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知覺組織支持之基本概念與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0

第二節 知覺組織支持之基本概念與相關研究

壹、知覺組織支持的起源與意涵

「知覺組織支持」(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POS)的概念早先由 Eisenberger 與同事於 1986 年提出,其理論依據源自於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Eisenberger, Armeli, Rexwinkel, Lynch, & Rhoades, 2001;

Eisenberger et al., 1986; Kurtessis et al., 2015)。依據 Blau (1964)的社會交換 理論,組織與成員之間的互動包含了兩種型態:經濟性交換與社會性交 換。經濟性交換是指組織用正式的合約來規範員工完成目標或任務;社會 性交換則指一種以信任為基礎的自願性交換行為。在社會理論的結構下,

知覺組織支持是說明組織中社會交換關係的重要概念(Settoon, Bennett, &

Liden, 1996)。蘇澤宸(2010)亦認為,知覺組織支持屬於社會支持的一種,

社會支持包括來自工作、家庭與朋友的支持,而知覺組織支持則以個人所 在的工作組織對其支持情形為主要探討重點。

Levinson (1965)的研究指出,組織員工會透過人格化(personification) 的過程,將組織看成一個有生命的個體,雖然這個組織有決策者,不過這 些決策者只是組織的代理人,組織與員工之間的互動就如同人與人之間的 互動。Witt (1991)認為,Eisenberger 等人基於社會交換理論的觀點,假設 員工會以工作的付出交換實質或形式上的利益。當員工知覺到組織支持員 工時,便會對組織產生義務,因而透過提升組織承諾或展現支持組織目標 之行為來履行自己的義務。故組織支持知覺中的交換意識是指員工對組織 的態度或行為,完全是依組織對自己的支援、支持之程度而定,是存在員 工心中的一種信念。換言之,員工會透過一連串的認知過程,而對組織這 個「人」形成一個整體的信念,這種信念便會用來衡量組織重視員工的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1

獻及關懷員工福祉之程度,此種信念稱為知覺組織支持(Ahmed et al., 2014;

Bogler & Nir, 2012; Eisenberger et al., 1986; Kaplan, Ilhan, Ogut, & Attar, 2013; Mauseth, 2008; Randall et al., 1999; Rhoades & Eisenberger, 2002;

Tongur, 2011)。

基於此定義,Eisenberger 與其同事陸續對知覺組織支持進行研究。例 如Eisenberger, Fasolo, and Davis-LaMastro (1990)探討知覺組織支持與員工 勤勉、承諾與創新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知覺組織支持對對員工勤勉、

組織承諾及創新行為都有正相關。Armeli, Eisenberger, Fasolo, and Lynch (1998)的研究也發現「知覺組織支持透過社會情感需求(socioemotional needs)的中介效果,增強警察績效。

Rhoades and Eisenberger (2002)也指出,當員工知覺較高的組織支持 時,基於社會交換關係的互惠原則,他們將展現某些對於組織有利的行為 做為回報,例如:組織承諾、工作投入及工作表現等。

對於知覺組織支持的意義,大部分的學者都以Eisenberger et al. (1986) 的定義為主。Shore and Tetrick (1991)認為,知覺組織支持係指員工心理感 受到組織的對待良好,會自然而然表現對組織有利的行為,而此種回報心 理或交換意識會影響到員工對於組織的態度,並反應在工作態度或工作行 為上。

Witt (1991)則將知覺組織支持定義為組織透過不同的對待方式,會讓 員 工 感 受 到 組 織 是 否 支 持 , 進 而 產 生 一 種 回 報 的 交 換 意 識(exchange ideology),員工相對就會對組織產生義務感,而更加努力工作以達成組織 目標。

Farh, Hackett, and Liang (2007)則認為,知覺組織支持係指員工對組織 的貢獻與組織是否關心員工的福利的一種整體信念,此信念越高工作效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2

及滿意的情境會越高。

臺灣學者對於知覺組織支持的意義也有類似的界定,張美倫(2003)

指出,知覺組織支持係指員工以組織對待之方式符合其預期程度,以衡量 組織重視員工貢獻及關切員工福利之程度。蘇澤宸(2010)亦認為,知覺 組織支持就是員工對組織所給予的情感支持形成一種整體性知覺,並藉以 衡量組織重視員工貢獻及對關懷員工福祉的程度,此種信念就是「知覺組 織支持」。賴慧芬(2011)認為,知覺組織支持指個人感受到組織重視他們 的貢獻並關心他們福祉的程度,個人對組織所提供的支援或資源所形成的 主觀認定知覺,這種知覺建立於社會交換的基礎上,當個人知覺到組織支 持時,會讓員工產生歸屬感,進而促進個人努力以達成組織共同目標。施 秋萍(2011)則認為,知覺組織支持係指雙方在互惠原則之下,當員工能 感受組織協助時,才覺得自己有義務協助組織完成目標,其關係是基於社 會交換觀點。郭鑑緯(2012)則界定知覺組織支持係指員工所感受到組織 對他們的福利與認同員工之價值的知覺。

綜觀臺灣及國外學者對知覺組織支持的定義,發現其意義極為相似。

因此,本研究以Eisenberger et al. (1986)的定義做為依據,認為知覺組織支 持係指組織員工知覺組織對其之對待,形成一種整體的信念,用來衡量組 織重視員工的貢獻與關心員工福祉之程度。

貳、知覺組織支持的前置因素

Rhoades and Eisenberger (2002) 以 「 知 覺 組 織 支 持 」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組織支持」(organizational support)及「知覺支持」

(perceived support)作為關鍵字,蒐集從 1986 至 2002 年之間的相關研究報 告,進行後設分析,結果顯示知覺組織支持的前置因素包括:公平、主管 支持以及組織薪酬與工作環境。此三種因素會影響知覺組織支持的程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3

