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與教師學術樂觀之關係,檢 視國民中學學校教師知覺校長分散式領導與教師學術樂觀的現況,並呈現研究結 果、提出結論與建議,做為推動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和教師學術樂觀之參考 依據。本章主要說明本研究的緣起與研究基本界定,內容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 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方法 與步驟、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以下就各節內容分述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臺灣的教育改革一直是政府、社會大眾所關注的議題,近年來更是如火如荼 地持續進行著,不論是已經正式實施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或是其他大大小小 的教育政策與實務變革,皆對身於教育現場的教師產生巨大的影響。整體教育改 革牽動著每一個微小的教育環節,學校教師身在教育第一線,負責教育改革實務 的執行與實踐,不僅需要面對學生與家長對於教育改革的不安與懷疑、耐心輔導 與提供正確的資訊,也需要花費心力關心教改議題,以求切身理解教育改革的主 要訴求,更需要重新適應與調整自身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心態。面對如此瞬息萬變 的教育環境,學校教師可能產生不適應的現象,而逐漸在茫茫的教育改革中對教 學工作產生倦怠感。

在一所學校中,除了教師位居重要角色之外,身為領導者的校長更是肩負重 任,其領導方式與風格深深牽繫著教師、行政人員以及學校的整體運作,因此校 長更須因應時代的變遷,並配合現今教育趨勢來進行具有彈性的有效領導。期望 透過領導者個人特質或單獨的領導行為,來改變學校組織系統的想法,正逐漸式 微。Harris (2009a)提到,雖然具有特殊視野的強大領導者確實存在,但不幸的是,

此類領導者並不存在足夠的數量來滿足今日學校教育的需求和挑戰。另一種新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領導概念是分散的、合作的,並以共享活動及互動的質量為前提來進行。越來越 多的研究證據表明,分散式領導與組織變革之間存在著積極的關係,而校長分散 式領導近年來已被研究者、政策制定者、政策實踐者以及教育改革者投以密切的 關注。蔡進雄(2004)認為,校長在學校中所扮演的角色,已不同於以往,不再 是過去傳統的權威領導者,也非英雄式的獨裁者,而是轉變為權力的分享者。新 的研究證據也顯示出校長分散式領導對於消除組織中的結構阻礙與文化藩籬的組 織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Harris, 2009a)。校長分散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係 領導者依據所遇之情境,分別讓具有不同專業能力的學校成員來擔任領導者,而 學校成員也皆主動積極地輪流扮演領導與被領導的角色。此種新型態的領導方式,

將塑造出學校嶄新的文化,促使學校中每位成員皆有機會藉由己身之專業一展長 才,促使學校更能有效發展、邁向卓越,同時影響學生之學習成效。此外,Silins 和 Mulford 提到,當領導的來源分散於整個學校社群中,且在重要的事務上教師能 充分被賦權時,學生的學習產生進步的可能性較高(引自 Harris, 2005)。Bolden 認為校長分散式領導主張領導責任從以往正式且單一的領導角色中跳脫出來,將 所有層級的成員之行動與影響力,整合到組織的大方向運作,Kolbe 也指出在不同 的計畫階段或組織發展階段,需要不同型式的領導,沒有任何一位單一領導者可 以勝任所有狀況所需之領導角色,一個有效的組織,會依據組織所遭遇的不同狀 況產生適當的領導者。為符合當前教育環境的挑戰,Hopkins、Highham 與 Antaridou 認為學校領導者需要考慮創新的領導和治理模式,適當地擴散權力分布範圍,將 領導權分散至合適的人選,讓領導成為廣泛且具有特色的領導概念集合(pool of leadership expertise),而這正是校長分散式領導存在的緣起與價值(引自賴志峰,

2009)。另外,張奕華與顏弘欽(2012)也提到,在學校實務現場,校長已無法勝

任所有的領導角色,而基於教育專業,每一位成員都應適時善用其專長,主動扮 演領導者的角色。當前學校的領導,應跳脫傳統組織職務角色設定的窠臼,透過 權力共享,匯集領導能量,實踐校長分散式領導之精要,以做為學校變革的重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推力。

