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相關研究

本節透過文獻資料整理列舉數篇與遊戲產業與運用模糊理論在知識 分享或知識管理的相關研究,分述如下。

壹、線上遊戲相關研究

本研究透過文獻資料整理,列舉數篇線上遊戲產業相關論文,如下所 示:

陳行健(2007)在「影響免月費制線上遊戲使用因素之研究」論文中,

探討影響玩家使用免費線上遊戲的因素為何,以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為研究之理論基礎,並延伸其它構面包括了系 統品質、遊戲品質、社會影響、知覺娛樂、知覺犧牲與個人創新特質,進 行實證性研究。透過網路問卷的調查,總共回收共486位玩家資料。而在 研究過程中也對原始模型進行修飾,也以修飾模型呈現的結果當作研究之 研究結果。

楊敏杰(2005)在「線上遊戲之消費者行為研究-態度、主觀規範、知 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圖與沉迷行為之應用」論文中,以主要理論架構基於 Talor and Todd(1995)提出的解構計畫行為理論,依研究主題的特性,以「沈 浸經驗」、「沉迷行為」、「虛擬社群」、「知覺風險」等變數,作一適當之修 改,將「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構面解構出多個信念因 素,藉此用來分析影響線上遊戲玩家之「行為意圖」和「沉迷行為」。

張鳳珠(2005)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對遊戲研發組織執行知識分享 的研究」論文中,探討人力資源制度和行政措施的進行,蒐集人力資源管 理、知識分享和遊戲產業資訊等相關文獻,以 Herzberg 的雙因子理論探討 研發人員分享的動機因素。研究方法為對國內遊戲研發人員進行問卷調 查,探討遊戲研發者的分享動機和知識來源,整理歸納遊戲研發組織在知

識分享相關的制度和行政措施,並邀請遊戲研發組織高階主管,以焦點座 談的方式進行交流討論。最後提出利於推動遊戲研發組織進行知識分享的 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和行政措施。

蔡杰廷(2005)在「台灣地區線上遊戲產業定價策略評選之研究: 模 糊理論的應用」論文中,以為台灣線上遊戲產業建構一套評選最適定價策 略的模式。分別從經濟學、行銷學、作業研究與成本會計等觀點來探討定 價之相關文獻,進而整理出評選定價策略之準則。依據行銷學的觀點,就 行銷組合、需求、成本、競爭者、目標、社會福利與政府法令等七構面來 歸納準則。再針對台灣地區的線上遊戲產業之實際參與決策或與其職務相 關之主管人員及專業幕僚進行問卷訪查,經重要性分析後,建構出線上遊 戲產業定價策略評估模式之層級結構。

陳建文(2004)在「電子遊戲產業分析與臺灣遊戲廠商之策略研究」

論文中,以大量次級資料的搜集與分析中,整理出遊戲產業的歷史演進過 程與產業特性分析,再者,基於產業分析的架構,此研究後半部將以價值 網分析臺灣遊戲廠商,探討台灣廠商在整體價值創造的活動中所扮演的角 色,並進一步討論未來台灣遊戲業者在世界產業分工中可能的定位。

侯旭倉(2003)在「台灣遊戲產業的發展與創業團隊特性關係之研究」

論文中,運用Timmons Model(1999)來探討電玩產業的遊戲軟體廠商之 創業過程及團隊特性,將研究的焦點放在創業團隊特性上,觀察當線上遊 戲這個技術變革產生時,市場需求及成本結構的變化情形。同時,觀察遊 戲軟體公司的創業團隊特性在這樣的過程中會對經營模式、公司的資源和 網絡關係產生何種影響。透過個案訪談探討台灣遊戲產業的發展與遊戲軟 體公司創業團隊特性間的關係,以及軟體廠商在市場機會改變時的創業團 隊特性變化情形與回應方式。

潘致遠(2003)在「遊戲公司對線上遊戲品牌策略經營之研究」論文 中,針對遊戲領導廠商進行深度訪談;並針對遊戲廠商進行問卷抽樣調

查,以了解遊戲廠商對品牌經營的認知程度;由於品牌策略在不同產業、

不同公司內有不同的思維模式,藉由抽樣調查遊戲廠商對於品牌經營的認 知了解,以及比較遊戲領導廠商的品牌經營方式,藉由對遊戲產業中領導 廠商品牌策略的了解,歸納整理出一套遊戲產業內可行的品牌行銷策略思 維。

