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發展模式課程及相關研究

發展模式課程是 Jewett 等 (1995) 從體育課程價值取向所延伸出體育課程 五種設計模式之一,而體育課程的背後是建立在結構嚴謹的理論基礎,接著發展 出觀念架構,再轉化成課程模式。本節首先探討課程的定義,其次說明發展模式 課程與價值取向的關係,最後探討發展模式課程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一、課程定義

課程的定義隨著時代的演進雖有不同的闡述與說明,但可賦予課程一個廣泛 的定義,即課程是一個學習的科目、一系列的學習目標、學習者學習過程中所經 歷的經驗、學習計畫等 (王文科,2010) 。課程必定是於教學前或學習前就先擬 定,教學者則依據所規劃的課程,藉由適當的教學設計來進行教學活動,使學習 者達到學習目標。故教學成功的關鍵乃在於課程的規劃 (陳文祥,2006),由表 3 可了解國內外學者對於課程有明確的解釋:

表 3

國內外學者對於課程解釋之摘要表 國內外學者

(年份) 對課程的解釋

Tyler (1975)

課程是學校為了達成教育目的而計畫而指導學生的一切計 畫與學習活動。

Oliva (1982)

主張課程是一系列的科目或一套材料,以學科的知識為主,

即是學科與教材的呈現。例如:母語、數學、科學、歷史、

外國語等。

黃政傑 (1993)

課程的原意是跑道,引申為學習經驗及學生學習必須遵循的 途徑,課程是教學科目的總合或科目的內容,也是在學校指 導下的一切學習經驗。

王春堎 (1999)

我國詩經有言:「奕奕寢朝,君子作之。」註疏云:「教護 課. 程,必君子作之,乃得依法制。」從字義上來:課者,

計也;. 程者,式也。合而言之,為「定式授事」之義。故,

凡有一定計畫的程式來授以事物經驗而可以試驗稽核者,均 可稱為課程。

王文科、王智弘 (2010)

Curriculum(課程)是源自於拉丁字 currere,代表是奔跑、

跑馬道的意義,隨著時間的演變,該字接近於「學習進程」

之意,在傳統的觀念上課程視為一種學習或訓練的進程,以 求獲致教育的效果。

黃光雄、蔡清田

(2014)

課程是教師為了達到教育目的,所計畫並指導學生的所有學 習經驗。

綜合上述,研究者對課程的定義為「課程是為了達成教育目的,所採取的計 畫或方案,此學習的進程,可以引導學習者獲得教育的效果。」

二、發展模式課程與價值取向的關係

根據闕月清(1999)對於體育課程模式提出以下看法,針對體育教學實務專業 教師而言,模式的功能,在於提供各個教學變項之間關係,簡易明確的說明、詮 釋與預測,而體育教學的成效達成,有賴以體育的課程模式為基礎與取向。每一 位體育教師受到其教育背景、價值取向、學校特色、社區資源和學生特質的影響,

會逐漸發展出體育教師慣用的課程模式,並將該種模式的主張與觀念加諸在教師 的課程設計當中,而課程設計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結果。

Jewett 等(1995)提出了五種體育課程價值取向內涵,再根據五種體育課程 價值取向的內涵延伸出五種體育課程模式,分別為由學科精熟價值取向所衍伸出 的運動教育模式與體適能模式、生態整合價值取向衍伸出的人生意義模式、自我 實現價值取向衍伸出的發展模式課程、同時受到學習過程與學科精熟價值取向影 響,所衍伸出動作分析模式。換句話說,學校與教師在發展體育課程時,常受到 價值取向所影響,也同時會影響教師在教學終的決定。根據 Jewett 等(1995)所 提出的五種價值取向分述如下:

(一)學科精熟取向

學科精熟價值取向課程目標著重運動技能的掌握和知識的獲得,教學重點在 精熟學生基本動作及運動技巧,並且透過運動發展健康體適能、精熟運動技能及 獲得與動作相關的理論知識。然而,各種運動知識,例如:運動生理學、運動規 則、運動力學……,都是教學時重要的參考依據,而教師的角色也必須是一位精 通各種運動技能與知識的運動專家,才得以達到有效的教學。

(二)學習歷程取向

學習歷程價值取向的課程目標著重在於教導學生如何學習,藉由學習探索的 過程,讓學生學會自我學習,發展個人的學習技巧。教學重點除了學習運動技巧 之外,也教導學生如何學習與學習什麼,而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在教學 中扮演輔導的角色,在教學歷程中利用技巧分析任務,協助學生探索、發現問題 與解決問題。

(三)自我實現取向

自我實現取向的課程目標強調個人的成長與自主性,著重個人自我傾向的成 長和自我能力的發展,個人的經驗比科目內容還要重要。教學重點以學生為中 心,教導學生獨立自主、依自我傾向的成長、學習負責任、超越自我等能力並尊 重學生個別化學習的發展,教師選擇對學生自我成長有幫助的內容,來達成學生 在認知、情意、技能各方面成長。

