般在職人員所知覺到的生涯發展 狀況為參考,題庫內容相當具有本土文化概念。

全量表共分為生涯探索與準備、生涯調適力以及人際與職場文化知覺三部 份,本研究採用第二部份「生涯調適力」分量表,量表包含生涯關注、生涯控制、

生涯好奇、生涯合作與生涯信心等五個分構念。以下簡述各分構念之內涵與題項 分佈:

1. 生涯關注:個人能對自己未來職業與生涯發展之關注情形,以及對於需要為未

來做準備之意識。題目為 1-11 題。

2. 生涯控制:個人對自己未來生涯發展之控制感,以及在建構個人生涯上之自我

決定與負責程度。題目為 12-22 題。

3. 生涯好奇:個人對自身可能的生涯方向與目標之好奇程度,以及對探索自我和

工作世界的積極程度。題目為 23-33 題。

4. 生涯合作:個人能與各類型的人合作、和諧相處之程度,以及在團隊中負責與

溝通協調之情形。題目為 34-44 題。

5. 生涯信心:個人在面臨生涯上的挑戰與阻礙時,對自己能否有效克服與因應之

預期。也是一種個人對自己在生涯情境中的因應與實踐,以及個人能否適當的 做出生涯選擇之信心程度。題目為 45-55 題。

各分構念包含 11 個題項,量表共計 55 題,皆採用正向計分之設計。計分方 面,本量表採用 Likert 六點量尺計分,研究對象根據各題項所描述的能力,評估 自己已具備的程度。評估等級分為「從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時如此」、

「普通如此」、「經常如此」、「總能如此」等六個等級,依據研究對象在各題 項勾選知等級,依序給予 1 分至 6 分。研究對象在各題項的得分加總後所得之分 數即代表其生涯調適力總分,總得分範圍介於 55 至 330 分之間,得分越高代表研 究對象有較高的生涯調適力,反之則代表研究對象有較低的生涯調適力。而研究 對象在各分構念全部題目的得分總和即代表該分構念之總分,此得分可反映出研 究對象在各項生涯調適力之高低程度。

(二)量表信、效度

信度考驗方面,田秀蘭(2010)以 493 位成人為對象實施正式問卷施測,所 得各因素之內部一致性 Cronbach α 係數介於.87 至.93 間。效度考驗方面,除了有 專家評定方式說明各分量表之內容效度,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亦顯示,各分構念 的標準化因素負荷量介於.61 至.93 之間,顯示各觀察變項與潛在變項之間的係數 大小皆介於可接受的範圍內,故生涯調適力分量表的建構效度獲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