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建築物重開發空間發展現況

第四章 實證分析

第一節 臺北市建築物重開發空間發展現況

1,558,351.64 平方公尺;於松山區中正里之地區則拆除最多的樓地板面積,共計 34,391 平方公尺。從簡單的統計數字之中,可以了解在臺北市之內新建建築物的

1,558,351.64 (內湖區湖元里)

49,432.72 117,779.0857

總拆除樓地板面積

2,735.31 4,985.9267

樓地板面積淨增加量 449 -31911 (文山區萬和里)

1,557,843.64 (內湖區湖元里)

46,697.41 117,839.2407

樓地板面積淨增加率 449 -0.25 (文山區萬和里)

1.0534 (內湖區港墘里)

0.1196 0.162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除執照資料,雖然松山區中正里在 9 年間拆除了最多的樓地板面積,但同樣也新 建了 51,679.34 平方公尺的樓地板面積;相較之下文山區萬和里則沒有任何新建 樓地板面積。而在「樓地板面積淨增加率」的部分,仍以文山區萬和里在 9 年間 為最低。在該里的總可開發面積之中,共拆除了約 25%的樓地板面積。續觀察拆 除資料發現,文山區萬和里於民國 96 年至民國 97 年間,曾發生 3 筆拆除大規模 住宅類建築物之拆除執照,其總拆除建築物樓層數達到將近 700 層,為文山區萬 和里之樓地板面積淨增加率最低之主因。

而淨增加率最高者則為內湖區港墘里,其值約 105%,表示內湖區港墘里的 總樓地板面積淨增加量,甚至超出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所允許之容積上限。

而在臺北市 12 個行政區共 449 個里之中,也只有內湖區港墘里發生這樣的情況。

觀察港墘里所在之區域,正好是內湖科學園區之核心地區,可能是在 9 年來透過 許多種容積獎勵之誘因,再加上港墘里約有半數土地屬於內湖六期市地重劃區,

從而帶動該區快速的建築開發,才造成樓地板面積淨增加量超出法定容積上限之 現象。

在臺北市 12 個行政區共 449 個里之中,將樓地板面積淨增加率為負值以及 0 的里排除,並以其他樓地板面積淨增加率為正之里計算平均值,得出樓地板面 積淨增加率之平均值 14.13%。以此平均值作為劃分點,將樓地板面積淨增加率 為負值以及 0 的里,作為樓地板面積負/零成長;將樓地板面積淨增加率為 0~平 均值 14.13%的里,作為樓地板面積低成長;將樓地板面積淨增加率超過平均值 14.13%的里,作為樓地板面積高成長。將三種開發程度的里標示在臺北市之空間 上,即為圖 4-1 的臺北市各里之建築物重開發程度空間分佈圖。在臺北市 12 個 行政區共 449 個里之中,樓地板面積負/零成長的里共計 63 個,樓地板面積低成 長的里共計 253 個,而樓地板面積高成長的里共計 133 個。從圖 4-1 可以看出,

臺北市各個里的建築物重開發程度可能發生空間聚集之情形,但仍需要透過空間 自相關之檢驗,才能夠確認臺北市各里之建築物重開發是否存在空間相依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1、臺北市各里開發程度空間分佈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