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 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目前的教育,主張將生活融入教材,強調處處是教材、處處可學習,認為學習 空間應由教室擴展至校外、社區、野外大自然中,古人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 路」,經驗的充實遠比書本內容的記誦更能與生活融合。傳統形式的學習受限於教 室的方牆之內,唯有戶外教學能突破這個困境,因為走出教室常有意想不到的收 穫,不論是在珍惜自然環境、體會人文情懷、加強人際溝通互動方面,這些經驗都 是學校教室中學習不到的。因此,周儒、呂建政(譯)在 1999 年提到教師希望透 過戶外教學,帶領孩童走出戶外,接觸不同的學習環境,幫助延伸學習過程,擴大 學習環境,跨越教室,提供孩童學習機會與不同領域的知識,使孩童能有更多的理 解、更深入的見解,和更清晰的意義體認。由此可知,有別於傳統教室內的學習,

戶外教學更能擴大學習空間、豐富學習視野,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戶外教學除了可將學習空間由教室內擴展至戶外、拓展學習視野外,它也能提 供孩童許多戶外實際體驗的機會,根據杜威從作中學的理念,強調學習過程必須透 過親身體驗,這個理念帶動了經驗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戶外教學正好能豐富孩 童許多經驗,有自然環境保護、社會資源利用、及野外冒險探索方面的訊息、刺激,

甚至也提供許多富有教育意義的娛樂性活動,讓孩童從實際參與中獲得豐碩的知識 及體驗。由此可知,教師都希望藉由戶外教學讓孩童在不同環境中親身體驗、探討 問題、獲得統整概念,並發展批判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戶外教學能讓孩童實際 參與並體驗,這樣多樣的學習過程,在教育走向開放多元化的趨勢下,更形重要。

除此之外,戶外教學也提供孩童學以致用的機會,在教室中學習到的知識必須 要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才算具有實用性,讓孩童帶著之前學到的先備知識,走出校 外把經驗和知識一一相符應,印象不但更加深刻,且更能觸類旁通。戶外教學就是 要讓學生印證並運用所學,不一定要很昂貴的門票、車資,只要能到大自然中實際 見證課本圖片,身體力行環保概念,走進社區作人際互動,或在野外主動探索發現,

這些都能讓孩童因觀察、體驗而獲得啟發,戶外教學能讓所學得以運用,這和目前 教改強調課程統整、教材生活化的觀念不謀而合,由此可知戶外教學的重要性。

本研究的目的是想要了解台南市國小實施戶外教學的現況及學生認為戶外教 學促進自身學習成長的看法。關於台南市國民小學實施戶外教學的現況方面,分成 戶外教學的準備情形及戶外教學的實施情形兩部分來探討。在戶外教學的準備情形 方面,想瞭解教師辦理戶外教學的動機及意願、學生參與的意願、辦理戶外教學行 前教育的情形、並分析不同背景教師實施的情形是否有差異、不同背景學生參與的 意願是否有差異。在戶外教學的實施情形方面,除了瞭解教師實施戶外教學的情形 之外、也分析不同背景教師實施戶外教學的情形是否有差異。最後才分析不同背景 學生對戶外教學促進自身學習成長的看法是否有差異、及分析學生參與戶外教學的 意願與對戶外教學促進自身學習成長的看法是否有相關。

另外,教師教學要成功,親師合作是很重要的,因此研究者想瞭解除了平常各 種教學的參與之外,在舉辦戶外教學時,家長的參與情形如何,如果能適時引領家 長參與規劃、設計、指導,更能強化親師生互動與瞭解,提昇教師專業形象,教師 必須體會到教學、學校、家庭與社區是一體的,良好的親師關係是學生學習的基礎,

透過良好的親師溝通橋樑,促進彼此的良性互動,讓學生在和諧快樂的環境中學習 (李崑山,1999;梁一成,2000)。因此要舉辦一項成功的戶外教學除了教師和行政 互相配合之外,親師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助力之一,班親會可以在期初大會時提出 討論議題及困難解決的方案,透過和家長一同設計行程,將意見傳達給同學年或班 群作參考,熱心的家長會協助收集相關資訊替孩童作行前解說,學生也可以在家長 和教師的帶領下,達到親師生共同成長的目的。因此,本研究想瞭解台南市國民小 學實施戶外教學時家長參與的情形及活動的決議依據為何,藉此提出討論和建議。

戶外教學在促進學生學習成長方面,余雅芳(2003)、張碩玲(2001)、熊湘屏(2002)

的研究有相似的結果,皆發現戶外教學在認知學習上的助益是能縮短學生與大自然的 距離、能增進學生對鄉土環境認識、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情意學習方面 能促進良好的親師生互動關係與人際發展;在技能學習方面能養成學生獨立思考與解 決問題能力、自我探索與發現的能力。余宗翰(1999)發現運用戶外環境教育教學資 源有助於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或動機、增進學生的環境知識、培養學生的環境態度、

訓練學生的環境行動技能以及促進學生的環境行動。林儷蓉(2000)的研究也發現 休閒農場之校外教學可幫助學童達成認知、情意及社會領域之教學目標,對學童之 知識獲得、學習興趣提昇及人際關係發展皆有助益。以上這些文獻皆提到戶外教學 有助於學生認知、情意、技能學習,因此激發了本研究想要探究哪一種戶外教學性 質對學生的學習較有正面助益,並進一步了解學生參與戶外教學的意願與對戶外教 學促進學習成長的看法是否有相關。

從戶外教學的相關研究中發現,教師的背景因素可能會影響戶外教學的實施,

可能影響的因素有學校規模、年資、性別、擔任職務等。在年資方面,余宗翰(1999)、 邱婉麗(2002)、徐薇(1999)、張碩玲(2001)、曾兆興(2004)等人的研究指出,

年資愈深的學校人員,其閱歷豐富、經驗老到,較能走入社區善加利用其資源,實 施戶外環境教育的情形隨教學年資的增加而提高。在性別方面,男性教師帶領學生 實施校外教學的比例比女性高(余宗翰,1999)。在擔任職務方面,行政人員比教師 更同意國小和社區資源共享(張碩玲,2001;曾兆興,2004)。在任教年級方面,中 年級的教師實施戶外環境教育的比例,較低年級和高年級的教師高(余宗翰,1999)。 因為探究學生的背景因素影響其對戶外教學學習助益看法的相關研究不多,因此本 研究除了調查不同學校規模、不同年資、不同性別及擔任不同職務的教師對實施戶 外教學的現況差異情形外;也想瞭解不同性別、不同年段、不同學校規模大小、不 同戶外教學活動性質、不同家長參與戶外教學情形、不同戶外教學行前教育情形的

學生,對戶外教學促進學習成長的看法是否有差異。

綜上所述,戶外教學的實施在現今教育中是必要的且有其重要性,本研究的主 要目的是要瞭解台南市國民小學實施戶外教學現況及學生對戶外教學促進自身學 習成長的看法,進而探究戶外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助益性,並藉此提出建議供日後教 師實施戶外教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