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關係之研究"

Copied!
19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吳宗立 博士.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 與情緒智慧關係之研究. 研究生:丁秋云. 中華民國. 107. 年. 5. 撰. 月. 25. 日.

(2)

(3)

(4)

(5) 謝辭 時光荏苒,兩年的研究所生涯在忙碌中已悄然度過。這兩年的學習過程對離 開學生身份已久的我來說是一場耐力與毅力的考驗,如今論文總算順利完成了! 在論文付梓之際,心中滿懷感激,首要感謝恩師吳宗立教授在論文撰寫過程 中亦步亦趨的啟迪與引導,給予明確的方向與建議,用字遣詞親筆斧正,詳閱再 三。當我遇到瓶頸時,恩師總是適時的提點我,讓我能順利找到方向。恩師對學 問的嚴謹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我學習的典範,在此獻上我最誠摯的敬意與謝意。 在問卷編製上要感謝恩師吳宗立教授、吳根明教授、李宗鴻校長、黃拓榮校長與 陳萬生老師,提供專業的建議。另,還要感謝協助問卷發放的老師及參與此次問 卷調查的所有小朋友,使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 修業期間,感謝系上李錦旭主任、根明老師、義東老師、光正老師、玉玲老 師,你們豐富精彩的課程分享,讓我對宗教、政治、法律、社會、歷史、等議題 更有深切的認識、更深入的瞭解,使這兩年的學習收穫滿滿。 感謝兩位口試委員根明老師、照金老師,在繁忙之餘撥冗審閱論文內容並給 予建議,因你們嚴謹、用心的指導,讓這篇論文更加的完善。 班上一同披星戴月奮鬥不懈親愛的同學,你們是我課業及心靈上的好夥伴, 謝謝大家相互砥礪與打氣、一路相挺,陪我一起走過每個進修的日子,讓我在學 習過程不寂寞,有你們真好! 更要感謝我的先生健民,在我最忙碌的時候分擔家事、盡心照顧家庭與孩 子,並給予我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還有我親愛的孩子唐儁與君璜,你們的體貼 懂事與包容,讓媽媽無後顧之憂,朝目標前進。 汗水澆灌下的日子充實了我的生活、拓展了我的視野,這段日子雖然辛苦卻 滿是回憶。感謝這一路提攜的師長、相伴的同學及我最親愛的家人們! 丁秋云 謹誌 2018 年 05 月 i.

(6) ii.

(7)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 與情緒智慧關係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瞭解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關 係之現況,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的差異 情形,並探究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的相關情形,進而分析父母教養方式與情 緒智慧的預測力。 為達成本研究之目的,採用問卷調查法,透過自編之「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 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關係之調查問卷」作為資料蒐集工具,以屏東縣公立國小高 年級學生作為母群體,採用分層比例抽樣方式,獲得有效問卷 465 份。根據蒐 集填答後之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Scheffé 法事後比較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以及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 分析結果,獲得之研究結論如下: 一、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對父母開明權威的教養方式有較高知覺,較少感受到 忽視冷漠的教養方式。 二、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期盼父母與其互動方式,主要是給我鼓勵,其次為陪 我從事休閒活動。 三、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智慧大致良好,其中對情緒覺察的掌握度較高。 四、聽音樂是高年級學生紓緩情緒之最主要方式,其次為玩手機。 五、屏東市區、大型學校、兄弟姐妹2人、高社經地位家庭之國小高年級學生父 母普遍採開明權威的教養方式。 六、女性、屏東市區、大型學校、高社經地位家庭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具有較佳的 情緒智慧。. iii.

(8) 七、父母教養方式與學生情緒有密切關係,開明權威的教養方式學生情緒智慧表 現愈佳。 八、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對情緒智慧有顯著的預測力,以開明權 威層面解釋力最高。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果,提出對教育單位與人員、家長及對未來研究之建 議,以作為提供學校單位、家長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情緒智慧。. iv.

(9) A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for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Pingtung Coun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for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Pingtung County.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ith their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relationships, and to analyze the prediction of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 research adopts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uses self-mad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relationships bwtween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hich took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Pingtung County as the population, used stratified proporttional sampling and obtained 465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All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multiple response analysis,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 post hoc test,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etc., and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ing:. 1.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Pingtung County have the highest awareness of enlightened authority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By contrast, uninvolved parents is the lowest. 2.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Pingtung County expect their parents interact with them. The main reason is to encourage them, and next is to do leisure activities with them. 3. In generally, the emotional intelliegence of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Pingtung County is good. The mastery of the emotional awareness is high. v.

(10) 4. Listening to music is the main way for students to relieve their emotions, followed by playing with mobile phones. 5. The parents of students in Pingtung City, large schools, two children, and high socialeconomic status family generally adopted enlightened authority methods. 6. Female, Pingtung City, large schools, and high socialeconomic status family have a higher propensity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7.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is closely related to students' emotions. The students whose parents adopt enlightened authority perform bette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8.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of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Pingtung County have the significant predicition in student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especially the variable of enlightened authority indicates the highest predictive ability..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the author will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to educators, parents, school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as reference..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vi.

(11) 目 次 謝. 辭.................................................................................................. 摘. 要................................................................................................. iii. i. Abstract.............................................................................................. v 目. 次................................................................................................ vii. 表. 次................................................................................................ ix. 圖. 次................................................................................................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待答問題............................................................................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父母教養方式的理論分析........................................... 11 第二節 情緒智慧的意涵與理論分析............................................. 24 第三節 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之相關研究............................. 4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3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0 第五節 研究程序與步驟................................................................. 80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83. vii.

(1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7 第一節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之現況 分析......................................................................................87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 情緒智慧之差異分析......................................................... 96 第三節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之相關 分析....................................................................................113 第四節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對情緒智慧之預測 力分析............................................................................117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2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7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37 第二節 結論................................................................................... 142 第三節 建議................................................................................... 146. 參考文獻............................................................................................. 151 一、中文部分................................................................................... 151 二、英文部分................................................................................... 157. 附. 錄.............................................................................................. 159 附錄一:專家效度問卷................................................................... 159 附錄二:專家意見修正表............................................................... 167 附錄三:預試問卷........................................................................... 174 附錄四:正式問卷........................................................................... 178. viii.

(13) 表 次 表2-1 父母教養方式定義彙整表..............................................................................12 表2-2 單向度的父母教養方式..................................................................................18 表2-3 雙向度的父母教養方式..................................................................................19 表2-4 父母教養方式層面分析表..............................................................................22 表2-5 情緒智慧定義彙整表......................................................................................26 表2-6 情緒調整策略..................................................................................................36 表2-7 情緒智慧研究層面分析表..............................................................................39 表2-8 父母教養方式相關研究結果摘要表..............................................................41 表2-9 情緒智慧之相關研究結果摘要表..................................................................46 表2-10 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的相關研究結果摘要表....................................50 表3-1 106學年度屏東縣國民小學生高年級學生人數統計表................................56 表3-2 抽樣施測單位、數量及回收情形一覽..........................................................57 表3-3 有效樣本分析表..............................................................................................58 表3-4 協助審閱問卷專家名單..................................................................................61 表3-5 預試問卷內容分析表......................................................................................66 表3-6 預試問卷抽樣學校與回收統計表..................................................................67 表3-7 父母教養方式量表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摘要表..........................................69 表3-8 緒智慧量表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摘要表......................................................71 表3-9 父母教養方式量表預試問卷之因素分析摘要表..........................................75 表3-10 情緒智慧量表預試問卷之因素分析摘要表................................................77 表3-11 父母教養方式量表預試問卷之信度分析摘要表........................................78 表3-12 情緒智慧量表量表預試問卷之信度分析摘要表........................................79 表4-1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之現況分析摘要表..........................88 表4-2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量表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89 ix.

