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隨著時代潮流的轉變,文明科技的進步及社會價值多元化,造就了現今國際 化的高等教育觀。許多國際學生,遠赴他鄉,到異國就讀,在人生地不熟的環境 裡,學習成長,並追求他們的夢想。從他們下飛機的那一刻,他們所面對的一切,

都是一個嶄新的歷程,種種的事物,對他們而言都是需要適應的。

本章主要介紹本研究之背景與動機、目的與問題,共分為四節。第一節,說 明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針對本研究中關鍵名詞 進行名詞釋義;第四節說明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趨勢即是高等教育國際化。從偏遠的鄉間小鎮到熱鬧的國 際大城市,從興起英語學習熱的亞洲、努力縮短國際知識落差的美國,到逐步建 立起歐洲公民意識的歐盟國家,「國際化」,都是教育界的熱門話題。美國在2002 年底,正式把國際教育列入教育優先政策(齊若蘭,200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於 1995年「高等教育的轉變與政策發展」報告書中指出高等教育當前改革的三大  方向-關聯性、品質性、國際化(楊國賜,2004)。高等教育國際化已逐漸成為 全球高等教育的發展重點,我國也不例外,教育部在面對全世界教育國際化同 時,為積極鼓勵各大專校院提昇國際化,已將國際化程度列入大學校務評鑑指標 之一,並積極鼓勵各校推動提昇大學國際競爭力之發展計劃,包括推動雙語化環 境、獎勵大學校院擴大招收外國學生補助計畫、開辦國際研究生學程等,鼓勵各 大學將「國際化」列為遠景或發展目標,並尋求全球化的因應之道(江愛華,2006)。

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長久以來是我國努力

教育與銀行、保險業同樣被視為商品,必須對144個會員國開放。根據這項協定,

臺灣已開放外國來臺設立高中(職)以上的學校與教學機構,也開放國外機構來 臺提供遠距教學、補習班與留學等跨國服務。也就是說,在WTO的架構下,高 等教育已門戶大開,必須跟全世界大學搶學生。招不到學生,學校就要關閉。以 高教司司長何卓飛曾表示,WTO是臺灣大專校院開始正視國際化的關鍵(施君 蘭,2004)。

其次,臺灣正面臨少子化的現象,根據內政部(2012)人口出生統計資料顯 示,1981年臺灣新生人口數有41萬人,1996年起降為32萬人,2001年再降至26 萬人,2007年已降至20萬人,統計資料至2011年臺灣新生人口數只剩17萬7千多 人,突顯少子化社會已經形成。少子化第一個衝擊的是學校與教育,由於嬰兒減 半,目前幼稚園及中小學已普遍有招生不足的現象,再過一些時日,學校勢將面 臨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成為艱困產業,教師工作機會隨之減少。少子化的發展 趨勢將提早逼迫國內大專院校思考各種朝向優質化辦學的機會,分析自身所處的 大專院校處境,就其長處、弱點、機會與威脅,全面進行檢討,審視其可能發展 的機會,並探究未來最佳的因應策略與方法。而加強國際交流,擴大招收國際學 生來臺留學就成為目前大專院校積極努力的目標。招收外國學生不僅是許多知名 世界大學排名的國際化評鑑項目,國際學生在加速校園的國際化亦扮演重要角 色。國際學生進來與本地學生一起上課、教育、生活,可讓本地學生了解各國不 同的文化,傾聽不同的觀點與聲音,更容易與國際接軌,形成國際觀。國際學生 人數亦是國家吸引力及國際影響力的表徵,同時與教育國際競爭力及國際學術地 位息息相關。

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趨勢,來臺求學的國際學生也日益增加,本研究場域 之大學,是位於中部的一所國立大學,學校早期的目標是培訓師資,近年來,因 為受到少子化衝擊及流浪教師過多現象,學校面臨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挑戰,以因 應目前國內整體教育環境的需求。而研究場域的大學也開始招收國際學生來臺就

讀,但比起國內早期有招收國際學生的幾間主要國立大學,算是起步較晚的,而 此舉改變招收國際學生是值得我們去關注的,研究者就讀幼兒教育研究所期間,

在因緣際會之下與本系大學部之國際學生有了接觸,和她們對話過程當中,了解 她們是因為臺灣幼兒教育發展卓越及本身的興趣與需求而吸引她們來臺就讀幼 兒教育學系,研究者更想藉由本研究深入探討國際學生就讀幼教系的動機為何?

在與她們相處的過程當中,發現每位國際學生因為文化背景不同,所遭遇的問題 及挑戰更是不一樣,也因此各自發展出屬於她們自己的精彩故事,這引發了研究 者強烈的研究動機。

再者,國際學生來到臺灣求學,將面對的不僅是相異的社會文化、語言環境,

更須適應新學校的教室環境與教學方式,不同於過去在自身國家的求學經驗。因 此,研究者將深入探討幼教系國際學生到臺灣求學所遭遇的種種生活適應困難與 挫折,從中發掘來臺求學生活適應的經驗與策略,藉由這些經驗的分享,協助更 多初到臺灣求學的國際學生。研究者也整理過往文獻發現到,許多研究國際學生 到臺灣求學適應相關研究報告,都是以一個地區或是一間學校的學生為主要研究 參與者,也因為研究場域較廣,無法深入探究每位國際學生所適應之情況,故本 研究以幼兒教育學系的國際學生做為研究參與者,希冀本研究能更加深入探討,

了解到這群國際學生到臺灣就讀幼兒教育學系的動機及所遭遇到適應困難為 何?而她們又將如何因應這些挑戰。

根據教育部(2011)統計資料顯示,來臺攻讀大學學位的國際學生由2004 年的1,969位學生,到2010年成長至8,801人,國際學生在臺求學比例有逐年攀升 的情況產生。各大學除了不斷在海外招生,以促進學校更進一步邁向教育國際 化,但是國際學生入學之後,是否有一套完善的輔導策略來協助他們適應這裡的 生活及學習環境呢?本研究將深入探究國際學生生活及學習適應困難成因、了解 她們的需求,呈現其內心最真實的感受,期許有助於學校相關人員了解國際學生 在適應上種種的需求與困難,更能考量不同學生在背景文化上的差異性,提供最

適切的教學和輔導方式。同時對於協助國際學生事務人員而言, 深入了解國際 學生所遭遇的問題與困境,以此研究結果為參考,或能規劃出更加多元且完善的 輔導策略,來協助這群勇於追夢的國際學生成功順利的在臺求學,並留下美好的 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