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當代生涯發展理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第二節 當代生涯發展理論

本節將多位學者對於生涯發展的觀點進行簡介,概述當代「生涯發展」的主 流理論。不同的學者對於生涯有不同的看法,根據金樹人(2011)之統整,認為

「生涯是一生當中依序發展各種職業生活位置的綜合體」,且「生涯是可以主動 塑造,生涯是透過生涯轉換過程中的生涯決定來完成。」因循這樣的精神,本章 將分別介紹相關的生涯發展理論,並進一步論述敘事取向生涯理論所闡述的觀點。

壹、 Ginzberg, Ginsburg, Axelrad 和 Hrema 的生涯發展階段論 在 Ginzberg, Ginsburg, Axelrad 和 Hrema(1951)的生涯發展理論中,認為個 體在成長過程中,會持續不斷做著許多選擇,而社會文化環境、個人的成長歷程、

人格特質、自我價值觀、教育機會與工作機會等都會影響個體進行職業選擇的過 程。而Ginzberg 等人(1951)認為個人生涯發展階段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幻 想階段(11 歲前):初期為純粹遊戲,逐漸透過遊戲中獲得工作的觀念;(2)試 驗階段(11 至 17 歲):逐漸瞭解工作對個人的要求,漸漸發展個人興趣、能力與 價值觀等;(3)實現階段(17 歲到成年初期):能力及興趣的統整,進一步發展 個人的價值觀念,職業選擇逐漸有特定的方向。

Ginzberg(1970, 1972, 1984)認為職業選擇會在一生中不斷進行;儘管選擇 是可改變的,卻也暗示了個人生涯發展所面臨的阻礙。Ginzberg 認為職業選擇的 過程往往太過樂觀,因為我們應該評估個人需求和共作環境所可能產生的限制和 機會是否能相抗衡。雖然個體進行職業選擇時多只注重在興趣、能力和價值觀的 發展上,透過 Ginzberg 的闡述,使我們進一步瞭解進行職業選擇所面臨的現實 考量。這樣不斷進行的職業選擇,也代表著個體逐漸靠近自己最適配的工作場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貳、 Super 生涯發展階段論概述

Super(1976)擴展了 Ginzberg 等人(1951)的理論,進一步將人的生涯發

展分為五個階段:(1)成長期(growth),出生至 14、15 歲:逐漸發展自我概念 與認同,產生學習行為;(2)探索期(exploratory),15 至 24 歲:於學校與相關 工作體驗中進行角色與職業探索;(3)建立期(establishment),25 歲至 44 歲:

確定職業領域;(4)維持期(maintenance),45 至 64 歲:地位穩固但也面臨新進 人員挑戰;以及(5)衰退期(decline),65 歲以上:身心衰退,從工作引退(引 自金樹人,2011)。

Super 認為生涯是生活裡各種事態的連續演進方向,它統合了人一生中依序 發展的各種職業和生活的角色,由個人對工作的獻身而流露出獨特的自我發展形 式;另一方面,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至退休之後,一連串有酬或無酬職位之綜合。

因此,除了職業之外,尚包括任何和工作有關的角色,如學生、受雇者及退休者;

甚至也包含了副業、家庭、公民的角色(引自金樹人,2011)。林繼偉、黃小芬、

邱春蘭、蔣琳琳(2007)提到生涯發展是生命全程的課題,同時也認同 Super 的 觀點,認為生涯發展的過程主要是發展與完成自我概念,自我概念與自我價值觀 的實現可透過對職業的認知、試探、選擇、適應發展而更加成熟並達成自我實現。

生涯是以人為中心的,只有在個人尋求它的時候它才存在;而人彷彿有一種驅力,

總是會讓自己尋找自己的認同,並將所認識的自己融入到工作中,並且實踐自我

(Super, 1976/1980)。

生涯整合了我們一生中經歷的職業與生活,藉由當事人對於工作的貢獻形成 獨特的自我發展。我們在生活中則是透過各種角色的參與而產生統整的自我概念。

Sharf(1997)認為 Super 所提出的理論中,最基本的假設有三個層面:(1)生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學層面:遺傳傾向與地域層面(母國);(2)心理學層面:需求、價值觀、興趣、

才能、能力和特殊性向的發展,這些特徵造就了個人人格發展以及其成就;以及

(3)社會─經濟層面:個人所處的社區、學校、家庭和同儕團體,再加上經濟狀 況和勞動力市場等。

不管一個人願不願意,每個人踏入學校之後,終其一生,都有機會在不同舞 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從結婚到謀得第一個職業開始,不同的角色先後或同時在 人生的舞台上層見疊出,直至退休。在某一個角色上成功,可能帶動其他角色的 成功;反之亦然(金樹人,2011)。Super 大致給予了我們一個生涯發展的雛型,

透過跨文化的分析,讓我們瞭解個體的生涯樣態。然而在不同的文化取徑中,其 中的生涯發展模式,如同 Sharf(1997)所提到的三大層面,人彼此之間會因為 生理、心理與社會─經濟的環境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生涯發展內涵。

參、 Gottfredson 的生涯發展階段論

Gottfredson (1981)以設限(circumscription)及妥協(compromise)的概念 以詮釋人如何進行職業目標的設定。所謂「設限」,是指個體按照自我觀念的發 展而凝聚生命的目標,確認自己終生所選定的職業;而所謂「妥協」,則意指個 人在進行選擇時,就所有考量因素中瞭解自己應該堅持與放棄的相關因素。

關於自我觀念,Gottfredson 認為個人除了瞭解「自己是誰?」、「自己想成為 誰?」,也應該瞭解「自己不想做什麼?」、「自己不要什麼?」。而人也應該建立 並認識自己的工作世界,認為四個發展階段以擴展自己的工作世界:(1)權力傾 向期,3 至 5 歲;(2)性別角色傾向期,6 至 8 歲;(3)社會價值傾向期,9 至 13 歲;以及(4)自我傾向期,14 歲以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1)權力傾向期

第一個階段,權力傾向期發生在 3 到 5 歲的時候,產生對大小和權力的辨 位。在這個階段裡,兒童可以瞭解「變成大人」的這個概念,因為他們看得出自 己和成人之間體格大小的差異。

(2)性別角色傾向期

到了第二個階段,6 到 8 歲的時候,他們便發展出對性別角色的辨位,開始 知道男生和女生之間的不同,他們的生涯抉擇也會受到自己對性別角色看法的影 響。

(3)社會價值傾向期

第三個階段,大約是 9 到 13 歲,他們會被社會階級的抽象觀念所影響,在 這個階段裡,名聲地位成了生涯抉擇的重要因素。

(4)自我傾向期

第四個階段,發生在 14 歲以後,青少年變得比較內省,並逐漸發展出較強 烈的自我意識和對別人的認知能力。因為受到自我觀點、性別角色和名聲地位的 影響,他們對職業的抱負也會發展出一套深入的看法。

Gottfredson 的理論主要論述了個體在社會文化與自我發展彼此交互影響的 過程中,最後如何塑造了自我,而自我又如何因此選擇了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工作。

在這樣的過程中,Gottfredson 理論所重視的是個體自我省思與外在體察的能力,

並進一步認為性別角色和名聲地位是很重要的影響關鍵,這種對性別和社會地位 的考量,通常並不是其他生涯發展理論所強調的重點;透過Gottfredson 的論述,

讓我們瞭解到內在價值觀對於個體職業選擇的影響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