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私立大學行政人員知覺學校知識管理、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行政 效能之關係。本章緒論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第二節為研究問 題與名詞釋義;第三節為研究步驟;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以下便就各節內容分 述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壹、研究背景

欲研究有關「大學」相關議題,應由瞭解大學的定義做為開端,並進一步瞭解大 學的演進過程及緣由。「大學」,為提供教學、研究條件以及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 機構。在中國虞舜時期,就有類似高等學校的場所謂之「上庠」;若真正論及起源可 溯及至先秦,到了漢代,長安即設立「太學」為最高學府,地方上也開始設立郡學、

州學、府學、縣學等提供給同年紀的學生學習之地,俾使讓讀書較出色的學子們可直 接進至「太學」繼續深造。到了中國近代,第一所稱為「大學堂」的大學為北洋大學 堂;也是中國第一所國立西式大學。而建於明末、位於澳門的聖保祿學院則是在中國 土地上的第一所西式高校。戊戌變法中成立的京師大學堂,在北洋政府時期改稱爲北 京大學,而香港大學亦以「大學」為名,自此「大學」便成為高等學府的名號。而就 西方而言,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早在公元前387 年於雅典附近的 Academos 建立「柏拉 圖學院」,講授哲學等科目;這被認為是歐洲大學的先驅。到了歐洲中世紀時,「大學」

是從教會辦的師徒結合的行會性質學校發展起來的。十一世紀時,「大學」一詞和「行 會」一詞同樣被用來形容行業公會,第一所大學即是創建於十一世紀末;而美國的哈 佛大學(創於 1636 年)以及耶魯大學(創於 1661 年)起初是以學院稱謂。到了 1810 年威 廉·馮·洪堡建立柏林大學,將研究和教學結合起來,並確立了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的 原則,這被認為是現代大學的開端,被稱為「現代大學之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對於「行政」有較統一的解釋,一般泛指須由特定的團體來管理及處理公眾的事務。

由此可綜合各學派有關「大學行政」的定義為:「一群具有共同目標的服務團體,一 起管理或處理有關學校的所有事務」。在大學裡,行政單位與教學單位可說是學校組 織中最重要的兩大構成元素,彼此關係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若無強而有力的行政單 位作為教學單位的後盾,適切提供有效率的行政支援,將會讓各教學單位在教學設備 或行政資源等方面顯得孤立無援,類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窘境;而若行政單位沒有 得到教學單位的支持與配合,恐會使得學校行政策略無法貫徹以致停滯不前,進而導 致學校目標無法達成。

若以廣義解釋「大學」定義,其包含公立的大學校院、技職校院、空中大學、軍 警校院,以及私立的大學校院、技職校院、宗教研修學院等;若以此定義,據教育部 資料顯示,在106 學年度時,全台灣的大學總校數已達 160 所(教育部,2017)。由於 大學數量過多,又有少子化之社會現象,且近年來研究發現教師們的教學熱忱降低、

研究品質及能量不如過往、行政組織的精簡及合併裁撤導致行政人員服務水準降低等 種種問題,導致台灣的各間大學為求生存,就以各種奇招去招攬學生之怪現象。另因 近幾年來教育部視大學發展性及未來前瞻性,以不等之預算款項補助各國、私立大學 所發展的「教學卓越計畫」,以及自 107 學年度同樣是教育部補助款的「高教深耕計 畫」而言,執行上均需各行政單位的全力配合,始能讓補助款能更加運籌帷幄地推動 各項的教學活動以及建置更優良的教學設備與環境。由以上論述可知,未來行政單位 的配合度以及執行效率,實與學校效能能否彰顯或提升有著極大的關係。

