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湖湘學派的創始——胡安國的講學

第二章 湖湘學派的萌芽與初期發展

第二節 湖湘學派的創始——胡安國的講學

胡安國於紹聖四年中進士,其後便踏上仕途,並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他

在任職江陵(今湖北江陵)府學、擔任太學錄、太學博士與提舉湖南學事期間,均

累積了大量的教學相關經驗。其後,他在南北宋之交移居湖南,不僅逐漸完成

《春秋傳》的撰著、建構治《春秋》學的理論基礎,也在湖南辦理書院、帶動 私人講學風氣。

隨著胡安國將胡氏家學搬上書院講堂,「胡氏家學」成為遍布湖南的「湖

湘之學」、「胡氏弟子群體」變為「湖湘學派」也都逐漸成為可能。然而,一

種學術要能遍布某地,必須要有「活力」,也就是能持續為當地人所接受、並

願意跟隨學習;一個學派要能興起,除了要有自己的學術理論,學派弟子更是

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在有學術理論之餘,「有無湖南學子持續跟隨學習」

都是「湖湘之學」與「湖湘學派」能否成形的關鍵性因素。

下文中,筆者將以《宋元學案》為底本69,由〈武夷學案〉、〈五峰學案〉、

〈衡嶽學案〉三學案著手;把討論的重心放在胡安國、胡宏與胡寅父子所有門

人的學習情況上。接著,再縮小範圍,聚焦於湖南學子跟隨胡安國父子學習的

69 《宋元學案》乃清代編輯的作品,疏漏自然在所難免;然就學術派源流之考證作品言,仍以 學案最稱謹嚴。是故,筆者仍擬以《宋元學案》為本,再輔以大量文史、筆記資料,以資探究 湖湘弟子組成之變遷。黃宗羲、全祖望,《宋元學案》(台北:廣文,1979)。

有關《宋元學案》使用的討論,可參考陳榮捷《朱子門人》(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2),頁 2-5;及及陳雯怡,《由官學到書院-從制度與理念的互動看宋代教育的演變》(台北:聯經出版 社,2004),頁 21 等書的討論。此外,後文行文遇《宋元學案》者,筆者將簡略為《學案》,以 避繁複。

54

情況,以期還原「胡家之學」「湖湘化」以及「湖湘學派形成」的過程。

胡安國晚年隱居衡嶽,他除了潛心研究後來成為湖湘學學術中心的《春

秋》學外,並在文定公學堂(書院)、碧泉學堂兩地從事講學與傳道。根據〈武

夷學案〉的記載,當時深受胡安國學術所吸引的學子人數甚眾:直接受業於胡

安國的門人,就有二十二人(附錄2-4)之多。

胡安國二十二個門人受學於胡安國的時機並不一致:有的直接前往衡山求

教,有的在胡安國短暫居住江西時受教,也有許多從學時間難以確定的門人。

為了便於觀察這些門人的特色,筆者將他們區分為三大類:非湘籍門人,湘籍

門人與家學傳承。以下分別就此三類門人,由他們的受業與著作情形分別加以

討論。

一、非湘籍門人。非湘籍門人的人數,超過全部門人總數的四分之三。為

了呈現他們各自的特色,我們又可以將他們簡單分成:避難渡湘跟隨胡安國的

門人,以及問學時間、地點均難以確定的門人兩類:

1、避難渡湘跟隨胡安國的門人:

