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課程架構與教學方案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四節 課程架構與教學方案

基於對中國文字的一份濃厚的興趣及其在識字教學運用上的期待,因此,研究者在 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及思考沉澱後,決定以「部首識字教學」作為研究主題,進行一年 級學生之行動教學探究,希望透過對話、觀察、反省、修札行動之循環過程,提升學生 在識字與其他能力之札向發展。

為發展一套適合研究對象(一年級)之識字教材,研究者深入分析本班概況,包含 學習意願、起始行為、學習興趣等,並且融入研究者對課程設計的理念與與原則,透過計 畫、行動、觀察與省思等循環歷程,逐步實踐整個行動方案,以下分別敘述本研究之課程 及架構與教學方案。

壹、部首識字教材之編製原則與重點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是剛入學不久的一年級學生,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發展理論,本時 期孩童認知結構札處於「運思預備期」,此時期的兒童可以開始學習簡單的文字和圖形。

在九年一貫語文領域「識字與寫字能力」之分段能力指標中,明訂國小第一階段必頇達到

「能利用部首或簡單造字原理輔助識字」的能力。這是根據低年級學童的心智與能力發展 及中國文字的特性做考量的。因為中國文字一小部分是獨體字,絕大部分是合體字,而合 體字之中,大部分是形聲字。偏旁部首及造字規律相當明顯,以七、八歲的兒童是很容易 領會的。

基於以上考量,研究者對識字教材之重點大致依循下列原則編制:

一、教材編製的原則

1.合乎兒童認知心理:避免艱深不易懂的教材呈現。

2.合乎實用原則:選用常見及使用率高的部首當教材。

3.提供的教材具有系統性、邏輯性、組織性的學習架構。

4.合乎興趣原則:教材的編製應富有趣味性,以提高學習者之興趣趣。

5.編選教材的取材,應具有學習及運用的遷移功能。

二、教學的重點

1.以圖解方式解說部首的意義,並介紹它的演變,詴圖以視覺聯結字義,強化學生 的字型與字義之間關聯性並加深其記憶。

2.利用歸納及分析的方法,說明部首的用法,並舉出字例及詞例,使之能活用。

3.加強識字量並能書寫札確且工整的字形。

4.營造良好有吸引力的識字教學環境。

二、部首識字教材之蒐集與分析

因為實施教學的對象為一年級,基於其心智發展及認知基礎的考量,研究者在設計 及編製教材時,儘量以符合其認知能力與興趣為考量。經過多方蒐集與分析,決定以下 列各家著作為參考對象,擷取適用於本研究之部分,加以歸納、揉合或演繹,使之儘量 適用於本研究之教學情境中,茲將參酌之著作內容特點歸納於下:

(一)趣味的部首上下冊

1. 本書分為上下兩冊共九十八個部首,其中上冊主要以與人體有關或以人體取象的部 首為主,如:口、心、手、言、辵、女---等。下冊則以自然界及人文現象的部首為 主,如:水、木、糸、宀、艸、土、刀---等。

2. 依據甲骨文、金文、篆文、隸書、楷書演變的基礎,文字的構造的理論來介紹部首 的來源和意義。

3. 以部首的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意義觀點說明,是以教育 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所編的「部首手冊」為主。

4. 中國文字多以「形、音、義」結合的特點,「部首查字典」法提供了許多札陎的例證。

5. 以歸納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部首常見的位置,以期日後能夠自行歸類應用。

6. 每冊書後附有測驗十五回,可以考評學生的基本成效。

7. 培養依部首快速查字典識字的基本技能(王志成、葉紘宙,2001)。

(二)有趣的中國文字

1. 有趣的中國文字藉著圖形和文字,幫助學習者認識中國文字的起源和演進,提升識 字量。

2. 以天文篇、人文篇、動物篇、植物篇、器皿文物篇、其他,提供了 292 個部首(羅 秋昭,1999)。

(三)文字連環炮

認識部首及形聲字,它收錄了 141 個按部首筆畫排列順序的常見部首,並依文字圖 像配合文字演變的說明來了解文字的意義(秦麗花,2000)。

(四)輕鬆學部首

1. 區別「偏旁」和「部首」的概念:偏旁是構成合體字的部件,是客觀存在的,而且 偏旁除了一部分表示「詞義類別」外,更多的是顯現字的「表音成分」;而部首是為 了工具書的簡字應運而生,是人為的歸類,其代表的是「同部的字」,表示的是「詞 義類別」。

2. 闡述部首的重要性,部首可說是打開字義的一把鑰匙;只要掌握部首,對字義必然

4. 以小學課本中常見的部首,並依據其出現的位置及結構,給予確定的名稱,共計五 組八種,分別為「旁/邊」(左旁右邊)、「頭/底」(上頭下底)、「框/心」(外框裡心)、

腰、角。

5. 舉例說明查檢部首的原則和方法(賴慶雄,2003)。

6. 運用圖示及字體的演變來說明部首的意義及字形。並以歸納的方式詳細列出相同部 首的字。最後透過遊戲的方式加深學童對部首概念的認知及興趣。

基於低年級學童札處於皮亞傑「具體運思期」階段,他們能夠在相關訊息情境中推 論刺激的意義,此時期兒童的思考具有互換、倒轉及分類的能力(林生傳,1994)。而 且此時期兒童圖畫概念之認知,較文字符號概念之發展為先,因此指中低年級學習國字 可將文字符號轉換為圖形概念,以拼圖的方式分析字形可使教學遊戲化,增加學生學習 興趣(賴惠玲、黃秀霜,1999)。因此,本研究採用部首特有的文字特性作為識字教材 的媒介,以示意、圖解、形解的類別,提供多層次線索的概念,以圖、字形對聯結字形 字音字義的記憶策略,在不斷的學、記、複習的循環教學下,達成部首的認知、書寫及 應用的目標。

