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 研究動機

大國政治向來是國際關係學界的熱門研究議題,事實上,國際關係學門便是 源自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令列強付出慘重的經濟與生命代價,希望藉由對國際安全 的研究,避免慘烈的大戰重蹈覆轍。從現實主義的觀點而言,雖然國家數目眾多,

但真正能夠決定國際體系的往往是大國。1但也由於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大國 戰爭的規模以及造成的死傷也就非常巨大,這也是大國政治更受注目的原因之 一。

另一方面,人類利用海洋已有千百年的歷史。海洋覆蓋了地球面積的 70%

並分隔了陸地,除了本身所蘊藏的無機、漁業資源以外,隨著工業革命以來,科 技日星月異,海洋作為商務貿易、能源運輸的航道更彰顯其戰略價值。也因此,

海軍也就成為確保國家海洋利益的重要軍種。

然而,爬梳歷史便會發現,海權的擴張除了使國家強盛之外,也常導致戰爭。

人類歷史上由於海權擴張而爆發戰爭的案例屢見不鮮,從西班牙挑戰葡萄牙、荷 蘭挑戰西班牙、英國挑戰荷蘭一直到德意志帝國挑戰英國,這些歷史事件顯示海 權的擴張與大國戰爭密切相關。

冷戰結束之後,國際政治的焦點由歐洲轉移至亞洲,主因在於亞洲地區在二

1 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扼要說明了大國對國際政治的影響。參閱 John J. Mearsh 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201 4), p. 5。關於大國的定義可參閱 Jack S. Levy, War in the Modern Great Power System, 1495-1975 (Lexington: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83), pp. 10-19。

十世紀末葉經濟迅速成長,2最令多數觀察家印象深刻的無庸置疑是中國,自1978 年改革開放以來,其經濟實力與軍事預算快速成長,3加上具有全世界最多的人 口,中國已不僅被視為一個大國,還被認為是東亞地區的潛在霸權候選國。更令 人意外的是,身為陸權國家的中國在後冷戰時期大力發展海權,並著手建造航空 母艦,使得東亞的穩定充滿變數。

另一方面,提到東亞的大國,不可不提到日本。早期的東亞,中國固然長時 間扮演著主要霸權的角色。然而,從十九世紀開始,由於日本崛起,東亞的國際 政治舞台便以中日兩國為主要角色。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擁有強大海軍的島 國。

早在十九世紀日本帝國崛起的過程中,日本帝國海軍便對 1894 年的中日戰 爭以及1904 年的日俄戰爭起到關鍵的作用。4二次大戰結束後,新生的日本海上 自衛隊取代帝國海軍扮演捍衛日本國土安全與海洋利益的角色。此外,從新聞傳 媒可以觀察到,近年來,日本在國防議題上也有了相當的改變,特別是其解禁集 體自衛權5以及增加國防開支的政策。6由於日本侵略亞洲的歷史,其決定也就受 到極大關注。

冷戰終結後,曾經被擱置的領土、海洋爭端又被挑起,特別是中國與日本之 間的衝突再度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由於 2010 年中國漁船和日本海上保安廳船

2 儘管日本、台灣、韓國、香港、新加坡在冷戰期間便取得卓越的經濟成就,後冷戰時期亞洲的 經濟成長包含了更多國家,最重要的是,中國即名列這一波經濟崛起名單之中。范亞倫(Aaron L. Friedberg)說明了戰後亞洲的經濟成長概況。參閱 Aaron L. Friedberg 著,溫洽溢譯,《美國 回得了亞洲嗎?》(A Contest for Supremacy: China, America, and 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in Asia)(台北:遠流,2014 年),頁 28-32。

3 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便指出,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s, GD P)在二十世紀的最後二十年成長了三倍;而中國的國防預算以每年兩位數成長。參閱 Joseph S.

Nye 著,林添貴譯,《美國世紀的終結?》(Is the American Century Over?)(台北:麥田,201 5 年),頁 90、98-99。

4 Sergei G. Gorshkov 著,朱成祥譯,《國家海權論》(The Sea Power of the State)(台北:黎明 文化,1985 年),頁 127-128、130-139。

5 路西,〈日本正式實施新安保法 解禁集體自衛權〉,《BBC 中文網》,2016 年 3 月 28 日,<http:

//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6/03/160328_japan_defence_law>。

6 〈日本國防預算破 5 兆 部署新型攔截飛彈系統、添購 F-35 戰機〉,《ETtoday 新聞雲》,2017 年3 月 28 日,<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0328/893376.htm>。

泊數度對峙甚至發生衝撞,7日本於2012 年宣布將釣魚台國有化。然而,日本此 舉使得東海的衝突更加激烈。除了該年中國內部爆發反日示威以外,北京更經常 派遣海監船前往該爭端水域巡航。8

除了現有的島嶼與水域爭端以外,歷史因素也讓今日的東亞局勢更加複雜化。

事實上,早在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中日兩國便已長期進行激烈的權力競逐。中 國與日本分別於1894 年打了一仗,又於 1937 年廝殺了 8 年之久。對雙方而言,

