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影響的,充權個案之前,社工必須先充權自己,再將這股正向的力量傳 送給個案。如此一來使用復元優勢觀點,不但可以增加個案的自主性和 主體性,更可以增加社工本身的自主性與主體性,達到雙向復元的終極 目標。

第二節研究動機

壹、課堂中接觸的優勢觀點

一開始接觸社會工作,就知道這是一門助人自助的專業,要協助個 案處理其生活上的不適應以及因為不適應所產生的問題。如此一來,處 遇模式便成為一個缺點模式(the deficit model);接觸個案之後,便 開始評估個案的問題。然而,Saleebey(2005)認為問題導向的個案評估 是一種脈絡剝奪(context-stripping),當專業人員急於替個案歸類為 某種問題時,將錯失其他更重要的政治、經濟、社會以及文化等脈絡的 全觀(引自胡孟菁,2013)。在接觸優勢觀點之後,才發現原來除了問題 導向的評估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工作方式。

優勢觀點是一個較晚興起的工作方式,優勢觀點起源於社會工作、

心理衛生與其他助人專業領域中對病理觀點與醫療模型的反省與反動,

是一種病理模式到優點模式的典範轉移(Rapp,1998;宋麗玉、施教裕,

2009)。其為美國精神醫療領域發展出來之模式之一,國外的實證研究 呈現有 71%達到正向結果,較其他模式高出許多(Rapp & Goscha,2002)。

由此顯示,優勢觀點不僅僅是看待個案的優勢,但卻也不忽略個案的問 題,乃透過個案的優勢充權、增強個案的能力,以達到生活上的「平衡」。 或許個案所遭遇到的問題並未解決,但是因為充權、以及能力的增強,

讓個案學會與問題(障礙)共存,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這樣一個新的觀 點,讓我覺得非常新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最印象深刻的是王翊涵老師到課堂上的演講,「我很辛苦,可是我 不可憐!」新移民女性在台生活的優勢觀點分析。這些新移民在社會大 眾的形象當中,充滿著社會烙印。對他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比較差一點,

甚至有些人認為他們本身就充滿問題。透過王翊涵老師的演講以及文章,

讓我從優勢觀點去看待這些新移民女性。而不再從一般社會大眾世俗的 眼光去看到這樣的「對象」,優勢觀點提供一個新的視角,發現不一樣 的世界。

優勢觀點除了提供一個新的視角來看待個案之外,亦帶入了復元 (recovery)觀點。復元不僅僅是個過程也是個結果。簡單來說,復元就 是使個體自己和世界中的群體可以相互真誠的對待,並且不斷的提升與 永續進步(施教裕,2011)。社會工作原本就是一個著重人與環境交流的 專業,「人在情境中」更是社會工作不斷強調的概念。因此「在社工專 業介入和個案生命蛻變,雙向復元盡在無形無限的化育中」(引自宋麗 玉、施教裕、張錦麗,2004)。由此可見,使用優勢觀點不僅僅可以協 助個案復元,在生活當中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更可以協助社工成長。

貳、婚暴社工的困境與耗竭

近年來家庭暴力議題備受社會大眾所關切,在政府與各個民間團體 的積極宣導下,案件通報量高居不下。即便法規內清楚規範社會工作人 員的角色定位,但社工專業往往受到社會結構、職業結構、及組織結構 的影響而造成工作者在服務的過程產生許多工作困境(蔡慈涵,2012)。

台灣社工在家暴防治政策倡導與實務工作扮演相當重要角色,因人力不 足以及工作性質的複雜性,家暴問題頻頻出現在新聞媒體上,社工經常 成為社會創傷的代罪羔羊,要專業體系背負這個責任(汪淑媛,2013)。

Goding(1991)更提及社會工作者面臨的掙扎是來自於不良的公共形象、

民眾對社會工作的認識不足、以及低專業聲望的結果(引自沈慶鴻,

20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社會工作本身有特殊的工作環境,長時間的暴露在此工作環境,社 工的身體健康、心理衛生、與專業生涯發展可能受到潛在性的威脅。汪 淑媛(2008)根據研究發現,家庭暴力防治社工往往會有信心不足、多重 角色扮演、專業知識不足、工作負荷量大、社工制度保障少、待遇偏低 等,形成「弱勢的專業人員服務弱勢人口」的窘境(鄭瑞隆,2004)。有 部分的社工因為過度同理個案,感染個案的創傷,導致替代性創傷的產 生。面對這樣的情況,產生台灣保護性社工的高流動率,剛畢業的社工 學生也對保護性業務抱持著慌恐的態度。若持續的使用問題解決的方式 來進行家庭暴力防治,會不斷地消耗社工的能量,產生許多無力感與挫 折感,更影響對個案的服務品質。若是能夠提供社工的信心、減少個案 帶給社工的創傷,才能夠減少家暴社工的高流動率,增加家庭暴力防治 工作的經驗傳承,提供給個案更好的服務。

