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包括取得研究參與者同意書(如附錄一),以確定本研究對 象可參與研究,另外使用自我決策學習評量單正式題目(如附錄三)、訪談大綱 (如 附錄四)、教師觀察記錄(如附錄五)、教學日誌(如附錄六)、學習單(如附錄七)及 發展模式課程教學活動設計(如附錄八)等,本節就研究工具分述如下:

一、自我決策學習評量單

本研究的量化工具主要為自我決策學習評量單,就其編製目的、擬定題目、

預試、試題分析與題目篩選與實施與計分分述如下,其編製過程如圖 4 所示:

圖 4 自我決策評量單編寫流程圖 依據 Wehmeyer(1999)

所提出的自我決策概 念

編製自我決策學習評量單初稿

預試及試題難度、鑑別度指數分析

形成正式自我決策學習評量單

參考陳曉春(2009) 編製的自我決策小 小評量單

參考 Wehmeyer and

Kelchner(1999) 編製的 The Arc's self-determination scale

教師與專家修訂初稿

(一)編製目的 所編製的「自我決策小小評量單」及 Wehmeyer and Kelchner (1999)編制的“The Arc's self-determination scale”編寫成預試評量單之初稿,經由學者專家認定後,

依「獨立自主」、「心理賦權」、「自我調整」、「自我實現」四個構面,擬定每個構

表 16

表 16

表 16

(三)預試

正式施測前,為達研究參與學生可以清楚的瞭解學習評量單的內容與題意之 標準,研究者先行以 2 名非研究參與的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進行題意清楚度預試,

做為修改詞句文意的依據。其後以臺南市國小不分類資源班三、四、五、六年級 共 35 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進行自我決策學習評量單預試。

(四)試題分析與題目篩選

陳英豪和吳裕益(2003)指出要編訂一個良好的測驗工具,應具備適切性、

平衡性、有效性、客觀性、特殊性、適當的難度、良好的鑑別度、信度、效度、

公平性及非速度性等品質;其方式乃透過「難度」、「鑑別度」及「信度」的分析。

自我決策學習評量單預試試卷回收後,進行難度指數(Item Difficulty Index, P)及 鑑別度指數(Item Discrimination Index, D)分析篩選,最後定稿成為正式的自我決 策學習評量單。以答對百分比表示難度,P 值愈大,表示該題答對人數愈多,題 目愈容易,反之則愈難;D 值愈大,表示該題鑑別力愈強,測驗的信度就愈高,

反之則愈弱。其難度指數及鑑別度分析之計算方式如下:

1.難度分析:

難度在.30~.70 之間的題目是可以接受的(張至滿,1995)。難度指數計算步 驟及公式如下,首先,將試卷成績高低依序排列,總人數的前 27%為高分組,

總人數的後 27%為低分組,再分別算出高、低分組每一題答對的百分比,高分 答對百分比(PH),低分答對百分比(PL)。以試卷第一題為例,將高分組的第一題 的答對百分比加上低分組第一題的答對百分比除以二,難度=(PH+PL)/2,以此即 可獲得該題的難度指數。

2.鑑別度分析:

在鑑別力方面,試題的鑑別指數越高越好,鑑別指數愈高表示該項愈具有鑑 別學生優劣的能力,將試卷成績高低依序排列,總人數的前 27%為高分組,總 人數的後 27%為低分組,再分別算出高、低分組每一題答對的百分比,高分答 對百分比(PH),低分答對百分比(PL),鑑別度=PH-PL。表 17 是測驗學者 Ebel 用來判定題目是否具有鑑別能力的指標(引自張至滿,1995)。

表 17

Ebel 題目鑑別能力指標

鑑別指數 評定說明

.40 以上 很好的題目

.30∼.39 良好,如能修改更佳

.20∼.29 題目要修改

.19以下 題目不好,放棄或重寫

本研究以.70>P>.30 及 D>.40 為標準,檢查難度指數與鑑別指數符合要求 之試題,篩選出自我決策學習評量單正式題目共 28 題(如附錄三),每題 1 分,

