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金泳三政府底下的政商關係

第一節、 總統與國會的角色

自從1988 年第十三屆國會選舉出現韓國史上第一次朝小野大的局面後,韓 國的民主政治開始有一些規律的特徵。例如,由於韓國政黨內部派閥林立,在 野黨或執政黨有一方能夠比對方更快地聯合起來,誰就能掌握國會議程的權力 甚至是贏得下一次的選舉的勝利。此外,從盧泰愚上台之後,執政黨發覺無法 像以往單純地透過總統的權力來執政。執政黨如果沒有過半數,就必須考慮到 與其他在野政黨合作的可能性,否則可能會被團結的在野黨牽制。亦即,以往 韓國大統領的絕對權力因為民主化的原因逐漸將部份轉移到國會身上,特別是 政府在進行自由化與經濟改革的階段需要有堅強穩固的國會關係以利法案的通 過。金泳三與金大中在執政時期都極力扭轉朝小野大,避免出現跛腳政權的情 況。無法統合政黨勢力的執政黨是很難在任內推動改革,盧武鉉政府在任其內 因為無法獲得國會多數的支持,改革的腳步便多生波折。所以在討論韓國的政

36

商關係時,必須要先對總統與國會兩者角色以及互動的背景進行了解。以下先 從金泳三加入的三黨聯合開始做介紹。

一、三黨聯合與首次的“朝小野大”

1988 年的國會選舉執政黨慘敗後,國會出現了四個政黨都無法過半的情 況。因為當時國會的議題焦點朝向光州事件以及前總統全斗煥與崔圭夏的調查 問題。所以在朝野對解決問題的方式分歧甚深的情況下,在野黨聯合否決了執 政黨的人士任命,並提出不利於執政黨的法律案修正案。雖然盧泰愚總統能夠 行使否決權,不過在野三黨可以在執政黨完全不參加的情況下通過議案。四個 政黨彼此僵執,有時合作有時對立,國會持續紛擾的情況對盧泰愚十分不利。

最後1989 年執政的民正黨在國會當中表示四黨結構出現諸多問題,已經到了該 選擇“共存共榮”還是“回到對峙和衝突的過去”的時刻(鄭繼永,2008:77)。1990 年1 月,本身為反對黨領袖的金泳三與盧泰愚、金鐘泌在總統府前會面,發表 了統一民主黨、民主正義黨、新民主共和黨三黨聯合的宣言。並於三黨總裁的 會議上,達成協議建立一個新政黨,民主自由黨(簡稱民自黨),由金泳三擔任 民自黨總裁。孤立了金大中所領導的和平民主黨(簡稱為平民黨)。擁有國會超 過2/3 多數的民自黨在不與野黨協商的情況下,快速地通過了 26 個法案。民自 黨躍升為擁有絕對多數的執政黨後,在野黨失去監督朝政的力量17

1992 年第十四屆國會選舉民自黨慘敗,因為民眾不支持三個政黨統合形成 過大的保守政黨,從擁有國會2/3 以上的席次跌到 149 個議席。金大中與其他 不滿三黨統合的議員合併成立民主黨,得到了97 席。韓國現代集團會長鄭周永 宣佈創黨,統一國民黨(簡稱國民黨)得到了24 席,削弱了在野的統合。(圖 3-1)盧泰愚政府又再度面臨朝小野大的局面,於是極力爭取其他無黨籍的國會 議員,最後在登記交涉團體時達到158 位過半數。然而這樣的情況並沒有持續

37

17 三黨聯合之後,曾經受到社會大眾強烈的批評。為了促進三黨聯合解體,民間團體聯同大學 教授發起了一千萬人反對三黨聯合運動。資料來源:盧武鉉,2003,95-96。

多久,因為第十四屆總統選舉即將來到民自黨出現退黨潮,各個派系的領導人 因為候選人的問題紛紛出走。成為民自黨總統候選人金泳三因為爆發了策動政 府官員保證當選事件。三位候選人分別以金泳三40.4%(約是基本盤的票數)、

金大中33.4%、鄭周泳 16.1%的得票率,金泳三確定當選總統。

表3-1:1992 年南韓國會選舉結果

政黨名稱 全國區議席 地方區議席

民主自由黨(Democratic Liberal Party) 33 116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22 75 國民黨(Unification National Party) 7 24 新政治改革黨(Party for New Political Reform) 0 1

