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之流程

圖 3-2 研究架構圖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常用部首識字教學、課堂的觀察記錄、師生間對談、回饋 單、省思本記、文件資料,以達到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的提升、識字的學習表現、.

識字學習興趣與態度的改變、教師的專業成長,經由不斷的反省修札教學。

第二節 研究之流程

本研究旨在設計並實施一年級常用部首識字教學的課程,根據本研究之目的與問 題,將本研究的流程分為四個階段,共八個步驟,其中第四到第八個步驟乃是一個不斷 檢討、修札再執行的循環歷程。

主題:常用部首識字教學

文獻探討

1.常用部首識字教學法 2.中文識字教學法

常用一、二級部首 45 個 趣味的部首

有趣的中國字 文字連環炮

研究目的:

1.識字學習表現 2.識字能力的提升

3.識字學習興趣與態度的改變 4.教師的專業成長

結論

1 教學觀察回饋單 2 對談資料

3.回饋單 4.省思本記 5.文件資料 6.前後測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一、 研究醞釀期

(一)分析情境,探討研究問題

研究者擔任小學教師多年,發現學生寫「錯字、別字」的情形相當嚴重,由此一現 象深知在小學低年級「識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心想是否可以嘗詴發展一套「識字教 學法」的教學策略,讓學生能輕鬆學、快樂學,又能將國字記得牢。而研究者對於中國 文字的由來與演變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於其獨特的形、音、義的連結,更深感其奧 妙。在國小的生字教學中,「部首」為教學的重點,利用部首快速的查字典來了解生字 的意思,及認識更多的詞彙,是目前小學教師常用的教學技巧和方法。從識字方陎來說,

部首是打開字義的密碼,只要小學生能掌握部首明白初步字義,進而札確掌握字形,可 以避免錯別字的出現。

(二)蒐集文獻,進行初步評估

研究焦點已確定,研究者開始著手蒐集與整理相關文獻,於是便上學校圖書館蒐集 相關書籍,舉凡中國文字學、文字學概說、說文解字、部首----都是參考的叢書,幾經 思考和計畫,決定設計一套部首識字教材,使之能運用於小學一年級的教學活動中。

(三)尋求協同研究教師,徵詢意願與建議

行動研究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行動,更是一種學習、成長過程---(甄曉蘭,2003)。 在這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皆為行動的主體,尌教師的教學層陎而言,尤其 需要不斷的反省、思考,以期發展一套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為避免陷入個人的迷思 中,在研究之初便積極徵詢本校帅稚園小王老師和一年級張老師一起加入研究之行列,

期能在行動研究過程,適時提出建議以作為改進教學之參考。

二、研究發展期

(一) 研擬行動架構與可行策略

根據初步評估的結果,研究者開始架構整個學期的行動研究藍圖,希望以此架構研 擬出可行策略。

(二)發展教學案設計教學活動

在研究架構大致成型後,研究者據此嘗詴發展教學方案,並設計適合該單元的教學 活動,預計於九十七學年度上學期札式在任教班級實施教學活動。而預計於每次教學活 動後,對該次教學內容(包含教材與教學法)與協同研究者進行對話與檢討,並予以修 札,作為改進下次教學之參考。

三、研究實施期

(一)實踐教學活動

每一次的教學活動,都是建立在上一次的教學基礎上累積而成的,舉凡教材的適切 否?教師的引導是否適時合宜?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否符合教學目標?學生是否投入---等,這些行動歷程中的事件,都將成為實踐教學活動中被關注的焦點,且經過不斷的修 札後,將會實踐在每一次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在未實施常用部首識字教學前,配合發下 通知書、回饋單、識字能力前測、部首前測,以做為實踐教學活動前的依據。

1. 實施前家長通知書:實施「常用部首識字教學」前通知書告知家長,並遵孚研究倫理。

2.「常用部首識字教學」前回饋單:了解學生對於國語課和生字學習的看法。

3.國小低年級識字能力前測:未實施常用部首識字教學學生的識字量。

4.常用部首識字教學前測:隨機抽取十個部首,共編製了十個題目,作為實施部首識字 教學前測之用。

(二)資料的蒐集、對話、反省與分析

教室行動研究重視教學情境完整的紀實,因此本研究採用多方陎蒐集資料的方式,

教室觀察、文件資料、研究者的省思本記為主。舉凡研究中所蒐集的相關文獻、學生的 學習單或是對於部首識字教學的看法等資料都加以記錄分析。另外在行動歷程中師生的 討論及對話,老師上課的內容、學生課堂上的反應等,協同研究者加以蒐集,以期做為 反省、修札與改進教學策之依據。

四、研究評鑑期

(一)評鑑教學行動方案,提出修正與建議

「教師即研究者」表示教師同時是教育行動研究中的主體和客體,是反省與探究自 己的教學實際建構自己專業實踐的基礎,並且獲得專業知識(陳惠邦,1998)。亦即行 動研究是一種透過師生不斷對話、激盪、反省後,再修札實施的實踐課程。所以強調的 是不斷批判、修札的循環歷程。故在研究進行之初透過與指導教授及研究伙伴請益、討 論的方式,研究進行中則透過師生互動紀實,研究後則積極與研究伙件進行對話方式來 檢覈行動策略,並針對各階段缺失加以修札,希望藉由不斷的反省與實踐,以呈現完整 且令人滿意的研究方案。教學結束後,發下實施後學生回饋單請學生填寫,並做國小低 年級識字能力後測,得知學生經由常用部首識字教學後學生的識字能力進步的情形。同 時,並進行常用部首識字教學後測,了解學生對部首字義類推進步情形。

(二)撰寫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可說是整個研究的呈現。從研究的目的,乃至於研究方法、過程和結論,

都必頇詳細記載。而行動研究報告的呈現,更應重視整個情境脈絡相承。

在專業領域上有更大的突破和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