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此節就研究場域與對象進行探究。唯有了解場域的時空脈絡,方能詮釋這些 脈絡對於研究對象的影響。以下係分就研究場域及研究對象來陳述外在及內在學 習條件。

壹、研究場域

本研究以高雄市某國小之五年級一個班級學生為研究對象,該校目前 103 學 年度有 94 班,一、二年級各 7 班,三到六年級各 8 班,學生數約 1200 人左右,

為一都會型的中型學校,學校座落在市區,該校成立已屆四十餘年,日前新校舍 始建造完畢,新校舍依綠建築標準進行規畫,是一棟節能減碳的綠建築,於規畫 上考量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室內環境、污水垃圾改善等 6 項 綠建築大指標,校園中並規畫有生態池,供教師教學應用更提供社區民眾遊憩;

於外牆的設計上以清水模及搭配抿石子為主,外牆更穿插金屬透空格柵及飾板。

整體外觀色彩設計上,以色彩鮮明的色調多層次搭配。研究者在校任教已歷經十 五年,見證學校的轉變與成長。校內教師約一百多名,教師專業自主性高,除了 學校常態性的活動之外,各年段教師亦會額外自行安排設計教學活動以豐富教學 內容。

一、自然環境

就地理環境而言,本區位於高雄市的中央地帶,為一沖積層的平原,地勢平

坦低濕,利於農耕,學區的舊地名為「寶珠溝」,原為曹公圳渠道的一環,然現今 曹公圳隨著社經變遷、農民轉業、灌溉用水需求減低,近代因都市單向開發、土 地重劃失序,許多水道陸續被斷、埤塘被填實,古圳和埤塘即將消失無蹤,曾經 是埤塘遍布的「三民區」而今卻布滿建物。

近幾年來臺灣地區有降雨日減少、瞬間降雨量增大的現象,加上現今許多農 業區變更為一棟棟的高樓大廈的建築,到了颱風季節,雨勢一大,雨水下水道容 量不足,積水便無處宣洩,附近居民往往得面臨水患之苦,以致三民區低窪之處 每到雨季必淹的現象。雖說當地遇到雨季必淹的難題,然這些豐沛的雨水卻留不 住,以致於雨水短缺時,遇到無水可用之困境,因此與水短缺時,得進行限水措 施。

為解決長期以來的水患問題,目前都市計劃中,於三民區(本和里、寶業里)

已設有兩處滯洪池,並將之規畫為濕地公園,除因應驟雨排水之需求,尚能調節 熱島效應,並為都市降溫,同時涵養地下水,使其兼具儲水、調節氣候、遊憩、

生態之功能。

二、人文環境

本學區為新舊社區並存之域,外縣市移入人口比例偏高,故擁有多樣文化特 色,更因交通建設的發達,經濟快速起飛,市地重畫的推動,成為全高雄市人口 最多的行政區。本區於日治時期是陳中和家族的農地,八十多年前一群新竹地區 遷入的客家人,向陳家租用此區的土地進行耕作,久而久之,於現今建興路的三 寶宮附近便形成一個閩、客共處的聚落(林秀昭,2007)。是故,此區遂成了閩、

客共處之處,此區亦是高雄市客家人最集中的地方,現今為中產階級背景之住商 混和區。

學區於自然環境上有著雨季淹水,雨水少量時缺水的環境議題需面對;人文 環境上新舊社區並存,土地的開發更有著前人屯墾的心血,兼融了閩、客文化之

特色,然學區學生未能知道如此,故這些當地的土地歷史有必要介紹給學生以建 立對於土地的歸屬感及環境的美感知覺。

參、 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係以行動移究為取向,採參與觀察方式進行,研究者本身即為教學者,

參與本教學研究的對象係有學生及夥伴教師,以下茲將學生的學習特型及夥伴教 師的個人資料加以介紹。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高雄市某國小五年 A 班學生,班上學生人數為 27 名,其中男 生 13 名,女生 14 名。多數學生放學後的課業多交由安親班來指導,大抵學生的 課外知識涉獵不多,亦少有戶外的學習活動,主要的知識獲取以校內課本知識為 主要。平時學生於課堂上會學習到環境教育相關的學習課程,例如認識有關環境 議題,如空氣汙染、地球暖化等方面的全球性議題,校內亦會鼓勵學生使用環保 餐具、攜帶環保袋……等宣導節能減碳等環保行動;有關地方學區的環境議題則 較少接觸,以至學生對於學區或居住地的環境議題鮮少知曉;學生在藝術學習方 面主要以學校課程的學習為主,於課後少有參觀美術館等藝文展覽的活動。就研 究者對學生之訪談,發覺學生普遍對於學區的地理環境與人文歷史不甚瞭解,對 於學區當前的環境問題亦不知悉,突顯出學生對環境的認知薄弱,更遑論欲其對 於環境投注關懷,此點有必要進行改善。

探究此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在此以 Piaget 的理論來進行說明,此階段學童 處於所提的兒童認知發展中的理性判斷萌芽期,於心理與生理發展方面正跨入兒 童期與青春期的階段,學童重視學習活動、用腦活動,從具體的事實漸漸引到抽 象的知識,由學習生活經驗的累積而能做到邏輯推理的階段,推理能力曲線在此 時發展最快速,學生開始對外界客觀事件能正確觀察、自我批評。虛構的想像力 逐漸減退,而思考力、理解力、辨識力、感受力與觀察力逐漸增強。在角色取替

能力的發展上亦趨成熟,已能將學習概念予以內化,從自我中心逐漸轉為替他人 著想。此時期的學童其心智成長特質已完全進入具體理論與推理階段,心智成熟 度已足以論理及逆向思考,遂可強調經驗的溝通,鼓勵其獨立思考且開始凡事追 求合理化,能有計畫的處理事物,會以求證的方法解決問題,對於需費時費力的 製作活動,經由指導亦能體認和加以克服。

二、夥伴教師

夥伴教師畢業於台中師範學院美教系,於高師大工教所取得碩士學位,教學 資歷 14 年,其間擔任高年級導師 6 年,長期以來皆教授視覺藝術之課程,目前與 研究者同為高年級導師及進行班級視覺藝術課程之教授。其於藝術課程的教學上 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與心得,擔任高年級導師經驗豐富,對於高年級學生之學習 特性更為熟稔與掌握。研究者望借重其專業與經驗,觀察研究者教課時師生互動 的情形,給予亦意見並進行討論。研究者於課程進行前與其講述欲進行之課程與 教學,並提供其各單元之課程計畫與所運用之檢核量表,並商請其於每次研究者 進行教學時進行課程觀察,將研究者於教學歷程中所觀察之課程實施、師生互動 等所感,記錄在教室觀察記錄表,供研究者參考,於課後,夥伴教師更就教學內 容、方式與學生課堂表現與研究者進行討論並給予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