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本節將介紹本研究實施之場域、學生背景及研究者背景等教學相關影響因 素,以期讓研究之探討更加具體詳盡。

壹、 研究場域

本研究之研究場域為研究者本身所任教之學校班級,研究實施於新北市某國 小,這是一所位於淡水左岸,創校十五年的年輕學校,學校位以農業為主之純樸 鄉鎮,近年來由於快速道路的拓寬、污水處理廠之興建,商港及重要橋梁的規劃、

興建等重大公共設施的推動,使得由原來以務農為本的農村社會,轉而為交通發 達、風景優美的農、工新興城鎮。學校課程規畫皆結合地區環境、地方歷史文物 及自然生態,以利發展學校特色,落實教育的本質文化。

學校從幼兒園至國小六年級皆均有四個班級的規模,學校教師相處氣氛融 洽,教師年齡層介於三十至三十五歲,是個相當年經的教學者團隊,在這個富有 珍貴自然生態的教育聖地當中,彼此鼓勵彼此增長教學知能,且大部分教師皆不 斷為求提升教育品質而進修相關專業知能,本著終身學習的生涯規劃,除了提升 自我能力,也造福偏鄉孩童,就這樣在一個擁有年輕向學氣息的教育殿堂當中教 學相長。

根據研究者之查訪,學校周遭的民間安親班雖然不多,但學校至少有一半的 學生都在放學後參加民間安親班,而民間安親班的課程內容較偏向於學科教學,

對於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少專注,以致學生家長也較導向成績為上的觀念,研 究者認為閱讀理解能力乃跟著學生一輩子之能力,故希望藉此研究能提升學生之 能力,以利學生往後學習。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貳、 研究對象

一、 學生背景

本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六年級學生為對象,研究者為班級導師,全班共 25 人,其中男生 12 人與女生 13 人,男女比例接近。其中班級學生家長職業分布多 元,有公教、攤商、家管、務農、銀行行員、服務業等等。

(一) 研究班級學生狀況分析

為讓本研究更加完整也提供後續研究者做研究參考之用,研究者透過觀察及 訪談,針對研究班級學生的個性、背景與日常生活表現、上課學習情形與閱讀習 慣分析製作如表 3-1。

表 3-1

左岸國小六年陽光班學生狀況個別分析 姓名 性

別 父母職業 學生個性、背景與日常生活表現、

上課學習情形與閱讀習慣

S1 工/工

活潑好動,做事很有耐心,不怕辛苦;對於運動項目極為 拿手,參加田徑隊出外比賽,屢獲佳績,在體育方面擁有 相當大的自信心;父母親皆為原住民,兩人經常外出(離 開居住縣市)工作不在家,家庭功能不彰,課業缺乏指導,

課後經常逗留在外,學習到一些偏差行為;上課仍屬專心 聽講,但數學完全採放棄之狀態,國語課則會與老師互 動,發表感言,對於閱讀不感興趣,多半需老師要求才會 主動閱讀課外讀物。

S2 工/工

樂觀開朗,熱心助人,謙恭有禮;父親年紀較長,但仍會 於下班時間,關心孩子的學習狀況,也與老師保持聯繫,

母親為新住民,負責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孩子很懂得幫 助同學,常於下課時間教導組員數學;上課認真,發言踴 躍,對於功課都會於課後班時盡力完成,但對數學習題的 挫折忍耐力較低,喜歡閱讀,且對於歷史題材很有興趣。

©

©

©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2、學生互助習慣良好,能大方分享及尊重彼此意見

研究者的班級氣氛融洽,學生間互動關係良好,雖偶有人際關係上的摩擦,

但學生的本意都是良善的,只要經過研究者提醒及溝通輔導,即能慢慢改善。學 業程度較好的同學,也經常協助遇到困難的同學,一來一往之下,班級的學習狀 況也跟著提升,因此,研究者在進行設計課程教學方案時,無論是同質性或異質 性的分組,本班皆能順利進行討論動作,研究者可以多加利用此一特點,觀察每 位學生的學習狀況與進步情形,確實達到本研究之研究目的。

