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本節內容將針對研究場域進行說明,在地區性部分,包含社區背景與文化內 容;幼兒園部分,包含幼兒園基本介紹、教室規劃、班級教學概況;參與者部分,

則介紹研究者、幼兒與幼兒園帶班教師等,茲分別說明如下:

壹、研究場域

一、研究所在社區背景與文化

研究者所要進行行動研究的幼兒園是由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所指派的學 校-太陽國小(化名),其位於南投縣境北部的一個小鎮-埔里,古稱大埔城,

屬於盆地地形,高度約在海拔 380 公尺到 700 公尺之間,是一個美麗的山城。同 時還是台灣地理上極為特殊的一個地方-臺灣地理中心的所在地。

全鎮人口約八萬多人,居民大多以務農為生,因為地理環境的優越,氣候溫 和、水質良好,使得農產品特別的多,其中以紅甘蔗、筊白筍、百香果、米粉、

香菇、花卉、紹興酒最具代表,其中以筊白筍最為知名,年產量約 20 萬公噸,

佔台灣地區筊白筍產量的八成,所以又被稱為「筊白筍的故鄉」,加上紹興酒之 釀造是使用「愛蘭泉水」,使其風味醇厚,因此也被稱為「紹興酒的故鄉」。

早年的埔里人都經歷過平埔聚落的生活,所以對早期平埔過年的習俗印象特 別深刻,例如:走鏢、牽田、唱阿煙歌謠等獨特風俗,目前在埔里地區等耆老口 中,依舊還是能夠哼唱出來「阿煙」歌謠,成為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歌謠,此為 一項非常寶貴的人文資產。

此外,社區中尚有古老廟宇、街道等資源,在在都記錄著當地流傳許久的民 間典故,例如:尊天敬地-聖殿-地母廟、埔里開發的故事-義女祠天水嬸廟等 地點(王灝,2004)。

46

二、幼兒園背景

(一)幼兒園基本介紹

本研究之幼兒園為南投縣埔里鎮的太陽國小附設幼兒園(化名),全園共有三 個班級,六位教師、一位教保員;研究者所在班級為太陽班,班上共有 27 位幼 兒,幼兒為 2014 年 9 月入學之新生(11 位)/幼兒為 2013 年 9 月入學之舊生(16 位),因此具有一年之學習經驗,其中男生 13 人,女生 14 人,班上有兩位教師,

一位是 A 老師,另一位是 B 老師。

(二)教室環境規劃

研究班級教室規劃平面圖,如圖 3-2-1 所示。

圖 3-2-1 教室平面圖

47

(三)班級教學概況

太陽班共有兩位教師,分為主教教師與協同教師,每兩週主教與協同教師 交換工作內容;本學期班級主題活動訂定為「職業大探索」與「我們的台灣」

兩部分,課程進行方向是幼兒園內三個班級教師共同開會決議而形成的,另 外,經由研究者觀察發現,每週一、二、三、五的上午 10:40~11:20 分別進 行奧福音樂、美語課程、母語教學與美語課程之才藝活動,實際進行主題活動 時間為星期四上午 10:40~11:20,導致幼兒能夠深入探索主題活動的時間有 限,太陽班進行活動之課程表如下表 3-2-1 所示,加上太陽班每週都有數學、注 音符號等簿本作業,因此,幼兒許多活動時間被才藝課程、簿本作業等所占 據,教師們必須把握僅有的星期四自由運用時間,帶領幼兒探索各行各業的領 域,所以,太陽班課程的進行比較偏向單元活動,每週進行一個活動內容。

研究者透過與兩位帶班教師討論後,擬定在每週一入班觀察、協助帶班教 師;每週四進行在地化課程活動,課程活動時間大約在上午 10:20~11:00 左 右進行,但實際上僅進行 30 分鐘,課程進行時間會根據當天班級活動或園內活 動等而調整上課時段。

48

表 3-2-1

太陽班每日生活作息表

時間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7:30~8:00 幼兒來園、預備整理物品

8:00~8:30 教職員晨會 兒童朝會 學習區 教職員晨會 常規指導 8:40~9:20 奧福音樂 多元學習 母語教學 學習區 多元學習

9:20~9:40 營養點心

9:40~10:10 假日分享 生活日記圖 繪本欣賞 生活日記圖 假日叮嚀 10:10~10:40 戶外活動

10:40~11:20 主題教學活動(計畫或團討→執行→回想與分享)

11:20~11:30 學習分享、整理活動 11:30~12:20 午餐、潔牙漱口、半日制放學 12:20~14:10 午睡時間

14:10~14:50 營養點心、潔牙活動 14:50~15:10 整節活動

15:10~15:30 多元智能彈性時間(小組、個別、團體、戶外遊戲)

15:30~16:10 學習分享、整理活動、快樂回家(全天班)

49

貳、研究參與者

進行本研究之參與者包含幼兒、帶班教師與研究者本身,以下將分述之。

一、幼兒

班級共有 27 位幼兒,分別為 1 位小班、4 位中班和 22 位大班幼兒所組成,

班級內有一位新生為新住民之子,2014 年剛回到台灣,之前都在越南生活,所以 只會講越南話,國語只稍為聽得懂一點點,因此,帶班教師教學時透過用「比」

的方式,或者用說比較慢的方式,告知目前要進行的活動外,其餘時間只要其能 上課維持專心,或者不吵鬧即可;另外,太陽班單親家庭幼兒也不在少數,共有 9 位,這 9 位幼兒中有 2 位幼兒需特別注意,其中一位為過動症,另一位為感覺 刺激缺乏之幼兒。

