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疾病:作為罪感的一種體現

第四章 氣氛與儀式:

第一節 疾病:作為罪感的一種體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氣氛與儀式:先秦罪感之災疫義涵、身體感知及其權力面向

然而,在各項論述中,事實上仍存在著一些關鍵性的問題,比如說:罪之具 體感受可能與社會及文化脈絡有何相應之詮解及體驗?面對不同的「罪感」狀態,

我們該透過何種方式達到「罪-解罪」的重整轉換?此一過程到底要傳達什麼樣 的訊息?凡此種種問題的解決,對於圓滿地表述先秦「罪感」的深層內涵,無疑 是十分重要的。通過以上三項步驟的檢證,本章希望藉由身體感知的角度,說明 先秦災疫所發引的「罪感」,如何達到匡正秩序、更新倫理及諧和自然人事之目 的。同時輔以「氣氛美學」(atmosphere aesthetics)的理論,進行先秦「罪感」

儀式空間運用的分析詮釋,以釐清「罪感」之發展形態及其深刻豐富的義涵,並 由此切近政治權力背後的思索。

第一節 疾病:作為罪感的一種體現

按上章所述,群體性之罪罰通常體現在全體人類的生活情境當中,由天降罪 罰所肇生之神秘的畏怖心理及生存困境,乃是形成先秦罪感的一項重要根源。在 此觀念影響下,先秦時人往往將招致災疫的原因,歸之於天帝鬼神的懲戒示警,

以此來解釋當時非科學知識所能理解之現象。當中,疾病和苦痛所帶來的問題,

更形塑了一種素樸、整體的疾病觀,初步建構了我們對人體系統的看法。較早的 例子,見於甲骨卜辭:

1、貞隹帝 王疾。(《合集》14222 正丙)6 2、貞疾齒,不隹父乙 。(《合集》13648 正)

3、貞 疾身于父乙。(《合集》13668 正)

4、□午卜, ,貞 疾止,隹黃尹〔 〕。(《合集》13682 正)

5、乙卜,貞二卜又 ,隹見,今又弖 ,亡 。(《花東》102)

6、貞帚 凡 疾。(《合集》709 正)

例 1 甲骨「 」字釋作「肇」,溫少峰、袁庭棟以為「帝肇王疾」是卜問是否由

6 請見曹錦炎,沈建華編著:《甲骨文校釋總集》(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 年 12 月),

卷 5,頁 1693。本章所引甲骨釋文皆據該書,以下將直接標示著錄或合集號,不另列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上帝擊害而致病?7可知致病原因來自天帝神祈之降災;例 2 可從罹患牙病,發 現先祖先妣亦得示疾;例 3 則是向祖先施行「 (禦)」祭以祓除身腹疫症;8例 4 記錄已故重臣亦能降疫;例 5 指出心臟不適乃鬼神警示的一種徵兆;9例 6 意即 卜問能否「從某種疾病狀況好轉起來」?10上之所述,大抵提供了我們幾項重要 訊息:其一、殷人探究病原,不脫原始乞靈或畏佈鬼神的宗教觀念;其二、卜辭 病象顯示了殷人對身體表面構造的初步認識;11其三、治療和預防疾病的過程,

實與上古儀式活動息息相關。當然,相關的文獻非僅於以上 5 條,12但「疾病」

作為一種罪感心理可能的來源,確可讓我們從「人」的存在意義上進行深刻的體 驗及反思,疾病本身的意義遂能由此得到開顯。

一般來說,西周時期巫、醫逐步分化,是中國傳統醫學發展上的一個轉捩點。

7 請參溫少峰、袁庭棟:《殷墟卜辭研究──科學技術篇》(成都市:四川省社會科學院,1983 年 12 月),第 7 章〈醫學〉,頁 329-330。事實上,有關甲骨「肇」字的分析,學者各有其見:

