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 研究動機

於都市發展過程之中,建築物的變化能夠說明很多事情。不管是建築物數量、

樓層高度、壽命以及樓地板面積的變化,都能從中看出都市發展在各個階段之轉 變。在一個固定的都市範圍內,每年都會出現新的建築物,也會有建築物被拆除,

這些興建和拆除的行為是造成都市內部建築物變化最直接的原因。過去國內有關 於都市發展過程中建築物之相關研究,多在探討影響建築物壽命的因子,或是藉 由建立建築物壽命模型,得出某地區於某段時期內,各種類型建築物的平均壽命

(吳清如,1991)。但是,關於影響建築物被拆除而再次開發利用之原因,則較 少見到相關討論。

過去的文獻指出,由於都市具有固定的範圍,所以當都市發展到一定階段,

都市內部將無法提供足夠的建地,導致建築物往都市外圍和郊區興建,而造成都 市擴張(urban sprawl)。同時,都市內部較早期、老舊之建物則會被拆除重建,

也就是所謂的都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或是都市重開發(urban redevelopment)

(DiPasquale and Wheaton, 1996: 82)。因此,發展至一定階段的都市,其都市內 部所出現的建築物拆除行為,絕大部分是為了創造都市土地之再次供給。

依據不動產評價委員會組織規程第六條之規定,不動產評價委員會須評議各 類型房屋之耐用年數以及折舊率,作為課徵房屋稅時計算房屋折舊的用途。林享 博(1993)以臺北市自民國 65 年至民國 75 年之已拆除建物為對象進行研究,發 現除了木造建物之外,磚造建物、加強磚造以及鋼筋混凝土造建物的平均壽命皆 低於房屋耐用年限甚多。但是林享博認為,加強磚造和鋼筋混凝土造在當時之時 空背景之下,屬於較後期的營造工法,故未能呈現完整的建物生命週期。不過在 後續研究之中,俞國華(2010)分析臺北市自民國 90 年至民國 98 年的已拆除住 宅類建築物,發現磚造建物及加強磚造建物之平均壽命已經接近房屋耐用年限;

而在此時鋼筋混凝土構造成為主流的施工技法已數十年,應該和其他構造的建築 物一樣經歷了完整的建物生命週期,但其平均壽命卻仍離房屋耐用年限有一段不 小的差距。這兩個研究均顯示,就算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之下,大部分的建築物並 非是因為構造損毀導致無法使用才被拆除,而受到其他原因所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直覺而言,建築物在物理構造完整、還未頹壞時即被拆除重建,是因為重建 後建築物之收益,超過使用原本建築物之收益。故除了建築物折舊導致構造損毀 之外,尚有其他原因將影響建築物重開發之可能性,但國內仍缺乏這一方面的實 證研究,直接探討影響建築物重開發之因素。在過去國內相關研究之中,由於建 築物資料取得困難的限制,使得有關於建築物之研究,停留在解釋過去發生現象 的階段。這類型的研究雖能描繪過去某時期建築物之壽命週期,說明都市成長的 情形;卻無法說明究竟為哪些因素,將會影響都市內部建築物之重開發。

觀察臺北市當前之都市發展現況,已經少有空地可供直接建築開發使用。下 圖 1-1 為臺北市歷年之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由圖 1-1 可以看出,臺北市之建築 物樓地板面積總量呈現逐年上升之趨勢。由此可以推論,臺北市之建築物重開發 實應相當頻繁,造成已經少有空地可供直接建築開發之臺北市,建築物總樓地板 面積仍不斷上升。而建築物重開發之現象也將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出現在都 市內部之中,但是建築物重開發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哪些因素會改變建築物重 開發之可能性,不禁令人感到相當好奇,而需要對此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圖 1-1、臺北市歷年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

資料來源:臺北市建築管理處。

本研究之重點在於,探討建築物重開發將會在都市內部之何處發生?是否存 在特定之發展模式?並以臺北市為實證分析對象,期望能夠找出影響都市內部建 築物重開發之解釋變數,觀察各個變數對於都市內部建築物重開發之影響程度,

揭露臺北市建築物重開發之全貌;藉由臺北市建築物重開發之空間發展模式,以 及建築物重開發之影響因素,反思當前臺北市之都市發展政策之成效。

單 位

: 千 平 方 公 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即為,探討臺北市建築物重開發之影響因素。

(一) 分析觀察建築物重開發於臺北市之空間分佈現況及發展模式。

(二) 以迴歸模型探討臺北市建築物重開發之影響因素。

(三) 藉由探討建築物重開發之因素以及空間分佈模式,對臺北市之都市發展 政策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