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聚焦於大學生的政治參與情況是否受到五大人格特質以及政治涉 入的影響,透過大學生的個體資料分析,幫助我們了解在2000 年後出生的大學 生們,在受到各種民主政治活動刺激的成長環境中,是否有不同因素影響他們 的政治活動參與。在我們進入實質分析之前,我們必須先說明本研究所使用的 研究資料來源、研究方法以及變數操作和測量方式。本章主要分為四節,第一 節主要內容為,根據前述相關文獻以及研究結果為基礎,提出本文之研究架 構;第二節說明資料來源以及研究方法;第三節會針對本文研究的變數測量與 建構方式逐一說明;最後,第四節會說明本文的研究假設以回應文獻理論中的 人格特質與政治參與的關係。

第一節 研究架構

從前一章的文獻中我們發現,人格特質會影響個人是否去參與投票或是抗議 活動,並且人格特質也會影響每個人對政治涉入的感受,因此人格特質對於政治 行為的表現是有影響的,然而我們前面所回顧的文獻資料中,大多是以西方國家 的人格特質與政治參與的關係居多,亞洲國家的研究僅有 Ha 等(2013)的研究而 已,倘若如心理學家所述,人格特質是放諸四海皆準的觀察指標,那麼在亞洲國 家中也可以透過人格特質了解個人的政治參與行為預測。然而在台灣的研究中,

人格特質尚未與政治參與有過討論及連結,隨著台灣的投票參與及抗議活動越來 越頻繁的發展,台灣選民何種人格特質會傾向去參與政治活動?何種人格特質不 傾向投入政治活動呢?人格特質是否也同樣會影響個人的政治涉入因素,進而影 響他們的政治參與呢?

根據過去研究,政治參與的模式主要可分為慣常性以及非慣常性的參與,而 政治參與的形式不同,也會影響不同人格特質傾向的個人決定他們是否去參與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治活動,例如外向性人格會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影響投票參與以及抗議活動 (Gerber et al. 2011; Mattila et al. 2011; Mondak 2010; Vecchione and Caprara 2009),

親和性人格會不傾向去投票以及參加抗議活動(Gerber et al. 2011; Mondak and Halperin 2008; Mondak 2010; Ha et al. 2013),因此本文研究將政治參與形式分為 慣常性(conventional)與非慣常性(unconventional)兩種不同的活動形式來討論人 格特質與參與形式的差異,慣常性的政治參與我們以投票參與為代表,非慣常性 的政治參與以抗議活動為代表,幫助我們了解在台灣的選民,是否根據他們人格 特質的不同而會去參與不同形式的政治活動。

除了探討人格特質與政治參與的關係之外,由於文獻中也告訴我們人格特質 與政治參與的影響有分為直接影響與間接影響的差別,所以我們也將政治涉入因 素考慮在內,分析人格特質與政治參與之間是否會透過政治興趣或政治效能感,

進而影響個人的政治參與情形,本文詳細的研究架構如圖3-1 所示。因為本文探 討的是五大人格特質與政治參與的關係,所以在圖3-1 中呈現的主要自變數即是 五大人格特質,依變數為個人的投票參與以及是否參加抗議活動,控制變數是個 人的背景特徵。前述我們提到影響個人參與政治活動的因素中,個人不同的社會 背景特徵也會影響他們的政治參與情形,這些影響的因素包括了個人的性別、年 齡、教育程度、政黨認同、家庭收入、統獨立場以及台灣人認同等部分,而本文 的研究對象是在第一次總統民選後出生的台灣的大學生,在其成長的過程中政治 參與的氛圍已經和過去有所不同,因為是大學四年級為主的學生,所以年齡、教 育程度的部分差異性不大,在個人背景特徵中就沒有特別考慮進去這兩者對於政 治參與的影響,取而代之的是學校的類別與學生就讀的科系類別進行分析。學校 類別的部分我們將其分為公立大學與私立大學兩類,因為我們無法透過教育程度 反映其參與政治活動的差異,但公私立學校在教育資源不同,學生在學校得到的 資訊認知也會有所不同,公立大學的學生在課程以及社團較為多元的情形下,對 於政治活動的參與意識可能會有所不同,舉凡我們看到太陽花的學運的主要代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人物是來自國立大學的學生較多;2除此之外,學生所就讀的科系也認為是影響 他們參與政治活動的原因,這主要來自於每個學科的學生的知識訓練不同,對於 政治活動的刺激與反應也會不同,以太陽花學運而言,被媒體封為學運領校的林 飛帆、陳為廷等人皆是來自於政治及社會科學背景的學生,因為他們平時比其他 科系的學生所接觸的公共事務以及政治議題的比例較高,因此對於政治議題會比 其他科系的學生較為敏感,前述Campbell 等(1964)即有提過個人接觸政治相關議 題的頻率,會影響他們參與政治的意願,因此我們將學生的科系納入影響他們對 政治參與的分析中,幫助我們了解不同科系背景的學生的政治參與情形。

