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結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位拳者在武道上追尋、學習與實踐的認真性休閒歷程,透過質 性研究的自我敘說重新檢視、回憶自己從小到大的生命故事,發現研究者會走上學拳 之路其來有自並非出於偶然,而十九年來在武道上學習所獲得的體悟,更深深影響研 究者對人生的看法與信念。總結四、五、六章的研究結果獲致的研究結論,分述如下:

投 入 程 度 一般 大眾

專 業 程 度

志工 參與者 一般

專業者 業餘者 志工

志工

志工 嗜好者

:休閒效益 < 休閒阻礙

:休閒效益 > 休閒阻礙

121

一、一位拳者在武道上的學習歷程

(一)從小對武術的憧憬

研究者從小精力旺盛且力大無比,個性好強而不服輸,喜歡玩打鬥的遊戲並與同 儕較量。更受到小說、電影與戲劇的俠義精神感染,對武術充滿了幻想,常想像自己 遇到武學奇人,進而成為武藝超群的高手。

年紀稍長,努力拉筋以增加柔軟度,自己灌製石輪並完成「真正」的沙包來自我 鍛鍊,雖時常受傷流血也不以為意。在找不到對象學習武術下,更自己買書來翻閱照 著比劃。種種跡象都顯示研究者從小已對武術充滿憧憬,所以後來自然而然走上學習 武術之路。

(二)進國術社練就力與美的外家拳

研究者進入大學就讀時,在無從選擇下加入白沙國術社。進去學習拳術後,方體 認到此社團的諸多優點,並在集訓的鍛鍊中讓自己走出憂鬱灰暗的人生。大學時認為 武術要有實用性、要具殺傷力,所以學習上偏重於崇尚力與美的外家拳。期間主要學 習的武術有:身法多變、動作迅速,招招攻擊要害的螳螂拳;勁力樸實、剛烈,動作 迅猛霸道的八極拳;以及苗刀、瘋魔棍、攔門刀及六和槍等兵器。研究者認為拳術的 種類並無所謂的優劣,境界高低完全取決於學習者本身。但不同的拳術應會有不同的 拳味與拳意。

學習螳螂拳和八極拳數年,認為這兩種拳術都極具殺傷力,在實戰打鬥中均能重 創敵人。但以現在的時代背景卻難有用武之地,若稍有不慎或使用不當則會傷人害 己。另外,大學畢業後因自己無足夠的體力、耐力與意志力來自我修練外家拳術,又 尋明師學習武藝的過程中機緣未到,遂一一放棄。

(三)因緣際會學習鬆與柔的太極拳

大學時學習的陳式太極拳,拳勢剛柔並濟,非一般強調鬆柔的太極拳,當時認為 此種太極拳方能運用於實戰。直到大四,由畢業師兄引薦、拜訪埔里陳老師,方大開

122

眼界認識到鬆柔的太極拳,在實戰中竟有強大的克敵威力。大學畢業前後,曾向多位 教學認真且具武德的良師學習武術,但因當時自己心性不定,一直游移、缺乏方向。

直到再次遇到林木火老師,打其三拳印證武術修為後,研究者才真正認同他的太極功 夫並矢志追隨。

在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經歷了許多的人事物,眼界也因此較為開闊。漸漸體會 太極拳的內涵,才知道太極拳要求平正、鬆柔與勻慢是有其道理的,凡事不能只看表 象。修練太極拳數年後,身心漸受其影響,為人處事較溫和。所以,研究者相信人練 拳的同時,拳亦在練人,兩者慢慢地才能融合為一體。這些認知與體悟讓研究者將太 極拳視為終生志業,並期許自己的太極功夫能有所突破。

二、一位拳者在認真性休閒歷程中的啟發與體悟

研究者在學習武術的歷程中並非一路順遂,而是經歷了許多挫折與低潮,也由此 體會到人的成長與進步是呈階梯狀前進。低潮時,積蓄足夠的能量又將成長,挫折越 大成長越多,漸漸不再懼怕途中的挫折與低潮。而難過時,最不能放棄的是努力與希 望。此後,對太極的內涵與功夫有了進一步的啟發與體悟,進而對研究者的人生產生 重大影響。依研究結果敘述如下:

(一)體認信心對研究者的重要

研究者在小學四年級成績衝到第三名,發現自己是可以考第一名的,從此信心大 增,國小畢業更拿到縣長獎。國中時認為自己有雙倍的力量,在比試力量時有如神助,

因此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國三的模擬考出乎意料考進前一百名,發現自己有無窮 的潛能,對往後每次考試充滿期待,最後一次模擬考衝到全校十一名,高中聯考也順 利考上台南一中。無疑地,信心對自己是無比的重要。

研究者參加國術錦標賽落入敗部且心灰意冷時,心中一股吶喊:「我要勝利,我 一定可以贏。」最終獲得冠軍。在膝痛的危機中,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克服難關,所以 不管膝蓋的刺痛,咬緊牙關持續練習,終也克服了膝痛的考驗。這種種試煉讓研究者 更堅信:「只要內心真正相信自己,就不怕艱難。」

