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關係之研 究。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待答問題;

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近年來,少子化現象與社會價值觀念的不同,父母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親 子間的互動以及父母的教養方式均隨著改變。每個人的成長與學習都是藉由生活 經驗和所接收之周遭環境的刺激而引發,再經由觀察、模仿、訓練等方式逐漸發 展。一個新生命來到這世界便開始了他一生的學習,孩子最先接觸的人是父母,

最先踏入的環境是自己的家庭,而家庭教育亦是每個人最先接受教育的場所。父 母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與應對進退,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親幾乎是孩子 絕大多數行為的首要模仿對象,每個人都被原生家庭深深影響著,孩子經由家庭 生活中與家人長期相處,彼此交流、在互動中學習,這種親密的親子關係是無人 可取代的。

每位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都是一樣的,父母在教養過程中面對 孩子問題時,其教養概念與方式又是如何反應在孩子的身上?TVBS 新 聞 網 報 導 臉 書 上 以 親 子 教 養 為 主 題 的 一 段 影 片 , 5 歲 的 小 女 孩 淚 眼 婆 娑 向 媽 媽

「 自 省 」, 述 說 並 回 答 媽 媽 對 於 沒 自 動 收 拾 玩 具 這 樣 的 行 為 不 應 該 , 而 小 女 孩 經 由 媽 媽 的 引 導 下 深 切 的 「 自 省 」, 小 女 孩 將 這 樣 的 行 為 定 義 為

「 客 人 」 並 說 明 「 家 人 」 應 該 是 互 相 幫 忙 與 體 諒 的 ( 何 文 君 , 張 恩 慈 , 2017)。這 位 母 親 以 她 所 認 為 正 確 的 方 式 來 教 育 孩 子,經 由 媒 體 的 傳 播 , 影 片 中 母 親 的 教 養 方 式 引 起 網 友 正 反 兩 極 的 評 價,這 樣 的 方 式 到 底 是 教 養 ?還 是 脅 迫 ? 是親子溝通?還 是 情緒勒索?也 引 起 大 眾 對 父 母 親 教 養 方 式 的 討 論 熱 潮 。

2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所有五官的感受,包括眼睛所見、耳朵所聽、觸手可及的…

無時無刻不在刺激、影響孩子的學習。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與孩子相處最久也 是接觸最密切的主要照顧者,教育是一種模仿、也是一種身教,過程中若缺乏適 當的引導與學習典範,孩子將無法習得正確的處事態度及正確的價值觀。在成長 過程中孩子透過家庭與學校的教育,一步步建立自己的行為模式進而形成生活態 度。

由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國小高年級階段的孩子介於 Freud 主張的潛伏期

(6歲~青春期前的兒童)及 Piaget 的形式運思期。此時期兒童注意力集中在與 同伴朋友間的關係並認為規則是在大家同意後訂定的、是人為的不是絕對的。在 心理上已開始尋求獨立,欲擺脫家長、老師的規定與約束,這時期親子間的關係 也有了變化,知識圈與生活圈迅速擴大,而父母所給予的教育除了學習及生活習 慣的養成還包括價值觀的導正。因此,想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是否 會因孩子性別、學校規模、學校地區、兄弟姐妹人數、家庭結構、家庭社經地位 而有所差異,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情緒是一個人對於情境變化做出的心理反應,由於每個人智慧成熟度的不 同,情緒穩定能力不一,對同一事件所做出的反應與決定可能天差地遠。美國心 理學家 Daniel Goleman 的情緒商數(EQ)一書出版後,立即引發人們對於情緒 智慧的重視,他認為一個人的情緒商數高低,跟一個人的成就大小有很大的關 係。甚者,情緒商數還遠較一個人智慧商數來的重要(莊耀輝,2011)。

由於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情境不斷在變化,情緒穩定度也隨著起伏。一 個人能否適當的處理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情緒,適切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是很 重要的。英國首相邱吉爾曾說過:悲觀主義者在每個機會裡看到困難,樂觀主義 者在每個困難裡看到機會(王志艷,2013)。情緒經驗是兒童生活經驗中相當重 要的一部分,它不僅是兒童對於其生活環境所產生的反應,其對行為的發展也有 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王鍾和(1981)認為愉快的經驗鼓勵兒童追尋此類社會經驗,

