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湖湘學派自胡安國一家在北宋末避難湖南起,開始成長茁壯;在經由張栻

結合學派與嶽麓書院後,迅速發展、並臻於其發展史上的高峰。然而,湖湘學

派卻也在達於鼎盛不久、張栻去世後,便快速地衰落下去。中間所歷經的時 間,大約僅有五十餘年左右(1129-1180)。湖湘學派真正存在於歷史上的時間固

然不算長,學界對於它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卻迄今未有充份的認識。本論文的

研究目的,即希望取法思想史的研究經驗,參以社會史研究方法,置湖湘學派

於宋代湖南的社會背景中,嘗試解決尚待釐清、論證的問題,並藉此呈現湖湘

學派歷史發展過程的一端。

本論文的撰寫,主要以三個問題——湖湘學派經世主張的形成、湖湘學派

與嶽麓書院的關係、湖湘學派無法持續壯大——為核心、交叉使用家族、地理

與書院三個研究向度、按照湖湘學派由形成、發展到沒落的過程展開探討。

第一,湖湘學派經世主張形成。一個學派的成形,必須有一套自成體系的

思想與主張。與其他道學宗派相較,湖湘學派在也討論性與天道等相關議題之

外,「對經世濟民的強調」大概是它最鮮明的標誌。那麼,湖湘學派的經世思想

又是如何產生呢?由於思想主張的出現,必然深受思想創造者的生活經驗所影

響;蘊釀於湖南的湖湘學思想,自然與胡氏父子的湖南所見所聞相關。南北宋

之交移居湖南的胡氏一家,不僅眼見湖南人民的終年困頓、無法溫飽,更與他

161

們一同身遭金人入侵、潰兵四竄、盜匪橫行與貪官剝削等多重壓迫。因此,胡

氏父子在建立他們的經世主張與理論時,往往重視結合現實,針對解決人民生

活困境而發。是故,湖湘學派經世濟民主張的出現與後來的傳播,實際可視為

胡氏父子思想與湖南歷史發展間的交互作用;也就是緒論章所述的「思想學術

隨社會文化而轉,社會文化亦為思想學術所移」的過程。

第二,湖湘學派與嶽麓書院的關係。為了釐清嶽麓書院否為傳播湘學的一

大助力;筆者嘗試由湖湘學派的發展過程出發,進一步檢視嶽麓書院對它的影

響力。在釐清嶽麓書院擁有交通便利、早期獲賜書、居名山、鄰古剎等發展條

件,確定它擁有其它書院所不具備的優勢之後;筆者又陸續對照胡安國父子與

張栻的門人、湖南登科士人以及留有著作士人三者的分布情況。由胡安國父子

到張栻的講學過程中,湘籍胡家之學弟子個數明顯增加、分布範圍顯著擴大的

事實,嶽麓書院在湖湘學派發展史上的重要性昭然若揭。再者,張栻湘籍門人

的分布範圍與湖南進士、留有著作士人的分布區域又大致吻合,足見與嶽麓書

院結合後的胡家之學,的確已經引起廣泛湖南士人的注意、並願意跟隨學習。

也就是說,至此,胡家之學已逐漸「湖湘化」為「湖湘之學」,胡家之學弟子群

體也開始變成「湖湘學派」。

第三,湖湘學派無法持續壯大。依照上述湖湘學派在湖南的發展趨勢,它

自然不應該沒落的如此迅速。因此,湖湘學派的最終沒落,其實正代表著它在

湖南必然已面臨了一些困境;再次將湖湘學派擺回南宋湖南的時空背景中,也

162

就成為解釋這個扞格現象產生的關鍵。首先,湖南人有聚族而居的習慣,加以

地方士人又多出於地方大姓家族;因此,湖湘學者並未與湖南大姓家族有密切

互動的情況,以致嚴重局限湖湘學派在湖南的發展潛力。此外,湖南家族有建

立家族書院的風氣。湖南家族子弟傾向於就讀家族書院,這必然在無形中降低

他們進入嶽麓書院的願望。如此一來,也勢必影響湖湘學派在湖南的傳播。其

次,潭州與衡州文風持續獨盛的情況,到了宋代開始逐漸產生改變。北宋中期

後,南部的永州與道州在「州縣設學較早」、「著名學者寓居」與「地方家族倡

學」的影響下,文風日趨興盛。與此同時,潭、衡兩州則因為文風未有大幅成

長,而落入「相對下降」的情況。既然潭、衡兩州無法維持其「文化霸主」地

位,它們自然也就喪失吸引永、道兩州學子前往就學的誘因。兩州學子不願北

上潭州求學,將使嶽麓書院所能吸納的湖南學子來源嚴重受限,湖湘學派在湖

南的發展前景也隨之不太樂觀。其三,張栻將湖湘學派與嶽麓書院相結合,不

僅為湖湘學派建立起其「地緣之利」,也替學派培養了固定的「湖湘學弟子群

體」;這也正意謂著:湖湘學派在湖南的發展,將正式邁入一個新的紀元。然

而,當張栻開始仕宦它地,湖湘學弟子又無法由其它學者群體得到學術養份

後,湖湘學弟子群體便開始面臨持無法續壯大的挑戰。

以上就本論文探究的焦點做一個簡單總結。這三個探究焦點的選擇,固然

誠如緒論所言,主要借重一般思想史家研究經驗的啟發;然而,這樣的選擇其