(14) 表4-3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喜歡父母與其互動方式之次數分析統計表..........91 表4-4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智慧現況之分析摘要表..................................92 表4-5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智慧量表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93 表4-6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舒緩方式之次數分析統計表..........................95 表4-7 不同性別之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差異 t 考驗分析摘要 表......................................................................................................................97 表4-8 不同學校規模之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表......................................................................................................................98 表4-9 不同學校地區之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100 表4-10 不同兄弟姐妹人數的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之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101 表4-11 不同家庭結構的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102 表4-12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之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103 表4-13 不同性別之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智慧差異 t 考驗分析摘要 表.................................................................................................................104 表4-14 不同學校規模之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智慧差異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105 表4-15 不同學校地區之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智慧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107 表4-16 不同兄弟姐妹人數的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智慧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108 表4-17 不同家庭結構的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智慧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110 表4-18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智慧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111 表4-19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其情緒智慧之積差相關分析摘要 表..................................................................................................................113 x.

(15) 表4-20 父母教養方式各層面預測情緒智慧「整體」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18 表4-21 父母教養方式各層面預測情緒智慧「情緒覺察」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119 表4-22 父母教養方式各層面預測情緒智慧「情緒表達」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120 表4-23 父母教養方式各層面預測情緒智慧「情緒調適」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120 表4-24 父母教養方式各層面預測情緒智慧「情緒運用」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121 表4-25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之現況綜合彙整表..122 表4-26 不同背景變項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各層面差異情形綜合 摘要表..................................... ....................................................................126 表4-27 不同背景變項的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智慧各層面差異情形綜合摘 要表..............................................................................................................130 表4-28 父母教養方式各層面預測情緒智慧整體及各層面之多元迴歸分析綜合摘 要表..............................................................................................................134 表4-29 假設驗證結果彙整表..................................................................................136. xi.

(16) xii.

(17) 圖 次 圖2-1 A-B-C 理論示例............................................................................................. 29 圖2-2 Novaco 的氣憤激發認知模式....................................................................... 30 圖2-3 Salovey & Mayer 情緒智力修正概念架構圖............................................. 32 圖3-1 研究架構圖..................................................................................................... 54 圖3-2 研究流程圖..................................................................................................... 80. xiii.

(18) xiv.

(19)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關係之研 究。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待答問題; 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近年來,少子化現象與社會價值觀念的不同,父母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親 子間的互動以及父母的教養方式均隨著改變。每個人的成長與學習都是藉由生活 經驗和所接收之周遭環境的刺激而引發,再經由觀察、模仿、訓練等方式逐漸發 展。一個新生命來到這世界便開始了他一生的學習,孩子最先接觸的人是父母, 最先踏入的環境是自己的家庭,而家庭教育亦是每個人最先接受教育的場所。父 母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與應對進退,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親幾乎是孩子 絕大多數行為的首要模仿對象,每個人都被原生家庭深深影響著,孩子經由家庭 生活中與家人長期相處,彼此交流、在互動中學習,這種親密的親子關係是無人 可取代的。 每位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都是一樣的,父母在教養過程中面對 孩子問題時,其教養概念與方式又是如何反應在孩子的身上?TVBS 新 聞 網 報 導臉書上以親子教養為主題的一段影片,5 歲的小女孩淚眼婆娑向媽媽 「 自 省 」, 述 說 並 回 答 媽 媽 對 於 沒 自 動 收 拾 玩 具 這 樣 的 行 為 不 應 該 , 而 小 女 孩 經 由 媽 媽 的 引 導 下 深 切 的 「 自 省 」, 小 女 孩 將 這 樣 的 行 為 定 義 為 「客人」並說明「家人」應該是互相幫忙與體諒的(何文君,張恩慈, 2017) 。這 位 母 親 以 她 所 認 為 正 確 的 方 式 來 教 育 孩 子,經 由 媒 體 的 傳 播 , 影 片 中 母 親 的 教 養 方 式 引 起 網 友 正 反 兩 極 的 評 價,這 樣 的 方 式 到 底 是 教 養 ?還 是 脅 迫 ? 是親子溝通?還 是 情緒勒索?也 引 起 大 眾 對 父 母 親 教 養 方 式的討論熱潮。. 1.

(20)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所有五官的感受,包括眼睛所見、耳朵所聽、觸手可及的… 無時無刻不在刺激、影響孩子的學習。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與孩子相處最久也 是接觸最密切的主要照顧者,教育是一種模仿、也是一種身教,過程中若缺乏適 當的引導與學習典範,孩子將無法習得正確的處事態度及正確的價值觀。在成長 過程中孩子透過家庭與學校的教育,一步步建立自己的行為模式進而形成生活態 度。 由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國小高年級階段的孩子介於 Freud 主張的潛伏期 (6歲~青春期前的兒童)及 Piaget 的形式運思期。此時期兒童注意力集中在與 同伴朋友間的關係並認為規則是在大家同意後訂定的、是人為的不是絕對的。在 心理上已開始尋求獨立,欲擺脫家長、老師的規定與約束,這時期親子間的關係 也有了變化,知識圈與生活圈迅速擴大,而父母所給予的教育除了學習及生活習 慣的養成還包括價值觀的導正。因此,想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是否 會因孩子性別、學校規模、學校地區、兄弟姐妹人數、家庭結構、家庭社經地位 而有所差異,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情緒是一個人對於情境變化做出的心理反應,由於每個人智慧成熟度的不 同,情緒穩定能力不一,對同一事件所做出的反應與決定可能天差地遠。美國心 理學家 Daniel Goleman 的情緒商數(EQ)一書出版後,立即引發人們對於情緒 智慧的重視,他認為一個人的情緒商數高低,跟一個人的成就大小有很大的關 係。甚者,情緒商數還遠較一個人智慧商數來的重要(莊耀輝,2011)。 由於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情境不斷在變化,情緒穩定度也隨著起伏。一 個人能否適當的處理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情緒,適切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是很 重要的。英國首相邱吉爾曾說過:悲觀主義者在每個機會裡看到困難,樂觀主義 者在每個困難裡看到機會(王志艷,2013)。情緒經驗是兒童生活經驗中相當重 要的一部分,它不僅是兒童對於其生活環境所產生的反應,其對行為的發展也有 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王鍾和(1981)認為愉快的經驗鼓勵兒童追尋此類社會經驗, 負向的經驗則讓個體有懼怕退縮的結果。莊耀輝(2011)指出 EQ 的重要性點 顯現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上。Daniel Goleman 指出,一個人如果不具備情感能力, 缺乏自我意識,不能處理悲傷情緒,沒有同情心,不知怎麼樣跟別人相處,即使 2.