負向的經驗則讓個體有懼怕退縮的結果。莊耀輝(2011)指出 EQ 的重要性點 顯現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上。Daniel Goleman 指出,一個人如果不具備情感能力,

缺乏自我意識,不能處理悲傷情緒,沒有同情心,不知怎麼樣跟別人相處,即使

3

再聰明,也不會有大的發展(尚芳子,2017)。在這快速進步的社會中,無論是 什麼身分、從事什麼行業,想要在工作及學習場域受人歡迎,EQ 顯然比 IQ 更 為重要。

兒童階段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與同儕間的互動,以及與師長相處該有的應對 進退都是重要的學習內容。李文瑄(2004)認為若無法專注於自己、察覺自己的 內在情緒,讓情緒處於長期的不穩定狀態,則對他人必會多疑且有敵意。而情緒 的平和,亦來自於能同理他人的感受,對他人理解、採取正面觀點,則對他人必 會有多一點的彈性、多一份接受與認同。所以情緒管理良好與否,對與他人相處 是否和諧影響很大。本研究將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生的情緒智慧在情緒的自我察 覺、表達、調適及情緒運用等方面的表現,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在國小階段正是情緒發展與自我概念養成的重要時刻,值此重要階段該如何 培養期孩子覺察自我情緒狀態,辨識自己的情緒並以適切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 緒,凡此種種都有賴後天的學習與養成。培養掌握自我情緒的能力並能主宰自己 的情緒這也與個人的心理健康、人際關係與工作效能息息相關,在今日的社會顯 得益發重要〈羅品欣,2004〉。整個兒童與青少年時期都在發展同理心與內在自 我管理的神經迴路,這些可以靠後天培養(許妍飛譯,2015)。此階段的孩子因 生理及心理方面發展皆尚未臻成熟,正處於人際需求逐步穩定之重要階段,在其 成長過程中透過家庭、學校教育等方式,逐步建立自己的行為模式,是形成對未 來生活態度的關鍵期。

在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的研究上,劉瑞美(2006)曾以「父母教養方式與國 小學童情緒智力關係之研究。」進行研究,然而本研究與其不同之處有以下幾點: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屏東縣五、六年級學生;另屏東縣小型學校偏多,12班以下 小型學校占 71%;且屏東縣有許多原住民,原住民鄉鎮占全縣四分之一;再者,

屏東縣位於國境之南是臺灣西部最狹長的縣份,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家庭 收入有限。另研究者有感於現代社會因走不出情緒低谷而自傷傷人的案例不少,

2018年 3月 中央社報導「台大宅王情殺案殺人罪更一審判刑15年」的判決讓人又 想起這個因無法跳脫感情困擾、 無法走出情緒低谷而鑄下大錯的例子( 蕭 博 文 , 2018)。 情緒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擁有良好的情緒智慧的人能擁有

4

良好的人際關係,不管在就學就業或感情生活都擁有精彩的一頁,而無法掌控制 己情緒狀態的人若碰著生命中的抉擇或難題時往往無法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而 讓自己陷於困境,嚴重者甚至傷及無辜他人。在這變遷快速的社會中,國小高年 級的孩子對於自己的情緒是否能確實察覺?能否運用適當方法調整轉換自己的 情緒讓負面情緒獲得舒緩?因上述總總,研究者認為本研究仍具有其研究價值與 必要性。

那麼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的影響表現於哪些面向?而情

緒智慧又是如何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生的生活、學習與處事態度?研究者選擇國小 高年級學生為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盼藉由探討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國小高年級學生 情緒管智慧兩者之相關關係與影響情形,到底兩者有何相關、有何影響?希望能 提供關心國小高年級學生發展之家長、老師、研究人員未來研究參考。此為本研 究動機之三。

研究者有感於現代社會中影響親子關係的因素甚多,盼藉由探討父母的教養 方式與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智慧關係,在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孩子情緒智慧的表現 上找出一個平衡點。希望本研究能提供所有關心孩子成長的家長、老師、研究人 員與研究單位做為未來研究參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