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農業試驗所 谷婉萍

一、適宜栽植風土條件

(一) 主要栽培作物介紹-品種及產地分佈

菜豆 (Phaseolus vulgaris L.) ,又稱敏豆、四季豆,為豆科一年生草本自交作物,

對栽培環境適應性廣,全台自平地到高海拔山區皆可栽培。菜豆依用途分為嫩莢用、

嫩豆用及乾豆用,而以食用嫩莢較為普遍,依植株型態可分為直立性和蔓性 (郭,

2006);種子大小差異大,有圓形及橢圓形,種皮顏色豐富多變,通常花色和種皮的顏 色在遺傳上是獨立的 (王,2013)。目前臺灣栽培品種仍以蔓性品種為主,有連續性開 花結莢的特性。

依據產區調查目前主要栽培的商業品種,分別有白仁敏豆、白雪、七吋、農友162 及紅骨種敏豆等五個品種。其中七吋及紅骨種敏豆為紫紅色花色,其他品種花色均為 白色 (吳,2014),皆屬於連續性採收作物。因敏豆較偏好冷涼的氣候,夏季高溫期主 要栽培於南投縣山區,秋冬季則栽培於中部及南部高屏地區。

(二) 產業介紹

根據農委會農情報告資源網資料,近五年 (民國 100 至 104 年)敏豆栽培面積介於 1,293 - 1,679 公頃,每公頃產量在 11,080 - 11,866 公斤,民國 104 年全臺栽培面積約 1,293 公頃,南投縣栽培面積為全國之冠 478 公頃佔全臺的 37 %,其中信義鄉栽培面 積208 公頃,產量 11,489 公斤/公頃,其次為高雄市美濃區 139 公頃,產量 14,329 公 斤/公頃。敏豆栽培面積雖然不大,但其生長期短、適應性廣、栽培成本較低、食味性 佳,為臺灣重要蔬菜之一,而市場上以莢色偏白的品種較受消費市場歡迎,因此,售 價也較高,國內大多採露天栽培,僅有屏東產區有部分農民採用簡易網室栽培。

(三) 氣候條件 1. 溫度

菜豆屬暖季蔬菜,發芽適合溫度為20- 30℃,生長適合溫度 15 - 25℃,當溫度 低於10℃時幼苗生長減緩,開花及收穫時間延後。開花授粉適合溫度 20 - 25℃,當 溫度高於30℃時易發生落花落莢的之情況,主要為花發育不完全、花粉活性降低及 花粉管伸長受阻 (星川,1996;陳等,2013),尤其在連續性的高日溫和高夜溫環境,

即使結莢豆莢亦發育不良,豆莢短、彎曲、種子數量減少且色澤粗糙,商品價值低。

溫度高,氮肥利用效率亦高,營養生長效率佳,氮肥施用過量,容易造成葉片過度 茂盛,使通風不良、遮蔭病蟲害防治不易、營養生長過剩等現象不利結莢。

2. 濕度

菜豆的栽培模式大多是露天栽培,連續性的陰雨天、高溫、通風不良等因素皆 不利於菜豆生育,尤其在開花時期,適宜的空氣濕度為65 - 75 % (陳等,2013)。

夏季高濕的環境為病害-疫病、角斑病、炭疽病等病害的好發時期且藉由雨水加速擴 大傳染,濕度過高亦造成花粉不正常發育,造成落花等生理病害。

3. 光線

多數菜豆品種屬中間類型對光週期不敏感,當日照時數8 - 10 小時,光飽合點 20 - 50 klux 時,可促進提早開花並有助於提高開花結莢率,若日照時數少於六小 時,光照不足時,光合作用效率差,生長勢差易落花落莢,產量低 (郭,2006)。

(四) 土壤條件

對土壤適應性範圍較廣,排水良好而能保持適量水分之壤土最適於菜豆生育,弱 酸性pH 5.6 - 6.5 最適宜,發芽期若遇乾旱或過濕,生長勢不一致,不利於後續操作管 理。菜豆不適於連作,連續栽培土傳性病例如-萎凋病、白娟病等嚴重影響產量,應輪 作其他非豆類作物,減輕土傳病害之為害。

二、土壤與葉片分析營養診斷

(一) 養分需求(公斤/公頃)

氮素:磷酐:氧化鉀= 90 -120:60 -90:100 -120

豆類作物需肥量不高,根部有根瘤菌共生可固定空氣中的氮,故在施肥方面,磷、

鉀肥較氮肥重要。若生育初期,土壤氮肥過多會抵抗根瘤菌侵入且營養生長過盛,造 成遮蔭、光照不足之情況,易造成落花或延遲開花,可先施半量氮為基肥,另留一半 為追肥視生育實際情況施用。

