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男性特質與男性求助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男性特質與男性求助

社會之求助行為的性別差異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此受到心理、社會、性別研 究學者的關注,認為男性求助之所以意願較女性低的原因,與其固有之男性特質 有密切的關聯,甚至是引發男性求助動機相當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探討求助行為 的意涵之前,先了解男性意識的獨特性,以及其可能帶來的潛在影響。

壹、性別角色的形塑與男性特質 一、性別角色的相關論點

關於性別差異的討論,一直以來存在著兩種解釋的觀點:本質論和社會建構 論。本質論,或稱為生物決定論,主要以男女兩性生理特徵做為性別區隔的基礎,

認為男性和女性之間有許多生理上的差異,這些特徵是天生且固定不變的,如大 腦結構、荷爾蒙、體能狀態的不同等,以至於影響到其他性格和氣質上的不同;

如此的差異不僅成為男女兩性於社會功能的解釋基礎,更合理化了男女在社會中 公私領域的不平等狀態(陳美華,2009;黃囇莉,2007)。

社會建構論,指出性別意識的形成並非生物性的,而是來自於後天的影響,

認為我們對世界及彼此的了解,是藉由我們與他人彼此間以語言為主的互動,經 社會化的方式建構起來,而我們的思想也就由語言中所含納之概念與看法形塑而 成,學習「身為一個男人、女人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下如何做出適當的、可被接受 的行為」,並展現在自我的生活當中,這種性別差異的行為與認知並非代表真正的 差異,而是來自於我們透過性別化論述的吸收之後,經由日常生活的行為加以實 踐(王大維,2008;楊宜憓、高之梅譯,2002)。 West 和 Zimmerman(1987)提出「做 性別(doing gender)」的相似概念,指出此種性別角色的生成並不是由社會賦予,

而是我們於行為上的展現而「做」出來的,即人們透過互動的過程,了解並試圖 展現具男性化和女性化的行為;其實,做性別更深層的來說並非試圖讓人們規範 生活去符合男女性的概念,而是透過「參與」的行為來做性別角色的呈現,可說 是自然生活的一部份,因此一旦建構起兩性的差異,其特質將會不斷的受到增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漸而成為性別的本質。

社會建構論越為取代本質論成為晚近性別議題討論的主要觀點,因其納入社 會環境的影響層次,在越為複雜的社會文化中越能解釋特殊群體的行為表徵,不 過大體而言,主流的性別價值仍然深植於人們的意識當中,成為兩性行為判准的 依據。

二、男性特質

一般指稱的男性特質,其往往就是男性所追求「男子氣概(masculinity)」之行 為展現。何謂男子氣概?Whitehead 與 Barrett (2001)認為男子氣概就是「那些存 在於文化與組織場所之中的行為、語言與實踐,這些行為、語言與實踐通常與男 性有關,而且文化上被定義為與女性化偏離」;簡單的說,男子氣概其實就是我們 預期男人應該有的特質,而這些特質可使其擁有不同於女人的氣質(楊淑智譯,

1995)。男子氣概非天生的產物,其主要結合了男性生物本存的性格、社會所期許 的生活型態、思想與行為的準則,可說是男性在成長的過程中,男性角色發展的 重要典範,透過意識形態和信念的學習效果,使得個人漸而認可,並內化此文化 價值,進而將男子氣概表現在行為上(Addis & Mahalik, 2003;王大維,2010)。

在父權體制當中,男人被認為是一個天生的權力擁有者,是管理別人或施恩 別人的人,在傳統的教育環境中往往要求男人獨立、要力爭上游、要學會不依靠 別人(王浩威,1998),通常男性自幼就被訓練要有強烈和獨自承擔的責任感、他 們被教導要不斷的與他人競爭求得勝利、以及如何照顧好女人與家庭,男子氣概 的展現似乎就是「堅強」,應該展現出沒有受傷,沒有失敗,永遠屹立不搖,也沒 有病痛的男性形象(朱蘭慧,2003;楊淑智譯,1995)。Levant et al. (1992)認為傳 統的男性特質包含七個面向:避免女性化、有限的情感表達、追尋成就和地位、

自我依賴、積極進取、異性戀者等;陳佑任(2003)也發現一個成功男性的典範就 是父權體制下社會大眾對男性的期待,包含:追求名利、擁有領導與決定權、無 所畏懼、強健的體魄、獨立自主、主控人際…等特質。社會的期待無非就是希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男性成為強者,為了要維持如此形象,也使得男性不輕易的表露出自己弱勢的一 面,儘管他們面對環境中諸多的壓力,內心有再多的辛酸血淚,也不能訴苦,他 們只能不斷的衝鋒陷陣,不斷的與他人競爭,在社會中展現自己的權勢。也因此,

Farrell(1987)曾經提出男性氣概的十項誡律,認為要能成為 100%的男人就必須要 遵循如此的規約,其內容包括勿在旁人面前哭泣、勿暴露恐懼脆弱哀矜之情、不 可傾聽、對女人應恩威並施、養家活口、專心發展事業以達成功、博學多聞有問 必答、別讓旁人強過你等(引自莊憶欣,2009),任一項皆為了將男性塑造為「打 不敗的英雄」。

