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蘇博信

一、適宜栽植風土條件

(一) 氣候條件

番茄喜愛涼爽乾燥氣候,最適生育溫度為範圍 10-33℃,土壤溫度為 18-23℃,最 佳結果溫度則為 19-24℃,溫度超過 30℃時,則發育不良,果實著色不佳,不呈紅色 而呈橙黃色。當夜溫過高時,易引起嚴重落花現象,致使結果不良或所結果實較小;

溫度過低時,生育緩慢。日照長短與番茄花芽分化並無顯著關係,但光照強弱對花芽 發育則影響甚巨。在光照強度低弱時,易發生徒長、落花之現象,且果實不易肥大。

一般番茄最適合的光度範圍為 50-80 Klux,氣候以晝夜溫差較大、雨量稀少或無雨、

濕度偏低(幼苗期土壤相對溼度 30-50 %、結果期土壤相對溼度 75-85 %及空氣相對溼 度 50-60 %為宜)、日照充足之條件下,為番茄較佳生長環境。

(二) 土壤條件

番茄田區之肥培成效與土壤肥力或養分有效性有關,也與土壤性質習習相關,總 稱為土壤管理。土壤管理乃為多面向組合,包括土壤養分含量、土壤水分管理、土壤 酸鹼值 (pH)、土壤質地、土壤有機質等,因此,土壤分析與土壤資訊結合之土壤管理 組資料庫極具參考價值。

土壤質地影響肥培方式甚深,粗質地保水保肥力較中細質地土壤差,肥料用量與 施肥頻率所採取策略宜少量多次以減少流失。土壤質地更影響灌水分管理方式,溼式 管理為經常維持表土 5-10 公分左右土壤 8-9 分濕潤,於露天番茄田區較難實行,可由 土壤質地決定灌濕土層深度與灌溉頻率。質地黏重之壤土,黏壤土,黏土或留草,水 移動慢保肥與水較佳,灌濕至 8-12 公分為止,因移動(慢)至 20 公分時水與養分約已耗 盡,給水頻率可為 1 次/4-5 天或 1 次/週;輕質地砂質土,砂壤土或無草則水移動快保 肥與水較差,灌濕至 5-8 公分止,移動至 20 公分時水與養分約已耗盡,給水頻率則應 為 1 次/2-3 天或 2 次/週。

土壤酸鹼值對巨量與微量要素之營養管理:pH 4.5-5.0,甚至 4.0 以下之酸性土壤,

其土壤交換性鈣與鎂含量甚低,分別約為 300-800 mg/kg 及 40-50 mg/kg,需施用苦土 石灰改良,一般 pH 4.5-5.0 可能鎂,硼及鈣缺乏,但可用施肥策略矯正,有時施用硫 酸鎂優於苦土石灰,硫酸鎂為水溶性,所需水量少;配合噴水管路使用有時 3-4 噸/公 頃硫酸鎂效果相當 9 噸/公頃苦土石灰。

土壤有機質管理:土壤有機質含量 15-20 g/kg 對番茄生長已足夠,而土壤有機質含 量 10 g/kg 以下之石礫地或極砂土,保水保肥差,應可以施用非豆粕類但纖維質 (氮不 高於 20 g/kg) 或碳較高或 C/N 較高之有機資材,或以含有機質之複合肥料取代部分化 學複合肥料,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但仍以水分與肥料藉管路少量多次管理方式優於

有機質之添加。土壤有機質管理目的為改善土壤物理性質,增進肥料與水分於土壤之 縱向的通透性,減少橫向流失。

(三) 主要栽培品種及產地分佈與產業介紹

依據民國 102 年農業統計年報顯示,目前台灣地區栽植番茄面積達 5,634 公頃,

其中嘉義縣居冠,達 1,004 公頃,其次為台南市,共栽植 999 公頃,而高雄市則位居 第三,面積約 967 公頃,其餘分佈於雲林縣 (686 公頃)、南投縣 (518 公頃)、彰化縣 (453 公頃)及苗栗縣 (299 公頃)等地區。

目前高屏地區番茄主要分布於阿蓮、路竹、美濃、旗山、九如、里港、崁頂及萬 丹等地區。小果番茄品種多達數十種,溫室主要栽種品種包括紅色品系玉女、櫻蜜、

紅心娘及黃色品系金瑩等。高雄市為番茄重要產區之一,主要以紅色及黃色小果番茄 為主,其中路竹區栽植面積較大,達 318 公頃,為主要紅色小果番茄之產區,如圖 1 所示。生產時期包括早、中二期為主,因路竹區下坑地區之土壤鈉含量較多,所生產 之小果番茄具“酸甜鹹”之口感最富盛名;其次為美濃區小果番茄種植面積約為 202 公 頃,生產時期為中期果為主,主要以橘黃色之澄蜜香小果番茄最為有名,為小果番茄 中果實較大且皮薄之品系;阿蓮區種植之小果番茄面積則位居高雄市第三,約 199 公 頃,其種植品系與路竹區類似,主要以紅色小果番茄為主,生產時期包括早、中、晚 三期皆有,以阿蓮區中路里所以生產之紅色品系小果番茄最富盛名。

