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初學武藝

第一節 白沙國術社習武

一、加入國術社

一進到大學就在尋找空手道社團,卻發現全校的社團中只有白沙國術社一個武術 性社團,這令我有些失望,在無從選擇的情況下去國術社報名。開始練習才知道國術 社裡面又分太極拳與螳螂拳兩組,師兄問我要參加哪一組,我不假思索的就回答:「螳 螂拳組」,因為我當時認為武術就是要能用,在實戰中要能勝過對手,甚至殺人於無 形。而太極拳在我的認知中是老人的運動,這麼慢應該沒什麼用處,和我好動的個性 不合。

在白沙國術社的日子是我在大學生活中最重要的回憶之一,也是我花最多時間的 地方。大一初入門,晚上練習螳螂拳的基本六路和力劈,早上學習陳氏太極拳來輔助 練功,以求剛柔並濟。大二時學習四路苗刀、插捶、小虎燕、小翻車及大翻車等。大 三除學螳螂拳外,又學八極健身術、小八極、瘋魔棍及攔門刀等,擔任社長期間帶隊 去參加大專盃國術錦標賽獲得佳績。大四學小開門、大八極、六和槍等。四年下來學 了數十套拳法及多種的兵器。但放下三、四年沒練,竟只記得單招及其拳意,卻無法 完整打好任何一套拳。以前追求數大就是美,多就是好,表面上好像每一樣都會,卻 都不深入,發現這種學習方式其實有待商榷。

後來再重新學拳,就比較不會在意或盲目追求這些表象的東西。明白好的拳術一 套就好了,甚至幾招就夠了。對以前師兄所說:「半部力劈打遍天下。」也有了不同 的解讀--我在大學時是認為力劈這部武功很厲害,所以只要學會半部,就能打遍天下 無敵手。現在的認知卻是學有專精一招一式即夠用,更何況是半部。

現在如果聽說某人功夫很厲害,曾拜過無數名師、學了幾十套拳,兼且刀槍劍棍 樣樣精通,我會一笑置之。因每天為了記憶這些招式就要花費許多的精力,哪來時間 精進。況且如果一招已夠用,何須第二招,只是我目前心性修養尚不足,還需將整套 拳反覆練習,才覺得有趣味性及貫串感。

53

二、學習武術

我覺得武術的種類並無所謂的優劣,境界高低完全取決於學習者本身。這就像我 覺得臭豆腐很好吃,卻有許多外國人將之評為噁心的食物,食物種類好吃與否是因人 而異的,武術亦然。但不同的武術應會有不同的拳味與拳意,不能將螳螂拳當作少林 拳來打;也不能將少林拳放慢速度來打就將之視為太極拳。

白沙國術社螳螂拳組的拳術主要由成大周高山老師一脈傳入,所以我從大二到大 四都會與其他師兄弟去拜訪周老師,偶爾也會去參加成大國術社的集訓。向周老師學 習拳術需展現誠意,師兄會帶領我們將老師的房子、庭院打掃一番,休息泡茶聊天時,

老師會講武德及一些過往事蹟讓我們聽得津津有味。偶爾比劃講解一招已是難得。現 在覺得其寓意深遠,一個人如果學拳沒有武德,隨便挑釁他人、仗勢欺人或誤用拳術 傷害到自己或他人,那反而是害了他,不如不教。而一招一式因得來不易,所以更會 去珍惜且勤加練習,反而更能專一而有所成就。

另外,我在白沙國術社主要學習的拳術種類,有下列幾種:

(一)快狠準的螳螂拳

相傳王朗是螳螂拳的創始者,他偶然間目擊螳螂捕蟬的情形,進而模仿螳螂的動 作。有勾摟採掛黏沾貼靠刁進崩打共十二種手法,勁路奇出、聲東擊西、靈活善變(丁 曉色,1986)。螳螂拳出手貫串緊湊、一氣呵成,手隨步到、綿綿不絕,再結合中國 其他武術門派的精華,參考猿猴步法,融會而成(衞笑堂,1996)。螳螂拳因傳人各有 所好,有取其形者、意者、勢者,一傳再傳致使現今有多種螳螂拳門派。例如:取內 三合外三合之意的六合螳螂,取七星步之勢的七星螳螂,取手手相連、類似梅花五瓣 的梅花螳螂等(張詳三,1984)。

我體會螳螂拳之拳意在於「快、狠、準」三者兼備,身法矯健、動作敏捷迅速,

步法靈活多變、常走弧線,招招攻擊人體要害,有取眼、撩陰、貫耳之動作,幾乎人 體中線、腋下及腎臟等較脆弱處都是其攻擊重點,因此實戰中有八打、八不打之說,

盼勿隨意傷人。

54

(二)霸道的八極拳

八極拳發源於中國河北滄縣的孟村一帶,在當地的俗名叫「巴子拳」或「鈀子拳」。 因其勁道剛烈、樸實,動作簡潔、迅猛的獨特風格而得以流傳,其後又因不同地域口 音不同,有稱為八忌拳、八技拳等。因「巴子」的普通話口音不雅,又依據其發勁可 達四面八方極遠之處,所以吳鐘用八極兩字來定名。另因八極拳一出手就是往對手的 身上攻擊,撞開對手門戶,令對方失去重心與平衡,故又稱為「開門八極拳」。八極 拳的套路以小八極、大八極和六大開為中心,先學沉墜勁,再學十字勁,最後是纏絲 勁依序漸進。八極拳一招一式都很簡潔、質實純樸、全無花招,動作目的只在應敵、

抗敵,不求美觀極具實用性(葉明雲,1986;劉雲樵,1994)。所以我體會其拳意為「狠 且霸道」。

大三學習小八極時,帶隊師兄總是一個口令動作就停頓許久,磨練我們的體力與 耐性,讓我們將勁道積蓄爆發於一點,一趟拳打下來常超過半小時。因八極拳充滿霸 氣、直來直往的精神十分符合我當時的個性,所以學習時格外用心也進步快速。而神 槍李書文及其徒弟劉雲樵的種種傳說故事,聽了更是令人心生景仰與嚮往之意。

(三)剛柔並濟的陳式太極拳

關於太極拳的介紹已書寫於第二章文獻探討,因此不再贅述。大一開始學習簡易 陳氏太極拳,覺得其拳勢剛柔並濟,舞動起來煞是好看。以前總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太 極拳,這樣的太極拳才有實戰的可能。相對地,白沙國術社太極拳組所打的拳柔弱乏 勁,只適合拿來修身養性、固本培元罷了!

