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用社區資源進行在地化課程之教學歷程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運用社區資源進行在地化課程之教學歷程

課程的發展猶如幼兒成長的過程,從無到有是一連串轉化的過程,漸進地建 立課程架構與內容的藍圖(莊尤姿,2009a)。而本節主要呈現實施在地化課程的 活動中,研究者如何結合社區資源進行在地化課程,並使課程與太陽班正在進行 的「職業大探索」結合,讓幼兒能循序漸進地方式對於社區有基本的認識,並願 意主動探索社區。因此,本研究是由研者者的探索與準備開始,並依據太陽班所 進行的課程活動做延伸,也會因應幼兒學習狀況及研究者的觀察與省思而做調整 與修正,發展出適合太陽班幼兒的課程活動,其敘述課程之教學歷程如下:

壹、在地化課程進行探索與準備階段(2014 年 9 月 15~

2014 年 10 月 5 日)

研究者進行在地化課程的初期階段分為探索與準備兩個階段,敘述如下:

76

一、探索階段

研究者在未進行研究前,先行到太陽國小走訪,實際瞭解幼兒園周遭環境、

當地文化特色、傳統產業、景點等等,並與帶班老師溝通,尋求進行教學活動時,

可以運用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等各項資源,以作為充實課程內容,並據以規劃 初步的在地化課程活動,此為研究者實施在地化課程時的第一個步驟,透過實際 走訪社區,認識太陽國小周遭環境、社區特色,以及蒐集可以運用的各項資源,

並繪製社區地圖,據以設計課程活動。

二、準備階段

研究者入班後,主要為觀察、訪談帶班教師,以及了解幼兒學習狀況為主,

透過觀察中得知,2014 年 8 月,太陽班幼兒共計 27 人(男生 13 人,女生 14 人), 教學方式為由一位教師主教,另一位教師協同的方式進行教學,每兩週主教與協 同教師交換工作內容;透過觀察、訪談的方式來分析與發現幼兒的舊經驗,研究 者依此做為課程設計的參考,如同鄭束芬等(2012)研究中所言,以幼兒生活經 驗為起始點,會提升幼兒探索社區的動機。

研究者透過訪談帶班 A 老師,瞭解太陽班的教學活動比較屬於傳統的單元 教學模式,每週會進行不同的單元內容,教師能夠帶領幼兒進行活動之時間不多,

大部分時間被才藝課程與戶外遊戲時間所佔據,能夠進行主題活動時間大約 30 分鐘左右,甚至更短或者沒有主題活動時間,如表 4-1-1 所示,太陽班每天進行 30 分鐘的戶外大肌肉活動,時間為 10:10~10:40;另外,從星期一到星期五共 有四天的時間,實施才藝課程,包括奧福音樂、美語課程與母語教學,一週夠進 行主題活動的時間僅為星期四,然而,在主題活動時間,教師會先進行 10~15 分 鐘左右的簿本作業教學,因此,研究者透過訪談與觀察中發現,若大部分的教學 活動時間均拿來教導幼兒才藝技能,則會壓縮老師帶領幼兒進行主題活動的時間,

77

也會導致幼兒缺乏深入探索主題內容的機會,這對教師進行活動時是一大挑戰。

研究者:才藝課程為何不在下午進行,而是早上主要活動時間?

A 老師:這是這間學校的傳統,所以就入境隨俗囉!

研究者:這樣進行主題課程的時間會很緊迫,老師如何帶領幼兒探索課程?

A 老師:每週只有星期四是老師比較能自由運用的時間,其他的星期一、二、

三、五,就把握短暫時間帶領幼兒探索主題。(帶 A 訪 140915)

這對研究的進行是一大挑戰,每週只有星期四能進行課程,而又必須與老師 爭取時間,不過在地化課程,若是配合班級主題活動的進行,或許能減少一 些資源上取得不易的困擾(研省 140918)

表 4-1-1

太陽班一週課程表

時間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07:30~08:00 幼兒來園、預備整理物品

08:00~08:40 教師晨會 兒童晨會 學習區 教師晨會 常規指導 08:40~09:20 營養點心

09:20~10:10 假日分享 日記圖 繪本欣賞 日記圖 假日叮嚀 10:10~10:40 戶外活動

10:40~11:20 奧福音樂 美語課程 母語教學 主題活動 美語課程

根據教育部(2012)所發佈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中提到,以幼兒 的學習來看,學習的內涵必須對其有意義,也因此教保服務人員需要根據幼兒的 興趣,就地取材自編課程,而且必須是統整不分科的教學活動,因此研究者進行 在地化課程時,先透過探索與準備兩個步驟,來認識在地社區的景點、特色、特 產、文化,以及瞭解幼兒學習興趣與帶班教師的教學模式等等,以期能帶給幼兒 不同的體驗,且是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內容。因此,除了記錄研究者本身進行的教 學活動外,也將班級中正在進行的「職業大探索」列入觀察的範圍當中,以便瞭 解整個在地化教學活動的歷程與背景因素。

78

貳、運用社區資源實施在地化課程之教學歷程(2014 年 10

月 6~2014 年 12 月 14 日)