(21) 再聰明,也不會有大的發展(尚芳子,2017)。在這快速進步的社會中,無論是 什麼身分、從事什麼行業,想要在工作及學習場域受人歡迎,EQ 顯然比 IQ 更 為重要。 兒童階段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與同儕間的互動,以及與師長相處該有的應對 進退都是重要的學習內容。李文瑄(2004)認為若無法專注於自己、察覺自己的 內在情緒,讓情緒處於長期的不穩定狀態,則對他人必會多疑且有敵意。而情緒 的平和,亦來自於能同理他人的感受,對他人理解、採取正面觀點,則對他人必 會有多一點的彈性、多一份接受與認同。所以情緒管理良好與否,對與他人相處 是否和諧影響很大。本研究將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生的情緒智慧在情緒的自我察 覺、表達、調適及情緒運用等方面的表現,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在國小階段正是情緒發展與自我概念養成的重要時刻,值此重要階段該如何 培養期孩子覺察自我情緒狀態,辨識自己的情緒並以適切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 緒,凡此種種都有賴後天的學習與養成。培養掌握自我情緒的能力並能主宰自己 的情緒這也與個人的心理健康、人際關係與工作效能息息相關,在今日的社會顯 得益發重要〈羅品欣,2004〉。整個兒童與青少年時期都在發展同理心與內在自 我管理的神經迴路,這些可以靠後天培養(許妍飛譯,2015)。此階段的孩子因 生理及心理方面發展皆尚未臻成熟,正處於人際需求逐步穩定之重要階段,在其 成長過程中透過家庭、學校教育等方式,逐步建立自己的行為模式,是形成對未 來生活態度的關鍵期。 在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的研究上,劉瑞美(2006)曾以「父母教養方式與國 小學童情緒智力關係之研究。」進行研究,然而本研究與其不同之處有以下幾點: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屏東縣五、六年級學生;另屏東縣小型學校偏多,12班以下 小型學校占 71%;且屏東縣有許多原住民,原住民鄉鎮占全縣四分之一;再者, 屏東縣位於國境之南是臺灣西部最狹長的縣份,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家庭 收入有限。另研究者有感於現代社會因走不出情緒低谷而自傷傷人的案例不少, 2018年 3月 中央社報導「台大宅王情殺案殺人罪更一審判刑15年」的判決讓人又 想起這個因無法跳脫感情困擾、 無法走出情緒低谷而鑄下大錯的例子( 蕭 博 文 , 2018)。 情緒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擁有良好的情緒智慧的人能擁有 3.

(22) 良好的人際關係,不管在就學就業或感情生活都擁有精彩的一頁,而無法掌控制 己情緒狀態的人若碰著生命中的抉擇或難題時往往無法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而 讓自己陷於困境,嚴重者甚至傷及無辜他人。在這變遷快速的社會中,國小高年 級的孩子對於自己的情緒是否能確實察覺?能否運用適當方法調整轉換自己的 情緒讓負面情緒獲得舒緩?因上述總總,研究者認為本研究仍具有其研究價值與 必要性。 那麼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的影響表現於哪些面向?而情 緒智慧又是如何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生的生活、學習與處事態度?研究者選擇國小 高年級學生為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盼藉由探討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國小高年級學生 情緒管智慧兩者之相關關係與影響情形,到底兩者有何相關、有何影響?希望能 提供關心國小高年級學生發展之家長、老師、研究人員未來研究參考。此為本研 究動機之三。 研究者有感於現代社會中影響親子關係的因素甚多,盼藉由探討父母的教養 方式與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智慧關係,在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孩子情緒智慧的表現 上找出一個平衡點。希望本研究能提供所有關心孩子成長的家長、老師、研究人 員與研究單位做為未來研究參考。. 4.

(2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之現況。 二、瞭解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智慧之現況。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之差異情形。 四、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智慧之差異情形。 五、探討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之間的關係。 六、進行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對情緒智慧之預測力分析。. 第三節 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之現況為何? 二、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智慧之現況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之差異情形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智慧之差異情形為何? 五、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之間的關係為何? 六、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對情緒智慧之預測力分析為何?. 5.

(2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了使本研究所使用的變項及重要名詞的意思清楚明確,茲將本研究所涉及 之研究變項與重要名詞分別界定如下:. 一、國小高年級學生 本研究指的國小高年級學生是指 106 學年度就讀於屏東縣公立國民小學之 五、六年級學生。. 二、父母教養方式 父母教養方式是父母在教養子女時依其個人價值觀、認知、情感、習慣,透 過語言或非語言的行為表現來傳遞,也就是父母對子女日常生活、行為表現的要 求與態度所採取的方式與策略。 本研究將父母教養方式分為「開明權威」、「寬鬆放任」、「專制權威」、 「忽視冷漠」等四個層面,並以受試者在「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 智慧關係調查問卷」第二部份「父母教養方式」量表中之得分,作為受試者知覺 父母教養方式之指標。各層面得分越高者,表示父母的教養方式與該層面愈符 合。茲將父母教養方式四個層面的內容說明如下:. (一)開明權威 父母重視孩子的需求並鼓勵孩子適性發展,與孩子之間的溝通為開放的、 民主的,會訂定明確合理的行為規範,以堅定的立場要求子女遵守。. (二)專制權威 父母對於子女遵守的規準自有主張,以絕對的權威來要求子女絕對的服從, 教導子女的態度堅定但較少投入感情的支持。. (三)寬鬆放任 父母以接納、容忍的態度來面對子女的行為表現問題,但卻缺乏教導與原 則,讓孩子自行規範或決定自己行為標準的空間非常大。 6.

(25) (四)忽視冷漠 父母忙於自己的事,較少投入時間陪伴子女的成長,對於子女的行為表現及 需求缺少關注,親子間的互動貧乏。. 三、情緒智慧 情緒智慧是一種情緒覺察、評估、表達、調整的歷程。也就是在生活情境中 覺察、評估自己的情緒狀態,適時的調整與表達情緒,調節自我的情緒以維持身 心的平衡。 本研究所指情緒智慧是指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之「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 關係問卷」第三部份「情緒智慧」量表中,「情緒覺察」、「情緒表達」、「情 緒調適」、「情緒運用」等四個層面的得分情形,受試者在各層面與整體得分愈 高,表示其情緒智慧的各層面與整體表現愈佳。茲將情緒智慧四個層面內容說明 如下:. (一)情緒覺察 個體透過心理或生理狀態、表情、行動反應來覺察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並瞭 解引發自身情緒的原因、同理他人的感受。. (二)情緒表達 個體將自己的情緒運用適當的語言、動作、臉部表情、語調等清楚且明確的 表達出來,懂得與人彼此分享內心感受,增進彼此間的相互瞭解。. (三)情緒調適 個體能採取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轉移、抒解所面對的負面情緒,藉以維持身心 靈的健康與平衡並促進良好的人際關係。. (四)情緒運用 個體能善加運用情緒以做為調適自己、協助自己不受制式情緒框架所限制, 並能用更富彈性及創造性的思考方式來培養自己與他人間愉悅的情緒感受。 7.

(2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態度對情緒智慧之情形和相關 研究,茲就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茲分別說明本研究之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屬於區域研究,以屏東縣之公立國小為取樣範圍。.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106學年度就讀於屏東縣公立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的母群 體。為便於分析及使樣本具有代表性,採取分層比例抽樣的方式,抽取510位國 小五、六年級學生為施測對象。.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之研究內容,以問卷調查所蒐集之資料為主,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生 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之關係與現況,最後針對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 在學生背景變項上分為: 「性別」 、 「學校規模」 、 「學校地區」 、 「兄弟姐妹人數」、 「家庭結構」 、 「家庭社經地位」六項;在父母教養方式方面包含四個層面: 「開 明權威」 、 「專制權威」 、 「寬鬆放任」以及「忽視冷漠」 ;情緒智慧方面,則以「情 緒覺察」、「情緒表達」、「情緒調適」以及「情緒運用」四個層面為主。.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限制,分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研究變項三個方面,茲分 述如下:. 8.

(27) (一)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僅就屏東地區國小五、六年級學生作為研究之母群體,為使研究對象 限制減至最低,採用分層比例抽樣原則,依屏東縣106學年度各校班級數分為大 (25班以上)、中(13-24班)、小(6-12班)型學校,並按學生數抽取適當比 例進行施測,使抽樣之樣本更具母群之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是以問卷調查法為主,研究工具是使用研究者自編之「國小高年級學 生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關係調查問卷」,以進行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 式與情緒智慧資料的蒐集。受試者在填答當下可能會因個人的認知而對問卷內容 的詮釋有所差異,亦可能受填寫問卷當下個人的情緒左右,或因外在環境的客觀 因素,如受到社會的期許或心裡的防衛機制等而有所影響。為降低研究方法限 制,研究者除建立專家效度外並商請施測之班級教師於學生受測前協助說明本問 卷施測目的與題意,希望讓研究工具更具信效度,使研究結果更具客觀性。. (三)研究變項的限制 影響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的因素相當多,為降低研究變項的限制,本 研究在歸納相關文獻及考量研究目的之後,找出較具影響力的因素,擬從性別、 學校規模、學校地區、兄弟姐妹人數、家庭結構、家庭社經地位等六個背景變項 來探討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之相關情形。. 9.