兩次中日戰爭的血腥歷史仍然記憶猶新,新仇加上舊恨使得本地區更不穩定。

就國際關係史而言,一個人口龐大加上經濟高度成長的國家通常會擴張其國 家利益所界定的範圍,並將其經濟收益轉化為軍事力量,甚至是運用軍事力量以 確保其國家利益。這也就令人納悶究竟崛起的中國是否將與東亞海軍強國日本爆 發戰爭。加上被日本侵略的歷史傷痕,也很可能促使中國在未來強大以後報復日 本,好比普法戰爭後的法國一心對德國復仇。另一方面,在過去一百餘年間,是 日本而非中國大肆東征西討。日本的崛起及其在亞洲大肆侵略的歷史,加上其外 交、國防政策的轉變,也令人擔心其有改變現狀之意圖。總的來看,兩國將來會 再度爆發戰爭並不是不可能。

是故,筆者認為透過分析並比較中國與日本的海軍戰略與發展,將有助於了 解兩國海軍戰略的目的,這對評估未來東亞情勢格外重要。

貳、 研究目的

當前的東亞,並不存在如歐盟(European Union, EU)般高度整合的多邊組 織(以歐洲聯盟的三支柱為典型,其範圍涵蓋經濟、安全、司法等領域)。也欠 缺類似北約(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的集體安全(collective

7 王霜舟,〈日本起訴2010 年撞船事件中國漁船船長〉,《紐約時報中文網》,2014 年 2 月 14 日,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40214/c14fishing/zh-hant/?mcubz=3>。

8 〈中國海監船編隊14 日凌晨抵釣魚島海域維權巡航〉,《環球網》,2012 年 9 月 14 日,<http://

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2-09/3117225.html>。

security)體系,嚇阻修正主義國家(revisionist state)的侵略。9東亞的區域整合 主要仍停留在經貿交流階段,至於政治與安全對話尚遙不可及。檢視後冷戰時期 的東亞歷史更會發現,海上權力競逐的現象在東亞愈發顯著。除了島嶼爭端之外,

冷戰結束迄今東亞發生多次海上衝突,從進入他國領海到演習所在多有,嚴重的 甚至如南北韓爆發海戰。10簡言之,後冷戰時期的東亞國際政治較接近現實主義 而非自由制度主義(liberal institutionalism)所描繪的國際關係圖像。

在日益複雜化的局勢中,身為大國的中國與日本看似亦加入了東亞海洋權力 的競逐。1999 年,中國從烏克蘭購入因蘇聯解體而未完工的航空母艦──瓦良 格號(Varyag)並加以改裝──也就是現在為人所知的「遼寧號」航艦,該艦並 於2012 年開始服役。11日本自二戰以後便不再建造航空母艦,至1991 年蘇聯解 體為止,日本並未擁有航空母艦。然而,從 2006 年日本開始建造具備全通式甲 板的「準航空母艦」──日向級(ひゅうが型),其後又建造更為大型的出雲級

(いずも型)護衛艦,目前四艘艦艇均已服役。12

人們一方面害怕中國崛起將會如歷史上新興強國展現其侵略性,一方面又忌 憚曾在過去一百年內有著高度擴張紀錄的日本。隨著二十一世紀的東北亞局勢逐 漸緊繃,令人不禁要問,究竟當前的困境應歸咎於中國擴張海軍欲片面改變現狀?

還是日本將爭端領域收歸國有才是引起不安的元兇?也就是說,哪一國具有使用 武力改變現狀的意圖?而倘若戰爭將會爆發,則哪一國才是發動攻擊的國家?衝 突在短期內可能爆發嗎?為了解答以上問題,有必要研究中國與日本雙方的海軍 戰略及其定位暨發展。

因此,本研究旨在以現實主義為架構,分析與比較後冷戰時期中國與日本的 海軍戰略定位、海軍發展、當前實力及其影響。比較雙方海軍戰略在定位及發展

9 張國城說明了這一個觀點。參閱張國城,〈中國航母的發展模式:攻勢現實主義的觀點〉,《遠 景基金會季刊》,第18 卷第 3 期,2017 年 7 月,頁 101。

10 張國城,《東亞海權論》(新北:廣場,2013 年),頁 2。

11 〈遼寧號由蘇聯艦體改造 艦隊年花 135 億〉,《蘋果日報》,2017 年 7 月 7 日,<http://www.a 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707/1155975/>。

12 林翠儀,〈制衡中國 日本最大護衛艦「加賀號」服役〉,《自由時報電子報》,2017 年 3 月 23 日,<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088219>。

上的差異、現階段發展至何種程度,歸納出何者為修正主義國家,並評估雙方的 海軍戰略可能對東亞產生何種影響。總而言之,本研究之目的為下述幾點:

一、分析雙方海軍戰略的定位,以釐清雙方海軍發展之目的。這有助於確認 其是否有改變現狀之意圖。

二、分析雙方海軍戰略與發展的動因。本研究將研析形成中國與日本在後冷 戰時期海軍戰略背後的脈絡。

三、評估當前雙方海軍實力。可確認目前的海軍武力是否有助於其達成戰略 目標,倘若答案為否,則可預見將繼續進行海軍建設。

四、評估雙方海軍戰略在未來對東北亞地區可能的影響。對台灣以及韓國之 影響為何?台韓兩國可能會有何種反應?

五、評估當前的中日關係以及東北亞地區是否仍適用現實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