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一個個看似來勢洶洶的司法調查,以及動作頻仍的公平交易委員會(Korea Fair Trade Commission)2,是否代表著韓國長期以來緊密的政商關係開始因為政治

1 舌。由於韓國的財閥在規模上又遠甚於日本的財閥,所以英文中特別以財閥的韓語發音Chaebol

(재벌)來代表「韓國財閥」,有別於一般的財閥Zaibatsu。

2 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 (Korea Fair Trade Commission)成立於 1981 年,成立之初因為調查權 的不足一直無法發揮作用。近年來因為受到政府的重視,成為抑制財閥不當貿易的重要機構。

改革的力量而出現轉機? 機。被視為外在壓力的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oundation,以下 簡稱IMF)提供南韓有條件的援助的壓力下,總統金大中提出金融重整計畫以

http://eng.ftc.go.kr/。

3 盧武鉉總統在任其內發表的三年市場改革路線當中,鼓勵企業集團成立控股公司來維持對附 屬公司的 管理、營運權力。請參見第五章第二節。

4 2004 年 12 月在盧武鉉總統的推行下反壟斷暨公平交易法修改企業集團對子公司表決權的限 制,以及加強公平交易委員會追蹤財閥銀行帳戶的權力,以獲得非法交易的證據。

及企業的「5+3 原則」,建立健全的監控機制,處理因為金融體制自由化過快而 產生許多體質不良的金融機構與企業。

這個看似因為國際因素所造成的災難,學者對於發生原因抱有不同的解 釋。第一種是由於東亞各國政府主導經濟發展的發展模式,使得政府與企業之 間形成長期相互掩護、衍生出道德風險(moral hazard)的情況。因此在危機發 生時,官僚、企業、金融的互賴關係成為拖累問題解決的最大因素,此說法為 進入到體制改革階段產生「制度不搭」(institutional mismatch)的情況5。如果 視危機為外在壓力,當國家監控與市場協調處於愈不均衡的狀態,抵禦外在壓 生變化。資料來員:林文斌,2004:395。

6 然而,這樣的改革也被認為是比較徹底的做法,資料來源:林文斌,2007:305-307。

並同時擁有良好監管機制的狀態。但為什麼經過金大中政府的改革後,之後兩 任政府在 2003 到 2009 年政府對約束財閥或著放鬆財閥管制依然是搖擺不定 呢?更進一步深問,為何管制財閥還是個重要的經濟議題?從財閥形成的歷史 可以得知,韓國經濟發展在民間幾乎是以大企業為主體。和台灣的動力火車頭 是中小企業不同。韓國少數的財閥握有大部分的市場資源,在國家行使公權力 的界限之外他們能夠決定這些資源應該要如何分配、如何制定市場價格,甚至 進行不公平貿易或壟斷的行為。市場上權力過於集中和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在 威權政府底下被隱蓋住了,或著是刻意被忽略了。後來因為種種因素開始被凸 顯出來,政府對財閥的態度變得搖擺不定。一個明顯例子是南韓政府在經濟發 展或者是社會公正兩者之間作取捨。如果要讓南韓的經濟繼續站在世界舞台 上,政府必須重視財閥所扮演的角色;如果要改善分配問題,減少財閥寡佔市 場的現象就成為政府經濟政策當中不可忽略的議題。注重後者的政府就會傾向 約束財閥的壟斷行為。

因此,本文擬藉由對1997 年前南韓政商關係的面貌加以描述討論,以及就 1997 年以後發生變化後呈現新的面貌,分析南韓政府與財閥之間關係變遷的因 素。到底是什麼樣的動機或壓力讓原本從總統朴正熙建立的政府和財閥上下指 導關係出現改變?在金融風暴之後又是哪些因素轉變了金大中,盧武鉉、李明 博三任政府和財閥之間的互動。最後,本文試圖就南韓的政商關係以政府對財 閥之干涉能力,區分其上下關係或平行關係,更具體地展現南韓政商關係的變 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