(四)社會重建取向

社會重建取向的課程目標在於提升學生的批判能力,培養新目標技能,促進 社會改革,其概念為社會需求優先於個人及學科。課程設計上依據社會需求規劃 課程,批判不良的社會價值,重建社會價值。教學時,布置運動情境,製造團體

互動,以價值澄清方式,使個體省思進而改變自己,促進合作與責任,推己及人 達成改善社會目標。

(五)生態整合取向

生態整合取向的課程目標在於整合個體需求、社會需求與學科,強調人與環 境互動的過程中,人與環境是一體的,是共存共榮的。教學過程中,著重尊重自 己與他人,學習與別人合作並互相幫助,注重整個群體的發展。

遵循體育課程五大價值取向所發展出具體的課程發展模式,則是一套有知識 體系的結構,教師依照課程模式之設計並進行教學,配合學校外在的環境與學生 的特質,設計出符合學生需求的課程,以達到教育目的(周宏室、潘義祥,2008)。

將 Jewett 等(1995)所提出的發展模式課程,依適用階段、價值取向、課程目標 及主要概念等,歸納如表 4 所示:

表 4

發展模式課程適用階段、價值取向、課程目標與概念摘要表 發展模式課程之內涵

適用階段 幼稚園至高中每一個階段 價值取向 自我實現取向

課程目標

1.培養自我尊重 2.能勝任動作活動 3.達到自我管理

4.學習做決定並對決定負責

5.強調認知、情意、技能整體性的發展

主要概念

1.強調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主體

2.配合學生能力、興趣與需求設計課程

3.主要學者 Hekkison、Templinuf 強調發展自我責任。

4.重視學生自我實現

資料來源:李文田,1996,頁 42-48;周宏室,2008,頁 133-134。

由圖 1 可知體育課程的三大要素分別是學科、社會和個體,組成五種不同的 價值取向,然而各種取向延伸出五大課程模式,不同的模式及產生不同的目標及 教育期望。各種課程模式可能是源自單一的價值取向,也可能有兩個以上的價值 取所發展而成。然而,發展模式課程的設計即源自於自我實現的價值取向,其主 要的概念重視個體個別化適應的成長,以學生為學習中心,尊重學生的個別差 異,給予不同的動作學習需求,幫助學生達成自我成長,同時重視學生認知、情 意與技能均衡的發展,而課程設計則配合學生的興趣和需求,藉由體育活動的進 行,讓學生學習自我尊重和自我決定,並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圖 1 體育價值取向及課程模式架構圖

資料來源: Jewett, A. E., Bain, L. L., & Ennis, 1995, p. 32.

三、發展模式課程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小節從人本主義思想、自我實現概念和發展模式課程內涵等來說明發展模 式課程理論,並對發展模式課程之相關研究進行探討,分述如下:

(一)人本主義思想

西方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教育的目的不在人類本身,以神為中心而非以人為 為主,導致教育脫離真實的生活經驗。直到文藝復興時期,人類才逐漸脫離上帝 的世界的宰制,產生人文思想,影響往後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及十九、二十世紀 的皮亞傑、馬斯、康布斯等人本主義色彩的心理學家,促進人本教育運動的興起 與發展,進而以人為本,重視個體發展 (劉維哲,2009 )。然而,Dewey (1933) 主張教育要重視個別發展,幫助學生選擇學校及生活的內容,建議教學內容要包

自我實現

(self-actualization)

生態整合

(ecological integration)

社會重建

(social reconstruction)

體適能教育模式

(fitness education model)

動作分析模式

(movement analysis model)

運動教育模式

(sport education model)

(personal meaning model)

發 展 模 式

(developmental model)

學習歷程

(learning process)

學科學習

(disciplinary mastery)

括目標、意涵和背景脈絡,這三種要素都要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才有可能成功,

因此以學生為主體的人本思想開始萌芽。

人本主義教育與發展模式課程有共通之處,皆以人為中心所設計出來的教育 方案,發展出自我實現教育、愛的教育與適性教育。然而九年一貫課程,亦受到 受到人本主義思想的影響,強調學生應該發展自我尊重與欣賞他人的情懷,並且 做到適性發展、能力取向的目標(陳玉枝,2006) 。

(二)自我實現論

發展模式課程來自於自我實現價值取向課程,重視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個體 的自主性與成長。其自我實現的概念則源自於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 (Maslow)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說明每個人的發展歷程有五大需求層次,分別為 生理(food and shelter)、安全(safety)、歸屬感(feeling ofbelonging)、自尊(status)及 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當各層次的需求部分被滿足後,個人會往更高一層 次追求,直到自我實現階段(廖國成,2003)。然而,自我實現價值取向與所延伸 具體的發展模式課程,皆在追求個體的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價值取向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個人的成長與自主性,其重點在於培

自我實現價值取向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個人的成長與自主性,其重點在於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