參、實習中的遇見

從優勢觀點 92 年引進台灣,截至今日已經有十多年之久,由家庭 暴力領域開始推展至其他領域,包括青少年、高風險家庭、弱勢家庭服 務等。所展現出的成效都不錯。個案皆逐步發現自己的主體性,發覺自 己的想望和行動能力,建立自立生活且能勝任面對生活(宋麗玉、施教 裕,2012)。

對社工員而言,所謂「學習」此一概念的定義,David Kolb(1984;

引自 Thompson, 2000)認為首先必須符合兩個前提或假定:第一是學習 本身乃是一種生活、人生和生命的直接經驗與投入,而非只是一種正式 學習的機會和管道,如上課或訓練;第二是學習本身必須是正向積極和 樂觀喜悅的模式,藉使生活、人生和生命愈臻至善完美和豐富圓滿(引 自宋麗玉、施教裕,2012)。其認為經驗學習過程是由四個適應性學習 階段構成的環形結構,包括具體經驗,反思性觀察,抽象概念化,主動 實踐。蔣維喬認為加上第五個步驟的「迴向」,即「交流的回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circulating feedback)」才是完整的學習過程。

「推動和落實優勢觀點是需要時間的,首先,須不斷地從『做 中學』和『學中做』兩方面的實踐和反思之循環辯證,才能進 一步揣摩其理論精神與原理原則;其次,必須不斷透過組織內 外督導來改進工具的使用與提昇方法的運用;再其次,必須個 人領會和增加新的專業知能,並慢慢地探索和嘗試新的工作經 驗;再者,須要與其他優點團隊多多分享交流和觀摹學習,以 進一步驗證本身新的工作體驗和心得;最後,必須將此一新的 工作體驗和心得逐漸發展到生活的各個層面,甚至內化到生命 的深處,終究才能體會和達到『存乎一心』的境界。」(葉玉 如,2010;引自宋麗玉、施教裕,2012)

在服務個案的過程當中,運用優勢觀點,不但可以看到個案的進步,

更可以感受到個案的力量。社工與個案互為主體,互相討論目標、計畫,

互相勉勵,達到「助人、自助」的概念,意即達到雙向復元的終極目標。

筆者過往在實施優點模式的機構實習,也曾經在病理模式為主的醫院中 實習,可深刻感受到兩個不同工作模式之間的差異;使用優勢觀點與個 案工作,可以看到個案不同的面向,個案也會因為社工給的優勢環境,

而變得更加正向。當個案與環境都是正向的回應時,社工本身也會感受 到正向的能量。在這樣的工作環境當中,相信社工會充滿力量,甚至可 以減少個案帶給社工的負面能量。Bell(2003)、沈慶營(2007)和林彥宏 (2008)認為社工本身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重要的關鍵,一個 高自我效能的社工,能夠運用優勢觀點看待自己與個案的價值、肯定自 己曾經付出的努力(胡孟菁,2013)。實習的過程當中,聽見社工的分享,

更加肯定優勢觀點的力量,順著個案的想望來訂定工作目標,不僅可以 達到保護個案人身安全的目的,更可以看到不在預期之中的火花;不僅 可以看到優勢觀點對於社工及個案帶來的影響,亦可看到個案與社工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成長。

肆、小結

從接觸到課本上的優勢觀點,到了解優勢觀點,並在實施優勢觀點 的機構中實習,讓筆者更加相信優勢觀點的力量。在社會工作的領域當 中,多數人在意的依舊是個案。當然,無可厚非的是個案是工作者最在 乎的人;然而,執行社會工作處遇的社工也是社會工作領域當中重要的 一環。

保護性社工是社會工作當中流動性最高的領域,他們接觸的個案都 是高危機的個案,個案會帶給他們許多負向的能量,導致他們漸漸的耗 竭。許多的文獻討論社工如何耗竭?應該要多加給予員工協助方案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協助員工紓壓,皆是從負向的 角度來了解社會工作對社工的影響。但是社會工作不僅僅會對社工帶來 負面的影響導致社工耗竭(burn out),也可能因為社會工作讓社工成長。

社工與個案彷彿如同「播種」(planting seeds)的歷程,社工如何與個 案互相扶持,讓社工從自我懷疑到重新得力,從個案主身上得到自我肯 定,進而持續穩健的工作下去?根據優勢觀點的「雙向復元

(multualrecovery)」概念便可以了解,使用優勢觀點的社工,可以與 個案一起成長改變。

優勢觀點一開始引進台灣就是使用在家庭暴力領域當中,這幾年的 研究顯示,優勢觀點在家庭暴力領域頗具成效,無論是在對個案或者是 對社工的影響。再加上家庭暴力領域是屬於保護性業務,流動率相較於 其他領域來說更高,也更容易讓社工接觸負面情緒產生替代性創傷 (vicarious trauma)。然國內外文獻探討之相關主題,仍多為社會工作 者之壓力負荷與工作滿意度調查,以優勢觀點為基礎的處遇則著重在個 案本身,以及個案的復元情況,鮮少討論優勢觀點模式當中,處遇過程 以及個案對於工作者本身之影響,也鮮少有人論述社會工作者在實務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