3、放學後均參加安親班或課後班,行蹤固定較不影響學習

本班大部分的學生在本研究的調查下,超過一半的人數在放學後都參加安親 班或課後班,學生的回家功課除了有人可以教導之外,生活習慣與放學後的行蹤 固定,學生的心情也因此較為穩定;研究者也在本班級五年級時,就已和各安親 班的老師達成共識,只要學生在回家功課上有問題,研究者會固定每周和安親班 老師聯繫,而安親班老師也願意與研究者溝通學生的學習狀況,不管在學校或者 放學後,研究者都確實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度與情形,這將促成本研究有良 好的上課品質與學習效果。

研究者由表 3-1 可歸納出表 3-2 如下:

表 3-2

家長職業概況

職業 服務 商 工 醫生 家管

母人數 5 8 7 0 1

父人數 3 10 9 1 0

由表 3-2 可以得知,本班學生家長主要以從事商業及工業為最多,家中經濟 狀況小康,對於孩子的學習狀況相當要求,也非常願意投入心力來協助班級事 務,多數家長在班級的活動上,都相當主動參與或幫忙,例如運動會、畢業旅行、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一) 教學課程實施座位安排

本班級座位的安排皆依據教學的需求、學生的身高和個人學習情形來安排,

因本研究的教學設計需要讓學生能夠互相討論及分享,故將研究對象分成 5 組,

依照本班五年級就採用的討論方式,為每組人數 5 人,男女生人數平均分配,並 不會出現整組只有單一性別的情形,全班共 25 人,並於每星期一進行組別座位 的更換,也會不定期按照教學現場情況做適當的調整,六年陽光班教室平面圖如 圖 3-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 3-3 左岸國小六年陽光班教室環境平面圖 黑板

講台

學 生 個 人 置 物 櫃

圖書角

布告欄 教

師 座 位

生 活 機 能 區

學生 座位

學生 座位

學生 座位

學生 座位 學生

座位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參、 研究者即教學者

研究者本身即是教學者,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為行動研究的核心角 色,故研究者自身的專業知識背景、人格信念、教育理念與研究施行緊密結合。

研究者本身畢業於國立大學教育相關學系,實習後開始於國小擔任教職,四年來 皆擔任高年級導師,教學的同時亦進行反思,普遍學生的國語文能力偏低,該如 何提供學生幫助,是研究者一直在思考的方向。目前任教的班級,學生閱讀興趣 相差甚遠,喜好閱讀的學生,

平時不需老師提醒,便會自行借閱班級圖書或學校藏書;相反地,對閱讀毫 無興趣的學生,非常需要老師循循善誘,從基本的書籍開始,老師會選擇適合高 年級的橋樑書,但仍有些學生每回都是草率讀過,沒有真正參與到閱讀活動。研 究者秉持著教育的熱忱,始終希望學生能夠養成閱讀的習慣,積極努力的構思相 關閱讀活動,望學生能充分運用所讀書籍之知識,奠定自己未來的人生基礎。

為避免研究者在設計課程與進行教學時,陷入想法的單一化與思考空間過於 狹隘,也為了增進研究者信度與效度,必須要有研究夥伴一同討論與提供建議,

才能促使此行動研究更加客觀,也能協助研究者修正課程內容。以下將針對研究 夥伴做介紹:

一、 T1 教師

T1 教師在左岸國小服務將近十年,一直擔任高年級導師,對於歷年來語文 領域的教材非常熟悉,培育出很多在語文領域表現相當出色的學生,本身也對語 文領域相當有興趣,常利用假日或課餘時間參加教育局所舉辦之研習講座,也會 到有開放觀課的學校進行觀摩,在各方面都值得研究者學習,每當研究者在班級 經營與教學方面的相關問題,都會向 T1 教師請益和討論,T1 教師也很願意分享 其過往之經驗;兩年來研究者與其一同構思出多堂不同主題的綜合活動課程,在 共同備課的過程中,兩人腦力激盪與彼此交換意見,是研究者的第一位研究諍友。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 T2 教師

T2 教師為他校教師,年紀與研究者相仿,教學經歷五年,曾擔任過中、高 年級導師、科任老師,教學經歷相當豐富,對於三到六年級學生的想法及思考模 式,有一定的認知。而在擔任導師期間,T2 教師曾經培訓過新北市閱讀與寫作 比賽之選手,且獲得不錯的成績,在引導寫作方面相當拿手且有自己的一套教 法。研究者在設計課程前與教學後,時常與 T2 教師分享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情 形,T2 教師也會提供中肯的建議與專業的看法,為研究者進行課程教學方案的 設計融入更豐富之元素,在撰寫上是一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