(28) 10.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探討與本研究相關之理論與研究,蒐集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歸納與 整理,以作為本研究問卷編製及結果分析討論之基礎。全章共分為三節進行文獻 探討:第一節探討父母教養方式之理論基礎;第二節探討情緒智慧之理論基礎; 第三節分析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慧之相關研究,期藉由綜合文獻探討之所得以 形成本研究之架構。. 第一節父母教養方式意涵及相關理論 本節首先探討父母教養方式的意涵、父母教養方式相關的理論基礎,進而探 討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因素與相關研究層面,並綜合整理與父母教養方式相關的 研究,作為本研究論述的基礎。. 壹、父母教養方式之意涵 查閱相關文獻,父母對於子女教養的探討不同的學者及研究者使用的名稱也 不盡相同,包括:父母教養態度、父母教養行為、父母教養方式、父母管教態度、 父母管教方式等。依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2000)的解釋:「教養」為教導 養育;「管教」是約束與教導;「方式」即做事情所採取的順序、形式; 「態度」 則是對事情採取的主張或立場。個體在面對不同情境所表現的行為與選擇皆受認 知與情感兩種因素的影響(張春興,2002)。Belsky(1984)提到,「教養」指 的是父母教導子女的過程,包括父母自身對於養育孩子的信念,以及期待子女要 具備的觀念、準則與行為。 國內這此方面的研究甚多,各個研究者因研究的主題不同而有不同的定義, 而名稱雖有不同,但其意涵卻是相似,本研究考量教養方式涵意較廣,因而本研 究以「教養方式」一詞作為研究變項。 父母的養育方式對於孩子的發展有極為深遠的影響。Sears、Macobby 和 Levin 認為父母管教方式在本質上是一種交互作用的歷程,此一交互作用,受到 11.

(30) 父母態度、價值觀、信念及興趣的影響,而形成不同的各種行為組型(引自陳冠 中,1999)。 父母是兒童學習歷程開始之後第一個認同的對象,吳淑玲(1998)認為孩子 的腦袋就是一個「訊息資料庫」,記錄著父母、親長的言教,記錄著眼睛所見、 耳朵所聽、鼻子所聞、知覺所觸的事物。Bowlby(1977)指出,父母的教養態 度及與子女彼此間互動的方式,對個體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Darling(1999)認 為父母的教養態度包含親子間正向的相處與互動及負面的懲罰與對待,父母的教 養行為會對子女產生強烈的影響。 由此可知,家庭的生活經驗、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個體的行為、心理、情緒、 情感等發展及生活的適應能力影響深遠。父母對於子女的教養態度與子女未來心 智、人格、情緒、社會生活適應及學習成就等各方面的發展產生密切關係。綜觀 國內外學者對於父母教養的定義,因理論與研究上的需求不同,他們的論述既豐 富又多樣。研究者綜合相關文獻,整理如表2-1。 表2-1 父母教養方式定義彙整表 學者. 年代. 教養方式定義與觀點. 楊國樞. (1986). 鍾思嘉. (1986). 王鍾和. (1993). 父母對教育、訓練或管教子女的一套思想觀念、目標、 價值與行為模式。. 吳秋霞、 穆仁和. (1997). 父母親的教養行為與態度會透過直接(管教)或間接 的(以身作則)親子互動,表現在照顧和訓練子女的 行為上,並且在過程中不斷地做調整,隨著子女的成 長給予合適的訓練。. 黃德祥. (1997). 包含態度與行為兩個層次,教養態度是指父母訓練或 教導子女時的認知、情感及行為意圖;教養行為則是 指父母在訓練或教導子女時的實際行動及做法。 父母在教養子女時,對子女在情感、權威性、支配性 等方面所持的積極性或消極性的態度。. 父母對教育、訓練或管教子女的一套思想觀念、目標、 價值與行為模式。 12.

(31) 表2-1(續) 何委娥、 周玉敏. (2007). 洪蘭. (2009). 鍾麗儀. (2012). 父母教養是指父母在訓練或教導子女方面所實際表現 的行動與作法。 教養孩子不是科學,無法複製。每位父母應該對自己 的教養方式要有信心,只要孩子很快樂,就對了,堅 持下去,孩子會以濃密的親子關係做為回報。 教養態度包含父母在教導及養育子女時所持有之一致 性與持久的認知、信念、情感和價值觀以及行為表現。. Belsky. (1984). Darling. (1999). 父母教導子女的過程,包括父母自身對於養育孩子的 信念,以及期待子女要具備的觀念、準則與行為。 認為無論是父母一方或一起分擔之教養行為,都會強 烈的影響子女,教養態度包含親子間正向的共處及負 面的對待。. 由表2-1學者所提的定義,可約略將父母教養方式分為幾類,楊國樞(1986) 認為父母教養方式是態度與行為兩個層次,包含教導子女時的認知、情感、行為 意圖、實際行動及做法。也有認為教養態度包含親子間正向的共處及負面的對待 (Darling,1999)。此外,洪蘭(2009)重視父母在教養孩子時帶給孩子的感受, 認為教養孩子無法複製,父母對自己的教養方式要有信心,只要與孩子建立濃密 的親子關係就是最好的教養。 綜上所述「父母教養方式」指的是父母在教養子女時依其個人價值觀、 認知、情感、習慣所採取的策略,及對子女日常生活、行為表現的要求與回應。. 貳、相關理論分析 在探討關於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研究裡雖無一套理論模式可以完整說明,但 國內研究(王珏今,2014;吳怡瑱,2010;陳美芝,2006;蔡嘉偉,2014)依據 Mead(1976)提出的六種心理學理論,試著由不同理論的論述下解釋在子女成 長及學習的過程中,父母的教養方式如何產生關鍵性的影響。此六種理論包含: 13.

(32) 認 知 發 展 論 ( cognitive-development approach )、 心 理 分 析論 ( psychoanalytic approach) 、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approach) 、行為論(behavioral approach) , 發 展 成 熟 論 ( development-maturational. approach ) 及 存 在 現 象 論. (existential-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茲就其相關內容分述如下:. 一、 認知發展論(cognitive-development approach) Piaget 認為個體的認知發展必須經過四個時期:感覺動作期,前運思期,具 體運思期,形式運思期。主張發展具有普遍性,各發展階段有其次序且是有階段 性的。個體必須在完成前一階段的發展後依序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認知發展是 透過「同化」與「調適」這兩種基模彼此相互作用進而產生協調、平衡的發展過 程(引自張春興,2002)。 認知發展論強調父母應了解孩童發展階段的特性,也強調教養應配合不同的 認知發展階段提供適切、有利孩子學習與發展的良好環境,了解孩子的思考模 式,並經由提供相關的刺激,培養孩子未來適應社會的行為和能力,同時亦能在 教養孩子的當下建立與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社會價值,並厚 植兒童未來適應社會的能力及行為。. 二、 心理分析論(psychoanalytic approach) 心理分析論非常重視兒時經驗,創始者 Freud 認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及 超我三個部份所組成。他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在五歲時就已形成,幼時與父母間的 相處經驗將影響兒童的社會化和人格發展。而「本我」是人類天性的驅力是無法 改變的,但可經由外在的引導而修正之。黃拓榮(1997)認為兒童的所有行為開 始皆由父母控制,在個體經由體內的「自我」驅力,最後習得了自我控制。 因此,父母首要能了解孩子本身的氣質,以協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本能驅力, 以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當本我的驅力過強時,父母應給予限制,以修正其不當 行為,引導孩子的行為表現符合社會規範。父母必須先了解孩子氣質與天性,從 旁協助孩子學習自我管理,讓孩子能在充滿包容、溫馨的正向環境中快樂成長。 由以上論述可知,父母的管教對兒童人格的發展影響甚巨,因此父母在教養孩子 的時應同時考慮到配合兒童的心理需求及發展,方能培養出健全人格的孩子。. 14.