研究者在進行研究前兩週,入班瞭解幼兒學習狀況與觀察平時表現,發現太 陽班幼兒的平均素質還不錯,學習能力佳,進行活動時也會主動參與討論或者提 出問題,兩位帶班老師也會彼此協助,使教學活動順暢完成,但是研究者透過協 助教師檢查幼兒是否完成交代的回家作業、主題學習單、閱讀學習單等等時,觀 察到有固定幾位幼兒總是無法順利完成作業,透過詢問教師後才知道,家長工作 忙,沒有辦法陪同,甚至有家長認為作業應該是幼兒要自行完成的,不應該給家 長額外的作業,從這些觀察中可以發現有部分家長對於幼兒園的活動並不積極,

甚至認為是教師的責任;相反的,也有一部分家長是關心幼兒學習狀況與幼兒在 園內的表現,呈現出家長的教養態度有很大的落差;這是研究者實施課程時,需 要運用到家長協助方面,可能會遭遇到的困難,是必須事先準備好因應之策,以 利活動能順利進行。

50

二、帶班教師

帶班 A 教師有五年半的時間在私立幼兒園工作,兩年半時間在公立幼兒園 擔任教保員,目前在太陽國小附設幼兒園服務時間為第二年,是正式的幼兒園教 師,他的教學理念除了和諧的親師互動外,A 老師也注重幼兒的品格教育與常規 的養成,所以每天會花 20~30 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生活中隨機品格或常規的 小教育,A 老師表示其個人不強調幼兒認知活動,他認為主題教學應該與生活貼 進,並深入探索,讓幼兒有動手做的機會,而其個人的教育理念會在班親會中傳 達給家長,希望家長能參與幼兒園活動,但是礙於幼兒園其他課程的限制,A 老 師的教學理想還在努力實踐中。

帶班 B 老師共有十三~十四年的教學經驗,有 11 年在臺中市頗負盛名的私 立幼兒園工作,2 年在國小附設幼兒園擔任代理教師的職務,本身具有教保員的 資格,目前為太陽國小的代課代理教師,他希望與搭班教師能培養出共同默契,

隨時討論課程、幼兒學習等班級狀況;B 老師也認為獲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持,是 幼教師的動力之一,所以每日都會透過家長接送的時段,主動與家長溝通,讓家 長隨時可以瞭解幼兒在幼兒園內的表現與學習狀況;B 老師進行課程活動時會運 用貼進幼兒的生活化語言,且不要求幼兒一定要有制式的或者封閉式的答案,他 認為在帶領幼兒進行課程活動時,開放式的提問會讓幼兒多動腦思考,能藉此激 發幼兒的潛能。

三、研究者

(一)研究者之經歷

研究者目前為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學位學程之研究生,曾在職場上有 過四年的代課代理教師之經歷,對教學充滿熱忱,喜愛與幼兒互動,希望幼兒能 在快樂的學習環境中,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之技能,且透過同儕彼此的合作,

51

使幼兒從小培養如何與人互動、溝通,最重要的是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家長 更是研究者教學上的好夥伴,因為每位家長從事的工作大多不相同,所以在進行 教學活動時,研究者可以善用家長的專才,適時的邀請家長入班協助教學,以增 進學習內容的豐富度,藉此也可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目前課程活動的進行,也能夠 拉近師、生、親三者之間的距離,成為教學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好夥伴。

在研究者四年的代課代理期間,曾經實施過運用社區資源進行在地化課程的 教學活動,活動進行前,先與帶班教師不斷的腦力激盪,以期激發出教學的火花,

並且事先與幼兒園週遭的圖書館、商家、火車站等告知幼兒園即將進行的活動,

透過事先的規劃讓我們在進行社區拜訪活動時更加的順利;另外,也會透過親師 連絡簿、班親會,告知家長這學期班級將要進行認識社區的活動,因此,在實際 出發拜訪社區時,家長都能夠協助教師維護幼兒參訪途中的安全;認識社區活動 在學期末時,教師協助幼兒回憶曾經拜訪過哪些地方後,讓幼兒討論最感興趣的 景點來做為成果展現,並邀請家長來共襄盛舉。而在認識社區的活動過程中,幼 兒有下述幾點能力的養成:一、認識自己的家、幼兒園與社區之間的關係;二、

學習與社區鄰居互動的技能,且學會打招呼之技巧;三、幼兒會在拜訪社區過程 中仔細觀察、探索,且能適時的提出問題,培養幼兒發現問題的能力;四、拉進 了幼兒、家長與老師之間的距離,彼此成為合作的共同體;五、幼兒會與同儕主 動討論拜訪社區的過程,並分享感受;六、幼兒會動手製作拜訪社區過程中,所 觀察到、感興趣的東西,養成動手操作的習慣等等,所以,研究者認為進行在地

學習與社區鄰居互動的技能,且學會打招呼之技巧;三、幼兒會在拜訪社區過程 中仔細觀察、探索,且能適時的提出問題,培養幼兒發現問題的能力;四、拉進 了幼兒、家長與老師之間的距離,彼此成為合作的共同體;五、幼兒會與同儕主 動討論拜訪社區的過程,並分享感受;六、幼兒會動手製作拜訪社區過程中,所 觀察到、感興趣的東西,養成動手操作的習慣等等,所以,研究者認為進行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