圖 1、高雄市路竹區及阿蓮區番茄栽植分布圖 農業試驗所農化組土壤調查研究室製圖

依據土壤管理組圖 (圖 2) 得知,高雄市阿蓮地區及路竹地區土壤主要為排水良好 或不完全之中粗細質地之沖積土。其中路竹區下坑里、港後里、玉庫里、復安里、社 東里、甲南里及甲北里等區域屬低地石灰性細質地排水不完全沖積土,而路竹區竹圍 里及崙頂則屬於低地石灰性中質地排水良好沖積土;阿蓮區中路里及石安里等地區屬 於低地石灰性細質地排水良好沖積土。另外,二仁溪沿岸分布之區域包括阿蓮區中路 里及青旗里則屬於低地石灰性中粗質地排水良好沖積土。高雄市阿蓮地區及路竹地區 土壤性質皆為沙質壤土,肥料易因沖刷而流失,所以施肥應少量多次。

圖 2、高雄市路竹區及阿蓮區土壤管理組圖 農業試驗所農化組土壤調查研究室製圖 (四) 分灌溉管理

土壤水分管理影響肥料溶解率與利用效率,可決定肥料用量與施肥頻率。一般而 言,土壤根圈溶氧量充足,水分愈充足,番茄生育愈旺盛 (佔植體組成 80 %以上)。水 分是肥料溶解及運移的溶劑,只有土壤溶液中的養分才能被番茄直接吸收利用。

番茄田區水分管理大致可分乾式、半乾溼式與溼式三種,前兩者為一般農友採行。

乾式管理為看天下雨給水,生育時期 5 公分土層水分經常僅約大雨後飽和含水量之 30-50 %。將大雨後土壤水分程度當作 10 分濕,日晒與吸排水土乾至剩 4-5 分濕程度 以下;因土壤長期相當乾,為確保收量,肥料用量甚高,且需掘穴溝覆土,且施肥頻 率低,常利用雨後實施追肥。

半乾溼式則於旱季、施肥前後與重要生育時期有相當程度之淹灌噴灌補充水分,

生育時期 5 公分土層土壤水分經常約大雨後飽和含水量之 50-60 %。如將大雨後土壤 水分程度當作 10 分溼,日晒與吸排水土壤約 5-7 分濕程度,因肥效已較乾式提高,肥 料用量可酌減及省工撒施實施追肥。

溼式水分管理於不同生育時期以適當要素比率,及時滿足作物生育需求,可藉操 作供給水量與頻率,調節控制肥料與水分於有效營養根域土層 30 公分內即完成吸收利 用,做到節制至無多餘肥與水浪費,與有機會下滲污染地下水之精緻程度。溼式水分 管理必須嚴格維持整個生育時期表土 5-10 公分土層水分於大雨後飽和含水量之 80-90

%以上。將大雨後土壤水分程度當作 10 分濕,日晒與吸排水土壤仍有 8-9 分濕程度以 上,所以施肥頻率高且肥料可撒施省工,於不同生育時期以適當要素比率,及時滿足 作物生育需求。

一般露天及溫室土耕栽植番茄之水分管理方式採乾式及半乾濕式管理居多。根據 農試所農化組專家張庚鵬田間經驗,乾式、半乾溼式與溼式三種水分管理肥料用量比 依序為 5-6:3:1,溼式最省肥料,而溫室離土栽培則建議使用濕式管理。乾式、半 乾溼式與溼式三種水分管理,氮與鉀肥比率 (N:K) 依序為 1:1、1:2 及 1:6,溼 式最能發揮氮與鉀肥比率之生育表現。

(五) 栽植密度與整枝

目前番茄主要栽培方式為棚架栽培,為利用錏管棚架或隧道型棚架進行植株整枝 之作業。棚架栽培日照充足且採收方便,可生產高品質大果或小果番茄。小果番茄依 栽植種類、種植時期及整枝方法不同,栽植密度也不一。一般為行距 75 公分至 150 公分、大果番茄株距約 45-60 公分,每 0.1 公頃約可種植 1,800-3,300 株,小果番茄株 距約 45-90 公分,0.1 公頃約可種植 1,400-2,000 株,

大果番茄應採用單幹整枝或雙幹整枝,僅留主幹或留主幹與第一花序下側芽,其 餘側枝均去除,每花序留 3-5 果,留 10-12 花序,最後一花序頂端留三片葉後進行頂 芽栽心之動作;整枝時期應在第一花序出現(約定植後第 14 天)後進行,不宜過早,

將影響生長勢。

小果番茄雙幹整枝之株距以 30-40 公分為佳,三幹整枝之株距則為 45-60 公分,

四幹整枝之株距則以 60-90 公分左右為宜。小果番茄因品種不同,整枝方式也不同。

1. 美女、玉女、櫻蜜、紅新娘等品系以株距 30-40 公分雙幹整枝。

2. 美女、玉女、櫻蜜、紅新娘、小蜜等品系以株距 45-60 公分進行三幹整枝。

3. 美女、橙蜜香、小蜜、橙蜜香、麗金等品系以株距 60 - 90 公分進行四幹整枝。

4. 露天小果番茄重產量型管理模式整枝方式為主幹、第一花序下側芽、主幹底部 4-5 枝 (共 6-7 支)。

5. 露天穩定生產管理模式整枝方式為主幹、第一花序下側芽、主幹底部 3-4 枝 (共 5-6 支)。

6. 溫室穩定生產管理模整枝方式則為主幹、第一花序下側芽、第二花序下側芽 (共 2-3 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