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生涯調適理論與相關研究

一、生涯調適力的意義與內涵

(一)生涯調適力的意義

調適(adapt)一詞起源於拉丁文和法文的 ad aptare,有適應、配合(to fit)的意義,

代表著人們透過改變以更符合環境的需求。其核心概念仍包含了特質因素論或人─

境適配理論中人對於情境要求的配合。過去和個人調適有關的研究中發現,學者 們所定義的調適有四個取向,分別為:個人在工作任務上的表現、認知歷程的改 變、因應、以及對組織變化的反應。Ployhart 和 Bliese(2006)整合過去有關調適的

研究,指出個人調適為一廣泛、複雜的概念,其內涵包括了主動和被動的調適。

亦即,調適的產生可能為環境引發或個人自發所做的改變。將調適概念應用於生 涯領域,則較著重於個人在生涯發展過程中主動做出的改變,以及個人在情境中 做出彈性的調整。也就是說,較強調個體的主動性與人境之間的互動。

Super 與 Knasel(1981)最早提出生涯調適(career adaptability)一詞。他們認為生 涯成熟的概念僅適用於描述青少年的生涯發展狀態,但並不足以描述成人複雜的 生涯發展型態,也無法針對環境和時代的變動對個人生涯所帶來的影響提出解 釋。故建議以生涯調適的概念取代之。Super 與 Knasel(1981)所指的生涯調適概念 具有四項特性:

1. 生涯調適的概念不將焦點放在個體成熟或成長的狀態。

2. 生涯調適的概念將個體視為行為的主動者。

3. 生涯調適的概念關注「人─境」之間的互動,而非「人」對「境」的配合。

4. 生涯調適著重在調適的「歷程」,也就是個體在工作世界中,如何在可接受的壓 力下與個人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力之間取得平衡。

Savickas(1997)將 Super 的概念加以延伸和擴充,發展生涯調適理論。他主張 生涯調適應取代生涯成熟的概念,做為生涯發展理論的核心建構。而所謂的生涯 調適,係指個人在準備或進入一工作角色時,對於因應社會環境中預期的工作任 務以及非預期的職務和工作環境變遷之準備度。故生涯調適為一心理社會構念,

所著重的是個人與社群連結以及建構個人生涯時的因應歷程(Savickas, 2005)。換句 話說,生涯調適指的就是個人在因應當前或即將面臨的生涯發展任務、生涯轉換、

以及個人挫折時所具備的心理準備度與內在資源,而非以適應為目的的行為。透 過生涯調適的自我調節歷程,用以型塑調適策略和行為,將導引出個人生涯成功、

滿意、穩定等適應的目標和結果(Savickas, 2005, 2009)。

綜上所述,生涯調適為個人建構生涯之重要概念。其強調個人因應環境要求 與變遷的主動性,並關注個人和環境互動的歷程。透過個人運用其心理準備與內

在資源,彈性的調節和平衡自我與環境,以達到個人生涯適應的狀態。

(二)生涯調適力的內涵

Savickas(1997)將生涯調適定義為個人的心理準備度,即個人對自身工作角色 中可預見的任務之因應,以及面對工作任務和環境上不可預期之變動的調整。他 提出與生涯調適有關的三大內涵為:計畫態度、自我及環境探索、以及清晰的決 策態度。

經過修正後,Savickas(2005)將生涯調適此一概念形成更完整的理論模式,並 將生涯調適的概念分為三個層次。研究者參考並修改吳淑琬(2008)繪製之「生 涯適應力之結構模式圖」後,將生涯調適各層次之內涵與關聯呈現如圖2-2。最高 的抽象層次為個人在面臨生涯任務、轉換、及其他重大生涯事件時,所具備的因 應能力與資源。其內涵主要有生涯關注(career concern)、生涯控制(career control)、

生涯好奇(career curiosity)與生涯信心(career confidence)四個向度。

中間層次包括了態度(attitudes)、信念(beliefs)和能力(competencies)三個部分。

態度意指引起個人行為的情感或感覺;信念是指引領個人行為改變之意向;能力 則代表了個人的理解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涯調適的中間層次對抽象層次的四 個向度有調節作用,同時也形塑了具體層次的行為。

第三個層次為職業行為(vocational behavior),為整個理論模式中最具體的層 次。此處所指的職業行為和個人在生涯上的因應有關,如:適應工作上的變化、

熟悉並處理個人所具備的發展任務、工作上的創傷以及工作轉換的協商等。

其中生涯調適力為生涯建構中,個人處理生涯發展任務或生涯轉換與變遷的 因應策略和資源,即是 Savickas(2005)生涯調適理論架構中抽象層次的概念。除了 理論模式中的生涯關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生涯信心四個內涵,Savickas(2009) 並於跨國研究的量表編製中加入第五個內涵:生涯合作(career cooperation)。以下 針對生涯調適力五個向度的內涵加以說明:

1. 生涯關注(career concern)

生涯關注意指個人能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與生涯發展有所關注,並清楚意識到 為未來做準備的重要性。基本上,生涯關注是一個未來導向的概念,關注個人生 涯者會整合自己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經驗,替自己的未來作所需的準備和規劃。