北宋末遭逢靖康之亂後,內憂和外患問題接踵而至。先是金兵持續寇擾,而

後潰兵又騷亂不止,政局處於極度動盪不安之中。南北宋之際,避居南方的人

數也隨之大大的增加。南方諸路中,荊湖南路由於距離北方較近、交通又非常

便利(參照下文第三章第一節);加以有荊湖北路位居北方以資屏障,湖南與宋

金主要交戰地區間,便有了相當的阻隔。因此,湖南地區便常是宋人南徙的首

55

56

57 前註85,169/365-6。

88 張栻,《南軒集》(長春:長春,1999 張栻全集),〈遊東山記〉,13/743。

58

襄。薛徽言除了與胡安國門人都相當友好外93,在擔任湖南宣諭使期間,也秉持

胡家之學的經世精神積極任事。他除了深入了解湖南各方面的情況外,更將湖

南不便民之事歸納為十點上奏朝廷94。胡襄也是與胡家之學諸學者來往密切;淳

熙元(1174)年他甚至還因為心向「胡寅之門」而遭到罷職95

最後,對胡家之學傳播至鄰近各區相當有貢獻的是徐時動和王樞。徐時動

進士及第後,先後在虔州與吉州(均屬於江西南路)擔任教官96,有助於胡家之學

傳播於江西地區。此外,他後來與曾幾,以及胡安國湘籍門人楊訓三人共同編

輯《胡文定公傳家錄》97,更是有益於後人掌握胡氏學術的精義。其次,王樞自

年少起便跟隨胡安國學習。他博通群經,尤其在胡安國的影響下,特別擅長

《春秋》98。他在進士及第後,雖然並未擔任教官,而是先「參吉州軍事」(屬

於江西南路),後又「判岳州與鼎州」 (均屬於荊湖北路);然而,他每任職一

地,一定前往各州縣學為諸生講解經義,對傳播胡氏之學可以說是不遺餘力。

二、湘籍門人。誠如前文所述,最得以具體呈現、並據以評估胡家之學

「湖湘化」的指標,莫過於「多少湖南士人追隨胡氏父子求學」。經由探究湘籍

的胡安國門人,我們得以正確評估湖湘學派在湖南的壯大程度;而湖湘學派與

湖南士子的互動過程,也隨之完整呈現出來。

《學案》中記載胡安國的湘籍門人有黎明、楊訓、彪虎臣、樂洪與譚知禮

93 薛徽言還曾薦舉胡安國門人黎明。《浪語集》,〈先大夫行狀〉,33/527-548。

94 同前註 93。

95《建炎以來繫年要錄》,165/319。

96 同前註 90,67/322。

97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9/700。

98 同前註 90,頁 321。

59

60

來的105。范如圭深受胡安國的影響,不僅在做學問、寫作上務求凡事根源於經

術、講求議論有益於時局106;在為政上,他也秉持落實《春秋》大義於現實的

理念,主張堅決抗金、收復失土107

由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綜觀胡安國的二十三個門人中108,有不少

是或因家破、或因國亡而不得不南渡的,這些門人因切膚之痛,積極追隨胡安

國學習《春秋》與經世濟民之學,一則希望講明復仇大義,一則期待有益補救

時局。因此,在當時喪家亡國的氣氛下,胡安國講論《春秋》大義,對於流亡

湖南的第一代士人來說,是格外的具有吸引力。其次,與移居湖南的門人相

同,胡安國多位就學時機、地點均不明的門人中,也不乏秉持胡安國經世濟民

理念、積極任事者。然而,頗值得我們留心的是,他們的原籍多以江西地區為

主。這代表著:第一,胡安國曾經寓居江西豐城半年的經歷109,為胡家之學在

江西「打開知名度」,達到了一定的效果。第二,這種多位江西人追隨胡安國求

學的情況,也間接呈現出江西與湖南間交通暢通的情況。其三,真正湘籍的胡

氏弟子,實際上只有五人,佔胡安國門人總數不到四分之一。而且,根據他們 五位的居住地(圖 1-1、圖 3-4,附錄 2-4),我們可以發現:胡安國移居衡嶽八

(1131-1138)年裡,僅將胡家之學的傳範圍擴張至潭州一州。其次,即使是潭州

105 在《學案》中,胡安國兒子與侄子均被歸類為「武夷家學」項,並不屬「門人」;因此,筆 者便沿用全祖望和黃宗羲的分類,僅於文中討論被列為門人的胡安國外甥范如圭。