(33) 三、 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approach) Bandura 提出社會學習論,他認為人類的學習是個人與其所處社會環境持續 交互作用的歷程。個體自出生就無時無刻、不知不覺中學習他人的行為,人類的 行為大都經由學習而來。而這一連串的學習活動,所涉及的刺激反應,都是社會 性的,而這種學習又是個體習得社會行為的主要途徑。並強調,除環境因素之外, 個人自己對環境中人、事、物的認識和看法,更是學習行為的重要因素。換言之, 在社會環境中,環境因素、個人對環境的認知以及個人行為三者,彼此交互影響, 最後才確定學到的行為。 社會學習論強調學習是透過觀察與模仿他人而來,觀察學習亦即我們所稱之 「上行下效」、「耳濡目染」,是指個體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別人的行為表現, 從中獲得學習,父母的身教示範與與家庭還環境都會影響兒童行為的養成。社會 學習論中的另一概念模仿,指的是個體在觀察學習時,對社會情境中某個人或團 體行為學習的歷程。模仿的對象稱為楷模(model)。人的行為除受周圍物理環 境的影響,也受周圍人物的影響,重視個體本身學習的自主性,認為兒童心目中 最重要的人物最能引起模仿(張春興,2010)。 家庭中的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是兒童模仿的第一個對像,一向被視為兒童的楷 模人物。因此父母教養方式上言行合一是相當重要的。應注意在教養子女時的方 式或行為及身教可能為兒童所帶來的示範作用。. 四、 行為論(behavioral approach) Watson 是行為主義的創建者。所持觀點以為學習是個體在某些條件的限制 下(刺激)所產生的反應;將個體習得之行為解釋為刺激和反應的聯結關係(張 春興,2010)。它的理論目標是對行為的預測和控制,個體必須對環境刺激有所 反應與操作才能產生行為,新的行為就是這樣學習而來的,強調行為是具有可塑 性的(黃拓榮,1997)。 行為改變技術是匯集古典制約與操作制約理論的原理原則而來(黃迺毓, 1991)。行為學派所衍生的行為改變技術,很適合作為父母管教子女時所使用的 技巧。Skinner 運用增強與削弱原理於父母的教養上,並據此建立孩子的行為規 範。Skinner 認為人的行為不只是遺傳或自然發展的結果,更是受到環境交互作 15.

(34) 用的結果(引自謝紫湄,2017)。劉雁婷(2010)及蕭婌琪(2013)指出父母可 藉由增強、報酬原理建立並養成孩子合宜的行為規範,妥善運用削弱及剝奪式的 懲罰等行為塑造等原理避免孩子的不愉快經驗並導正孩子的不當的行為。. 五、 發展成熟論(development-maturational approach) 發展成熟取向係由美國心理學家 Amold Gesell 所提出的螺旋式發展理論, 認為孩子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著重在個體成長和發展兩個主要概念,且注意到 父母親教養態度與社會化兩者之間的關連性。 成熟是個體發展的主要原因,成熟是決定行為發展的重要歷程,兒童的行為 發展變化受成熟歷程支配相當大,且對行為發展的順序及方向有決定性的影響。 在一連串的發展歷程中,內在的生長因素比外在環境更為重要,環境僅可影響行 為但不能決定行為(王貞雯,2005;黃拓榮,1997)。所以父母管教方式要配合 子女的身心成熟度、尊重子女的個別差異,同時給予必要的協助與指導,使子女 身心皆能發展健全(林芝妘,2013;謝紫湄,2017)。 由以上論述可知,父母必須了解孩子的發展順序與個別差異,父母在教養子 女時應配合其身心發展順序,待成熟到適合的階段學習方能有效率。父母除應注 重其內在天性的差異外更需提供孩子一個最佳的發展環境,讓孩子健康順利的成 長。. 六、 存在現象論(existential-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Garl Rogers 是存在現象理論最具影響力的學者,主張以自我概念為中心, 強調人對現實的主觀感受,著重個人的意識(周金木,2005)。中心思想強調個 人的具體存在和人生體驗,亦即個人必須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存在主義重視自 由、選擇和責任,現象心理學則注重知覺、主觀經驗與個人意義(張春興,2010)。 此理論影響父母教養子女時的觀念,認為父母要能接受自己與他人,能控制 情緒及適度懲罰子女,使其發展對自我與他人行為反應平價的能力。父母要提供 更多的情感交流,方能營造親子間良好的氣氛與關係。另外聆聽孩子說話及了解 其所要傳達的訊息是非常重要的,據此,親子間才能有良好的互動模式與關係(劉 明松,1998)。. 16.

(35) 綜觀各個學派理論,雖然不同理論取向有不同論述觀點,但不論強調的是孩 子內在的因素或是外在的環境,都一致認為父母在子女社會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 角色,父母亦是子女學習的楷模,父母的教養方式與態度對兒童發展亦有決定性 的影響。各個學派依其理論提出對孩子最適切的教養方式,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 女自我實現能力產生影響極大影響,父母應透過同理心站在子女的角度去同理、 看待與關懷他們,增進親子間的良性互動進而營造信任親密的親子氣氛。父母的 教養態度與方式亦應依據兒童的學習認知及人格與心理發展階段而有所調整,使 用適當的教養策略,並在身教、言教與境教上做最好的示範以身作則,讓孩子能 在充滿安全及關愛的環境下,發展出健全的人格,培育良好的適應能力與行為, 培養擁有健全自我概念孩子。. 参、父母教養方式之分類型態 歷年來研究父母教養方式類型的學者,大致都是透過因素分析的方式,試圖 從晤談、觀察或問卷所得的資料中,找出能夠有效區分父母教養方式的向度與類 型。父母教養方式的分類上,各學者有不同的分類方式。綜合國內外學者相關方 面的研究大致區分為:單向度(single-dimension)、雙向度(two-dimension)及 多向度(multi-dimension)等類型(王鍾和,1993;呂秋玲,2015;吳麗娟,1998; 林項爵,2010),分別說明如下:. 一、單向度 單向度以單一角度來分類,具有分類的絕對性,採單向度分類的學者認為影 響子女行為的父母教養方式各類別間是是彼此獨立的類型,也就是非此即彼的分 類方法。採單向度父母教養方式的學者如下表2-2所示。. 17.

(36) 表2-2 單向度的父母教養方式 研究者. 年代. 類型. 賴保禎. 1972. 拒絕、嚴格、溺愛、期待、矛盾、紛歧型。. 張春興. 1991. 嚴格、民主、寵愛、放任。. 林惠雅. 1995. 耳提面命、練習嘗試、獎賞鼓勵、處罰、 說理誘導、身教示範、鼓勵獨立自主、提 供服務。. 吳明燁. 1998. 酬賞、懲罰、監視、提供訊息、討論。. Baumrind. 1971. 開明權威型、專制權威型、寬鬆型。. Hurlock. 1978. 保護、民主、放縱、拒絕、接納、權威、 順從、偏愛、期待。. Myron-Wilson. 1999. 溫暖、精確監視、過度保護、懲罰、忽視 冷漠。. 從表2-2得知各學者所主張的父母教養方式雖為單向度且均偏向以父母威權 角度來做分類,但其對父母教養方式的分類各有不同,看法並無一定。然而在現 實情境中,現代父母的教養方式可能同時包含多個不同的向度,因此單一向度的 分類顯然無法真實反應現代父母的教養觀念。. 二、雙向度 部分學者認為單一向度的分類不足以來解釋父母的教養方式,因父母的教 養方式是複雜且多樣化的,是經由許多不同層面彼此產生交互作用而有其重疊交 集之處,因而提出雙向度的教養方式,以二個相互獨立的向度構成數種不同的教 養類型。採雙向度的學者如表2-3所示。. 18.