圖 3-1 的研究架構另一個重點是政治興趣與政治效能感兩個中介變數的應 用。過去的研究我們發現人格特質不一定會直接影響政治參與,反而是透過政治 興趣或是政治效能感等因素間接影響個人的政治參與,以投票參與而言,Gallego 與Oberski(2011)以及 Vecchione 與 Caprara(2009)都有發現人格特質會間接透過政 治興趣與政治效能感影響個人是否去投票,抗議活動的部分也同樣在其研究中發 現間接的參與情形,因此本文除了分析人格特質的直接影響之外,也將政治興趣 以及政治效能感納入分析,探討人格特質是否會因為政治涉入因素間接影響政治 參與。因此,在政治涉入的影響部分,首先我們會先探討五大人格特質與政治興 趣的關係,透過人格特質以及控制變數來探討何種人格特質會影響政治興趣,由 於 Gerber 等(2010)與 Hibbing 等(2010)都有發現人格特質會影響個人關於政治的 討論頻率,討論頻率也會影響個人的政治興趣高低,並影響個人的政治參與,因 此我們在人格特質對於政治興趣的影響時,也將政治討論頻率一起分析,來檢視 政治興趣與人格特質的關係,當我們了解了政治興趣與人格特質的關係之後,我 們進一步探討投票參與以及抗議活動與五大人格特質、政治興趣的關係,觀察五 大人格特質是否會透過政治興趣影響個人的投票參與或是抗議活動的參與,又是 何種人格特質會具有直接即間接的影響。

2 太陽花學運時被媒體封為學運領袖的主要人物,林飛帆、陳為廷、吳錚等主要來自於國立台 灣大學與國立清華大學,並且透過號召讓更多學生前來參與,其中在南部的國立成功大學學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除了政治興趣之外,政治效能感與人格特質、政治參與的關係也是我們關注 的另一個焦點,前述提到人格特質會透過政治效能感間接影響個人的政治參與,

因此我們首先也必須了解政治效能感與人格特質的關係,探討對於大學生而言,

何種人格特質會影響他們的政治效能感,但是我們在 Craig(1979)的研究中發現 政治信任會影響個人的政治效能感,因為政治效能感主要是指個人是否可以藉由 自己的行動去改變政治的感受,所以政治信任愈高的人,會影響他們對政治的感 受並決定是否需要透過行動去影響政治;另外,Balch(1974)也發現在有關政治效 能感的測量部分,政治知識一樣會影響個人對於政治影響力的感受,意即政治知 識愈高的人也較會有能力與概念了解如何透過政治活動去影響政治過程的制定 等,所以在我們分析政治效能感與人格特質的關係時,也加入政治信任與政治知 識來分析,幫助我們更精確分析何種人格特質會影響政治效能感?再了解人格特 質與政治效能感之後,我們也進一步了解學生們的人格特質是否會透過政治效能 感間接影響他們的投票參與以及抗議活動的參與,以上是圖3-1 所呈現的本文研 究架構,以五大人格特質分析大學生對於投票參與以及抗議活動的直接影響,另 外也納入政治興趣及政治效能感,探討人格特質與兩者關係後,接著我們試圖了 解人格特質是否會透過政治興趣或政治效能感間接影響他們的投票參與以及抗 議活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3-1 研究架構圖

資料來源:作者自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