高島謙一解作「分裂、分開、分組、釋放」;徐錫台讀為「診」;劉釗訓作「啟」;姚孝遂以為

「帝肇王疾」意即「疏導王疾」。不過,按覈以上諸說,多從降福祛病的角度釋之,似皆無法 貼切解釋卜辭常見鬼神降禍之現象,故此處擇以溫說作解。相關討論,請參于省吾主編,姚孝 遂按語編撰:《甲骨文字詁林》(北京市:中華書局,1996 年 5 月),第 3 冊,2397 號,頁 2312-2314。

8 請參裘錫圭:〈讀《安陽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辭》〉,《考古》第 5 期(總第 122 期)(1972 年 9 月),頁 44-45。當然,除禦祭之外,舉凡 祭、彡祭、 祭、翌日祭、 祭、衣祭等儀式活 動,亦是預防或祓除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請參嚴一萍:《殷栔徵毉》(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51 年),頁 59-67。

9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釋「 」字云:「其義與疾病、凶禍有關。似讀為憒。憒,亂也。古音 、 憒為見紐微部字,雙聲疊韻,音通。」請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編著:〈殷墟花園莊東地甲 骨釋文〉,《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昆明市: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6 冊,頁 1599。

裘錫圭亦指出:「從王因『心 』而卜問是否會有艱險之事發生的情況來看,『心 』顯然指心 臟的一種不正常的現象。」請見氏著:〈殷墟甲骨文考釋四篇〉,收入李學勤等主編:《海上論 叢(二)》(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 年 7 月),頁 9。

10 請見蔡哲茂:〈殷卜辭「肩凡有疾」解〉,《屈萬里先生百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 北市:國家圖書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06 年 12 月),

頁 410。

11 杜正勝認為,中國人對形體的認識是一個由表及裡的過程,並進一步推斷生理學上的五臟系 統觀念,約在戰國中期方才確立。請參氏著:〈形神篇──中國傳統對「人」的認識〉,《從眉 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 年 5 月),

頁 83-94。

12 事實上,自胡厚宣發表〈殷人疾病考〉以後,楊樹達、陳世輝、范毓周、溫少峰、袁庭棟、

李宗焜、宋鎮豪等人便對疾病之種類、情況、患者、原因、治療等問題,提出了不少補充及 修正。至於近期較為完整的蒐羅整理,可參彭邦炯:《甲骨文醫學資料釋文考辨與研究》(北 京市: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年 2 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氣氛與儀式:先秦罪感之災疫義涵、身體感知及其權力面向

13然隨著陰陽、五行觀念的興起,春秋時代鬼神祟人的病因觀念遂產生了不同以 往的認識。而我們馬上可以聯想到《左傳》昭公元年所載的兩個例子是:晉侯病 發後,叔向開頭所言「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實沈、臺駘為祟』,史莫之知,敢 問此何神也」,即反映了春秋時代「病作卜祟」的故習,14後經子產答覆叔向對 於晉侯病情的探問,點破實沈、臺駘二神作祟的迷思,並揭櫫「時氣」與「體氣」

相感相應的動態循環,來說明「壅閉集滯,以羸露其形體」的醫學理念,15試圖 取代鬼神致疾的傳統觀點。另一條例子,則提到秦醫和診斷晉侯為死症後,遂藉 六氣、六疾與樂論之說,來凸顯疾病與身心、政治、天人、宇宙秩序的感應關係,

並同子產一樣強調疾病非由鬼神所致,而是出自體氣「不節」、「不時」之故。16 不過,比觀二例亦透露出許多可以深入思考的訊息,如:子產及醫和之說,是否 必然代表著春秋時代貴族階層的見解?視疾問對之間,透露了當時人們什麼樣的 普遍性思維?