Eisenberger 與其同事於 2015 年再次搜集從 1986 年至今,與知覺組織支持 相關的實證研究,搜集了743 篇研究,排除與其研究不符合的文章後,剩 餘492 篇,進行後設分析後指出,知覺組織支持的前置因素包括:領導、

公平、人力資源實踐以及工作條件等四個因素(Kurtessis et al., 2015)。本研 究以為,Eisenberger 與其同事的後期研究跟之前的研究結果相當類似,僅 新增「領導」亦為知覺組織支持的前置因素,其餘因素雖然用詞有所差異,

但看其解釋發現,其意義類似。譬如,「主管支持」屬於「領導」因素等。

綜上所述,知覺組織支持的前置因素包括:領導、公平、人力資源實踐與 工作條件。茲簡述如下:

(一)領導:Kurtessis et al. (2015)認為,領導關心也就是領導者對員 工的支持和關心員工的福祉,通常與初始結構(initiating structure)相比,其 中,領導者對其員工明確溝通其工作角色期望。Kottke and Sharafinski (1988)的研究指出,員工會視主管對其貢獻的評價及關心其福祉之程度,

而評定自身於組織中的價值。因為主管是組織的代表,負責指導與評價組 織成員的績效表現,而組織成員會視主管對其有利或不利的導向,作為組 織支持的指標(Eisenberger et al., 1986; Levinson, 1965)。Wayne, Shore, and Liden (1997)的研究亦指出,主管與其他領導行為對於提供員工組織的酬賞 與資源,是扮演一個關鍵角色。因此,領導者的行為,如關心(caring)、關 懷(concern) 與 支 持 (support) 有 利 於 提 升 知 覺 組 織 支 持 (Kurtessis et al., 2015)。

(二)公平:係指在決定分配資源的公平性,亦即程序公平(Greenberg, 1990)。Shore and Shore (1995)認為,分配資源的公平性在某個程度上,會 逐漸影響到知覺組織支持。Cropanzano and Greenberg (1997)將程序公平分 為兩方面,結構及社會,結構是指正式的規定和政策,即在決定分配時,

員工會先收到通知或接收到正確的資訊及聲音,也就是員工能參與決策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4

過程;社會性公平或稱為互動公平(interactional justice)係指資源分配的人 際對待品質,亦即組織是否以尊嚴和尊重的態度對待員工,並為員工提供 有關如何確定成果的信息。

(三)人力資源實踐:大多數員工認為,組織可透過人力資源實踐有 相當大的控制權(Eisenberger, Cummings, Armeli, & Lynch, 1997)。這種認知 反映了實質性的控制,很多企業確實有過這樣的做法,使得它們如願以償 的認知與知覺組織支持有密切相關(Kurtessis et al., 2015)。Shore and Shore (1995)的研究亦指出,人力資源實踐顯示員工貢獻的認同對知覺組織支持 有正向相關。

(四)工作條件:工作條件如認同感、薪資、升遷、發展機會、工作 保障、自主性、角色壓力源、培訓及組織規模 (Eisenberger et al., 1997;

Kurtessis et al., 2015)。

綜合而言,組織對員工的貢獻能有正面回應,譬如:領導者的關懷與 支持、資源分配公平、薪資福利、升遷、工作穩定性、自主性、認同感、

教育培訓機會與更好的工作環境等,就可強化知覺組織支持。相反的,充 滿壓力與衝突的工作環境則對知覺組織支持有負向的影響。

叁、知覺組織支持的量表

測量知覺組織支持的工具首先由 Eisenberger 等人於 1986 年所研發,

由36 題項的李克特七點量表,之後濃縮為 17 題項的五點量表,近期的研 究Eisenberger 都以 8 或 6 題項的量表為測量知覺組織支持的工具。本研究 以Eisenberger 從 1986 年至今的研究作為主要探討依據,茲分述如下:

Eisenberger et al. (1986)以社會交換理論為基礎,首次以「知覺組織支 持量表」(Survey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SPOS),對九家企業 進行知覺組織支持調查,其量表為 36 題項的七點李克特量表,依據研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5

結果,在同一篇研究中,Eisenberger 等人將此量表修改為五點李克特量表,

濃縮為17 個有因素負荷量最高的題項。並將此量表針對 97 位私立學校教 師進行調 查, 結果顯 示該量 表的內 在信 度(Cronbach’s α 值 )達.93。

Eisenberger et al. (1990)在探討知覺組織支持與員工的勤勉、承諾與創新之 間的關係時,再次使用17 題項的量表,其內在信度也達.97。

但從 1997 年之後的研究,Eisenberger 則以 8 題項作為測量量表。

Rhoades and Eisenberger (2002)的研究指出,知覺組織支持量表是單維度且 內在信度很高,使用較短式的量表並無問題。然而,在這個短式量表中,

知覺組織支持的兩個重點(重視員工的貢獻與關懷員工的福祉)都已經描 述清楚。例如 Eisenberger et al. (1997)針對 295 位服務於 University of Delaware 的教授進行調查,探討知覺組織支持與無條件對待、工作滿意度 之關係,此量表的信度(The Cronbach's alpha)達 .90。此量表亦使用於其他 研究,並得到較高的內在一致性信度(Eisenberger, Rhoades, & Cameron, 1999; Lynch, Eisenberger, & Armeli, 1999; Rhoades, Eisenberger, & Armeli, 2001)。

Eisenberger et al. (2001)在探討知覺組織支持的相互作用時,則以 6 題 項的五點李克特量表作為測量知覺組織支持的工具。此六題項量表在其他

Eisenberger et al. (2001)在探討知覺組織支持的相互作用時,則以 6 題 項的五點李克特量表作為測量知覺組織支持的工具。此六題項量表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