(37) 表2-3 雙向度的父母教養方式 研究者. 年代. 向度. 類型. 王鍾和. 1993. 反應 要求. 開明權威、專制權威、 寬鬆放任、忽視冷漠。. 吳麗娟. 1998. 控制─允許 關愛─敵意. 權威控制、嚴格控制、拒絕敵意、 忽視忽略、放任縱容、民主平等、 關愛接納、過度保護. 劉淑媛. 2004. 關懷-拒絕 權威-放任. 溺愛保護、嚴格專制、忽視敵意、 疏於管教、開明自主、寬鬆容忍。. 洪巧. 2006. 回應 要求. 開明權威、專制權威、 寬鬆放任、忽視冷漠。. Maccoby & Martin. 1983. 要求 回應. 開明權威、專制權威 寬鬆放任、忽視冷漠. Brown. 1988. 關懷 保護. 無分類. Parker & Benson. 2004. 支持 懲罰. 無分類. 相較於單向度偏重父母威權的角度,主張雙向度學者從兩個向度-回應與要 求或權威與關愛等探討父母的教養方式,是由兩個向度各自區分高低強度後構成 不同的教養類型,此分類方式除了著眼於父母要求並注意到了父母對子女的回 應,此分類方式相較於單向度更為周延完善且劃分更為清楚明確。. 三、多向度 父母教養方式所牽涉的層面廣泛,鑑於單向度或雙向度皆無法完整呈現父母 的教養方式類型,因為任何一個向度都可能與其他向度產生交互作用。為了能更 完整的來涵蓋與解釋父母教養方式,部份學者提出多向度的觀點。多向度的教養 方式加入了父母本身的情緒狀態,利用多於兩個概念的向度採用更多面向的論 證,以三度空間方式呈現詮釋此一主題堪稱是最完整的教養方式,然而其内涵過 於複雜,少有學者以其權式作為研究工具,採用多向度分類方式的學者有: 19.

(38) Armentrout 和 Burger(1972)提出「接受/拒絕」 、 「心裡自主/心理控制」及「嚴 格控制/寬鬆控制」三種向度類型;另 Ainsworth等人(1975)則提出「敏感/不 敏感」、「接受/拒絕」、「合作/干擾」及「親近/忽略」為研究探討的依據。 綜合上述論點,可看出父母教養方式的向度大致可劃分為單向度、雙向度及 多向度三種類型,其差異主要來自研究對象不同、研究所採用的測量方式不同或 研究工具不同(張韶砡,2009)。其中單向度的教養觀點顯得較為簡略,要涵蓋 各類型的父母教養方式實為困難;多向度的分類雖較完整,但牽涉層面較為廣 泛,少有學者以其作為研究之依據。雙向度之分類方式因其觀點較單向度完整, 且不似多向度複雜故為多數研究者所採用。 國內研究者(王鍾和,1993;吳美玲,2001;孫碧蓮,2002;楊的祥,2003) 均採用 Maccoby 和 Martin(1983)提出之「回應」和「要求」之雙向度觀點為 研究基礎,回應是指父母藉由給予子女支持接受、滿足子女需求等方式養育子 女,並教導子女自我管理,要求是指父母控制孩子的行為,要求子女遵從家庭規 範及遵守社會紀律以融入團體。因此本研究採用王鍾和(1993)雙向度觀點的論 述以「回應」與「要求」兩個向度為討論基礎,並將父母教養方式分為「開明權 威」、「專制權威」、「寬鬆放任」與「忽視冷漠」四個層面。. 肆、影響父母教養方式之因素 希望孩子成為人中之龍、人中之鳳是每位父母心中最殷切的企盼。要如何成 功的扮演好父母的角色,成功的引導與教育孩子,也是為人父母必須學習的一門 重要課程。影響父母教養方式之因素,依林敏宜等(1998)的分類有提出有父母 本身的經驗、情境因素、子女的氣質,茲說明如下:. 一、 父母本身的經驗 父母的管教方式往往有傳遞現象,父母對子女採取的教養方式常是其過去生 活經驗的反應。父母以其所承受的社會文化信念撫育、教育子女,傳統的父母採 用嚴格的方式訓練子女,希望孩子表現出社會可接受的行為。較少與子女有交互 和親密的行為。而父母管教子女時亦會流露其本身的人格特質,通常較具權威性 20.

(39) 格的父母多採嚴厲、支配的管理方式。另外,對即將為人母的母親其懷孕過程的 身心狀況及對於即將扮演「母親」角色態度與信心,往往也會影響本身的教養方 式。. 二、 情境因素 情境因素包括家庭內在的經濟、家人健康、婚姻狀況或是外在的工作、人際 關係,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心理壓力,也影響父母教養子女的態度。低社經水準 的家庭通常承受更多的內、外在壓力。家中成員健康狀況若不佳,父母或照顧者 須承受較大的精神壓力,而婚姻與事業狀況也是影響一個人的心境的重要因素, 父母的心境、壓力等訊號影響對孩子需求的敏感度也影響了教養的方式。. 三、 子女的因素 子女若較服從樂於配合,則親子間容易建立良好的關係,反之,則父母易採 權威的管教方式,甚至採放任的態度。父母對於面容姣好的子女有較多的接觸與 關心,對於肢體、智能有缺陷的子女則易流於過份保護的態度。另外,孩子年紀 越小,父母通常扮演管轄與監督的角色。Belsk 強調父母與子女雙方之間皆會彼 此相互影響(郭靜晃,2005)。不管是父母本身的經驗與認知,或來自環境的壓 力,甚至是子女的個人特質與年齡都對父母教養方式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 由以上可知,父母教養方式受到父母過去生活經驗、父母的人格特質、母親. 對懷孕的態度、婚姻狀況、工作、家庭氣氛、家庭經濟、家人健康、子女儀表、 子女個人特質、年齡而有所影響,與子女未來心智、人格、情緒、社會生活適應 及學習成就等的發展產生密切關係。所以父母教養方式與子女的心智、人格、情 緒等各方面成長過程息息相關。茲彙整上述分析發展出複選題選項有給我鼓勵、 聽我說話、陪我從事休閒活動、關心我的課業、經常提醒我、尊重我的隱私、認 同我的朋友、給我多一點自由。. 21.

(40) 伍、父母教養方式研究層面之建構 研究父母教養和兒童發展關係的國內學者為數眾多,綜觀其論述大都採 Maccoby 及 Martin(1983) 「回應」 、 「要求」兩向度做為區分,據此發展出不同 類型的父母教養方式,本研究蒐集國內近五年關於父母教養態度的相關研究資 料,茲將研究中提及的父母教養方式相關層面整理如下表 2-4: 表2-4 父母教養方式層面分析表 研究者 年代 開明 寬鬆 權威 放任. 專制 權威. 忽視 冷漠. 縱容 溺愛. . . . . 李沛玲. 2013. . 楊惠芳. 2014. . . . 蔡嘉偉. 2014. . . . 呂秋玲. 2015. . . . . 張綺恒. 2015. . . . . 羅珮家. 2015. . . . . 林秋蘭. 2016. . . . . 謝紫媚. 2017. . . . . 8. 7. 8. 7. 合 計. 1. 忽視 敵意. 疏於 管教. 溺愛 保護. . . . 1. 1. 1. 近五年來國內的研究者對於父母教養方式所提出的層面來看,以「開明權 威」、「專制權威」層面出現 8次為最多,其次為「寬鬆放任」和「忽視冷漠」 出現 7次。 雖然有的研究者對於父母教養方式的研究所使用的層面有些許的不同,不過 由表2-4可發現,楊惠芳(2014)、呂秋玲(2015)、張綺恒(2015)、羅珮家 (2015)、林秋蘭(2016)、謝紫湄(2017)皆以「開明權威」、「專制權威」、 「寬鬆放任」和「忽視冷漠」等四個層面來討論父母對於孩子的教養方式。在「寬 22.

