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節 研究問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節 研究背景

Sears(1987, 234-239)在回顧政治心理學的發展中指出 Campbell 等(1960)在

《The American Voter》中已經說明投票參與會受到政黨認同、意識形態等原因影 響,但是政治心理學卻可以在這些主題中提出更多挑戰。例如,Sears(1987)就曾 提出個人政黨認同的態度並不能保證其與投票行為的一致性,因為即使是政黨認 同會也不能百分之百確定個人在投票時,會把票都投給自己認同的政黨,他認為 分裂投票(split-ticket)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除此之外,意識型態的概念也是政治 心理學與政治學可以對話的部分,Campbell 等 (1964)學者發現大眾的意識形態 是來自於政治菁英簡化了組織複雜的政治世界結果,然而政治心理學者則認為意 識形態是來自於情感的(affective)影響。從政治心理學以及政治學不同的角度,可 以看出兩個學門彼此的差異。那麼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太陽花學運的出現,

是否可以讓我們在了解個人的政治參與上有的一個全新的方向與想法呢?

因為政治心理學的加入,使得原本有關政治參與的解釋變得更加多元,本文 在政治心理學的基礎上,透過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大學生的政治參與,並探討大學 生的人格特質是否對他們的政治參與情形有所影響?我們預期透過大學生人格 特質的分析,可以使我們更了解這些在台灣首次以公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之後出 生的世代,他們的人格特質與政治參與的關係。

第二節 研究問題

然而要研究人格特質對政治行為的影響也有相當的難度。Sears(1987, 231)認 為大眾人格特質的研究困難之處在於我們無法以外在行為觀察或訪談去了解大 眾的人格傾向,因為我們難以去驗證每個人的經歷及背景對他們的影響。因此過 去的研究,主要聚焦於政治領導人的人格特質。然而在心理學家Allport(1937)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陸續提出人格特質的概念之後,人格特質(characteristics)便成為了人格研究的重 要方向,之後在Goldberg(1981; 1985)與 McCrae 與 Costa(1985; 2003)的研究成果 下,學者們逐漸整理出五大人格特質(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理論,透過五大人 格特質中不同的特質所表現的行為來分析個人的人格傾向,在 Mondak 與 Halperin(2008)努力之後,此一理論便開始應用在政治學領域。

本文欲以五大人格特質作為研究焦點,討論人格特質與政治參與之關聯性,

以及其與政治參與及重要政治態度之間的關係。本研究提出以下的研究問題:

一、 人格特質與政治興趣的關係為何?

二、 人格特質與政治效能感的關係為何?

三、 人格特質與投票參與的關係為何?

四、 人格特質與太陽花學運參與的關係為何?

首先政治興趣與政治效能感兩者,會影響個人的政治參與 Lazarsfeld 等(1944) 的 研 究 發 現 , 政 治 興 趣 對 政 治 參 與 有 著 相 當 重 要 的 影 響 力 ,Abramson 與 Aldrich(1982)的研究也主張政治效能感對於投票與否的影響很大。無論是政治興 趣或是政治效能感,這兩者是個人主觀的心理感受,因此政治興趣、政治效能感 的高低與人格特質間的關係是值得探討的。

除此之外,本文的重點也關注人格特質與政治參與之間的關係,在太陽花學 運之後,當年度的全國縣市長選舉中,時為執政黨的國民黨表現不如預期,因此 我們不僅要分析人格特質與太陽花學運的關係,更要了解人格特質是否影響投票 參與。我們將進一步分析何種人格特質傾向較積極參與投票,而何種人格特質則 較不傾向去投票。此外在太陽花學運的參與中,我們也好奇何種人格特質會比較 會去參加太陽花學運。上述四個問題,探討了不同形式的政治參與及人格特質的 關係,期許研究結果能為政治參與理論找到更多元的解釋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章節安排

本文從人格特質的角度出發,了解人格特質與政治參與的關係。在章節安排 上,第二章將會回顧人格特質的理論的起源及其發展,內容主要以心理學的人格 特質理論,如何發展成五大人格特質理論,緊接著說明五大人格特質理論的定義 與每項特質的測量方式,最後說明人格特質如何影響政治參與,並且有那些因素 與人格特質會影響政治參與。第三章的內容將會說明本文的研究架構、分析方法、