無黨派(Independents) 0 21

總計 62 237

(資料來源:IPU,作者自行繪圖整理)

二、分裂的民自黨與重整

金泳三榮登總統大位,但是在國會卻要面臨的是更加分裂的民自黨。因為 民自黨內民主派系認為金鐘泌的政治主張是代表舊時代的體制,暗示金鐘泌應 該退居二線。1995 年 1 月金鐘泌於是出走創立新黨,成立了“自由民主聯合”(簡 稱自民聯,以下同)還吸收了新民黨成為國會的第三大黨。後來因為金大中再 度創黨,“新政治國民會議”(簡稱國民會議,以下同),自民聯才成為第四大黨

(鄭繼永,2008:81-82)。

1995 年,三黨聯合所組成的民自黨因為前總統盧泰愚的祕密資金問題被揭 露,民自黨的形象迅速下滑。金泳三便提議更換具有三黨聯合色彩的黨名,試 圖以全新的形象出現。12 月自民黨改名為「新韓國黨」。由金泳三出任黨總裁。

並提議以得票率分配議員席次更改原本的小選區制。1996 年 4 月,韓國首次以 按得票率分配席次的小選區制進行第十五屆國會議員改選。在此次選舉當中,

38

全國投票率為 63.9%。由金泳三所領導的執政黨新韓國黨獲得良好的成績,新 韓國黨得票率為34.5%,獲得 121 個地方區和 18 個全國區議席,總共 139 席。

由金大中領導的新政治國民會議,得票率為25.3%,獲得 65 個地方區和 13 個 全國區,共 78 席。金鐘泌領導的自由民主聯合得票率為 16.2%,獲得地方區 41 席全國區 9 席共 50 個席位。而民主黨得票率為 11.2%,得票最少僅得地方 區、全國區各9 席和 6 席,總共 15 個席次。(表 3-2)

表3-2:1996 年南韓國會選舉結果

政黨名稱 全國區議席 地方區議席

韓國新黨(New Korea Party) 18 121 新政治國民會議(New Congress for New Politics) 13 66 自由民主聯盟(United Liberal Democrats) 9 41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6 9

無黨派(Independents) 0 16

總計 46 253

(資料來源: IPU,作者自行繪圖整理)

新韓國黨後來在金泳三的極力勸說下拉攏了不少無黨籍議員,最後登記交 涉團體時共有151 名議員,達到了執政黨過半數的目標,避免朝小野大的局面。

1996 年年底,因為總統候選人的選任緣故,新韓國黨開始分裂。李仁濟出走宣 佈參加總統選舉,並成立了國民新黨。李會昌挾帶著60%的候選人得票率與民 主黨合併成為大國黨,李會昌為總統候選人兼名譽主席,趙淳為黨主席。新韓 國黨正式瓦解。

三、總統的跛腳期與大丘-慶尚聯盟的抵制

金泳三上台之後曾經對保守勢力進行一次清掃,針對不當蓄財、濫權的官 員與議員作調查、整肅當初與全斗煥兵變的一心會軍官。並做了一系列的政治

39

改革,包括1993 年 2 月公佈的公務員倫理法與 8 月的金融實名制。在民自黨內 有10 位國會議員因為政治改革下台,32 位中校被解雇。(Kim 2003:67)此次 改革受害最深的就是慶尚南北道的政治人物,與前大統領全斗煥有相當大關係 的保守勢力。在三黨聯合之前,民正黨的主要成員幾乎全部由慶尚南北道以及 京畿道的議員所囊括18。金泳三公佈公務員以及黨務人員的財產時,前五十名 當中有四十五名是民正派系的議員。辭職的議員包括前國會議長金在淳、議員 柳學聖、金文基等人19

1996 年國會改選,大丘-慶尚聯盟的政治人物捲土重來再度進入國會。大 丘-慶尚聯盟的議員與金大中帶領的反對黨一起合作抵制金泳三在國會提出的 法案。除此之外這些議員還和大企業合作,將金泳三以往收取舊政權不當政治 資金來往的證據漏露給反對黨。在審判盧泰愚和全斗煥的同時,將金泳三助理 收受賄賂的議題打擊金泳三的政治改革。(蔡增家,2005:120-122)總統和國 會的關係,在後期成了跛腳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