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取向,以質性及量化方法來收集資料。為達本研究之目的,

在研究場域及對象的選擇上,採取就近、可行之原則,故以本身教授的班級為研 究對象,規畫課程並實施教學,從前導課程到正式課程實施期間,進行課程的反 思與修正,深入了解課程對學生在環境美的感知能力方面產生的轉變以及學生的 學習成效。本研究著重在進行班級與學生間的互動過程,為了解環境美學課程之 實施歷程與結果,本研究採取參與觀察、訪談與文件分析,蒐集相關資料,包含

教學錄影、教學省思札記、學習單、學習札記以及訪談資料,以提供質性分析資 料佐證;量化資料方面,因本課程所實施之問卷、學生學習自評表及心得表皆是 採Likert之五點量表來設計,於後續資料的整理採百分比的形式加以呈現,並據以 討論。以下茲就本研究所採用之參與觀察、訪談與文件分析等研究方法來加以說 明。

壹、參與觀察

在教學的歷程中,研究者是課程的規劃及執行者,實際參與教學活動,並以 攝影機將教學實施過程、學生學習反應以及師生間的互動等觀察紀錄下來。研究 者擬定環境美學課程,藉由實際的教學活動過程中,觀察學生參與課堂的表現與 師生間的互動,並撰寫教學省思札記,配合各單元教學時間來加以記錄。

貳、半結構式訪談

本研究為了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感受以及將訪談資料進行比較,

故以半開放方式來詢問學生問題,採用半結構式訪談,除參酌事先擬定的訪談大 綱外,在訪談進行過程,不全然根據訪談大綱的順序來進行訪談,亦以依實際狀 況,對訪談問題做彈性調整,在引導式的問題之後會緊隨著開放說明式的問題,

用以詢問受訪者的經驗與感受,以期有更多的發現。研究者在訪談進行前,根據 研究的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大綱,以作為訪談時的指引方針,讓訪談進行得更 流暢。

本研究訪談的方式採非正式的個別訪談,於下課後,研究者隨機與學生閒聊、

課堂表現以及學習札記撰寫較特別的學生進行個別訪談,以深入了解其想法,探 知訊息,透過與學生相互的對話過程,得知學生對於此課程學習的感受及自身想 法。訪談的目的在於透過教學實施後,學生在課程裡的感受及其環境美的感知能 力的轉變。

非正式的個別訪談透過與學生閒聊的方式,藉由學生無意間表露的訊息,來 蒐集相關資料。非正式的個別訪問題如下:

1. 你覺得這堂課裡,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個部分?

2. 你覺得這堂課裡,你有沒有收穫?

3. 你認為這種透過認識環境的方式來學習藝術,和以往學習藝術有何不同?

研究者以事先擬好的訪談大綱來進行訪談,並事後將訪談內容整理成逐字稿。

但逐字稿潤飾完稿後,再請受訪者予以檢視確認,以求資料的正確性與有效性。

參、文件分析

文件分析法是一種利用文件或檔案資料來了解人類思想、活動和社會現象的 一種方法。研究者將課堂實施時或之後取得的資料,同時檢驗與增強其他資料來 源的證據,以增加研究之信實度。本研究文件敘述如下。

一、 環境美感認知問卷

為得知教學實施之成效之重要研究工具-環境美感認知問卷之研發,此問卷 係由學生於課程實施前後填寫,以便作為課程實施成效討論之參考。

因感知係屬個人經驗,研究者無法直接探究研究對象之內心想法,惟有採間 接方式來測量,目前有三種較間接的方法(自我報告、時間取樣、行為推論),以 及一種相對較直接的方法-現象學。就本研究而言,自我報告部分可藉由課堂發 表、剪報心得;時間取樣則是由研究者與夥伴教師進行觀察與注意;行為推論部 分,即從研究對象所表現的行為來推論其知覺,此乃透過夥伴教師對研究對象之 瞭解進而解讀其行為背後的動機與想法;最後,從現象學的角度來探討知覺,即 透過研究對象的學習自評表及學習心得表中提及內省的部分,來探知研究對象其 知覺之改變。為求整個課程實施成效討論內容有所聚焦,研究者研擬一環境美感 認知問卷,並請專家學者及經驗教師針對此觀察表進行專家效度檢核並提供意見,

此部分可見本章第六節研究信實度中所載。

二、教學省思札記

為期對本身教學進行內隱性的檢思,配合各單元教學,進行教學省思並以札 記方式予以記錄,計從教師教學信念、假設與價值觀的省思、對學生學習狀況的 省思、對本身教學方法、教材教具使用等等的省思以及對教學脈絡與環境等層面 進行省思,以檢視教學成效及作為教學改進之參考,藉以提升教學者之教學品質 與自我省思與批判的能力。於教學過程中,研究者對有疑惑的問題或隨時出現的 問題適時地加以記錄反思,也根據學生的反應和回饋隨時予以紀錄,以期能有意 外的發現。

三、教學實施觀察紀錄表

教師及學生的行為及經驗皆是觀察紀錄時主要的觀察重點。此表係請夥伴教 師就教師及學生的表現予以回饋。教師部份包括講解能力、發問技巧、教學溝通、

媒體運用、環境布置學生行為管理、教學準備、組織、評鑑,甚至是教師的教室 觀察能力等,都是極值得觀察的部分。請夥伴教師就各單元教學實施歷程各項目 給予回饋,研究者再與夥伴教師進行討論以改善教學。

四、學習單

「學習單」乃因應課程學習而設計,為達教學目標,加深學生課堂所學之記 憶並予以深化以增強學習的成效,以及為獲得較完整的學生創作過程的資料,更 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在課程設計過程中,研究者依各單元所探討之探討議題設 計了學習單。學習單皆在課程實施期間書寫,然後進行資料的收回,以便後續的 整理與分析。

五、學生自評表及心得表

「學生自評表」係依據教學目標來設立評比項目,請學生就自己的學習表現 進行自我檢核,讓學生學習檢核自己的學習表現,採封閉式題型,以勾選式作答。

「學習心得表」之題目,封閉及開放式題型皆有,請學生填寫自己的想法,並針 對課程給予的回饋,以做為研究者評估課程設計難易與教法是當與否的工具,據 以檢討教學。此兩表規畫在同一章學生回饋單中。

六、學生學習表現評量表

本評量表係依教學目標予以羅列並予以配分,評分標準之訂定,乃研究者參 酌前導研究時學生之學習表現及作品,依學生課堂之學習表現及作品創作內容依 程度予以分級並寫下分級依據,列出計分內容與用語以訂定學習檢核規準,此部 分可見表 3-5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