本研究之課程活動,主要依據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中的社會領域為 課程設計之架構,研究者採用統整性課程的方式,將各領域之學習融入於課程活 動中,主題名稱為為「我們的社區」,主要包含「我的家」、「社區名產」與「社 區環境與文化」三個概念,依照這三個概念設計而發展出十個教學活動,例如:

我的家包含了認識我的家鄉、來我家玩、上學途中與原來我家在這!的活動內容,

如表 3-4-2 所示,以下逐一說明如何在教學活動中,運用社區資源實施在地化課 程的歷程。

一、「我的家」之教學活動歷程

研究者入班時,太陽班的課程活動已經在認識生活周遭有哪些職業,而研究 者透過前兩週的觀察發現,幼兒對於住家、學校附近的商店很有興趣,因此在設 計課程時,會先以幼兒的生活經驗與環境為起點來進行探索,帶領幼兒認識自己 生活周遭的鄰居、商店等開始,再逐步深入認識我們居住的社區,引領幼兒慢慢 認識自己生活的社區,並對這份土地能有不同的感受。研究者透過親子學習單、

繪本、網路等資源,融入於教學活動中,促使幼兒除了認識社區外,也能對探索 社區產生興趣。每個活動的教學流程大致依循「準備活動、發展活動、延伸活動」

的方式來進行,詳細的教學活動設計呈現在附錄三中,以下簡述每個活動之歷程,

內容如下。

(一)活動一「認識我的家鄉」

研究者所進行之在地化課程,是希望幼兒先從認識自己居住的地方,再逐步 推進到自己的家、社區,進而培養幼兒對社區的認識與喜愛,因此第一個活動「認

79

識我的家鄉」,期望幼兒先從最基本的知道自己的家鄉在南投縣埔里鎮,而後進 展到認識自己生活的社區,有了基本對南投的認識後,再來認識生活周遭的人事 物。

本活動是與職業大探索結合,希望幼兒能夠認識自己居住的地方,並且能簡 單地說出居住的地方有哪些職業。當週(星期一)太陽班進行的活動為探討醫生 的行業,班級 B 老師透過問答方式,請幼兒分享看病的經驗外,也引導幼兒思 考,若太陽班要開一間診所幫病人看病,診所內應該要有什麼?老師藉由帶領幼 兒到保健室測量身高、體重的過程中,觀察保健室裡面有哪些東西,讓幼兒運用 感官實際的觀察,學習開一間診所時,應該要有哪些物品。

配合幼兒每學期身高、體重之測量,老師帶領幼兒到保健室時,請幼兒仔細觀 察,護士阿姨身上有哪些物品?還有保健室內有那些器材,增加幼兒對於診所 應該要有什麼有基本的概念(研觀 141006)

主題討論後,老師開放時間讓幼兒進角落活動,帶班 A 老師在美勞角協助 幼兒製作主題討論時開診所的各項工具,例如:測量視力的 E 字表 、診所的掛 號、領藥標示等,並要幼兒使用彩色膠帶黏貼(如圖 4-1-1)

a.幼兒運用彩色膠帶,黏貼的掛號領藥處 b.教師與幼兒討論如何製作 E 字視力表 圖 4-1-1 幼兒討論診所內器材的製作與完成後之分享

80

81

第一次課程與班級中在進行的活動相結合,讓幼兒很快就能夠跟上研究者的腳步,

而且課程活動中使用棒偶說故事、運用遊戲的方式認識南投的正確位置等,使幼兒 上課情形比想像中熱絡,而且常規等各方面表現也都很不錯;另外,在進行此動,

主要是運用網路為課程資源,我透過網路搜尋可以運用在課程中的地圖,並將地圖 放大,並且加上可以自行錯誤校正的方式,讓幼兒除了在活動進行中可以投入外,

在角落學習時,也能自行操作、學習。(研省 141009)。

活動進行中,研究者透過自製教具讓幼兒認識南投的地理位置,結合遊 戲的方式,讓幼兒找出南投的位置,若能找到正確找到的幼兒,可以為自己 得到一顆小蘋果,所以,幼兒均能在第一次進行活動時表現得有興趣,及專 注於活動上(如圖 4-1-2)。

a. 自製台灣地圖 b. 幼兒找到地圖上南投縣的正確位置 圖 4-1-2 帶領幼兒認識南投的位置

(二)活動二「來我家玩」

如同活動一中所述,幼兒已經認識南投的地理位置,有了基本概念後,主要 配合主題活動-製作商店的進行,幼兒父母從事的行業均不同,有的是便利商店、

飲料店、美髮院、服飾店等等,透過教師的帶領,發現幼兒對於每個人的家都具 有好奇心,想知道在哪裡?怎麼走?因此,活動二設計「來我家玩」,讓幼兒能 夠學會雖然我們都是居住在同一個社區裡面,但自己的家與他人的家會有所不同,

並間接的帶領幼兒認識地圖的功用,讓幼兒學會如何透過地圖來尋找好朋友的住

82

家,以及自己的家與學校之間的距離等等。

上週帶領幼兒認識了台灣,配合班級本週活動的進行-製作商店,帶班老師 要幼兒分組創作屬於小組的商店,並且要介紹商店位在哪裡,以及裡面有賣那些

上週帶領幼兒認識了台灣,配合班級本週活動的進行-製作商店,帶班老師 要幼兒分組創作屬於小組的商店,並且要介紹商店位在哪裡,以及裡面有賣那些