因此個人對自己生涯能有所關注,將有助於其對未來的感覺變得真實。使個人在 面臨最近或未來需要做生涯上的決定或轉換時,能有所覺察,而其計畫性和樂觀 的態度與信念,讓個人意識到現今所做的努力會如何促成未來的成功,進而願意 投入現在的生涯預備活動中。

圖 2-2 生涯調適理論模式圖

修改自:大學生生涯適應力量表編製及其相關研究(頁14),吳淑琬,2008。國 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2. 生涯控制(career control)

生涯控制是指個人對自己未來生涯發展是能夠有控制感的,亦即相信自己在 建構個人生涯上,是可以自我決定和負責的。當個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自己 做的決定負責,並抱持肯定的態度,將會更願意投入生涯活動的體驗當中。而此 種態度有助於個人生涯任務之發展,以及生涯轉換之達成。

生涯關注 生涯控制 生涯好奇 生涯信心

態度、信念、能力

職業行為 抽象層次

中間層次

具體層次

另外,値得注意的是,除了個人主觀生涯控制感之外,個人在做生涯決定時,

仍須考量自身所處之文化背景脈絡,以及在選擇時必然會有的限制性。因此,在 建構個人生涯時,需要在環境中的限制與個人價值信念中加以協調,進而做出較 好的決定。

3. 生涯好奇(career curiosity)

生涯好奇是指個人對自身可能的生涯方向與目標感到好奇,而願意就了解自 我和工作世界方面進行積極的嘗試與探索。當個人對自己未來感到好奇,會對新 經驗抱持開放的態度,願意積極投入於生涯探索活動中。而在參與生涯探索的活 動中,個人不但能了解不同職業所需的條件、工作型態以及薪資等職業世界的知 識,亦能對自我興趣、性格與價值觀等方面的了解有所增加。由上述可知,對未 來抱持好奇、開放、願意嘗試的態度,有助於個人蒐集更多客觀的資訊,使個人 對未來更有真實感,並在個人充分了解自己與環境的適配度後,做出較適當的生 涯決定。

4. 生涯信心(career confidence)

生涯信心是指個人在面臨生涯上的挑戰與阻礙時,對自己能否有效克服與因 應之預期。也是一種個人對自己在生涯情境中的因應與實踐,以及個人能否適當 的做出生涯選擇之自我效能感。日常生活中的成功因應經驗,有助於個人生涯信 心之建立。

5. 生涯合作(career cooperation)

現代環境的快速變化反映在職場上,使得個人生涯中可預期和不可預期的變 動更多。Ployhart 和 Bliese(2006)指出,現代職場工作面臨三大變遷:科技上的轉 變、專業知能的強調、組織的競爭。個人不但需要透過不斷進修來因應這樣的變 動,跨專業合作以及和不同組織層級的人員合作的能力也會是個人在職場工作調 適時所應具備的資源。為了研究的需要,Savickas(2009)將原先的四向度生涯調適 力,加入生涯合作為第五個向度。儘管他並未針對生涯合作的意涵做較完整的說

明,但根據其量表題項內涵,可以得知高度生涯合作的人能與各類型的人合作、

和諧相處,且願意在團隊中盡己之責,與人做良性的溝通協調,以達到群體工作 之最佳利益。

根據上述文獻回顧,生涯調適的理論模式分為抽象、中間與具體三個層次,

而其中的抽象層次則為個人因應生涯發展任務、變遷與挫折的生涯調適力,內涵 生涯關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生涯信心、與生涯合作五個向度。此五向度皆 為人們在處理個人生涯發展中可預期或非預期的工作任務與挑戰時,普遍所有的 內在資源與能力。藉以形成個人對生涯任務與挑戰的態度、信念、與因應策略,

進而執行生涯調適的具體行為,協助個人達到適應的狀態。

(三)生涯調適力對生涯發展的重要性

從職業環境的面向來看,生涯調適力為人們因應社會環境和工作結構變遷的 重要態度與能力。有高度調適力的人對於不確定和模糊的情境有較高的容忍力,

在新的情境中也較能夠怡然自處,也較能克服工作情境中的阻礙(McArdle, Waters, Briscoe, & Hall, 2007)。故在面臨工作環境變遷時,生涯調適力有助於個人主動做 出改變和調整,以更快適應陌生的環境或工作任務。Hall 和 Chandler(2005)主張,

高度生涯調適力者會更有能力主動投入目標設定、開始努力以及達成心理上的成 功之歷程。他們也指出,在現代快速變遷的社會環境,人們頻繁的經歷生涯轉換 的和不熟悉的生涯任務情況下,需要有較高的生涯復原力,方能彈性的對變化多 端的環境型態做出反應,進而導向生涯成功。Ito 與 Brotheridge(2005)亦將生涯調 適力視為增進個人職場就業力的重要內涵。他們認為,當個人處在一工作單位中,

高度生涯調適力者會更有能力主動投入目標設定、開始努力以及達成心理上的成 功之歷程。他們也指出,在現代快速變遷的社會環境,人們頻繁的經歷生涯轉換 的和不熟悉的生涯任務情況下,需要有較高的生涯復原力,方能彈性的對變化多 端的環境型態做出反應,進而導向生涯成功。Ito 與 Brotheridge(2005)亦將生涯調 適力視為增進個人職場就業力的重要內涵。他們認為,當個人處在一工作單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