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十二年國教的規劃中,免試就學區主要是依據共同生活圈、交通便 利性等為原則來劃分1,劃分結果通常都是以單一縣市為主,跨縣市的學區 也以鄰近的縣市為主,而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桃連區,該區包含了桃園縣與 連江縣,桃園縣與連江縣之間的生活距離實非鄰近,交通需透過空運或海 運,為何教育部特別會將桃園縣與連江縣劃設在同一學區呢?是出於教育 部的隨意規劃?還是兩縣之間存在某種聯繫?

初步探討後發現,兩縣之間的關係是基於馬祖人遷居來臺的這個背景,

桃園縣為臺灣島內馬祖移民聚集最多的地方,是許多馬祖移民認知中的第 二個故鄉(趙莒玲,1998)。為進一步探討馬祖遷臺的時間背景,便將連江 縣在民國 45 年2後至今的人口總數以圖 1-1 呈現其變化,可看出人口總數 自民國 45 年起持續上升,並於民國 60 年達高峰,統計資料記載當時有 17088 人,而後便開始急速下降,並於民國 80 年達到人口總數的最低值 5547 人,而後人口總數呈現波動變化。

圖1-1:連江縣民國 45 年~101 年人口總數變化圖

1 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修正草案)」頁 11 所載:就學區係以直轄市、縣

(市)行政區為規劃基礎…得區內高級中等學校近三年內新生入學來源、區域共同生活 圈、交通便利性、普通及職業教育課程完整性與學校分布情形等因素,依需要適時彈性 調整。

2 馬祖直至民國 45 年戰地政務的實施後,才規劃戶籍管理辦法,並依據戶籍法與戰地政 務相關法令,展開戶口清查,辦理戶口登記,每年校正一次(福建省連江縣志,2003:314)。

2 資料來源:《連江縣101 年統計年報》

除人口總數變化外,亦將連江縣自然增加率與社會增加率的歷年變化 繪製成圖1-2,人口成長率的歷年變化繪製成圖 1-3,經對照比較後,發現 以民國60 年為界,前期人口增加率的變化主要受到自然增加率影響,後期 則改由社會增加率主導,其中在民國61~80 年之間社會增加率為負值,民 國81 年迄今的社會增加率為正值,因而可將連江縣人口總數的變化分成三 個時期(表1-1)。在民國 61~80 年間,連江縣受社會增加率為負值影響,

人口總數大量減少,推估該時期為馬祖人大量遷居來臺的時期;此現象引 發了研究者好奇,當時馬祖地區具有哪些推力因素迫使居民紛紛離開故鄉 而選擇遷居至臺灣本島?而本島又具有哪些拉力因素吸引人口移入?

圖1-2:連江縣民國 45 年~101 年的自然增加率與社會增加率變化圖

資料來源:《連江縣101 年統計年報》

圖1-3:連江縣民國 45 年~101 年的人口增加率變化圖

3

4

圖1-4 各縣市常住居民其本籍地為福建省連江縣的人口數量統計圖

參考資料:《中華民國七十九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第一卷臺閩地區上冊》

圖1-5 桃園各鄉鎮市常住居民其本籍地為連江縣的人數比例圖

參考資料:《中華民國七十九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第七卷臺灣省桃園縣上冊》

圖1-6 各鄉鎮市常住居民其本籍地為福建省連江縣的人口數量統計圖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七十九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第七卷臺灣省桃園縣上冊》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第卷臺灣省臺北縣上冊》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第卷臺灣省臺北市上冊》

目前桃園縣(今桃園市)內的馬祖旅臺鄉親

數量已超越現居於連江縣 當地的馬祖人,其勢力足以讓馬祖籍候選人在八德選區裡選上縣議員3,並

3 北竿人鄭銀福曾當選第 2 屆桃園縣議員。

5

且能擔任八德市民代表4,這都意味者馬祖旅臺移民對桃園當地的影響力,

這也引發研究者好奇,為何大多數的馬祖移民遷臺後會選擇落腳於桃園縣,

其中為何又特別集中在八德鄉(今八德市),究竟八德具備何種特殊條件以 吸引馬祖移民居住?而這些為數眾多的馬祖移民,來到八德後建立起了哪 些社會網絡?如何透過這些社會網絡來聯繫鄉親間的情感?

再者,馬祖人多來自中國福建省的福州、羅源、連江、長樂等地為主,

屬於閩東文化影響區(王俊傑,2010:203),而臺灣除原住民外,其餘漢 人多來自福建省的漳州、泉州與廣東省潮州、嘉應州、惠州等地(施添福,

1987:13),屬於閩南人與粵籍移民,因此馬祖人在語言、飲食、信仰文化 上與臺灣有所不同,獨具福州特色,這也引發研究者的好奇,馬祖移民是否 有將原鄉文化帶到臺灣的日常生活中,而這些文化又是透過何種形式展現 出來?

綜合以上,本研究想以民國61~80 年間遷居來臺的第一、二代馬祖移 民5作為研究對象,將研究區聚焦在馬祖移民數量最多的八德地區。本文欲 先建構出馬祖人遷居來臺的背景因素,並進一步探討其為何集中在桃園八 德,使之成為馬祖移民人口數量最多的地方?再者,欲釐清這些遷居八德 的馬祖移民,是透過何種管道以聯繫情感,其建構出那些社會網絡?最終,

探討馬祖旅臺鄉親將原鄉的何種文化帶來臺灣,又是透過那些形式將文化 展現在移居地八德的日常生活中?具體研究目的如下:

一、利用推拉理論以解釋馬祖人移居八德的背景因素。

二、釐清馬祖移民在八德地區所建構的社會網絡。

三、探討馬祖移民在八德地區所展現出的文化樣貌。

4 鄭銀福為現任八德市第 5 屆市民代表;王國棟曾連任 3 屆八德市民代表。

5 第一、二代馬祖移民:指在馬祖出生的馬祖人,具有在馬祖生活的經驗,第一代為祖 父母輩,第二代為父母輩,其遷台順序通常為第二代馬祖人先遷居來台,等生活穩定後 再帶第一代的長輩遷台;而第三代則為在台出生的馬祖後代。

6 地理學相互連結(Ogden,1998;轉引自宋郁玲,2006) ,成為一個跨領域 的概念。而翻閱近年來的移民相關論文,大致有幾個探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