資料來源、以及本文所使用的依變數、自變數、中介變數以及控制變數等測量方 式,最後說明本文的研究假設。第四章會說明五大人格特質與政治涉入的關係,

瞭解兩者關係之後,我們也進一步分析人格特質、政治興趣以及政治參與的影響,

探討何種人格特質會傾向去投票,或是何種人格特質較傾向去參與太陽花學運,

除此之外我們也接續分析人格特質是否會透過政治興趣,間接影響學生的政治參 與。第五章的部分我們探討人格特質、政治效能感與政治參與的關係,先分析人 格特質與政治效能感的關係,並接續分析人格特質是否會藉由政治效能感,間接 影響大學生的政治參與。最後第六章說明本文的研究發現以及研究限制,除了說 明人格特質對於大學生政治參與的影響之外,也說明本文的研究限制,希望人格 特質與政治參與在往後的研究上能夠更為廣泛的應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政治參與需要資源,但除了資源外,個人的人格特質對政治參與會不會有所 影響?我們可以從過去研究中發現,影響政治參與的因素中,個人的心理感受是 會影響他們是否去進行政治參與的情況。以投票參與而言,Campbell 等(1964, 55-58)認為心理參與感(psychological involvement)會影響個人的投票傾向,特別對選 舉活動的興趣、關心選舉結果、政治效能感以及公民責任感等心理感受上影響較 高;以抗議活動參與而言,Dalton(2006)也指出會去參加抗議活動的人原因有很 多,其中即包括了個人心理上對政治的不滿以及對政治不信任的態度等等都會影 響個人是否參與抗議活動,雖然在政治參與的影響因素中,目前尚未看到人格特 質的影響,然而無論是政治學以及心理學,都可以發現心理感受影響外在行為的 情況,本文以此概念為基礎,將人格特質納入影響政治參與的討論。

將人格特質納入政治參與的討論中,我們必須要了解人格特質與政治參與兩 者的概念與關係,本章將會對於人格特質的起源、定義、發展及應用逐一說明,

第一節的內容會先說明何謂人格?人格如何發展為人格特質理論;第二節的內容 將說明何謂五大人格特質?從五大人格特質的定義開始,分述不同人格特質所呈 現的外在行為表現,另外我們也在該節進一步說明五大人格特質如何測量,以及 本文所使用的測量方式為何;第三節則說明人格特質在政治學中的應用,這部分 將會聚焦於是五大人格特質與政治參與的關係,從心理學對五大人格特質的定義,

預期不同人格特質的傾向會影響他們的政治參與情況,並回顧五大人格特質對於 投票參與以及抗議活動的參與情形及影響;在第四節的內容中,我們會說明五大 人格特質與政治涉入(political engagement)的關係,政治涉入的概念主要聚焦於政 治興趣與政治效能感,這兩者都是屬於個人心理對政治的整體感受,並影響其是 否去參與政治活動,因此也是我們在了解人格特質與政治參與的關係中,需要考 慮政治興趣與政治效能感與人格特質的影響;最後我們也將說明在過去研究中,

影響個人政治參與的主要因素部分,包括政黨認同、意識形態以及個人的社會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濟背景等要素說明這些個人因素對於政治參與的影響情形,其中在台灣政治參與 研究中,意識形態是以個人的統獨立場為代表,關於這部分,我們都會在第五節 的時候進行說明。

第一節 人格特質

對於人格一詞的解釋,最早的文字紀錄可以追溯自古羅馬時期西賽羅(Cicero) 所述的人格(persona)內容。人格的概念包括了四種涵義,首先人格是指展現在他 人面前的形象,每個人帶給他人的印象是建立在其個人外在行為的展現,就如同 面具(mask)一般會給人所看見,然而西賽羅特別指出面具一詞,代表人的面具不 僅只有一張,並且展現給他人的形象僅是面具而非真實的自己;第二種涵義指的 是生活中所扮演的一部份性格,指的是人格如同在演戲一般,在不同情況下,會 展現出該情境最適合表現的性格;第三種概念指的是,人格是個人配置在適合他 們自己運作的性格,意指每個人天生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個性;最後,人格是指尊 嚴的區別,這是建立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將人區分為有無投票權的階級進而劃 分的出來的結果,也是透過制度建立的結果,導致在制度上有個人是否人格的差 異。從上述四種人格概念,我們發現性格(character)一詞被重複提及,可見得性格 的概念在人格概念上的重要性,部分心理學家也以此概念發展成日後人格特質的 主要方向 (Allport 1937, 26-29)。

從性格概念被提出後,心理學家便開始從性格著手去了解人格概念,這其中 主要的代表學者以Allport(1937)、Cattell(1943)、Eysenck(1970; 1976)為主,三位 學者分別將人格以性格的方式解釋,並且進一步說明從性格延伸出來的相似概念 如性情(temperament)、特質(trait)與人格之間的關係,才會有至今被廣為應用的人 格特質理論的研究,因此欲了解人格特質的理論,須從三位學者對人格的定義以 及特質的概念開始說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人格的定義

前一段提到心理學家透過性格來解釋人格,進而發展出人格特質理論,這當

前一段提到心理學家透過性格來解釋人格,進而發展出人格特質理論,這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