滿分 28 分。本研究之題目難度指數為 0.32~0.65 屬難度適中,鑑別指數為

0.49~0.90 屬很好的題目,足以為自我決策學習評量單之正式試題,表 18 列出預 試的試題分析結果。

表 18

自我決策學習評量單預試試題難度與鑑別度分佈表(N=35)

預試題號 高分組 答對份數

低分組 答對份數

高分組答 對百分比

低分組答

對百分比 難度 鑑別度 正式 題號 獨立自主 1 8 3 0.89 0.30 0.59 0.59 獨 1 獨立自主 2 8 2 0.89 0.20 0.54 0.69 獨 2 獨立自主 3 9 1 1.00 0.10 0.55 0.90 獨 3 獨立自主 4 9 3 1.00 0.30 0.65 0.70 獨 4 獨立自主 5 7 4 0.78 0.40 0.59 0.38 刪除 獨立自主 6 8 4 0.89 0.40 0.64 0.49 獨 5 獨立自主 7 9 6 1.00 0.60 0.80 0.40 刪除 獨立自主 8 7 2 0.78 0.20 0.49 0.58 獨 6 獨立自主 9 8 2 0.89 0.20 0.54 0.69 獨 7 獨立自主 10 1 2 0.11 0.20 0.16 -0.09 刪除 心理賦權 1 9 5 1.00 0.50 0.75 0.50 刪除 心理賦權 2 8 2 0.89 0.20 0.54 0.69 心 1 心理賦權 3 8 3 0.89 0.30 0.59 0.59 心 2 心理賦權 4 8 6 0.89 0.60 0.74 0.29 刪除 心理賦權 5 8 3 0.89 0.30 0.59 0.59 心 3 心理賦權 6 9 1 1.00 0.10 0.55 0.90 心 4 心理賦權 7 9 4 0.89 0.40 0.64 0.49 心 5 心理賦權 8 7 6 0.78 0.60 0.69 0.18 刪除 心理賦權 9 8 3 0.89 0.30 0.59 0.59 心 6 心理賦權 10 9 3 1.00 0.30 0.65 0.70 心 7 自我調整 1 8 3 0.89 0.30 0.59 0.59 調 1 自我調整 2 9 2 1.00 0.20 0.60 0.80 調 2 自我調整 3 8 5 0.89 0.50 0.59 0.39 刪除 自我調整 4 8 3 0.89 0.30 0.59 0.59 調 3 自我調整 5 8 5 0.89 0.50 0.69 0.39 刪除 自我調整 6 7 1 0.78 0.10 0.44 0.68 調 4 自我調整 7 8 2 0.89 0.20 0.54 0.69 調 5 自我調整 8 9 3 1.00 0.30 0.65 0.70 調 6 自我調整 9 8 2 0.89 0.20 0.54 0.69 調 7 自我調整 10 6 7 0.67 0.70 0.68 -0.03 刪除

表 18(續)

自我決策學習評量單預試試題難度與鑑別度分佈表(N=35)

預試題號 高分組 答對份數

低分組 答對份數

高分組答 對百分比

低分組答

對百分比 難度 鑑別度 正式 題號 自我實現 1 8 5 0.89 0.50 0.69 0.39 刪除 自我實現 2 9 3 1.00 0.30 0.65 0.70 實 1 自我實現 3 3 3 0.33 0.30 0.32 0.03 刪除 自我實現 4 8 4 0.89 0.40 0.64 0.49 實 2 自我實現 5 7 0 0.78 0.00 0.39 0.78 實 3 自我實現 6 9 1 1.00 0.10 0.55 0.90 實 4 自我實現 7 8 2 0.89 0.20 0.54 0.69 實 5 自我實現 8 9 1 1.00 0.10 0.55 0.90 實 6 自我實現 9 8 2 0.89 0.20 0.54 0.69 實 7 自我實現 10 4 1 0.44 0.10 0.27 0.34 刪除