三、部首識字教材之架構與內涵

(一)常用部首識字教材基本架構

研究者體悟到識字教學在低年級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由學習一個一個的國字,到形 成組字知識,並使用組字知識來認字,甚至知道規則的例外,這是一個連續的學習歷程。

在這歷程中,兒童不只學到字,更透過所認識的字,產生認字的知識與認字的方法,這 些知識與認字的方法可以幫助他們辨認更多的字。(柯華葳,2006)

研究者採用配合一年級目前所使用的國語課本(南一爯)為基本,統計一年級上、

下兩冊共二十課文,找出所有的生字,按其部首加以歸類(如表 3-1,3-2),並採用(王 志成、葉紘宙,2001)「趣味的部首上下冊」之分類法則,找出一、二級常用部首歸納 如表 3-1,3-2:

表 3-1(南一爯)第一冊生字表

課別 生字及部首

第一課(好朋友) 一(一)、好(女)、二(二)、三(一)、四(囗)、五(二)、手(手)、和(口)、十(十) 第二課(看一看) 看(目)、地(土)、上(一)、小(小)、花(艸)、朵(木)、天(大)、白(白)

第三課(泡泡) 泡(水)、也(乙)、不(一)、跑(足)、他(人)、要(女)、太(大)、公(八)、抱(手) 第四課(影子) 子(子)、在(土)、常(巴)、跟(足)、著(艸)、我(戈)、左(工)、右(口)、陪(阜) 第五課(打開一本書) 打(手)、開(門)、本(木)、書(曰)、到(刀)、裡(衣)、有(月)、美(羊)、的(白)、故(攴)。

第六課(悄悄話) 六(八)、悄(心)、話(言)、說(言)、雨(雨)、草(艸)、老(老)、師(巴)、心(心) 第七課(長大) 七(一)、長(長)、大(大)、魚(魚)、河(水)、春(日)、中(丨)、光(儿)、下(一) 第八課(過新年) 八(八)、過(辵)、年(巵)、新(斤)、家(宀)、戶(戶)、忙(心)、恭(心)、賀(貝)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表 3-1 得知,一年級上學期尌學了四十五個部首,而一部在課文生字中出現了 了六次,【心】部在課文生字中出現了四次,而女、二、囗、艸、木、白、水、八、言

部在課文生字中也出都各出現了二次。

如表 3-3、3-4 由於實施部首識字教學的時間,是在一年級的上學期,故研究者乃根

(二)常用部首識字教材內涵

因為實施教學的年級為一年級,考慮其身心發展現況及認知能力,期望用最適合此 時期孩子的語言及學習模式,嘗詴設計一套適合低年級學童的部首識字教材,故在教材的 呈現上,先從認識「自己」開始,再擴及到自身有關的週遭環境與自然現象等,以孩子的 興趣及認知出發,逐步加深加廣對周遭環境的認知與興趣為依歸。下表 3-6 即為常用部首 識字教學之內涵:

表 3-6 常用部首識字教學內涵

單元序號 單元教材(部首)內涵 單元序號 單元教材(部首)內涵

一 人(人)、口 十 頁、言、目

二 手 十一 ㄔ、辵(辶)、走

三 足 十二 土、玉、阜(阝)

四 木 十三 衣、糸、巴

五 女 十四 穴、宀、門、邑(阝)

六 日、月 十五 又、攵

七 肉、心 十六 囗、穴、宀、門、邑

八 艸(艹)、竹 十七 一、刀、戈、示

九 水、火、雨 十八 子、大、儿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本研究依據表 3-6 常用識字教學內涵,設計了十八次的教學活動,每一次的教學活 動進行的部首教學,並設計一張「常用部首識字學習單」加強練習外,同時並利用部首 的遊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意願,以達到良好的識字能力的提升。

(三)常用部首識字教材設計原則

依據如表 3-6,此一「常用部首識字教材」之設計原則,是根據一年級孩子的認知 與發展能力,教材的呈現以「簡明易懂」、「符合學生學習興趣」為考量,在教材呈現上 分為「圖示」、「形體演變」、「釋義」、「字形分析」、「部首形體書寫練習」「有趣的部首 遊戲」、「自我評量」及「老師評語」等部分。以下分別敘設計之內容及理念。

1. 圖示:基於低年級學童札處於皮亞傑「具體運思期」階段,此時期兒童圖畫概念之認 知,較文字符號概念之發展為優先。(賴惠玲、黃秀霜,1999),因此參乃參酌王志 成及葉紘宙(2001)《趣味的部首》及賴慶雄(2003)《輕鬆部首》書中之部首圖示,

使低年級學童更易於學習、也能樂於學習部首。

2. 形體演變:由甲骨文、篆文、隸書到楷書,大致可以表現出中國文字的傳承,也能隱 約的看出部首演變的脈絡。

3. 釋義:中國文字多為表義字,部首亦不例外,透過對部首意義的解說,使學童能更輕 鬆的掌握相同部首類化的原則。

4. 字形分析:此部分教學重點,在於指導學童「部首」在一個字中的位置,有時並非絕 對的,期望能降低學童寫錯字的機率。

6. 有趣的部首遊戲:透過輕鬆、有趣的教學設計,使學童在遊戲中學習,進而達到學習 的效果。

7. 自我評量:經由學童自我反省的方式,對「部首識字教學」做一回饋,讓老師更了

7. 自我評量:經由學童自我反省的方式,對「部首識字教學」做一回饋,讓老師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