106 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提刑范伯達先生如圭〉,3/43-4。

107《朱子語類》,133/700-1。

108 〈武夷學案〉中所列二十二人再加上向子忞,共二十三人。

109《斐然集》,〈先公行狀〉,25/643-80。

61

一地,胡安國門人也僅分布於湘江主流流經的長沙、湘潭與衡山三縣。

胡安國在兩所學堂的教學活動,的確已為胡家之學在湖南的發展揭開了序

幕。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在胡氏弟子群體發展初期,學子的組成成份中仍以

「外路人」110為主,追隨胡安國求學的湖南士子仍然相當有限。其次,湘江便

利的航運,對傳播胡家學術於湖南的重要性,也在胡氏弟子群體發展初期就已

充份顯現出來。是故,胡家之學要真正「湖湘化」,一則與能否充份運用湘江水

運的優勢息息相關,二則仍有待後輩湖湘學者的持續努力。

110宋代行政區的單位為「路」;是故,本文中,筆者用「他路」或「外路」兩詞,指涉非「荊湖 南路」的其它地區。

62

第三節 湖湘學派的奠基——胡宏與胡寅學術的傳布

繼胡安國在文定公、碧泉書堂傳播湖湘學後,他的兒子胡宏和胡寅對於傳

播胡家之學、使之成為湖湘之學111,也都做出重大的貢獻。兩人中,尤以胡宏

在湖湘學發展史上,更是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他一方面以父親胡安國所傳家

學為基礎,繼續深化經世濟用的主張、並潛心研究性與天道等相關議題,以充

實胡氏家學的思想意涵,為它建立起完整的學術體系。另一方面,他又積極透

過書院講學,持續傳播胡家之學於湖南地區。誠如前文所述,胡宏除了以原有

的文定公書堂、擴建後的碧泉書院做為播學基地外,更在潭州寧鄉縣(圖 3-4)另

創雲峰書院,以及積極爭取修復嶽麓書院、並自請為山長。因此,如果說胡安

國是湖湘學派的創始者,那麼,胡宏絕對稱得上是湖湘學派的奠基者。至於胡

寅,他曾多次出仕、並任職多處;與胡宏隱居衡山二十餘年,潛心於充實、傳

播胡家之學大不相同,他的貢獻自然無法也和胡宏相比。然而,他的學術聲望

與高潔德行,卻也的確吸引了若干學者的跟隨。而後,胡寅的這些門人又在胡

寅的帶領下,更廣泛地接觸其他胡家之學的弟子或學侶。因此,胡寅對於胡家

之學的傳播,仍有值得一書的貢獻。是故,下文中,筆者將就胡宏和胡寅兩人

視作領導湖湘學派發展的第二代學者,將兩人的門人合併探討,以期具體呈現

111 繼承胡安國家學的有他的三個兒子胡寅、胡宏、胡寧和侄子胡憲,以及外甥范如圭五人;然 而,除去上文討論過的范如圭,五人之中,以胡宏對湖湘學思想的強化與傳播貢獻最大。胡寅 對湖湘學派發展的貢獻雖不及胡宏,卻也有其重要性(參見下文的討論)。胡寧較少從事講學活 動。胡憲雖曾教出呂祖謙與朱熹兩大著名弟子;然而,朱呂兩人後來都各自發展出另一套學術 體系,而非繼續處於湖湘學派的學術圈中。是故,下文將僅以胡宏和胡寅兩人做為第二代傳播

111 繼承胡安國家學的有他的三個兒子胡寅、胡宏、胡寧和侄子胡憲,以及外甥范如圭五人;然 而,除去上文討論過的范如圭,五人之中,以胡宏對湖湘學思想的強化與傳播貢獻最大。胡寅 對湖湘學派發展的貢獻雖不及胡宏,卻也有其重要性(參見下文的討論)。胡寧較少從事講學活 動。胡憲雖曾教出呂祖謙與朱熹兩大著名弟子;然而,朱呂兩人後來都各自發展出另一套學術 體系,而非繼續處於湖湘學派的學術圈中。是故,下文將僅以胡宏和胡寅兩人做為第二代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