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資料分析

一、敘說分析(Narrative Analysis)經驗的再呈現

敘說分析的發展重點是在於研究者將生活對話與故事表達的本身,當作研究問題 來分析,也就是說研究者不僅是將所聽到的說辭、對話與故事視為社會真相,而是當 作經驗的再一次呈現,語言也不只是媒介或反應的工具而已,而是一種表達行動(胡

研究準備階段

確定研究題目

故事文本整體反覆閱讀

回憶並撰寫研究者的故事文本

持續實踐、體驗與反思 蒐集相關文獻與閱讀資料

選擇研究方法

整理省思筆記及學習資料

撰寫研究計劃大綱 提出研究目的與問題

資料蒐集階段

研究完成階段 研究撰寫階段

分析歸納故事文本的重要意涵

提出結論與建議 資料分析階段

39

幼慧,2008)。

Riessman (1993)認為因研究者無法直接進入到另一人的經驗之中,所以我們處理 的是一種具模糊性質的經驗再呈現--包含對話、互動與文本等。因此將敘說分析的步 驟簡化成五個層次來說明(王勇智、鄧明宇,2010;胡幼慧,2008)。

(一)關注經驗(Attending to Experience)

對於原始經驗所產生的意念或圖像之反射、回憶及重組。敘說者乃選擇性的關注 自身的經驗,在相同的田野中,每一個體所經驗的內涵或許不同,這是因為不同的個 體對其經驗的選擇性關注所致,在經驗再呈現的第一個層級裡,敘說者藉由思考以新 的方式主動的建構了真實。

(二)訴說經驗(Telling about Experience)

訴說即個人敘說的產出,是一種個人言辭上的演出(Performance)。重點在說的過 程裡有何意義上的新發展和變化轉折?在訴說經驗時我們從經驗中尋找意義,在此同 時敘說者也在創造一個自我--我想如何被他人認識。我的敘說,很明顯的是一種自我 的再現。因此如何表達事件原委、次序組織等方面都有其理論意義上的探索空間。

(三)轉錄經驗(Transcribing Experience)

錄音是使用於紀錄對話的方式,再將對話轉錄為文字時,研究者必須決定到底哪 些應該被用文字表現出來?因為所呈現的,將影響未來的讀者如何去了解敘說內容。

其實,轉錄就是一種研究者解釋的實踐。

(四)分析經驗(Analyzing Experience)

分析者要把談話加以剪裁,使它合於一個報告或書面的內容,並試圖理解其意義 以及創造戲劇性張力,其形式、次序、呈現的風格、安插訪談所得的生命片段等都涉 及決策過程,也就是說分析者的價值觀、政治立場、理論信仰在此再次產生作用,最 後分析者創造了一個後設故事(Metastory),說明發生了什麼事。

40

(五)閱讀經驗(Reading Experience)

當讀者面對文字報告的時候,他會從文本中尋找自己的經驗脈絡來解讀文本,每 種文本都是多重聲音的(Plurivocal),開放給不同的的讀者與不同的建構。往往不同的 讀者可能解讀成不同的經驗;甚至對於相同的讀者而言,一個作品在不同的時間歷史 脈絡下,也會產生不同的解讀,所以思考讀者及其解讀,是研究者進行敘說分析所不 能忽略的一環。

另外,敘說分析亦強調在敘說者的內心世界中,其生命主題(Theme)會影響他對 外在世界中事務及現象的解釋,也會讓敘說者有一致性(Coherence)的觀點。而敘述的 過程可以讓敘說者強迫自己將一些過去片斷的經驗,藉由敘述活動將自己過去、現在 及想像的世界串接起來,進而形成一種持續性的歷程(Ochs & Capps, 1996)。

二、敘說探究的分析模式

Leiblich, Mashiach, and Zilber (1998)以兩個獨立的向度--分別是整體(Holistic)和 類別(Categorical)、內容(Content)與形式(Form)取向。依照這兩個向度可以將敘說研究 中有關如何閱讀、分析和詮釋生命故事或其他敘說資料的不同方式,分成下列四種模 式(吳芝儀,2008):

(一)「整體--內容」(Holistic-Content)模式

聚焦於一個人完整的生命故事所呈現的內容,藉由對每一片段內容的理解,進而 整合出故事的整體脈絡,此方式類似於「個案研究」。

(二)「整體--形式」(Holistic-Form)模式

其重點放在省視完整生命故事的情節或結構,以找出最清楚的表達方式。此著重 於故事情節的分析或清楚分析出整個生命故事的架構,例如:此敘事發展是喜劇或悲 劇?故事發展在敘說者生命中是漸入佳境或是每況愈下?研究者必須找出故事的轉 折點或高峰,以強調整個故事的發展。

41

(三)「類別--內容」(Categorical-Content)模式

此方法類似「內容分析」,研究主題的類別已被定義清楚,將文本中被摘要出來 的段落分到不同的類別,此模式常見到對敘事進行量化處理。類別可能是狹隘的,例 如在全部的片段章節中,敘說者不斷提及生命歷程中發生的某政治事件,則所有涉及 此政治事件的段落,都會從文本中被取來分析。

(四)「類別--形式」(Categorical-Form)模式

其焦點放在每個獨立敘事單元的特定風格或語言特徵上。例如:敘說者是使用那 一種隱喻?他採取主動或是被動語調等。

Leiblich, Mashiach, and Zilber (1998)提出四種敘說研究資料分析模式,整理如下 圖:

圖2 敘說分析模式圖

研究者以敘說探究(Narrative Inquiry)中的「自我敘說」(Self-Narrative)方式來書寫 自己從小到大的故事以建立文本資料,並以Riessman所提的關注、訴說、轉錄、分析、

閱讀經驗五個層級來讓經驗再呈現。在關注經驗方面,研究者在意念中不斷反思、回 憶與重組過往之經驗;在訴說經驗方面,研究者透過與自己對話及資料收集回顧,讓

整體–內容 聚 焦 於一 個人 完 整 生 命故事的內容,將生命 視為整體。

整體Holistic

類別–形式 焦點放在獨立敘事單元 的特定風格或語言特徵 上。

類別–內容 主 題 的類 別已 被 定 義 清楚,將被摘要出來的 段落分到不同的類別。

整體–形式 重點放在省視完整生命 故事的情節或結構,找 出最清楚的表達方式。

內容 Content

形式 Form

類別Categorical

42

自我經驗的樣貌越來越清晰,並思索此經驗的意義;在轉錄與分析經驗方面,研究者 以「整體(Holistic)-內容(Content)」作為分析模式將資料及文本進行整理歸納,建構出 研究者整體的生命故事敍說與結果分析;在閱讀經驗方面,研究者在書寫論文的過程 中,不斷前後閱讀及再三反思,每次閱讀後的想法會再次形成理解和詮釋的基礎,如 此反覆進行,讓分析的結果更接近真實經驗,藉以分享研究者在武道上學習的認真性 休閒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