管理大師Peter Drucker 曾表示,21 世紀,對於組織而言最有價值的財產是組織 內的知識實踐者本身以及知識實踐者的生產力。目前全世界各先進國家對於知識經濟 的競爭已趨於白熱化,「知識管理」已成為所有公司作為提升整體企業效能及競爭力 的最重要指標;以上論述可得知「知識管理」儼然已成為新世紀之各行業的顯學;Peter Senge 更指出,未來最大的競爭優勢來源是組織所擁有的知識庫深度,以及組織能夠 讓成員們能有很快學習能力。由此可知,當知識愈顯示其重要性時,透過有效管理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識的儲存與運用,就存在著一種創造競爭優勢的機會(王如哲,2000)。由於知識具 無體性,因此需要藉助特定媒介才能表現與傳遞,其中資訊科技的發展便成為往握知 識的重要媒介。在知識管理的過程中,如何應用科技於知識管理上,即成為重要的議 題(秦夢群,2013a)。

就學校而言,在知識經濟的需求中,教育必須產生自我學習與創新的能力,因此 知識管理的理念及應被引入教育中,以對知識做有系統的運用並發揮最大的效用。在 學校的的知識管理上,必須思考如何應用科技與系統性的管理模式,將學校組織的顯 性與隱性知識做最有效的管理(秦夢群,2013b)。另因高等教育之校長或行政一級主管 們之校務會議、行政會議之重要決策往往影響整體學校發展之方向及組織氣氛,因此 如何將組織氣氛轉化成正能量或是創造有利於教育環境的氛圍,亦將是極重要的探討 課題。眼前台灣就高等教育而言,已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新世紀挑戰,如:少子化的衝 擊、高等教育社區化、海外高等教育的競爭力、吸收國際學生就讀、促進教育行政知 識改革等議題,因此尋求轉型改變及調整行政組織功能等成為大學存廢重要關鍵。

貳、研究動機

近幾年來各先進國家不斷發表與推行各項管理新知與技術,無非是欲藉以改造革 新效率不彰的行政組織;相對地其重要觀念與作法亦導入各級學校或教育機構藉以改 造行政組織與單位。目前國際間各國大學的招生競爭已趨白熱化,且攸關學校存廢問 題。無論是教育部近來推動的「教學卓越計畫」或是「高教深耕計畫」,都是強調卓 越教學、深耕國際、厚植產研、以及精實學輔等,重要理念即在以學生為主體,促使 翻轉教學、在地連結,藉以呼應產業創新、完成國際化與公共化的需求,以善盡高等 教育的社會責任。因此,如何積極的引導知識管理等新觀念以因應時代之快速變遷,

藉以提升學校的競爭優勢與強化學校的組織體系,勢將成為重要的討論議題;此為引 起本研究動機一。

就私立大學言之,若辦學不力或招生情況不理想,則教育部應輔導其退場,建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依校產的合理比例促其董事會轉為非營利組織,而其他校產部分則促其公有化,這部 分可依學校原有特色重新定位未來角色及招生策略。另外,學校行政組織不但是學校 最重要的行政決策核心,也是所有教學活動最重要的後援支柱。如何因應時代的變遷,

強化校長領導以及行政同儕之團結行為,藉以了解組織氣氛,完成組織改造,進而發 揮學校行政效能,絕對是未來各國立及私立大學是否具備競爭優勢以及吸引學子就讀 之成功關鍵因素。以上所述為引起本研究動機二。

時下有關教育類之相關論文著作等,鮮少對於學校「行政效能」來做進一步探討 或操作型定義。唯眾所知「學校效能」其實仍須再細分為「學校教學效能」以及「學 校行政效能」兩大範疇;其所應考慮到的構面、變項以及研究構念等層面差異性均頗 大,實值得加以深入探究。若能專以提升學校行政效能為探討主題,而根據研究結果 提出良好之結論與建議,俾能對未來各大學之行政單位之提升行政效能有所助益;此 即是引起本研究動機三。

參、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歸納為5 點,茲說明如下:

一、 瞭解大學行政人員知覺學校知識管理、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行政效能的現況。

二、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對於大學行政人員知覺學校知識管理、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 行政效能之差異情形。

三、 探討大學行政人員知覺學校知識管理、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行政效能之相關情 形。

四、 探究大學行政人員知覺學校知識管理、學校組織氣氛對於學校行政效能是否具 有預測力。

五、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作為未來各大學單位實施學校知識管理、建 立組織氣氛後所提升學校行政效能之參據,並能提供後續研究之參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名詞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