123

(二)領悟學習必須專注持恆

以前讀書考試常自恃小聰明,平時極少認真學習,更無「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

考前幾天徹夜苦讀,最後總能安全過關。學習太極拳初始,常感到無比的挫折並喪失 耐性,太極拳無法速成,有時努力練習亦看不出成效,無怪乎鄭曼青宗師將「無恆」

列為三病之首。

林木火老師說:「練功夫最重要的是持續不輟,要抱持日增壹紙的精神。」學習 太極拳每天雖只進步一點點,幾乎感受不到,遇到瓶頸甚至還會倒退。但方向如能正 確,這一點一滴終能聚沙成塔。有一佳句寫到滴水能穿石,原因在於:「目標專一且 持之以恆,每一滴水都朝同一方向,落在同一定點,在漫長的歲月中從未間斷。」因 此體悟到學習太極拳或平日做事除要有恆心、毅力外,更須目標一致。至此開始改以 單招練習太極拳,特別是掤、捋、擠、按四式。研究者更以「心專一藝,其藝必成」

來自我勉勵。

(三)體悟做事要能以簡馭繁

研究者在大一時參加許多社團,慢慢精簡後,大三則聚焦只專研武術。初學拳術,

聽聞:「半部力劈打遍天下無敵手」認為這部武功很厲害。後來才知學有專精一招一 式即夠用,更何況半部。此後自然不會在意或盲目追求表象的東西,明白好的拳術一 套就足夠了。

重新學習太極拳,發現目前的太極拳門派眾多且套路五花八門,但歸結到最後卻 只有「移重心、轉腰、出腳」三個動作,不斷在重複循環。太極拳也只有掤勁,如無 掤勁,其餘的化勁、按勁與纏絲勁都只是空談。此後不再為拳式的多寡所困惑,也不 再被外面炫麗的拳架套路所吸引。

在社團及興趣的取捨中,研究者發現人生雖有眾多選擇,但因人的時間和精力是 有限的,所以必須聚焦在有價值的核心事物上,這讓研究者體認到人生必須是減法,

重質而不重量。

124

(四)改變好強個性學會吃虧

研究者從小好強、愛打鬥,國中日益強壯後已較少和同學對打,反而回家挑戰堂 哥。高中時認為醫生與教師兩種職業平淡無奇、缺乏挑戰性,希望從事可經歷大風大 浪與人生起伏的工作。研究者參加國術社時,認為武術要具實用性,在實戰中要能勝 過對手,甚至殺人於無形,所以參加螳螂拳組來修練外家拳。這種種都印證了研究者 好強的個性。

跟隨林木火老師重學太極拳數年,有次拼命想把老師推動,證明自己已有進步,

卻被當頭棒喝:「要輸、要學吃虧,再輸二十年又怎樣?!」回去後信心動搖,經歷 一段時日的低潮,憶起老師常說:「吃小虧佔小便宜,吃大虧才能佔大便宜,不想吃 虧永遠也學不會。」此時研究者才真正去實踐太極拳的鬆柔功夫。

(五)漸信機緣與命運之說

因研究者喜愛數理的邏輯思考,且就讀理工科系長期接受科學的薰陶與訓練,因 此不相信鬼神或注定之說。但幾經磨練後,漸漸改變想法相信機緣與命運。例如:高 中時放棄進到醫學班的機會,卻因躁鬱纏身大學聯考成績不佳,只能接受家人的建議 選填彰化師大。最不想要的兩種職業,避開一個卻掉落到另一個之中,體會命運的奇 妙。

學習武術過程中,研究者多次遇到良師卻因機緣未到而無法長期跟隨學習。想起 智師兄對我說:「想學拳,堅持下去,一定還有機會。」又想到堅仁師父曾說:「每 個人來到這世間,都有其責任與義務,需學會此生所賦予之課題。」這些話初時聽到,

都不以為意,現在回想起來卻越來越覺得有道理。從青少年時陷入憂鬱最常問自己 的:「我為何而活? 」到現在確認太極拳是自己的天命與終身職志,人生又過了二 十多年。但現在的我卻是堅定且踏實的。

125

三、一位拳者所具有的認真性休閒特質

(一)能堅持不懈

認真性休閒者在活動中找到了自己的興趣與目標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在 過程中除了產生愉悅、美好的經驗外,也可能會遭遇到各種挫折、困難、危機或其他 的突發狀況。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會想盡辦法克服這些逆境,並持續參與該活動。

研究者小時候沒錢買啞鈴,左思右想在地面上挖洞並鋪上塑膠,灌製了舉重的石 輪。高中時突發奇想,將家中厚重的麻布袋縫成圓柱狀填入沙子,自己縫製完成真正 的沙包來自我鍛鍊,由此可知研究者從小即具有克服困難的堅持不懈精神。此外,比 賽受傷、訓練的疲累與遇瓶頸時的低潮,研究者也都能以正面態度去面對並排除之,

更加努力向前。在學習太極拳遇到膝痛的危機時,研究者依然努力鍛鍊,不允許自己 再浪費時光而有所停滯。

(二)具生涯性

認真性休閒是一種需要長期投入時間與精神的活動,其參與者常經過不斷地追 尋,才能發現自己的生涯目標。但對於所認同的活動卻能始終如一並熱情參與,因此 無論投入多少時間、精神、金錢及個人努力皆甘之如飴,並將其視為個人生涯發展的 目標,甚至當作自己的事業般來努力經營與實現。

研究者在立志三十年學好太極拳的明確目標下,設定好心中的太極圖像,重燃信 心後變得無比積極認真。除了在家裡自己練習外,有機會一定跟隨老師學習。期間或 有低潮,但都很快度過,相較他人少了許多的遲疑和徬徨。此後,對太極的內涵與功 夫有了更深層的體悟,並將太極拳視為終生志業來經營。

研究者在一萬小時的目標中,設計了大海納百川圖來記錄、統計自己每天練拳的 時數,期望在退休前,能再紮實練拳一萬小時,並時時刻刻將太極哲理融入生活去體 驗與深化,讓自己有重大突破,在三十年的立志期限到來,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