於上文所述來看,春秋時代對於疾病的思考,表面看似是將鬼神祟人之因素 予以淡化,由此顯示人文意識的提昇。17但事實上,我們也必須同時注意到,子

13 《周禮・春官》有「司巫」、「男巫」、「女巫」等銜,《周禮・天官》則見「醫師」、「食醫」、「疾 醫」、「瘍醫」、「獸醫」等職,故可知「巫祝」與「醫師」,已分屬為「春官」和「天官」二系 統。又如〈春官・巫馬〉唐・賈公彥《疏》:「巫知馬祟,醫知馬疾,疾則以藥治之,祟則辨 而祈之,二者相須,故巫助醫也」,實可見巫、醫兩者性質之別。

14 「病作卜祟」語出漢・王充《論衡・祀義》:「世信祭祀,以為祭祀者必有福,不祭祀者必有 禍。是以病作卜祟,祟得脩祀,祀畢意解,意解病已。」舉《左傳》為例:「齊侯戒師期,而 有疾。醫曰:『不及秋,將死。』公聞之,卜,曰:『尚無及期!』」(文公十八年)、「宋公享 晉侯於楚丘,請以桑林。……及著雍,疾。卜,桑林見。荀偃、士丐欲奔請禱焉。」(襄公十 年)、「昭王有疾,卜曰:『河為祟。』」(哀公六年),均可見當時「病作卜祟」的風氣。而實 際上,自殷商時代以來,占卜作為禱疾儀式的第一個節目,又可能依不同情境,出現卜病因、

卜日、卜祭等內容。請參賈海生:〈禱疾儀式的主要儀節〉,《周代禮樂文明實證》(北京市:

中華書局,2010 年 9 月),頁 259-271。

15 唐・孔穎達《疏》:「壅謂障而不使行,若土壅水也。閉謂塞而不得出,若閉門戶也。湫謂氣 聚。底謂氣止。四者,皆是不散之意也。氣不散則食不消,食不消則食少,食少則肌膚瘦,

肌膚瘦則骸骨露也。言人之養身,當須宣散其氣,勿使氣有壅閉集滯,以羸露其形體也。」

16 相較於傳統的詮釋,金仕起則從政治意圖和現實義涵的雙重角度,重新分析子產論病背後,

處理國政的動機及目的,與醫和赴秦時,對國際情勢的判斷,以及對歷史傳統、封建倫理的 認識。其說可備一參,請參氏著:《中國古代的醫學、醫史與政治:以醫史文本為中心的一個 分析》(臺北市:政大出版社,2010 年 9 月),第 6 章〈「醫及國家乎?」:醫和論述的歷史背 景與義涵〉,頁 353-390。

17 小倉芳彥嘗以敘事邏輯的角度進行分析,認為《左傳》所載人物的言談內容,往往是反映《左 傳》編者的思想,不能輕易視作春秋時代的整體思潮。請參氏著,許洋主譯:〈《左傳》中的 霸與德──「德」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收入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產雖認為山川、星辰之神並非晉侯患病的主因,但其亦指出「山川之神,則水旱 癘疫之災於是乎禜之」,可知君王有疾並不排除癘疫感染的可能。18甚而至於,

在此二件既罕見又特殊的病案外,19據先秦文獻與出土文物顯示:當時身染疾病,

除歸咎於氣之失調與德行、倫理失序的原因,尚須請禱、祈禳於天地、山川、鬼 神以求賜癒,並存在如醫和所言「良臣將死,天命不祐」、「有菑禍興,而無改焉,

必受其咎」的替君王移病受罪之思維:

1、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 爾於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論語・述而》)

2、 疾,尚 (速) (瘥)。定貞之: (恒)貞無咎,疾 (遲)

(瘥),又(有) (續)。台(以)亓(其)古(故)敓(說)之:

(與)禱於卲(昭)王、 (獻)惠王各大牢,饋, (棧) (《葛 陵簡》,甲一 24;乙一 29、30)20

3、秋,七月,楚子在城父,將救陳。……將戰,王有疾,庚寅,昭王攻 大冥,卒於城父。……是歲也,有雲如眾赤鳥,夾日以飛三日。楚子 使問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當王身乎!若禜之,可移於令尹、司馬。」

王曰:「除腹弖之疾,而寘諸股肱,何益?不穀不有大過,天其夭諸?

王曰:「除腹弖之疾,而寘諸股肱,何益?不穀不有大過,天其夭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