(五)實施與計分

本研究自我決策學習評量單採個別或團體施測的方式,施測的過程中因考量 學生的認知及識字能力,需由教師報讀並說明題意,測驗時間約 30 分鐘。測驗 題目每一題以一計算,滿分為 28 分。

二、訪談大綱

教師訪談大綱,依整體自我決策、獨立自主、心理賦權、自我調整和自我實 現等能力,編寫題目結構的訪談題綱,於發展模式課程介入後,對研究對象之教 師進行訪談,以瞭解智能障礙學生之自我決策能力(獨立自主、心理賦權、自我 調整和自我實現)的提升做質性的探究,更進一步了解自我決策(獨立自主、心理 賦權、自我調整和自我實現)能力在介入前、介入期間與介入後的轉變,發展模 式課程介入後意見訪談題綱與內容舉隅(如附錄四)。

三、教師觀察記錄

本研究教師觀察記錄,使用教師觀察記錄表即觀察員進入教學現場觀察,以 及研究者(即教學者)利用所拍攝的影片於事後進行觀察,並將自我決策能力(獨 立自主、心理賦權、自我調整和自我實現)行為表現及實例,利用質性的文字描 述紀錄於觀察記錄表中,教師觀察記錄表內容舉隅(如附錄五)。為避免研究對象 受干擾而不分心,研究前所實施 2 節傳統模式體育課程與 2 節發展模式課程的試 教教學,即邀請觀察員先架設攝影機並入班協助影片拍攝,讓研究對象事先習慣 學習環境,以降低正式教學時對研究對象的干擾。

四、教學日誌

本研究的教學日誌,於整個教學實施後,藉由觀看 DV 影片的方式,針對該 節的課程內容、學生學習狀況(自我決策行為)、突發行為與教學省思等,以文字

敘述,描述教學進行中之所見所聞,紀錄於教學日誌欄位內,以提供研究者重返 現場的線索,並作為資料分析佐證的參考,教學日誌內容舉隅(如附錄六)。

五、學習單

本研究所使用的學習單,主要在瞭解研究對象對於學習過程的感受及對課程 的接受度,並瞭解其學習過程中,自我決策能力的表現,發展模式課程學習單內 容舉隅(如附錄七)。

六、教學活動設計

研究者蒐集與本研究相關文獻及指導教授討論後,依據單一受試 A-B-A 設 計,基線期設計 3 週 9 節的傳統模式體育課程;處理期則以 Jewett 等(1995)所提 出發展模式課程的主要概念來設計 10 週 30 節的發展模式課程;維持期則設計 3 週 9 節的傳統模式體育課程(如附錄八),處理期的發展模式課程主要依據以下幾 個特點來設計:

(一)以學生個別差異為出發點,來進行目標設定。

(二)從課程活動過程中,強化學生對自己了解與自信。

(三)從課程活動中,教導並給予學生做決定的機會。

(四)使學生挑戰自我,達到自我實現。

課程評量標準則依據每個學生能力訂定其適合標準,與自己學習前的能力做 比較,以個別學生自我決策能力(獨立自主、心理賦權、自我調整和自我實現)表 現來進行探討,體育課程教學活動設計(如附錄八)。

七、教師行為檢核表

本研究之課程執行,除了專家學者參與審定外,為確認教學者能確實執行教 案內容,掌握傳統模式體育課程與發展模式課程教學,於教學研究中由觀察員以 傳統模式體育課程教師行為檢核表(如附錄十)與發展模式課程教師行為檢核表 (如附錄十一),針對教學者進行教學行為檢核。

八、研究工具專家效度

研究邀請五位具有相關專長領域之專家學者(如附錄九),其中專家學者的專 長有適應體育、特殊教育、運動教育學、自我決策等,針對本研究之自我決策評 量單、訪談大綱、教師觀察記錄表、教學日誌、學習單、教師行為檢核表及教學 活動設計進行修改與建議,以減少研究者自行設計所造成的錯誤,並增加研究工 具的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