(41) 鬆放任」層面上,有的研究者以「縱容溺愛」來替代,如:李沛玲(2013)。而 蔡嘉偉(2014)則依「關懷-拒絕」和「權威-放任」兩大向度為基礎在「開明 權威」、「專制權威」、「寬鬆放任」三種教養類型上再加入「溺愛保護」、 「忽 視敵意」與「疏於管教」形成六個探討層面。 本研究依上述歸納出研究父母教養方式的四個層面,分別為「開明權威」、 「專制權威」、「寬鬆放任」及「忽視冷漠」四種,茲就此四種教養方式分述如 下:. 一、開明權威 父母重視孩子的需求並鼓勵孩子適性發展,與孩子之間的溝通為開放的、民 主的,因此會建立明確的行為規範要求子女遵守並依規範行事,親子雙方皆能肯 定並接受彼此的觀點需求與權利。. 二、專制權威 父母以絕對的權威來要求子女絕對的服從,態度是嚴格不容挑戰的,對於子 女遵守的規準自有主張且從不與子女討論,在教導子女的態度堅定但較少投入感 情的支持。. 三、寬鬆放任 在面對子女的行為表現不那麼恰當時的衝動行為時,父母仍是以接納、容 忍的態度來面對問題,讓孩子自行規範或決定自己行為標準的空間非常大,給予 子女給絕對的情感支持,但卻缺乏教導與要求。. 四、忽視冷漠 父母忙於自己的事,較少投入時間陪伴子女的成長或注意子女的行為表現與 需求,對子女很少主動表現情感的支持與堅定的要求,且常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 離,親子間的互動貧乏。. 23.

(42) 第二節 情緒智慧之意涵與理論 情緒是與生俱來,是人皆有情緒(蔡秀玲、楊智馨,2013)。情緒的產生與 變化隨時進行著,情緒已是生活的一部份,它影響著我們每天的生活,影響著我 們的喜、怒、哀、樂,心情起伏。若能適度調整情緒,可豐富我們的生活;若能 適度表達情緒,可增進溝通的成效;若能適度做好情緒管控,可增進良好人際關 係。本節旨在探討情緒智慧之意涵、情緒智慧的相關理論基礎,進而探討情緒智 慧的影響因素與相關研究層面,並整理情緒智慧相觀的研究,做為本研究論述的 基礎。. 壹、情緒智慧之意涵 一、情緒的意義 情緒是由刺激所引發、是一種主觀的經驗、且非固定不變(蔡秀玲、楊智馨, 2013)。依現代漢語詞典的記載,情緒是個體於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心理狀 態包括興奮或不愉快的感覺(林大有,2006)。張春興(2010)則認為情緒包含 了複雜的情感性反應與生理的變化,是個人受到外部刺激所產生的內在反應。 牛津英語字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對於情緒的字面解釋為「生理或 社會性上的激動、騷動或紛憂,也可指意識的情感層面,如感受」。Carlson 和 Hatfield(1992)認為情緒來自遺傳且受制於個體內在動機,進而影響個體內在 的心理反應以及外在的生理行為使之產生變化。 Reeve 認為情緒具有主觀、多 面向、生物、目的及反應社會現象等特質,而 Lazarus 認為情緒對個體生命歷 程有及大的影響,與個體人生目標的訂定、人生歷練、自我信念及處世態度均有 密切關係,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歷程(引自李彩歆等人,2014)。. 二、情緒智慧的意涵 心理學家 Freud 認為一個文明人必須能夠學習以理性的方式掌握自己的情 緒。(李選,2003、蔡秀玲、楊智馨,2013)。若是個人的情緒控制了理智,會 使個體欠缺周延思慮,但憑直覺而衝動行事,極易產生錯誤與遺憾(唐璽惠等, 2005)。社交與情緒學習可以彌補學科教育的不足,情緒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幫 24.

(43) 助孩子走向美麗人生,並能在學習的道路上堅持下去,即使遇到挫折也可以尋求 突破,繼續朝目標前進(許妍飛譯,2015)。 Mayer、Dipaulo 和 Salovey 提出「情緒智慧」(emotional intelligence),將 情緒智慧定義為個體能夠覺察及區辨自己與別人的情緒,進而處理並運用情緒, 並據此以引導個體的思考與行動。Ellis 對情緒管理的詮釋為一種行為反應與知 覺統整後的複雜狀況,它是一種由認知到知覺的狀態(引自李彩歆,2014)。 Kunnanatt(2004)將情緒智力定義為個人能夠「自我覺察 / 感受 (self-awreness)」 並「自我管理 / 調節」(self-regulate)內在心情。「自我覺察 / 感受」包含個 體能夠偵測、追蹤與分類情緒;而「自我管理 / 調節」指能夠運用對情緒的了 解,合理地操作情緒使達平和的狀態。 國內學者對情緒智慧的研究為數不少,邱姮娟(2005)的研究認為情緒管理 是個體能運用情緒智力,適切的覺察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對刺激情境有正向的評 估,並在生理及情緒變化時能以積極的感受和行為來表達情緒,達到個體身心平 衡。情緒管理是個體對本身情緒狀態具有正確之認知、覺察、了解、分辨,並妥 善運用自己的情緒訊息來促進思考、自我控制、反省,使自己身心能達於和諧狀 態的能力(江明洲,2006)。而莊耀輝(2011)認為情緒管理指的是管理情緒的 能力,代表一個人能否適當的處理自己的情緒。 由上述國內外學者的論述可看出,其採用名稱雖有不同但推究其義涵卻是相 似的,情緒管理即是情緒智慧之表徵,因而本研究採「情緒智慧」一詞作為研究 之變項。 關於情緒智慧,國內外的學者有不同的詮釋,茲彙整相關定義,如表2-5。. 25.

(44) 表2-5 情緒智慧之定義彙整表 學者. 年代. 情緒智慧之定義. 林榮春. 1998. 情緒管理應包含情緒的控制、觀念上養成正面思考的模式和 習慣。. 王淑俐. 1999. 認為情緒管理是消極的避免情緒失控,積極的增強情感能力, 亦即個人疏解內心壓力與面對挫折的能力。. 王春展. 2003. 情緒智慧乃是個體善於處理其情緒的能力,情緒智慧是個體 對於自身 與他人情緒的察覺、瞭解、推理、判斷,據以有 效積極表達、調節、激勵並反省己身與人際間的情緒。. 曾仕強. 2010. 瞭解情緒產生的原因,才有辦法管理情緒,情緒管理就是指 把觀念弄清楚,當觀念正確的時候,情緒就會很穩定。. 莊耀輝. 2011. 情緒管理是個人能適當處理自己的情緒,不會產生劇烈的情 緒波動,能夠恰當、冷靜的處理自己的情緒,對事與對人能 有較合理的想法,同時做出或表現出合宜的行為。. Goleman. 1996. 情緒智力為一混和智力,包含認識自我情緒、妥善管理自我 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人際關係管理。. Bar-On. 1997. 情緒智力為一種多階層的智力,包含自我情緒與社會 組成。. Salovey & Mayer. 1997. 了解自己及他人情緒、能使用文字表達情緒、處理自己和他 人的情緒,並能使用情緒解決問題或做決定。. Zembylas. 2002. 情緒與情境間的相互調適與對應,情境導引將使個體情緒逐 漸趨向社會規範。. 2004. 個體能自我覺察與感受情緒並自我管理及調節內在心情。亦 即個體能偵測、追蹤與分類情緒並能運用對情緒的了解,合 理地操作情緒使達平和的狀態。. Kunnanatt. 彙整上述由表2-5學者所提的定義,可約略將情緒智慧分為幾類,Goleman (1996)將情緒智慧視為為一混合智力,包含認識自我情緒、妥善管理自我情緒、 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人際關係管理。也有學者認為情緒智慧是個人能適當、 冷靜的處理自己的情緒,對事與對人能有較合理的想法,表現出合宜的行為,如: 26.