盧貞吟(2002)在「強化線上遊戲吸引力之策略研究-以線上遊戲《天 堂》為例」論文中,以台灣熱門線上遊戲《天堂》為研究對象,在不考慮 現行法律限制下,透過問卷調查法發現,重度玩家將遊戲當作是賺錢工 具;中度玩家將賺錢當作是進入遊戲的動機;輕度玩家則將賺錢當作是持 續進行遊戲之誘因。不論是否為以賺錢為目的之玩家,大都認同轉換伺服 器進行遊戲會增加遊戲新鮮感,而在遊戲中設置類似中央銀行之交易平台 機制和以不同身分模式轉換伺服器等行動策略有助於提高玩家轉換伺服 器之意願。轉換伺服器係低成本、低技術需求、高市場誘因,以及多效益 表現之發展策略。

貳、模糊理論相關研究

本研究透過文獻資料整理,彙整以模糊理論探討知識管理及知識分享 的之相關文獻,列舉數篇如下:

汪大崴(2006)在「從組織內外觀點建構知識分享影響因素評估模式 之研究─以航運業為例」論文中藉由組織管理與知識管理學者之論點,建 構一套知識分享影響因素的評估模式與操作流程。以航運業為目標,導入 個案分析,驗證評估模式的實用性,提供企業知識分享活動之現況表現與 其主要影響因素,以做為企業之參考依據,進而協助企業擬定未來知識分 享活動的發展策略。

林秀芬(2006)在其「應用模糊積分於知識分享效益評估之研究」期刊 中,彙整分析知識分享效益相關文獻,透過問卷調查結果,並利用因素分 析法,將知識分享效益評估指標分為五大構面,分別為組織學習、人力資

源、資訊管理、組織績效、外部環境等,並結合模糊積分與層級分析法,

建構一個知識分享效益評估模式,最後導入個案分析,驗證評估模式的實 用性,以作為企業檢視目前知識分享現況的參考依據。

吳嘉文(2004)在其「營建知識管理績效評估模式建構之研究」論文中,

運用模糊德菲法建立出知識創造、知識移轉、知識擴散與知識累積四個構 面,共計十六項指標,再運用模糊層級分析法,提供一個知識管理評估模 式,透過最高績效值與整體績效平均值之相差值與排序,可得知應優先改 善的項目,進而能提供公司決策者在研擬改善對策時的參考資料。

黃淑慧(2003)在其「應用模糊理論構建知識管理績效評估模式及系統 開發之研究」論文中,應用模糊德菲法建立出知識創造、知識移轉、知識 擴散與知識蓄積四大構面及二十八項評估指標以構建一個企業知識管理 績效評估架構,再結合模糊層級分析法提出一個系統化的知識管理績效評 估模式,以協助企業進行知識管理活動的績效評估,進而提昇企業營運效 能。

林怡珊 (2002)在其「知識分享影響因素評估系統之研究」論文中 透過文獻探討與分析,以組織構面、人際互動構面、分享傾向構面以及知 識特性構面來做為知識分享相關影響因素之依據,並以此為基礎開發一個 知識分享影響因素評估的資訊系統雛型。並利用層級分析法將影響知識分 享之因素層級化,以模糊理論處理評估過程中,此外,在開發的系統中利 用模糊測度之觀念與模糊積分之運算,處理影響因素之間的相關性,及計 算綜合評估值,以提高系統評估結果的可接受度與合理性,並作為後續推 行知識管理活動的依歸。

郭仁宗(2002)在其「知識管理績效評估系統建構之研究」論文中藉 由資訊科技做為發展系統的工具,導入模糊積分與模糊測度進行綜合評 估,以層級分析法計算出各績效評估構面間的重要程度,為企業設計出一 套評估知識管理績效的系統,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來進行績效的評估,透過

群體協同評估的決策方式,為企業提供一個較客觀的評估結果,以作為後 續推行知識管理活動的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