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根據研究倫理精神,希望研究參與者知道其參與研究之權利,保護彼此之間 的關係與研究的品質。

三、訪談札記

記錄訪談過程中的細節,使當研究者對於當事人之敘說有進一步思考與反應,

豐富研究資料。同時,也使自己對於「待業者」有更多的反思與整理,釐清並建 構整體的生命圖像。

四、文本檢核回饋函

為了使文本內容與分析命題能貼近當事人的真實感受,也尊重當事人使用文 本的權益,將文本資料整理並與當事人探討相關詮釋與理解的正確性,並依據研 究參與者的回饋進行修正。

五、錄音設備

因為蒐集口語訪談資料,因此準備相關錄音設施。進一步確認相關的電力、

容量與資料的安全和保密性,確保研究參與者資料的充足與安全。

第五節 研究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壹、資料的蒐集

透過每一次與研究參與者之對話與紀錄和文本札記資料,取得相關研究材料。

依據所編定的訪談大綱進行探問並經由錄音轉謄出之文本作為主要研究資料。訪 談過程中為使受試者感受氛圍的舒適,以同理、真誠與無條件關懷之涵容態度進 行,若當事人感覺自己權益受到侵犯,或者有不想回答之議題,則尊重當事人之 意願與主體性,暫停相關議題訪談或終止研究。另外也透過每次訪談之資料與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

思札記,促進研究分析之完整性並使當事人之狀態得到充分的詮釋。

貳、文本資料分析步驟

透過文本蒐集的充分,進一步進行主題的釐清與聚斂。本研究主要發現華人 文化下的家庭互動模式,透過文化取徑、情境觀察、眾多瑣碎訊息中的抽絲剝繭,

以這樣的過程瞭解並使多種潛在的家庭樣態出現並彰顯,因此本研究採用主題分 析法。分析的過程中參考高淑清(2008)所提出的概念,並進行:(一)敘說文 本的逐字抄謄;(二)敘說文本的編碼;(三)整體性文本閱讀;(四)生涯故事 脈絡建構與命名;(五)生涯故事解構與意義建構;(六)共同主題(common themes)

的凝聚與反思(reflection);以及(七)文本檢核與結果驗證。第七部分會在第六 節研究品質的檢核進行討論。

一、敘說文本的逐字抄謄(verbatim transcription)

敘說文本意指在訪談中所收集的口語資料,首先其需要被轉謄成文字稿,聆 聽口語資料的過程中使研究者重新回到訪問的情景中,重新反思該現象,也產生 對研究現象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同時透過當下全然的沉浸,使研究者能更貼近受 訪者的心路歷程。

二、敘說文本的編碼

為使資料進行分析時能更有系統,同時進行相關受試者的區辨與劃分,減少 研究上偏誤或研究結果的錯置,所以進行段落的編碼,增進研究之嚴謹度。過程 將按照不同的受訪者、訪問次數與段落進行編碼,使得研究者能將文本段落依據 訪談脈絡進行適切的分類,見下頁表3-2。

001-999

如表 3-3 所示,為本研究編碼的過程與範例,並依據逐字稿內容進行省

三、文本的整體閱讀(holistic reading)

初次面對透過資料呈現的當事人,研究者此時需要倒空自己的既有知識,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0 表 3-5 受訪者生命主題的認定

編碼 摘要 主題

A1-16 A1-26 A1-27 A1-30

「希望能為人做一點什麼」 自助助人的教育者

五、生涯故事解構與意義建構

重新理解與省思的過程,會使人一再產生「連結」與「頓悟」。彷彿大造的 混沌,經驗重組的過程中,研究者經歷的不再是自己所認識的起初,一再的翻閱 與重建都在形成一種「解構」。這樣的解構卻不是毫無止盡,而會停留於一種資 訊的飽和與邏輯的歸結。如同「生活世界」一般,我們總是只有「趨近於」而從 來未真正達到,意義的建構往往也會隨著時間與經歷又產生下一次的裂解。而此 時的我們其實便是透過完全自己的析出與體會,透過一種全然無知的好奇,取代

「理所當然」盡量讓自己在其中下潛根源,以達到意義直指的核心,減低因時間 與事件帶來的詮釋變動。儘管有所變動,卻也抱持著寬容與接納的態度,瞭解世 界「動態」的可能性,在過程中透過更嚴謹的檢核,以增進詮釋與意義捕捉的精 確性。

六、共同主題(common themes)的凝聚與反思(reflection)

在這一個階段,將會透過所得到與當事人「自我」與「家庭」相關之生涯故 事內容進行特性的分析,建構出「自我」與「家庭」對於當事人生涯的影響。

(一)華人文化中「青年待業者」的生涯故事特性分析

透過六位受訪者生命故事的分析,從他們的生命故事中勾勒型塑他們自我的 過程,透過針對生命故事內容的反思與內涵的發現,透過「整體」然後「局部」

再「整體」觀點的文本意義聚斂,結合生命故事的進程發展,從「我是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1

「我如何變成現在的我?」、「我所面對的難題?」與「我對於自己的期許」勾 勒出四個生涯故事特性的主題。在「生涯故事特性」這個大視框中,可以發現受 訪者的自我認定,並且從這個認定中找尋衍生的生涯經歷與轉變;進一步看到他 們生命中共通的議題,如此在整體與局部的生命脈絡中來回並挖掘重要的發展進 程。藉由訪談過程中所得到的生涯故事,研究者在這樣的分析概念模型中,進行 相關主題與次主題的抽出,並依據相同主題中所展現的不同樣貌進行分類與命名,

如圖 3-1 所示。

3-1 華人文化中青年待業者的生涯故事特性分析概念圖示

(二)華人家庭文化動力對於青年待業者生涯的影響

關於家庭部分,文獻與訪談資料中發現父母的教養價值觀會影響親子之間 的關係動力;進一步也發現受訪者家庭中所發生的生命事件與親屬的支持與對 話,會進一步產生不同的關係動力而影響「青年待業者」的生涯價值觀與工作 選擇。因此,關於「華人家庭文化動力對於青年待業者生涯的影響」,研究者 從受訪者的生涯故事中抽取出與「家庭生涯價值觀」相關的內容;也從中發現

我是誰?

我如何變成 現在的我?

我所面對的 難題?

我對於自己 的期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2

「青年待業者的家庭動力」;最後在受訪者的敘說中,發現他們共同對於父母 傳達出之「愛」與「關心」的情懷,感受家庭對於自己的重要性,研究分析示 意圖如圖 3-2 所示。

圖 3-2 華人家庭文化動力對於青年待業者生涯的影響分析概念圖示

關於本研究中的主題與命名,依循如此「整體─局部」的視框,透過相關 主題的訪問,進行「自我」與「家庭」二部分的分析與探究,進一步藉由生命 故事中的脈絡,進行相關主題與意義的擷取與建構,整體的研究脈絡圖如下頁 圖 3-3 所示。

家庭 生涯價值觀

青年待業者的 家庭動力 對於

自我與家庭關係 的洞見與期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3

圖 3-3 青年待業者的生涯故事分析脈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