(45) 莊耀輝(2011)、Kunnanatt(2004)。另外,也有認為是積極的增強情感能力, 觀念上養成正面思考的模式和習慣,消極的避免情緒失控,如:王淑俐(1999) 和林榮春(1998)。 由上述情緒智慧的理論探討中可知,情緒智慧是一種情緒覺察,能覺察自己 的情緒狀態,是一種評估自我情緒的歷程,能適時的調整情緒,也是一種情緒表 達的歷程。具備良好情緒管理能力者,能清楚認識自己的情緒、並能運反省與激 勵自我的情緒,進一步能同理認知他人的情緒。一個具有良好情緒管理能力的人 可適時地自我調整維持自我身心的平衡,積極面對生活中所遭遇的問題或挫折, 達到人際關係的和諧。. 貳、情緒智慧的相關理論 情緒之概念並非單一,個體對於引起情緒的刺激之反應強度、表達方式皆呈 現出差異,各學者對情緒研究的重點亦各有所異。而情緒管理是動態、綜合性的 觀念 ,係指個體對情緒有充分的瞭解、有效的掌握、調適與管理。有關情緒智 慧的理論自1980年代以來各家學者提出相當多的論述,研究者參考專家學者的著 作(李選,2003;黃惠惠,2002;蔡秀玲、楊智馨,2013),從情緒心理學觀點、 心理治療理論與情緒智力理論三個面向來做論述。研究者歸納相關文獻加以探討 如下:. 一、情緒心理學觀點 James 和 Lange 的「詹郎二氏情緒理論」及 Schachter 與 Singer 的「斯辛 二氏情緒論」皆認為情緒的產生是因生理的反應與變化所引發,生理反應先於情 緒經驗。也就是經由環境的改變,引起生理的反應,進而產生情緒。而後者更進 一步指出「認知」因素對情緒的影響。因「斯辛二氏情緒論」相當重視個體自己 的認知解釋與歸因,所以也稱為「情緒歸因論」(張春興,2010;馮觀富,2005; 蔡秀玲、楊智馨,2013)。 美國生理學家 Cannon 與其弟子 Bard 提出「坎巴二氏情緒理論」對詹郎二 氏論提出質疑,其認為情緒經驗與生理變化同時發生的,二者均受視丘所管制, 27.

(46) 而情緒經驗主要是由於對環境刺激的覺知,神經系統將刺激送往視丘而產生。另 一方面身體有關器官也會表現出情緒反應,因此情緒經驗的產生並不在生理變化 之後,事實上兩者是同時發生的(張春興,1991)。 Lazarus 把個體的生物因素及文化因素等列入考量。重視個體對於刺激的認 知解釋所導致的不同情緒反應。認為情緒是個體對於環境的刺激,經由認知評估 所引起的反應。情緒中最關鍵的因素取決於認知評估,在相同環境下,不同的人 可能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個體在面對刺激時,經由「初級的評估」和「次級的 評估」之後,個體會「重新再評估」以便更能適應環境。認知評估是一種不斷發 生的動態歷程,個體經由此一動態歷程不斷地修正所使用的因應行為,以減低壓 力情境所帶來的威脅感(唐璽蕙等,2005;蔡秀玲、楊智馨,2013)。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無論是因生理反應引發情緒或這兩者同時發生,都顯示情 緒和生理反應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由生理反應瞭解自己內心的感受。而個體也 經由不斷修正內在的認知與評估來適應環境變化並做出適當之情緒因應。. 二、 心理治療理論觀點 (一)理性情緒行為療法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的始祖 Ellis 認為個人心中存在的非理性信念是產生不 適當情緒反應的主要原因。若個人面對的事件及挫折與心中存在的某一非理性信 念不符,即可能出現負面的情緒。因此若能找出與挫折經驗有關的非理性信念, 並以較合理的信念取而代之將是減低負面情緒困擾最好方法。 Ellis 以 ABC 理論來闡述情緒與行為困擾的原因及因應之道。A是指刺激 所引發的事件(Acting Events),B 是個人抱持的信念或認知(Belief System), C 則是產生的情緒反應及行為後果(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黃 惠惠,2002)。如圖2-1所示:. 28.

(47) 當我走過 一群人身. 自卑. 他們是在笑我: 我一定是哪裡不對勁 他們真沒教養. 生氣. 手足無措,羞愧快步走過 怒目瞪視他們,生氣走過. 厭惡. 旁時,他 們突然哈 哈大笑. 愉快. 他們可能說了好笑得趣事: 感情真好,在一起說笑 他們喜歡笑,一定很好相處. 羨慕. 眉開眼笑,輕快走過 微笑注視,向他們點頭致意. 喜愛. 情緒反應 事件(A). 行為反應. 信念(B). 結果(C). 圖 2-1 A-B-C 理論示例. 資料來源:情緒與壓力的管理(頁132),黃惠惠,2002。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後來經過多位學者的歸納,逐漸形成ABCDEF六個步驟的理性行為治療。事 件(A)本身並非是情緒反應或行為後果(C)之原因,個體對事件的非理性的 想法、看法或信念(B)才是真正原因所在。因此要改善不好的情緒及行為,就 要勸導干預(D)非理性觀念的發生與存在,以理性的觀念取而代之。待勸導干 預產生了效果(E)個體就會產生更理性、更具建設性的正向情緒及適當行為, 心裡的困擾因而消除或減弱,個體也會有愉悅充實的新感覺(F) 。(李選,2003; 蔡秀玲、楊智馨,2013;Corey, 1991)。. (二)氣憤情緒管理理論 Novaco 認為氣憤情緒是一種認知的中介過程,當個人遭遇到挫折、煩惱、 不公、侮辱等等負向事件,這些事件遠遠超過了個人當下擁有的因應資源時,個 人不足以有效的適應,而引發的壓力反應(彭麗娜,2010;闕瑋儀,2012)。 此模式呈現出厭惡事件、認知過程、氣憤激發狀態及行為反應間的循環影響 歷程。嫌惡事件並不會直接影響個人的氣憤情緒反應,而是由個人對事件的期望 和評價等因素決定氣憤情緒的產生。但個體被激發的行為反應,亦受到氣憤被激 起的程度及個人對激怒情境的標籤、期望、評價等因素的交互影響。而其行為反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ased on a sample of 98 sixth-grade students from a prim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this study applies the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dex factors of the

Leung, Shuk-Kwan S.; Chou, Hui-Chi(2012).A Survey Study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Conference of

Leung, Shuk-Kwan S.; Chou, Hui-Chi(2012).A Survey Study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Conference of

Hoping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and supplement schools to elevate the quality of elementary supplement schools.. Th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study not only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character-belief of the sixth grader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ut also

Wells, “Using a Maze Case Study to Teach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and Design Patterns,”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conference on Australasian computing education, pp. Line, “Age

The study found: (一) comparing with the pupils of other grades, the pupils in pupils of sixth grade in Yang-Guang Elementary School emphasized on the growth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