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以 2013 年第三屆世界棒球經典賽為研究對象,分析臺灣媒體相關報 導所蘊含的意識形態,進而體現並影響社會結構。雖然經典賽是一項短期的賽事,

但由於國人對於中華隊的關注甚高,造成國內媒體早在賽事的數個月前,就已展 開報導,所以蒐集素材的起始點,應從 2012 年下半年開始。

體育新聞以性質區分,可以分為比賽活動的「動態體育」與非比賽活動的「靜 態體育」(周慶祥、方怡文,2008:318)。本次經典賽就是由一系列的動態體育與 靜態體育事件疊加而成,甚至後者反客為主,所獲得的報導篇幅與關注程度,遠 勝於賽事本身。

Chatman(1978)認為,敘事中的事件之間,不僅存在著關聯性邏輯(logic of connection),同時也有等級邏輯(logic of hierarchy),並據此提出核心事件與 衛星事件(kernels and satellites)的概念:衛星事件是核心事件的輔助,可以補 充主要事件的細節。新聞做為敘事的一種,經典賽相關事件文本化的過程並未突 顯比賽本身作為核心事件的特質,而許多人與事的次要新聞也較像是獨立的事件,

雖然與賽事有著時間軸的相依關係,符合 Bal(1997:37-38)所提出敘事中的事 件過程必須以時間順序(chronology)為先決條件之說法,但沒有呈現出補充核 心事件細節的特性;而 Montgomery(2007)提出次要新聞具有呈現背景與氣氛 的功能,較能解釋經典賽中各新聞事件間的關係:在正式比賽之外提供背景氣氛 並延續情緒。

承襲 Bal 提出的敘事時間序列,經典賽在比賽前數個月,最令人關注的必然 是中華隊的籌組。在多次棒球國際賽事的經驗下,媒體對此早已駕輕就熟,甚至 報導的不像是次要新聞,其中所包含的議題、衝突,都已脫離正式比賽脈絡,將 其視為獨立新聞事件都不為過。不過追根究柢,這些新聞還是因經典賽而生,如 同敘事古典模式(classical paradigm)中的衝突與不和諧,為之後的事件做鋪陳。6

6 古典模式(classical paradigm)自 1910 年起支配了劇情片的敘事結構,至今仍是最流行的形式

11

根據上述論點,本研究認為新聞文本取樣應始於 2012 年下半年中華隊的籌組,

而其中最受關注莫過於旅外球員歸國與否。

中華隊的徵召一直到了 2013 年二月底才塵埃落定,隨之而來的就是三月初 的正式比賽。本屆經典賽雖然打破了依地域分組7的模式,但中華隊在預賽最後 一場與複賽第一場,仍遭遇宿敵南韓及日本,給予本研究分析的良機,可以一探 中華隊與此兩強敵之間的情結,在 2013 年究竟是以何種樣貌呈現。

一般媒體對比賽本身著墨不深,原因如下:首先,據媒體報導,中韓與中日 戰,緯來體育台的平均收視率分別為 12.17%、15.47%(聯合報,2013 年 3 月 7 日:第 B3 版;蘋果日報,2013 年 3 月 10 日:第 A10 版),說明電視現場轉播 是球迷觀眾了解賽事本身的主要管道,並非倚賴報紙或電視新聞,故新聞媒體毋 須鉅細靡遺地描寫比賽內容,取而代之的是從特刊、頭版到體育版,五花八門的 次要新聞,才是新聞媒體的兵家必爭之地;其次,一般媒體對於比賽本身的報導 與分析能力有限,不若體育電視轉播配有專業球評播報員,難在賽事本身找到新 聞切入點以吸引閱聽人。

統整以上分析,本屆經典賽重要新聞事件如下(次頁):

(Giannetti, 2005/2010:370),此模式在敘事初期即呈現出主要的衝突,隨時間軸線累積至高潮,

最終到達結局。

7 2006 年與 2009 年,中國、中華、日本以及南韓皆為同組(Pool A);2013 年則是中國與日本 同組(Pool A),中華與南韓同組(Pool B)。

12

13

貳、文獻探討

本研究採 Fairclough 的 CDA 模式分析架構,為利於後文分析,此章節的論 述方式為「以文獻建立社會結構(歷史脈絡)之樣貌」,主題聚焦於臺灣的棒球 運動,根據論述所依循之脈絡找尋影響社會結構形成的種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