貳、男性意識的啟發與批判

隨著時代的推進,一九六 O 年代之女性與女權運動的發展,在喚起女性主權 與兩性平權意念的同時,也促使男性重新看待自己的男性角色與其男性意識對男 性帶來的影響。Messner(1997)指出此趨勢所引發之男性運動大致可集中三個不同 的重點:其一為對制度化特權(institutionalized privilege)的反動,此取向主要源自 於女性主義思維,為了要改變男女不平等的狀況,試圖教育男性反思傳統男權意 識的問題,放棄社會制度賦予男性的特權,與女性建立一個平等的社會;其次為 男性化代價的省思,此主要著重於對男性化(masculinity,男子氣概)的反思,認為 男性化並非一面倒的對男性有利,在男權社會裡確實大部分的男性都享有較多的 權利,尤其是對於居處權力核心者,但傳統社會角色的定型及社會期望亦塑造了 一種男性形象及衍伸出對男性的特定要求,例如要做一個有本事的男人、賺錢能 力高的男人、堅強的男人,對男性也構成一定的壓力,使男性亦成為性別意識下 的受害者;其三則強調男性間的差異與不平等,基於後現代主義重視社會的多元 性與差異性,也進而在男性之間發現許多的不均等狀況,如低收入、失業的男性 被視為沒有能力者,同性戀、少數民族或是新移民男性被排擠等,不僅發現男性 群體中多樣的角色形態,也更凸顯社會弱勢男性的困境(引自陳錦華,2006)。

如此一連串性別運動的推展,逐漸發展出屬於男性的自覺意識,一些學者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始關注到男性角色的生成其實是建立在一種自我壓迫的行為上,Maria(2002)指出 傳統的男性角色一方面使男性在成就上堅忍穩定,保全了其社會滿足感,也促成 正向的自我價值和健康,但另一方面卻也延續了其面對期待的壓力、害怕失敗、

及壓抑痛苦。男子氣概對男性的影響並不是完全的正向,其反而可能產生男性角 色的內在束縛,甚而對男性的身心健康易於造成傷害:

一、永無止境的競爭、權力與成就的追求—不示弱,害怕失敗的性格

「立大功,成大業」是每個男人從小被賦予的期望,這種社會化的過程使得 男性把權勢與競爭的能力看得比誰都重要,多數的男性會持續的專注在工作與成 就的追尋上,不僅要有還要更好,成功和地位所帶來的產值成為男性之間的比較 基礎,而非個人本身的價值,這種無止盡的競爭幾乎成為一種強迫性的反應(林莉 菁,2000)。這種比較關係也往往讓男性的自我認同存在於相對的概念之上,內心 其實是相當害怕失敗或不被社會認同,其必須得到別人的肯定與欣賞,才能夠自 覺是有價值的,一旦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失敗,將會更加努力上進來獲得更高的成 功,不過在強者形象所約束的同時,男性也往往不允許自己展現傷口(楊淑智譯,

1995)。對男性而言,若把「苦」說出來,就犯了男子氣概的大忌,符合男子氣概 的男性,是有能力掌控一切的,是不該感到「苦」的,因為在訴苦的同時也等於 向別人宣告自己的「無能」與「脆弱」(陳佑任,2003)。據此,堅強男人的樣貌 是一種不服輸、不示弱的展現,雖然這樣的性格可能帶給男性更多更高的社會權 勢與地位與成就,但其相對內在卻也承載著無限的辛酸血淚與繁複無解的心情,

無處宣洩的同時,將越可能促使男性的心情陷於沮喪憂鬱,或只能透過藥物的使 用來加以紓解,養成不良的習性,也壞了身體的健康。

二、情感控制—情感淡漠、避免女性化

男子氣概對男性情感控制的強調,一方面是對男性陽剛氣息、理性心智、遇 到事情能冷靜機警應對的期待,另一方面,則是站在一種不同於女性特質的展現。

就以前者而言,亦如張老師月刊(1985)調查指出:「男人信奉的是社會規範,從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他就被教導著要壓抑情感,不可以輕易掉眼淚,他們很少被誇獎、稱讚及愛撫的 經驗,漸漸修煉成堅毅、勇敢、沉默,準備著要到社會打天下和擔任一家之主的 地位,到了成年,他們已經不能自然流露溫情」(引自林莉菁,2000)。「男兒有淚 不輕彈」似乎是社會對男性最基本的期待,如此的陽剛氣息,也使得男性漸漸淡 忘所謂的真實情感,畢恆達(2003)曾述:「傳統男性把所有的情感吞進去,又將憤 怒向外發,他們不是完全否認情感,就是不知道如何表達情感」。

從另一個角度看來,O’Neil(1981)則指出男性之所以隱藏情感,其與男性害怕 女性化也有所相關,他們害怕透露情感之後會影響到他們男子氣概的展現,此主

從另一個角度看來,O’Neil(1981)則指出男性之所以隱藏情感,其與男性害怕 女性化也有所相關,他們害怕透露情感之後會影響到他們男子氣概的展現,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