Fink 和 Hargreaves (2004)也指出,教育追求永續發展,就必須在學校社群中建 立分散式領導文化,使成員彼此聯繫,相互學習與支持,而不是訓練與發展少數 的領導菁英;校長分散式領導使學校整體更有能力去面對環境的變化與多元,透 過領導的下放與賦權,從而達到增能的目的;學校領導工作是一種責任分享,透 過集體承擔領導責任,以促進學校發展的多樣性與延續性。由此可知,校長分散 式領導在學校教育情境中的重要性與影響力日益被重視,校長分散式領導不僅幫 助學校因應多元的挑戰,也可能使學生之學習產生進步,提升學校整體效能,並 使學校朝向永續進步的方向發展。故研究者希望能更進一步探討教師知覺校長分 散式領導之程度,用以瞭解其發展現況,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近年來,探究除了學生、社區家長社經背景之外,其他影響學生學習成就與 學校整體校能的因素,為一項新興的研究方向。Hoy、Tarter 和 Woolfolk-Hoy (2006) 提出教師學術樂觀為一項複合概念,包含了學術強調、教師集體效能以及教師信 任學生與家長。此三項主要因素掌握了教師之樂觀本質,皆著重在教師有助於建 立和維持學生之正向且具學習成效的能力。教師的素質為決定教育成敗的重要因 素之一,其良窳將透過教師對於教育政策的看法、在教學上的態度、直接影響到 了教學品質,也影響學生之學習成效以及是否能習得正確觀念(謝傳崇,2014)。

此外,根據 Coleman 的理論,在學校教育情境中,教師之間若具有較佳的同事情 誼與互動,經由討論與觀摩、教學經驗的分享,教師們能分辨出適當與不適當的 教學行為,形成一種無形準則,使教師們在表現適當的教學行為時得以獲得獎賞,

反之則可能會受到譴責或懲罰,進而提升整體教師之教學效能。在一所具有高學 術樂觀的學校中,教師均會受到其正向的規範性文化所影響,而使教師教學效能 有所提升、與家長及學生之間形成信任、也強調班級學生要有高的學業成就(引 自洪福源、鄭光燦,2013)。而 Smith 和 Hoy (2007)的研究中則提到學術樂觀是一 種學校特徵,能預測學生成就甚至控制社會經濟地位,對於學校的學術表現之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展策略有實質影響。王建祥(2013)認為,教師學術樂觀乃透過教師重視學術、

教師集體效能與教師信任學生與家長所形塑的一種樂觀態度,不僅提升了教師之 整體效能,進而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成就,更與同儕、學生和家長彼此信任 互動良好。因此,讓教師展現積極正向的信念與態度、有效能的激發學生努力學 習、建立卓越優質理想的校園,正是教育當局和學校領導人亟需面對的課題。目 前國內有關於教師學術樂觀的研究仍在持續發展之中,為了解教師學術樂觀在教 育現場之實際影響與貢獻,研究者欲投入研究教師學術樂觀的現況及其發展趨勢,

此為研究動機二。

教育之重要性對於整體國家與國民來說是不容忽視的,教育可謂為國家進步 的磐石,肩負了國家人力資本培育、提高國民素質的重大任務,而最基層的教師 則扮演了相當重要之角色,其面對教育改革的心態更是整體的重要關鍵之一。張 奕華、許正妹和顏弘欽(2011)認為,傳統領導之理論與實務,時常注重於探索 領導者的功能性。然而,在實際的組織運作上,仍需仰賴其他成員的能力和參與 以完成任務。爰此,校長分散式領導逐漸成為新興的領導典範。在教育領域上,

學校組織成員之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受到肯定,而這樣的發展,正與校長分散式領 導的觀點相互呼應著。相關研究亦發現,校長領導功能得否有效發揮,有賴於學 校教師的積極合作與配合,其中教師的信念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當學校 領導與教師信念相互緊密契合時,將有助於學生學習成就的提升。教師學術樂觀 為詮釋教師信念的新興概念,有效影響與解釋學生學習成就的因素,當教師具較 高程度的學術樂觀,將相信自己的能力與努力將對學生學習成就之提升有所幫助。

本研究欲透過校長分散式領導與教師學術樂觀兩者之關係來瞭解校長分散式領導 的實踐,對於教師參與及承擔領導任務的影響程度,以及其如何促使教師學術樂 觀信念的形成,進而對於學生的影響產生正向影響,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在如此劇烈變動的教改時代,教師面臨著比以往更多的挑戰,如何調適變得 更加地複雜與艱辛。此外,校長分散式領導同時影響著教師知覺學術樂觀,故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研究試圖探究兩者之相關,期許本研究結果能激起教育現場教師們之真誠、奉獻 的信念,建立專業教師之地位與形象,鼓勵其保持樂觀積極正向的教學態度,致

研究試圖探究兩者之相關,期許本研究結果能激起教育現場教師們之真誠、奉獻 的信念,建立專業教師之地位與形象,鼓勵其保持樂觀積極正向的教學態度,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