實也來自筆者的信念:各項歷史事實之間,存在著一個複雜的因果網絡;一個

163

歷史現象的發生,也必然可以從多方面來探究與解釋。因此,筆者嘗試以「社

會史研究取徑」重新探究湖湘學派發展,一方面希望藉此補充前輩學者研究的

不足;另一方面,也為其它道學宗派的研究,尋找另一種研究的可能。

由前文研究回顧所示,並不難發現一般學者對湖湘學派發展過程的討論,

不論是在思想主張形成、傳播過程,或是最終沒落諸層面,都傾向透過傳統思

想史研究取徑為之。這樣的研究,對釐清湖湘學派的發展過程(尤其是在道學體

系的建構方面),自然有相當大的貢獻;然而,卻也不可避免地把它的發展「架

空」於它所生存的「湖南」這個空間,使我們極易忽略它是成長茁壯於「湖

南」的學派的事實。第一,湖湘學派除了有諸道學宗派的特色,也討論性與天

道外,更以強調經世濟民為學派特色。這個事實雖早已為學界所熟知,但是學

界仍多僅就思想史研究方法析論湖湘學派的思想主張。這樣的研究方式,使得

湖湘學派經世主張的出現,迄今無法獲得完整解釋;而胡氏父子的經世主張,

幾乎項項針對湖南情形而發,把他們的經世主張全部結合起來,正好是南宋初

湖南社會狀況縮影的情形,也一直未得到學界的充分關注。第二,先輩學者從

思想史研究的角度出發,根據「張栻在嶽麓書院豐富湖湘學道學體系」與「形

成學術思想相近而規模更大的學者群體」的結論,佐證嶽麓書院對湖湘學派發

展的重要性。但是,這兩個歷史論述,其實都漏掉了許多敘說湖湘學派「故

事」所需要的細節。要補足這中間的空白部份,唯有藉釐清嶽麓書院本身所擁

有的發展優勢;以及比對胡安國父子與張栻諸人門人、湖南登科士人以及留有

164

著作士人三者的分布情況,嶽麓書院有助於湖湘學派擴大其湖南學術版圖的歷

史事實,方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確認。第三,除了以張栻早逝外,先輩學者多以

湖湘學弟子重經世,以致缺乏思想建構人才的傳承,來解釋湖湘學派的迅速沒

落。這種思想史角度的解釋,固然誠屬合理推論,也合適地凸出張栻在湖湘學

派發展史上的重要性;然而,這樣的詮釋,卻可能使我們不易察覺到,在張栻

尚存的時代裡,湖湘學派可能已經面臨某些潛在的困境。本論文重新置湖湘學

派於南宋湖南社會時空的作法,剛好為當時湖湘學派的發展狀況提供很多有意

義的「變項」(例如湖南人聚族而居的習性、湖南南北文風升降的情形等);如此

一來,我們將能更深入掌握湖湘學派的發展狀況,從而釐清它迅速沒落的原 因。

最後,本論文所呈現的湖湘學派發展樣貌,只是它整個發展過程中的一

端,並無法完整呈現它的歷史圖像。要充份釐清湖湘學派的發展過程,仍待學

界投入大量精力、進行廣泛研究。雖然採取社會史研究的取徑來研究湖湘學派

的發展,不可避免地有其限制;筆者仍堅信此研究方法可以繼續為研究湖湘學

派帶來廣泛的研究契機。此外,本論文的研究時段,主要集中在胡氏父子到張

栻諸人的傳播過程;至於,張栻逝世、湖湘學派迅速沒落後,湖湘學派的發展

狀況,則付之闕如。究竟湖湘學派沒落後,湖湘學思想是否還持續影響湖南士

人、成為湖南文化的內涵?這是個極待釐清、值得再深入研究的議題。

附錄 2- 1 荊湖南路主、客戶個數與客數比例表... 1

1 附錄 2- 1 荊湖南路主、客戶個數與客數比例表1

1 梁方仲,《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頁 135、145。

時間/州軍 太宗太平興國五(980)年~端拱二(989)年 神宗元豐初年 主戶 客戶 總戶數 客戶佔總戶數的

百分比(%) 主戶 客戶 總戶數 客戶佔總戶數 的百分比(%) 潭州 18,573 34,333 52,906 65 175,660 182,164 357,824 51 衡州 6,972 7,522 14,494 52 74,087 105,963 180,050 59 邵州 6,376 3,696 10,072 37 61,841 35,393 97,234 36 道州 9,725 7,050 16,775 42 23,033 13,646 36,684 37 永州 8,148 6,230 14,378 43 58,625 28,576 87,201 33 全州 5,117 2,462 7,579 32 29,648 4,737 34,385 14 郴州 6,338 1,162 7,500 15 21,912 15,076 36,988 41 桂陽軍 / / / / 30,866 9,932 40,848 24