學習螳螂拳數年,發覺其拳路極為實用,動作靈活且常蹲低竄高,在實戰中能出 奇不意重創敵人。但以現在的時代背景卻難有用武之地,若稍有不慎或使用不當則可 能致人於傷。又因一套數十招的螳螂拳法打下來常需在一、二分鐘內完成,打完後氣 喘吁吁,考量後放棄不再練此拳術。而自己雖很喜歡八極拳的特點,但後來缺乏足夠 的練習,身體已漸漸承受不住其爆發力,且心性已無以前的霸氣與刻苦精神。又因八 極拳招招都可讓對手斃命,不符合目前所需,遂又放棄。一直到去年底(2011)還接到

55

社團師兄所傳電子郵件,詢問:「是否要入籍李書文八極門祖譜?」經多天思考,認 為既然不再練八極拳,也沒加入的必要了。

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現在眼界較 為開闊,也學到一些太極拳的內涵。才知道原來太極拳要求鬆柔、勻慢地打拳是有其 道理的。凡事不能只看其表象,以為自己無法做到就認為別人也不可能達成,而去否 定其意涵與價值。

三、精神導師--陳金堂老師

陳金堂老師畢業於成功大學,就讀期間跟隨周高山老師學習拳術。到彰化師大任 教後,將此系列拳術引進白沙國術社,他是影響社團最深的人之一。我們只要遇到社 團的各種問題都會去找陳老師諮詢,他也一定會為我們分析最佳的解決之道。老師常 和我們一聊就到凌晨一、二點,有時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有時幫我們調整拳術 動作,有次我在演練攔門刀時,將客廳裡的椅背削落一角,老師也無任何責備之詞。

記得一位練拳極認真的師弟曾問老師:「如何才能讓功夫進步地更快?」陳老師針對 他的問題,講了以下的故事:

弟子問:如果我每天努力練拳四個小時,那我多久可以小成?

師 答 :二十年。

弟子問:那如果我每天努力練拳八個小時,那我多久可有小成?

師 答 :十年。

弟子問:如果我每天更勤奮練習十二個小時,那需多久?

師 答 :十五年。

弟子問:那……

老師有時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答案,而是利用一些故事或引喻來讓我們自己思 考,也常針對不同人的提問而有不同的回答。就像上面的例子,因發問者已是極認真 學習拳術甚至到鑽牛角尖的地步,所以老師希望他學習或處事能符合中庸之道,勿過 與不及。老師離開彰化師大後,到台中創業陸續開了數間住商不動產,雖然工作十分

56

繁忙,卻從來不曾減少對我們的關注。只是老師四十幾歲就積勞成疾,發現肝癌時已 是末期,只剩六個月生命。在老師病重時,我們到病榻陪伴,老師處於彌留半清醒間,

卻依稀可聽得出他在叫我們的名字,離去時我們依依不捨與老師說「再見」,但過兩 天即接到噩耗。出殯時,幾乎全國術社的師兄姊都去送老師最後一程。至今仍會因想 起老師的種種教誨,而為之悵然。

四、指導教練--趙錦湟老師

在白沙國術社中有很明確的學長學弟制,平時由三年級幹部來帶領一、二年級師 弟妹們練拳,之後再由更高屆的師兄姐來教社團幹部拳術。一屆一屆皆如此傳承。教 練是社團中實際教拳的最高負責人,趙錦湟教練是國術社77級畢業的師兄,他畢業後 因拳術出類拔萃被選為社團指導教練。他在大甲高工擔任教職,平日自己勤加修練武 術,每週都風雨無阻地從大甲騎車到彰化來教我們拳術,他外表雖然不高大但不怒自 威,每次教練指導我們練拳,大家都全力以赴、不敢偷懶。

大四時,教練總是親自教授我們大八極,其拳勢質樸渾厚、威力十足,絕無任何 花俏不實之招。除教授拳術外,他也常提點我們經營社團該注意的事項。教練從單身 開始就無怨無悔、不計報酬地教我們練拳,結婚後仍攜家帶眷到埔里指導拳術,實在 對白沙國術社付出極多,令人點滴在心頭。

五、大專盃賽前訓練

一年一度的大專盃國術錦標賽是我們展現平常訓練成果的機會,比賽前的集訓,

大家無不卯足勁爭取榮譽,深怕在團體賽中拖累其他人。我們常將整套拳拆解開來,

把每一招、每一式練習一、二個鐘頭,直到大家都能協調貫串、動作一致。最後階段 則每天晚上到人潮聚集處訓練膽量氣魄,放學時間到校門口、接近十點到女生宿舍 前,假日甚至到火車站前廣場練習、打拳訓練臨場感。我第一次加入團體賽時,不敢 喊出聲音來,打拳亦不流暢,勇師兄當場指女舍前的一對情侶給我們看,說:「他們 在這親親我我、難分難捨,誰會在意你們在這打拳?別人都不在乎了,你們在意什 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