(二) 營養障礙—過多或缺乏症狀

圖1、氮肥過高,植 株 生 長 勢 旺 盛,葉片大而 薄,葉色呈現 濃綠,易落花 落果,結莢率 低

圖2、缺氮,植株生 長緩慢,葉片 稀疏,老葉黃 化快,幼葉呈 現淡綠色

圖3、缺鎂,老葉葉 脈綠色,葉肉 黃化,此案例 為 土 壤 過 乾 的 逆 境 造 成 的

(三) 土壤與葉片採樣方法 1. 土壤採樣方法:

前作收穫前後,或下作施肥整地種植前一個月採樣,勿在田埂邊沿,堆廄肥或 草堆放置處所,或菇舍、農舍、畜舍等特殊位置採取,去除土壤作物殘株 (稈),用 土鏟或移植鏝將表土掘成V 形空穴,深約 15 公分,取出約 1.5 公分厚,上下齊寬 的土,取表土層0 - 15 公分;底層土 15 - 30 公分,採樣面積約 0.1 公頃,則可隨機 採樣四至五點,將前述每點所採土樣,稱為小樣本,將此等小樣本,置于塑膠盆或 桶中,充分混合均勻後稱為混合樣本,約取出600 公克,先裝于塑膠袋中用橡皮筋 紮緊,標示表土層及底層土,即可送樣分析。

2. 葉片採樣方法:

隨機採樣採收部位上方新近完全成熟之三小葉,每個樣本至少20 片葉片。

3. 土壤與葉片營養診斷適宜範圍或參考值

(二) 質地需求

對土壤適應性廣,以保持土壤水分之壤土效果最佳。

(三) 水分灌溉管理、灌溉頻率及方式

灌溉原則保持土壤根域範圍 (0-20 公分) 土壤濕潤即可,山區常用噴灌其效果水 分均勻度有限,且用水量高,滴帶管路灌溉的水分較為均勻,水分利用效率最佳,缺 點為成本比噴灌高。

(四) 敷蓋或草生栽培

栽培上常以銀黑塑膠布敷蓋達到防治雜草的效果,部分農友以草生栽培管理,當 雜草長高過作物時,以人工方式除草,一旦菜豆藤蔓覆蓋整個攀爬網時,雜草因遮蔭 缺乏日照,不易生長。

(五) 管理作業 1. 播種

菜豆大多採直播,在臺灣中部及北部,可分為春、秋二季播種,春播二至四月,

秋播九至十月;南部因氣候炎熱,則為十月上旬至翌年二月下旬;南投地區可終年 栽培,夏季多種植敏豆品種。播種前種子可先經殺菌劑處理,以減低初期罹病。栽 植距離,蔓性種畦寬 (1 畦面+1 畦溝) 4-6 呎,双行植,株距 2-3 呎,播種 3-4 粒,

每0.1 公頃需種子 2-3 公斤,播種後覆土不超過 4 公分。菜豆吸水性強,故播種時 應注意控制適當水份,播種前土壤須充分灌水再整地作畦,勿在乾燥的土壤直接播 種再灌溉,以避免種子腐爛。每穴播種3 - 4 粒最恰當,播種太密,通風性差、病蟲 害防治不易,導致收穫期短,同時亦影響嫩莢品質。

2. 立枝架

蔓性品種需立支柱,以利藤蔓攀附,需在花芽分化前立好支架,約長有四至八 片葉開始抽蔓時進行。中部產區常利用細桂竹插於植株旁,每畦二行,在每對支柱 上方互相交結固定之,又稱人字籬;南部產區亦也有利用ㄇ字型亞管或鐵條支架配 合尼龍網之模式,再配合水平攀爬網藉以增加植株生長空間,延長採收期,有助於 增加產量。

3. 除葉

結莢採收期,應適度去除下位之老葉及黃葉,可改善下位葉通風條件及增加光 線通透性,減少病蟲害發生,也促使側枝萌發和潛伏花芽開花結果,延長採收期,

同時也便於採收管理。

4. 水分管理

穩定供應土壤水分有助於擴大有效性根系的生育,強健的根系發展進而促進土 壤養分的利用率供地上部生長發育。若土壤太乾燥時會阻礙養分吸收,植株生長 勢、開花數及結實數銳減,以致收穫量減少;但過濕一樣對生育有不良影響,長期 滯水將造成提早作物老化,影響光合作用收穫量,故需注意土壤排水性。

圖 4、滴帶管路灌溉 有助於水分均 勻分布,其灌 溉效率高且有 助於養分的吸 收,達到省水 省肥的效果

圖 5、密度過高,菜 豆生長空間不 足,葉片相互 重疊率高,不 但 日 照 不 足 外,病蟲害防 治效果不佳

圖 6、敷蓋處理配合 滴灌灌溉及合 理減少氮肥施 用 量 的 管 理 下,菜豆自然 生成的固氮根 瘤菌

圖 7、適度去除下位 葉,增加通風 及光線,有助 於病蟲害防治 及採收等操作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