武岡軍 / / / / / / / /

2 附錄 2- 2 荊湖南路崇寧元(1102)年戶數與口數個數表2 時間/州軍 徽宗崇寧元(1102)年

戶數 口數 潭州 439,988 962,853 衡州 163,095 308,253 邵州 98,861 218,160 道州 41,535 86,553 永州 89,387 243,322 全州 34,663 106,432 郴州 39,392 138,599 桂陽軍 40,476 115,900 武岡軍 / /

附錄 2- 3 荊湖南路戶數與口數表3

年代 戶數 口數

元豐三(1080)年 811,057 1,828,130 崇寧元(1102)年 952,398 2,180,072 紹興三十二(1162)年 968,931 2,136,767 嘉定十六(1223)年 1,251,202 2,881,506

2 梁方仲,《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頁 167。

3 梁方仲,《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頁 162。

3

4

5

6

7

8

附錄 2- 6 胡寅門人一覽表

人名 字號 籍貫 往遊時機 著作 備註 資料來源

毛以謨 字舜舉 潭州衡山 問學時機不詳。但應該與毛以謨是 他也和胡宏非常友好。 1.《學案》,卷四十一,〈衡麓學案〉,頁 653-654。

(生卒年不詳) (荊湖南路) 2.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五上〈敘古蒙求〉,308-309。

衡山人有關。 3.《五峰集》,卷五,〈不息齋記〉,頁 7-9。

劉荀 字子卿 臨江軍清江 劉荀在新州追隨胡寅求學 《明本釋》 他除了追隨胡寅外,也在 1.《學案》,卷四十一,〈衡麓學案〉,頁 654。

(生卒年不詳) (江南西路) 南安(福建泉州)隨張九成向學。

9

10

11

12

13

14

2.他也曾向朱熹問學。 3.萬斯同,《儒林宗派》,卷十,〈朱子門人〉,頁 555。

曾撙 字節夫 南康軍建昌 曾撙由江西至湖南跟隨張栻 1.呂本中非常推崇曾撙父親曾信道的學

問 1.《學案》,卷七十一,〈嶽麓學案〉,頁 1137-38。

(生卒年不詳) (江南西路) 學習。 與識度。 2.呂祖謙,《東萊集》,卷七,〈題伯祖紫微翁與曾信道手簡後〉,頁 64-65。

2.曾信道又與呂祖謙有同年之誼。 3.《南軒集》,四十一,〈張氏墓表〉,頁 1107-1108。

趙善佐 字佐卿 邵武軍紹武 應是由福建直接至嶽麓書院 《易疑問答》 1.趙善佐先後跟隨張栻與朱熹為學。 1.《學案》,卷七十一,〈嶽麓學案〉,頁 1135。。

(生卒年不詳) (福建路) 跟隨張栻。 2.他潛心於道學研究,尤其著力於《易經》 2.盧焯,《福建通志》,卷五十一,頁 746。

的探究。 3.朱熹,《晦庵集》,四十三,〈答趙佐卿〉,頁 256。

黃執矩 字才用 端州高要 黃執矩因崇仰周敦頤與二程 參校訂正《中庸》 1.除了向張栻問學習外,黃執矩也曾跟隨

胡寅 1.郝玉麟,《廣東通志》,卷四十四,頁 78。

(生卒年不詳) (廣南東路) 之學,由廣東前往湖南跟隨 與《大學》。 學習。 2.《宋元學案補遺》,卷二十九,〈嶽麓諸儒學案補遺〉,頁 589。

張栻學習。

簡克己 時人稱他為 廣州南海 簡克己由廣州直接至嶽麓書院 他學有所成後,不求仕進;並積極啟迪 1.《學案》,卷七十一,〈嶽麓學案〉,頁 1135。

(生卒年不詳) 「簡先生」 (廣南東路) 跟隨張栻。 後學。 2.凌迪知,《萬姓統譜》,卷八十一,頁 196。

3.郝玉麟,《廣東通志》,卷四十四,頁 77。

15 附錄 3- 3 宋代荊湖南路進士一覽表

州 縣 姓名 官銜 及第年代 公元 備註 小計

潭州 長沙 孫景修 太常少卿 咸平闕年 998-1103

潭州 長沙 孫景修 太常少卿 咸平闕年 99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